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164章 守礼忠诚

红楼:我是贾琏 第164章 守礼忠诚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164章 守礼忠诚

第164章 守礼忠诚

“臣不敢欺君!臣读书颇杂,论文采万万不如同期的几位拔尖者,遑论整个大周,胜琏者如过江之鲫。然则陛下简拔,选臣为状元,故而臣不敢也不能辜负陛下的期待。况且,臣也是有私心的,臣有一些奇思妙想,通过个人努力实现了想法,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如能通过这些奇思妙想获利,臣日后在外为官,免于刮地皮,不失为一桩美事。”

贾琏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沉默了十几秒,努力平稳呼吸,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回答很关键。肯定不能让皇帝等太久,所以,十几秒不长不短,正合适。

太上皇超长待机期间,承辉帝并不得志,皇子期间上过战场,全国各地没少跑的承辉帝,不是那种一直待在京城,不知民间疾苦,不知官僚无耻的皇帝。

贾琏的表现落在承辉帝的眼里,结合他说出来的内容,判定其短暂思索后,决定说真话。

尤其是“刮地皮”三个字,承辉帝觉得很生动。

于是承辉帝笑了笑,随口调侃:“怎么,还没外放就想着刮地皮了?”

贾琏摇头晃脑,唉声叹气道:“臣自幼生活奢侈,不想法子挣点合法的钱,将来为了维持奢侈生活,肯定忍不住做点刮地皮的勾当。”

承辉帝听了真不知道该高兴呢,还是该生气。别看贾琏说的轻松,换任何一个其他官员来,敢说自己会刮地皮的,信不信很快就要过头七。

可见做官刮地皮是一种常态,官员刮地皮的背后,意味着必定有官绅勾结,官绅都勾结了,当地小民的日子可想而知了。顺天府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隔三差五的还出几件兼并土地逼死人的案子。做皇子的时候,承辉帝不敢管,登基之后,承辉帝不能管。放大到全国呢?

不是说除了土地兼并之外没别的案子,只不过土地兼并对于皇权的危害最大。

生而为人是很辛苦的,因为总是对眼下的生活不满意。

“大人说的子弹,我等已经做出来了,贵人这边请。”能做到工匠头子的很有眼力见。

人类历史放大到千年尺度,不难发现,战乱、饥荒、瘟疫,一直存在的。

“最终的赏赐还要等成品出来,阶段性的赏赐,小组负责人赏银一两,余者每人五百文,中午所有参与者加一个荤菜,二两酒。先这样吧,大头在后面。”

“我等以泥模浇铸得坯,手工简单加工即可得此弹,倒是这软木费了一些手脚去寻找。”

“谢贵人赏,谢贾大人赏。”

“爱卿在工部这段日子,历练出来了,朕心甚慰!”承辉帝指的不是工作进度,而是刚才如何赏赐工匠的安排上。不理解基层百姓的需求,胡乱开个赏格,你看人家敢接么?

承辉帝不知道的是,贾琏这个现代社会的官油子,长期在基层厮混,见过的“刁民”多了。相比之下,大周朝这些底层百姓,不到活不下去都不愿意多看官府大门一眼。干活还管一顿饭的工作,闹事?感恩戴德都来不及呢。

贾琏听了微微皱眉,低声提醒道:“不妥吧,事关工部利益,回头又要闹腾。”

承辉帝在一旁插话:“尔等勤劳王事,不可不赏,那便……。”话到嘴边,承辉帝才意识到不妥,转头问贾琏:“贾大人,觉得如何?”

贾琏拿起一枚子弹看看,又摸出简单到粗暴的游标卡尺量了一下,应该是没问题的。于是让人去取一根做好的枪管来,装上软木往里捅,因为子弹口径略小,空间冗余足够,很轻松的捅了进去。

工匠们一阵激动,整齐谢过。

“嗯,做的不错,等下一组的样品出来,届时该赐官的一定少不了。”当着承辉帝的面,贾琏再次提到了赐官的奖励,这个事情一点毛病都没有,太祖时期定下的规矩。只不过几十年没有执行了。如今,也算是恢复旧制了。

工匠头子的语气很有意思,带着一点技术工人的炫耀,似乎这点活就不算个事情。

“下官领命!”贾琏很干脆的接下任务,做公家的事情嘛,就要师出有名。

往前走的时候,承辉帝还在点评:“工部下属的几大作坊,负责生产重要军需,守备略显不足。适才入内的时候,不过是一面龙禁尉的令牌便放行了,没有有核实的举动,也没派人跟着监视,稍后龙禁尉介入吧。”

出了工坊之后,承辉帝上了车,贾琏上马跟在车窗前相送。

唯一的随行者裘世安,警惕的看着四周,任何人有任何不妥当的举动,他都会毫不犹豫的扑上去,用袖中的匕首捅过去。

为首工匠等候在此,见贾琏到,立刻上前,先给首位的承辉帝见礼。

不待贾琏和承辉帝走远,身后传来一片欢呼声。就为中午有酒有肉。

承辉帝稍稍停顿:“你写個东西,上呈工部,看他们作何调整再谈。”

皇帝一开心,没准就乱来,好在承辉帝有几层经验,及时收住了。贾琏的赏赐看着就很合理,尤其是所有参与的工匠的奖励,才是最得人心的。

能不能引起重视,就看会不会危及到统治者的地位。

这些百姓淳朴的让贾琏心疼,就这么一群百姓,当官的还不拿他们当人看,非要堵住工匠们上升的通道。正所谓,人在自身谋取利益的时候,是不会看见其他的。

贾琏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进入工坊,看见那些眼神麻木的工匠们,得知进组后能管两顿干饭时的眼神变化。在工坊里做事,每个月是有工钱的,但多数情况下,工钱没有实发,一大半发陈杂粮、麻布,实际到手的钱是三成左右。

这个事情官面上贾琏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因为他不是工部的主官。

私底下贾琏肯定是要向皇帝告状的,只不过要等待时机,这不,机会来了。

“陛下,说实话,臣能为这些工匠做的太少了,内心实惭愧。”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加上一闪而过的忧虑眼神,立刻抓住了承辉帝的注意力。

“裘世安,寻个地方喝茶歇脚。”承辉帝的声音变得严肃,贾琏感觉惭愧的事情,要听!

啥意思呢,贾琏都能看到的问题,可见下面藏的问题更多。

这就好比家里看见一只蟑螂的时候,说明已经有很多蟑螂在家里了。

堪比劳模的承辉帝,当然知道,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这里是京师,这里发生的任何事情,到地方上至少放大十倍,甚至更多。

稍稍注意一下历史上那些有成就的皇帝,不难发现都是相对关心底层百姓的皇帝。

最典型的就是朱元璋,就因为文官们继续执行了元朝的一个婚姻制度,导致一个百姓上京敲登闻鼓告御状,一口气自上而下的杀了个血流成河,人头滚滚。

道理其实很简单,这些百姓是交税的,交税的才是皇帝的基本盘。

那些生长于深宫的皇帝,接受的是文官的教育,没听过没见过,怎么能不被忽悠呢

找个茶楼,要了个雅间,君臣二人入内落座,贾琏见礼之后,下首坐了半个屁股。

千万别觉得这些细节不要紧,皇帝喜欢一个人的时候,那一切都不是问题,厌恶一个人的死活,左脚先进门都是取死之道。

贾琏在皇帝跟前,打造的就是一个守礼忠诚的人设。

这三个词里头,诚实最重要。做皇帝的,最恨臣子当面撒谎,所以欺君是大罪。

“臣初至工坊,见工匠们自带粮食,交于伙房,午餐多为粗粮窝头就咸菜。工匠们干的都是力气活,吃不饱哪来的力气呢?臣不解,遣人私下打听方知,工匠们不是不想吃饱,而是没有更好的选择。工钱从来都只拿三成,余下的发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发一些陈杂粮还是好的,有时候发一些旧麻布,碎木炭,还发过草鞋。大多数工匠在外揽私活,干脆逃往的也有。工部官员让工匠为在家做私活的事情很多,手艺精湛的还能挣点,一般的饭都吃不饱。公器私用都是小事,可怕的是生产均需偷工减料,火器炸膛,对于士气打击太大了。”

深知承辉帝有雄心,贾琏在讲的时候,重点放在了产品质量带来的后果上。

承辉帝端着茶杯的手捏的紧紧的,努力的平息心情,不让自己失控。

事情肯定是早有耳闻的,只是不知道败坏到这个程度。

“臣在神机营对比过,一杆十年前造的火绳枪,可连续十次,冷却之后继续射击,毫无问题。一杆新造的火铳,最多打三发,就必须停下,帮忙试射的官兵说,再打一定炸膛。臣让他用绳子绑好,远远的点火击发,实验三次,炸膛一次。”

贾琏停下不说了,承辉帝已经很清楚了,这要是上了战场,士气直接到底!

“臣只是观政,本不该轻易置喙工部之事,然则耿耿于怀,心意难平,故而壮胆于陛前。规矩流程这一类的事情,臣已经顾不上了。臣读史书,前明关宁铁骑善用三眼铳,此物不善远射,铁骑对冲时糊脸用的,谈不上破甲。此物很快就退出了军事舞台。是关宁铁骑不知道此物的缺点么?非也,实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真要有一把五十米内能破甲能精准射击的手弩,你看关宁铁骑还用不用三眼铳。

网上那些吹嘘明朝火器强大者,全靠想象。还有什么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你还真是敢吹,关宁铁骑不满饷么?袁崇焕回京勤王时怎么做的?要进城防御!

一支军队,在袁崇焕死后直接跑路,后来听调不听宣,你指望它有多少战斗力?搞笑呢!

扯远了,言归正传。

见承辉帝表情还算平静,情绪还算稳定,贾琏继续:“陛下,眼下正值战时,工部不宜大动干戈,可派员抓质量,改善工匠生活,日后徐徐图之。”

这番话说到承辉帝心坎上了,眼下的大周朝是个啥情况呢?劳模承辉帝表示,看似花团锦簇,实则千疮百孔。针对一个部门大规模的反腐,就眼下的情况,承辉帝还真不敢。

抓质量,抓工匠生活,这个倒是完全没问题的。也算是敲打一下工部的官员们吧。

想到这里,承辉帝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说着话锋一转:“令叔在工部为郎中,倒也勤勤恳恳。”(贾政:你竟不肯叫我一声岳父!)

通过这么一个称呼,贾琏算是彻底看明白了,元春在宫里的地位。

现在的得宠是一时的,随时可能因为价值降低被闲置。

“二叔此人,做个人形图章还是称职的。”贾琏回答的时候,笑的很勉强。

一句话给承辉帝干失语了,人形图章,太形象了,完全无法反驳。贾赦不贪,但这个人在工部做郎中,真就是一点用都没有。你敢让他去主持修河堤么?

不敢的,他去一定是要坏事的。

即便是不贪的贾政,每年都能收到地方上各种孝敬,什么冰敬碳敬之类的,五花八门。

贾政收不到还不要紧毕竟是外行,他的同事们收不到,地方上的工程就等着吧。

即便是承辉帝,对于这些陋习,也只能假装看不到。

怎么讲呢,只要不耽误正事,也只能由着它去了。

承辉帝心里还有另一个想法,眼下的贾琏能说真话,将来涉及到重大利益,还能不能保持呢?人都是会变的,到了张廷恩与孙化贞这个年龄这个地位,还能保持初心,太难了!

难得有一个臣子能说说话,把一些憋在心里的事情说出来,一吐为快。

承辉帝忍不住提起了两江的事情道:“孙阁老在两江,怕是要见血了。”

贾琏果断的双手捂着耳朵:“臣不听,陛下也别说。”

承辉帝见状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来,淤积在心头的难平之意,随之散了许多。

“朕就是想找个人说说话,卿何故作态?”说着话,承辉帝的语气也带上点感伤。

贾琏见他表情有变,无奈的放下双手道:“臣是不敢听,生怕听了忍不住要指摘。臣一介新丁,在工部闹出的动静已经让臣后悔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