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234章 做自己的掘墓人

红楼:我是贾琏 第234章 做自己的掘墓人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234章 做自己的掘墓人

第234章 做自己的掘墓人

对于鬼子,贾琏自然没有任何好感,它们也不配。

但怎么说呢,工具嘛,多一个两个也无所谓,如果能挣大钱,何乐而不为呢?

跪伏在地的林一夫心情忐忑,他倒是没有怨怼之心,而是在心里想着,我都士下座了,这位大周的年轻贵族,依旧没有任何被打动的意思,不愧是最顶尖的贵族,情报钱花的值。

在码头上见过一面,聊了几句,林一夫就敏锐的意识到眼前的人不一样,一口官话,身边跟着的都是精锐,尽管眼神里有一种令人不舒服的意味,林一夫还是决定抓住这个机会。

贾琏的态度就是有早知没枣子先打三杆子,万一能有点用处呢?

对于连夜到驿站来拜访的林一夫,贾琏无所谓机会不机会,给他又如何呢?

现在的日本,处在德川幕府时代,明朝万历年间被打一顿的伤口还没完全愈合呢。

“说说,你能为我做点什么?你又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贾琏也没绕弯子,直接就利益展开。对此,林一夫不但没觉得有任何问题,反倒觉得这是正常的展开,一个不过一面之缘的藩国人,你也配别人以礼相待?换成自己是贾琏,怕是面都不会见你一下。

“在下可以作为阁下在东瀛的利益代言人,为阁下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在下希望能获得在中华上国自由经商的资格。”

这番话在贾琏这里跟放屁没啥区别,心里不免有点失望,这小日子居然敢反向画饼?

“巨大的商业利益?说说,对东瀛的贸易,都有哪些能获得巨大的利益?”贾琏还是忍住了立刻发作的心思,想看看这厮到底能放出什么屁来。

“嗨,上国物产丰富,日本盛产白银,棉布、茶叶、瓷器,运到就是五倍的利润。日本所产,在上国并无太大的市场需求,唯一还有点竞争力的是女人。这些行业风险太大了,在下想做铜钱生意。”

听到【铜钱生意】,贾琏来了点精神,一直懒洋洋的样子,有了点精神,用啥称谓也不在意了。眯着的眼睛也微微张开:“继续。”

“在日本,市场最广阔的是铜钱,以大周通宝为例子,在登州一两银子兑800文,在江户,只能兑六百文。看似利益不算太大,但是铜钱小,运输方便,实际获利不算少,并且很少有竞争对手。民间也分不清好钱和次钱,其中又有充分的可操作余地。”

贾琏抬手打断他的话:“好钱的标准?”

“起初,铜六铅四为好钱,自大周开国以来,铜四铅六即为好钱。民间有私钱,含铜更少,则为次钱。”林一夫果然懂行。贾琏听着却眉头微微皱起。

劣币驱良币的道理,自然是懂的。但民间私铸钱的事情,必须引起重视。

杀头的买卖都有人干,这是由市场驱动的行为。现在有人敢私铸铜钱,将来就敢铸银币。你也别说什么防伪,眼下铸钱的技术,哪来的太高的门槛?

就现在这**程度,技术外流太简单了。

当初让工匠搞冲压技术,就不是奔着铸钱去的,而是奔着金属一体弹壳的技术积累去的。

从贾琏的初衷看,真正难的是化工,没有化工哪来的火帽,没火帽哪来的后装枪。

这年月,手里没有后装枪,哪有脸面出去抢地盘抢市场。

就纺织业而言,大周真正有竞争力的本该是棉布。这才是市场最广阔的产品,英国人的羊毛纺织品也是一個道理。人家已经用机器纺织了,明朝中期的棉布盛景不再,连同印度在内的小纺织业主们,都将被打的稀里哗啦。

眼下的大周还有贸易壁垒存在,欧洲的商品还无法大规模进入。最先崩塌的是印度。

你也别说什么质量如何,在低价面前,质量没有太多的竞争力。

眼下的大周,丝绸的竞争力足够强大的原因,不是因为工业技术的优势,而是产业链优势。而大周迟迟没有发展出机器生产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工便宜,以及旧纺织机的大规模存在,用人力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何要上新机器呢?还有就是机器生产在最初的质量也没保证。

人嘛,能躺着赚钱,你愿意站着?

现在搞纺织业的人,还不算资本家,只能说是作坊主,勉强算小资产J级。

大周朝跟以前的朝代差不多,对待商人的态度就是防备。

这也是贾琏努力在折腾的方向之一,给商人稍稍松绑,凡事过犹不及的嘛。

“嗯,你说的生意,先不着急,跟我去一趟京城,回来再说。”贾琏没有立刻同意林一夫,但决定带上这厮。日本人别的不行,做狗绝对好使。

当然了,伱得加项圈,不然真会反咬人。

回到京师的贾琏,不能第一时间回家,而是直接进宫去求见承辉帝。

回来的途中,近期发生在京城的大事,贾琏已经得到了消息。

不禁感慨,承辉帝的政治手腕是真的厉害。为了清欠,敢于拿士绅开刀,这也是需要大毅力的。一般人根本扛不住这种压力,即便你是皇帝。

即便强如承辉帝,登基至今,也是一点一点的改变,如同小卒过河,一步一步的拱。

这充分说明了,越是复杂的环境,越需要耐心和战略定力。

从两位皇帝斗争的角度看,承辉帝有年龄优势,他不着急。他着急的是如何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当这种情况随着铸币推广,一枚银元直接当一两银子用的时候,财政苦难已经大大的缓解了,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不找到新的赛道,很快又会恢复困难局面的。

前陕甘总督吴玉辉的案子,一点一点的被查了出来。

负责该案的林如海,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点从他给皇帝的奏折中能看的出来。

【初步查实,涉案金额高达三千万两。】

总督一任是三年,大周朝至今,年财政收入的平均数是六千万两。也就是说,三年时间,吴玉辉和他的下属们,上下其手,贪了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半。涉案官员过百,目前林如海已经抓了五十几个。

这个案子最恶劣的地方在于,连续三年报灾,其中只有第一年是真有灾,拿到的朝廷政策和救济,并没有用于救灾,而是直接分了。三年期间,朝廷减免的税收,地方官员和士绅照样去收,还不能少一文钱。逼的无数百姓卖儿卖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吴玉辉个人的贪污金额,目前查实的为五百万两,尚有没查明白的。

陕甘二省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穷省,这已经不是在刮地皮了,这是在榨地皮。

正常情况,你要说骗朝廷的救济倒也能理解,关键是你骗来的救济款,你起码做个样子,好歹给灾民一口吃的吧?哪怕是一碗米粥呢?

两个省的巡抚,三司,基本都没跑了,有一个算一个,龙禁尉正在按名册抓人呢。

承辉帝见贾琏的时候,很自然的把面前的奏折推给他看。

“林如海的奏折,你看看。”

贾琏看完之后,明白承辉帝的难处了,案子太大了,一旦彻底传出去,影响太恶劣了。如果这么多官员全都砍了,那是要出大事的。

贾琏从林如海的字里行间看见了焦虑,尤其是【今各地民变不断,通衢大道时有劫匪。民间镖行,生意兴隆。臣恐郧阳之事重现,恳请陛下速做安民决断。】

“看了作何感想?”承辉帝揉着眉心,语气低沉的问他。

贾琏摇摇头:“没感想,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当务之急,如何安抚百姓。”

“有何良策?”承辉帝有气无力的问,贾琏同样有气无力的回答:“先拿土豪开刀,如果还不能满足安抚百姓的要求,接着拿士绅开刀。”

承辉帝听了这话,头更疼了,腾的站起怒道:“你就不能给一个平和一点的策略么?”

贾琏听了冷笑道:“陛下,您应该庆幸,西域战事三年期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民变。否则,西域平叛之战,您也不用打就败了。”

承辉帝无言以对,默默的又坐回去:“继续,总要有个说法吧?”

贾琏知道他同意了,继续:“说法?日常地方上的大小事情,哪一件不是当地的土豪劣绅说了算?如今民情不稳,盗匪四起,享受了地方上权利带来的好处,就该为地方治安败坏负责。不能有好事他们受了,出了乱子朝廷出钱出人来平定吧?”

见承辉帝久久不语,贾琏加一刀:“一家哭何如一路哭?再说了,本就是官绅勾结,欺瞒朝廷,形同谋逆的大罪。这场案子,陛下可不能当做普通的贪腐案例来看啊,先给定性,形同谋逆!有了这个基调,林大人才好放开手脚做事。”

承辉帝点点头:“官员呢?那么多官员呢?”

贾琏对此早有思路,回答的很快:“好办,严惩首犯,少杀人,多流放。微臣以为,涉案总督、巡抚、三司,皆斩,余者贬为庶人,追回贪腐所得,流放西域。”

承辉帝听了奇怪道:“怎么,不搞株连三族?这不是你的作风啊。”

贾琏听了顿时跳了起来:“这是谁造的谣,臣可是性格温和的人啊。”

承辉帝上下打量了一番贾琏后,很好奇的问他:“年纪轻轻的,你是怎么做到说出如此不要脸的话,却能面不改色的?”

贾琏脸黑如锅底,悻悻的自:“陛下,有的人不算人,是畜生,不对,说畜生是冤枉了畜生。畜生可没能力犯下累累罪恶。”

一番话给承辉帝刚刚好转一点的兴趣干沉默了,是啊,那些人不配叫人啊。

可惜了,承辉帝不知道阿其那,赛斯黑。

“如此,先写一道旨意,让王子腾留下三千人马归林如海调遣,该案涉事土豪劣绅,一个都不放过。所查得财物,一部分用于工代赈,以解百姓一时之困。”

很多事情就这样,一旦好用,那就反复用。以工代赈就是了。

话说到这里,贾琏准备告辞时,承辉帝突然问一句:“此案幕后牵扯到京城大员。”

贾琏吓的一个哆嗦:“陛下,可不能让臣听这个。”

承辉帝却没有搭理他,而是继续:“朕欲全面改组京营,你回去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尽快拿一个方略出来。勋贵与国同休,你不能只要好处不出力。”

贾琏继续反抗:“陛下,臣乃文臣。”

承辉帝难得给他一道严厉的眼神:“你是勋贵。”

贾琏听懂了,经过他不懈的努力,总算是摆脱了贾家原有的命运。

“陛下,臣以为事关重大,应做全盘的规划。旧有的勋贵带兵制度,只能缓和一时,不是长久之计。需做出相应的改变。”

承辉帝的眼神瞬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很明显的眼珠子收缩。

“讲!”

“兵权,不可长期操持于勋贵之手,朝廷仅仅开武举是不够的,应该将武举优胜者进行再培训深造,设专门的皇家军校,以陛下为校长。成绩优异者为天子门生,从基层做起。有十年光景,勋贵就能被架空。”

承辉帝听到这话,真可谓大惊失色,这厮太狠了,这是自己做了自己的掘墓人啊。

以前贾琏张口闭口,事君以诚,事君以忠,承辉帝是不太愿意信一半以上的,如今他依旧没有全信,但信了个**成了。

这要不是忠臣,还有谁是忠臣?

“此事,不可外传。”承辉帝果断的看一眼裘世安,吩咐了一句。裘世安听了微微点头,叹息一声。边上伺候的两个小太监,还没意识到大祸临头了。

“当前之事,勋贵如有不满呢?”承辉帝又问了一句,这次不算试探,是真的在问。

“陛下欲兴水师,可令勋贵前往,老一辈不动,下一代的优秀子弟,全都去水师。十年时间,不求老一辈死绝,死一半。二十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光景,不断的以军校毕业生补充京营,勋贵尾大不掉的问题就能彻底解决。”

承辉帝满意的点点头:“今天说的事情,你回去之后,分别写一本详细的报告上来。”

贾琏听了一脸黑线,还真是你啊,要留下文字记录对吧?将来扛不住了,拿我做替罪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