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243章 名副其实的安南侯

红楼:我是贾琏 第243章 名副其实的安南侯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243章 名副其实的安南侯

第243章 名副其实的安南侯

朝廷里的明争暗斗,对于贾琏而言太难了,在别人熟悉的赛道里卷不过的。

没法子,只能另辟蹊径了。

提到活不下去的人口时,承辉帝真的动心了。

这要感谢龙禁尉的存在,这个看似最近几十年没啥成绩的部门,实际上也确实没啥成绩。

但是,这部门一直在做一个事情,还是当年太祖留下的职能,就是对人口进行调查。

当然这个调查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就是对比每年的黄册,研究人口与税收的变化。

大一统的皇权时代,有丁口税。西方叫人头税,意思都是一样的。

大周的丁口税规定,男子成丁则税。

根据龙禁尉的报告,大周人口应超过一万万,丁口税却已经三十年没有增加了。多地调查的结果,失地百姓或流亡或被当地士绅隐匿为奴者不下数千万。

这就是个大概的调查,数据什么的都是一個估算,实际应该要更严重。同样是龙禁尉汇报,闽浙粤三省,自前明起,闯南洋者无数,至今南洋各地有数百万之众。

也就是说,没有官方的组织,活不下去的百姓已经自发的前往南洋各地谋生。

没有化肥和农业科技的时代,土地再怎么精耕细作,产量也是有限的。

活不下去又不肯坐以待毙者,山上落草,出海闯荡,都是逼不得已的下下策。

如果是官方出面引导呢?

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师(海军)。

向外转移人口,转移社会矛盾的做法,算是对了承辉帝的胃口。

官方移民也是要花很多钱的,现阶段肯定是不现实的。

“慢慢来吧,朕以为,可以不限制沿海百姓出海谋生。”

承辉帝能说出这个话已经很难得了,农耕时代的官府,千方百计把百姓绑在土地上。

百姓的死活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人来供养老爷们。

这个程度肯定不能让贾琏满意,但怎么说呢,有开头就是好的。

还有一个问题,多数情况下,普通百姓离开本乡本土后很难生存。江南那种经济发达地区还好点,可以到城市找工作。

在官府对民间经济活动基本放养的情况下,很自然的形成了一些有活力的社会团体。

这个话题放开说就长了,就此略过。

“无论如何,水师的事情不能再拖延了,应尽快的启动。微臣以为,可以雇佣西洋,学习他们的航海经验。表现优异者,可以授武职。”贾琏又提了一个建议,对此承辉帝不置可否,这就是他的风格了,凡事都要想一想,不会立刻做决定。

兴建水师的决定,承辉帝已经做了,至于贾琏说的海军,承辉帝暂时先放一放。

“王子腾治军甚严,朕所忧者,不通海战也。然则,朕无人可用,如之奈何?”

贾琏听到这话,立刻接过去:“陛下,治军先治将,应设水师学堂,培养军官。臣还是那句话,官方办的学堂,成绩优秀者,陛下接见,并授天子门生之荣誉及相应待遇。”

承辉帝对这个建议很有兴趣,正色问:“可有具体章程?”

如何办学贾琏不是内行,但总能说个一二三的。这么好的机会,不能错过了,稍稍组织了一下思路之后,开口道:“现有水师明显不适合远航,更别提作战了。首要的问题,是走出去,派人赴西洋学习。人选问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不限功名,只要读书识字,算学及格即可。当今的科举中,总能找到一些愿意冒险搏一搏的人。待学成归来,一部分可为水师将佐,一部分可为学堂教官。总之一点,朝廷应明示,愿意出海学习者,归来授实缺官。”

听到归来授官的说法,承辉帝眉头紧皱,毕竟现在大周,官员等在实缺的上千人呢。如果真这么干了,下面是人不得闹起来么?

好在贾琏道:“授官也是水师范围内,不会与现在每天等在吏部门口的官员冲突。无论如何,大周都到了必须做出改变的时候了,否则,下一个治乱循环,也就是一百年的事情。”

“此事,你回去拟个章程,朕在内阁会议上先提个头,看看阁臣们的反应。”

承辉帝有心兴水师,但派人出去学习这个事情,还是需要严肃对待,认真考虑的。

贾琏又接了个临时的差事,这次运气不错,法国使团没走呢。

出了宫的贾琏,回家的路上被王仁拦住了:“妹夫,大伯有请。”

这段时间被关家里的王仁,等于坐牢。闭门读书,他要是能读书,那还等到现在?

唯一的好消息,王仁的媳妇怀上了,添丁有望。

“怎么不见王义?”贾琏寻思,按说不该是王义来堵自己么?

“别提了,他比我还憋的狠,这不放出来就去了城东。说是要在春香楼住三天。”

贾琏跟着往王家去,听到这话忍不住吐槽:“这名字有点俗啊。”

“嗨,这是新开的青楼,里头的姑娘都是朝鲜来的。主打的就是一个异域风情。京城的爷们,图的就是一个新鲜。最近生意可火了,要不是妹夫铁腕压制,为了争姑娘,早打起来了。我说,回头妹夫遇见了自己人,别抓进学习班啊。”

提到学习班,贾琏倒是很好奇的看看王仁道:“不对啊,这学习班也没抓你啊。”

“那是不抓么?有两回是我跑的快!按说,就算跑了,也该被抓回去,应该是下面的人知道你我的关系,所以放过了我。”王仁倒是很有数,说了大实话。

“对了,说到异域风情,按说西域女子更有特色,为何不见有人办一个?”

贾琏对于风月场的事情,还是很有兴趣的,我可以不去,但要懂一点。

“谁说没有的,只不过办倒了,也就是一个月前的事情。”王仁明显是行家里手,说起其中的道道,可谓门清。听的说法,这家主打西域风的青楼存在很久了,只是因为风格过于粗狂,导致读书人去一次,往往就没下一次了,读书人去的少,名气就不算太大。

尽管如此,异域风情还是吸引了很多没尝过鲜的客人,生意一直都算不错的。一个月前,这家店突然就宣布关门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稀里糊涂的就停业了,姑娘也不知道去哪了。说起这个西域风情,王仁还颇为遗憾道;“就是体毛多了点,味道大了点,其他还好。”

话题越聊越歪了,好在到了王家,意犹未尽的王仁才作罢。

王子腾一看只有王仁跟着回来了,平静的瞥一眼,王仁顿时瑟瑟发抖,不打自招:“大伯,真不是我,是义哥儿在家里憋狠了,非要出去耍。”

贾琏笑着上前见礼之余,关说了一句:“关了好些天,出去散散心也好,憋坏了要出事。”

王子腾这才放过道:“去把他找回来,找不回来,你也别回来,在外头自己做了断。”

王仁顿时抱头鼠窜,不敢多留。王子腾见状不禁叹息道;“家门不幸!”

贾琏笑道:“都是要做武将的,没必要那么规矩。”

王子腾平静的看看贾琏,那意思很明显了,跟你没法比,是拿你做比较呢。

对此,贾琏立刻转移话题:“大伯有何示下?”

王子腾没有立刻说话,而是领着他去了书房,关上门之后才正色问:“陛下赐我安南侯,倒是好理解,只是为何还要兼水师总统制?你对陛下比较了解,判断一下陛下的意思。”

贾琏对此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做出了沉思状,花了差不多十分钟时间,王子腾很有耐心的等着。总算是贾琏开口道:“大周的问题很多,尤其是国内太平了一百多年,人口增加的很快,土地兼并却日渐严重。陛下问策于下,有臣子建议,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然则,朝廷连官员的欠款都收不上来,此策如何可行?当下朝廷的格局,大伯心知肚明。此策只能放下,但问题不能不解决,解决不了,也要缓解。这其中,郧阳民变历时两年,给陛下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勋贵不能动,士绅不能动,怎么破?”

王子腾听罢顿时微微颔首:“太上皇在一日,陛下就不会有太大的动作,顶多就是两江那样,杀几个办事不力的官员,逼着士绅把欠税交齐了。如此,不动根本,江南士绅闹一阵子不见朝廷软化,其他各省的士绅看热闹,没有落井下石就不错了,自然也就闹不长。”

贾琏进一步补充:“欠款是太上皇在位期间借出去的,欠钱的官员和士绅们,可不是盼着朝廷就此作罢么?陛下投鼠忌器啊!当时大伯不在京,户部的库房里空的耗子见了都落泪,为了筹集西域平叛的军费,陛下只能想各种办法。寅吃卯粮,铸银币,开设银行,都是由此而来。铸币税加上民间银行的保证金,才算是把西域平叛的窟窿填上了。”

王子腾若有所思道:“如此说来,陛下兴水师,意在从海外获得土地,转移人口?只是为何舍近求远,辽东虽寒,却也不是不能住人,大片未开荒的土地,至少能容纳数百万移民。”

贾琏看着他笑而不语,其实贾琏也不知道为何,只能故作高深。

王子腾很快就自己想明白了,一拍大腿道:“明白了,辽东苦寒之地民风彪悍,昔日太祖赐田多在辽东,导致辽东勋贵势力盘根错节,一旦大力开发辽东,但凡出了个人杰,将各方力量整合起来,距离直隶不过一个山海关的辽东,随时可能杀进关内,威胁京畿。太上皇年间就开始限制辽东移民,如今偌大辽东,人口不足千万。”

贾琏却摇摇头道:“还有一点,个别勋贵与辽东军头沆瀣一气,阻挠民间移民辽东。如此,可独占辽东之利,肥数家之库。”

“你直接说是东平郡王即可,我知道伱与他家有矛盾。”王子腾忍不住笑了。

贾琏摇摇头:“不是我与他家有矛盾,阻挠移民辽东没有文官的配合,办不到。这是一个利益集团,非常的庞大。我甚至怀疑过,是不是有老忠义王的影响。如果猜对了,太上皇没准也在里面掺和了一手。辽东没去过,不敢乱说。”

“文官的配合,老忠义亲王?嗯,很有可能。方白衣执政多年,门生故吏遍布朝野,他又是太上皇留下的辅政大臣。如此看来,不仅仅是辽东之利的问题了。”王子腾变得严肃了起来,他其实对于一些事情,早有自己的猜测,今天与贾琏一番交流,清晰了很多。

贾琏还真不是胡说八道,真就是从贾珍的事情上,推测了一些方向。偌大的辽东,区区一家东平郡王,怎么可能独吞其中的利益,肯定是很多人在分食的。即便是贾家,在辽东也有农庄,每年进项就是五六千两之间。

贾琏判断,王子腾应该没有尽言,有很多东西没说。只不过家里的便宜老子未必知道早先的一些贾家的布局,原著里没提,不等于贾家最初一代没做。假定贾家在辽东的布置废掉了,别的家族么?否则为何,太上皇年间一直在努力的打压四王八公。

从贾赦处得知,四王八公真正最鼎盛的时候,就是贾代善那一代人,四王八公鼎力支持太上皇登基,那时候贾家的风光,哪里是如今可比的?不然贾赦就不会是一品将军了,你看贾珍,低一辈却掉三品去了。

还有,针对贾珍的事情,贾琏闹了两次,东平郡王那边都很快的服软,该赔钱就赔钱,一点都不带犹豫的。真是钱多的没地方花吗?肯定是有不愿意让人看到的事情嘛。

这些事情王子腾知道不知道?贾琏判断是知道一些,只是不确定。

“如此说来,兴水师只是第一步,下一步陛下应该希望我成为名副其实的安南侯。此事一旦做到了,可以说开了个好头,今后其他勋贵,也可照此办理。由此看来,陛下所图极大,最好是把在京城的勋贵,都打发到穷山沟去。”王子腾说着忍不住自嘲了起来。

贾琏听到这里却忍不住打断他的话:“名副其实的安南侯,意味着王家有自己的基业了。届时,想必心思都在安南了。依我之见,陛下是在做尝试。真的拿下了安南,大伯也只能拖家带口的去安南安家了。”

王子腾……。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