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261章 烂到根子了

红楼:我是贾琏 第261章 烂到根子了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261章 烂到根子了

第261章 烂到根子了

见到岳齐的时候,贾琏脸色很难看,岳齐也知道是啥原因,很是尴尬的抱手致歉。

贾琏最后也只能摆摆手表示算了,还能怎么样呢?说起来,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跟着岳齐一起出现的还有一位大员,新任漕运总督张儒,自称祖上是张良。

给自己找一个光鲜亮丽的祖宗这种事情呢,属于基本操作了。

本朝太祖算是个另类,不认祖宗,表示自己就是个草莽出身,往前追溯三百年前,族谱上也没个能拿得出手的祖宗。

这位爷也是個人才,在京城直接完成了交接,手续就是一份双方认可并签字的文书。也就是说,无论他李三江留下了多大的坑,张儒都认了。

当然这也是潜-规-则,继任官员不会算前任的旧账,只要大差不差的,捏着鼻子就上任了。如果有缺口呢,没填上的就丢给下一任,往往这个亏空的坑越来越大,一直到无法承受暴雷为止。从过往朝代的经验看,各级官府这一类的坑是不会被引爆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随着王朝倾覆一起消失。又或者因为百姓造反,烂账变成没账。

当然了,作为基层官员,地方百姓造反的话,结果会很惨。反过来说,只要在任期间,百姓不造反,那就一切都好,带着刮来的财富到下一个地方逍遥快活。

张儒本该尽快上任,这不是赶上了太上皇过大寿么,他想走的,但是不敢啊。别看他的职务必须得到皇帝的许可,但朝中大多数官员,都是前任内阁留下的班底,势力极为庞大。还有勋贵体系掺和其中,加之二皇子李元跟方系官员走的挺近。种种因素导致张儒不敢轻举妄动,一直等到西华门遇袭,济宁造反了,他才想起来要去上任了,这个时候上任可谓最佳时机了,因为一大堆的烂账,都可以平掉,作为新任总督,张儒可以轻装上阵了。

表现的再积极,只是忘记了大周的漕运总督行辕在特么的徐州,白莲教在济宁造反,张儒这个总督立刻抓瞎了,他不是不能绕道走,而是不敢。正常情况下,张儒应该立刻沿着运河南下,将沿途漕标的人马抽调精锐,组成军队南下平叛。

如果他打着上任的旗号,走天津到连云港,再去徐州,那么济南以北的漕标各部,就没法发挥作用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承辉帝给孙化贞放权,总督四省军队的同时,漕标也归孙化贞指挥。实际上因为南北通讯要绕路,就问你愿意不愿意冒险南下上任之后,给自己找一个直属上司,乖乖的听指挥呢?赶上京营平叛大军南下,张儒抓到机会了,赶紧联系岳齐,一起一起。

岳齐也没法拒绝,只是没想到,这一路南下,本打算增加点漕标的兵马为辅助,帮着堵住各方面的缺口,没料到实际情况非常糟糕,吃空饷是基本操作了,各部分别欠饷三到五个月不等。岳齐只是跟着走了两个地方就不再愿意带着张儒玩了。

我特么的赶着南下打仗呢,时间耽误不起啊。

张儒也很无奈,又不敢脱离岳齐自行南下,他可没把握干的过白莲教。

干脆,沿途的漕标驻地,直接去一份命令,要求抽调军队,前往济南回合。自己这跟着岳齐一道,快速南下,济南是大城市,设有管粮同知衙门,驻军一营,有一参将。张儒觉得,这里的漕标应该不会太烂,起码是能拿的出手的。

这想法要被孙化贞知道了,能扇了一个大嘴巴子。淮安府曾经是漕运总督的驻地,妥妥的漕运重镇,结果三千驻军一千人都勉强凑齐。

大周朝漕标为漕运总督麾下军队的简称,类似的抚标这是巡抚直辖的军队,情况不一样。各省驻军最高的指挥官是巡抚,但各省总兵主管的各省驻军,并不归巡抚直属,而是归兵部直属,也就是说,总兵可以不听巡抚招呼。当然了,一般情况下,总兵是被双重管辖的,不然你在当地驻军,不听巡抚招呼,后勤辎重怎么解决,饿死你丫的。

相比之下,漕标就没这个问题了,漕运总督的权利很大,漕标驻军的各府,漕运总督是有管一定管辖权的。说起来张儒也是倒霉催的,他是真没想到,漕标烂成这样。

到了济南后,本以为没有三千人,也能拉出两千,这要求一点都不过分对不对。没曾想去了一趟驻地,见了管粮同知,见了驻军参将后,张儒差点哇的一声哭出来了。

灰溜溜的又回去找岳齐,表示同进退,一起去见贾琏。事后岳齐才知道,济南漕标参将麾下,一共才八百人,其中能拉出来欺负一下百姓,日常负责巡河的才五百人,真正能打赢地痞流氓的所谓精锐,也才二百人。嗯,在济南驻地肯定是够用了。

见了贾琏后,岳齐一点都不带遮掩的,全都告诉贾琏了,这一路看着烂到根子的漕标各部。同行的张儒也立刻表示,这锅太黑了,实在扛不住,他要弹劾李三江,希望贾琏和岳齐一起署名。对此,贾琏很不客气的拒绝了,理由也很简单,无冤无仇的。

说无冤无仇呢,其实也挺昧着良心的,贾琏无非是没义务为张儒出头,师出无名啊。

张儒立刻表示,贾大人身上有御史的差事啊,你可以的,不会有人说你越界啊。

贾琏对此更直接的回答:“漕运御史会说我越权的。”

张儒无奈至极,只能灰溜溜的坐在一边,堂堂二品大员,显得格外无助。

岳齐也没安好心,无非是不好直接拒绝张儒,所以把人带来了。对此,贾琏只能回他一个【你欠我一个人情】的眼神。

嗯,在其位谋其政,越权是很遭人恨的一件事情了,贾琏不是怕仇家多,无非就是怕麻烦。再说了,我跟你张儒没交情,凭啥我为你出头啊,好处呢?要不伱先说说这个?晚一点,等下属们都退下了,三人一起喝酒的时候,张儒才卸下了无助的伪装,摆出三人密谋的姿态主动开口:“岳帅,小公爷,眼下也没外人,在下就直说了。”

贾琏和岳齐放下了筷子看着他,想听听他能放出啥屁来,然后根据味道再决定是否合作。

“规矩大家都懂,在此不赘述了,本督万万没想到,李三江能做到这个地步,济南如此,徐州、宿迁、淮安各府的情况,应该也是大差不差的。说起来,漕运麾下近三万驻军,满打满算,一万五千战兵是要有的,现在看来,能凑出三千战兵我都要烧高香了。济宁段还能以槽丁从贼为由开脱,其他各府是真的没法子了,本督不能背这个黑锅啊。”岳齐不说话,贾琏也不说话,这黑锅不是你背,那该谁背,你到底给他送了多少钱,才拿到的这个位子。来,明人不说暗话,别藏着掖着了。

见两人态度,张儒只好捏着鼻子继续倒老底:“李三江入阁没少花银子,也没少许人情。本督走了南安郡王府的路子,出了人情的。只是没想到,他能坑成这样。”

提到南安郡王的话,贾琏和岳齐的表情都微微变化了。这次内阁搞了个京官选举制度,所以呢,张儒不可能是南安郡王的人,但可能也关系非常密切,是利益合作方。张儒此前是正三品,不是小官,是有自己的利益山头的。

漕运总督这个职位不是随便选出来的,大概流程是吏部征求前任意见,拿出一个推荐名单送内阁,然后由内阁认可名单,最后送到皇帝的面前,由皇帝从这个五人名单里选一个。以内阁和皇帝之间的默契,一般情况下,排名第一的推荐人选,也就是前任总督的推荐。不出意外呢,这个推荐大概率会被皇帝认可,即便皇帝可以否决。除非皇帝有特别想用的大臣,不然不会打破这个默契。皇帝真这么做了,多半是对内阁极为不满了。

话说到这个程度,往深处讲就不合适了。这里头涉及的利益方太多了,首先是吏部,其次是整个内阁。能入选吏部,说明张儒本人无论级别和资历,都是足够的。其次就是内阁五个大臣,至少有三个人是支持他接任的。花了多少钱,付出多大的代价不好说,反正是大多数阁臣支持他继任。也就是说,搞定李三江之前,他还搞定了至少两个阁臣,然后通过联合南安君王府,合作搞定了李三江。这么一位继任者,还真不好太过给脸色看。

就算是贾琏,在听到南安郡王府的时候,那也是要表示一下尊重的。当然了,仅仅是尊重而已,我不给你找麻烦,你想合作呢,打出你的牌。

张儒见两人态度稍稍缓和,继续往下:“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山东巡抚,三司,漕运上下,难辞其咎。内阁就算装聋作哑,陛下也不会放过。既然如此,不如借着剿贼的机会,上下整顿一番,恢复漕标一定程度的战斗力,至少要能镇住运河沿岸。漕运总督对于驻军各府有一定的管辖权,届时一番整顿,总是会有一些空位的。本督不敢大包大揽,每家五个七品加一个六品的位子是能做到的。”

啥意思呢?你们这次帮了我,等整顿好漕运上下,拿出十个七品官,两个六品官酬谢。

这个条件对于岳齐是很有吸引力,但是对于贾琏而言,没啥吸引力。所以呢,贾琏听他说完后,起身笑道:“在下去方便,你们继续聊。”

言下之意,忽略我,你们聊。

贾琏说走就走,岳齐留下了,张儒有点无奈的看着贾琏出去,他其实最想拉拢的是贾琏。岳齐也不错,但跟贾琏比呢,还是差点意思。

等贾琏出去了,岳齐也很直接的表示:“事情呢,小公爷不掺和,我也不便掺和。”

一句话就给张儒听的微微抖了抖,主要是话里蕴含的信息量很大。岳齐看似啥都没说,其实该说的都说了。隐含的信息通俗的讲,贾琏在皇帝那里的排序,在岳齐之前。

这个排序的依据,主要是信任度,统战价值的综合价值。

以贾琏为例子,自身在皇帝那边的信任度和宠信度先放一边,但算他的个人价值。贾家的顶梁柱,未来的门面,王家的女婿,皇帝的便宜小舅子。

其实小舅子这个身份价值不大的,关键是贾家王家史家,其中又以王子腾的价值最大。

从皇帝的角度看,稳住了贾琏,等于稳住了四大家族,关键代表人物王子腾也稳住了。

稳住王子腾,是承辉帝整顿京营的先决条件。王子腾主动请求外放,去做了两广总督。走的时候,就带了五百人的亲兵和随从,表明了绝不栈恋京营的兵权,也不追求更多兵权。

张儒听懂了他的意思,那就是,要不,您先打动贾琏?我都好说的。

岳齐其实很动心了,就他的地位,弄五个七品官儿,实缺的,晚上睡觉都能笑醒。

很明显,贾琏不会因为五个七品官的位子就动心,贾家发力,别说七品了,五品都能搞的定。关键是贾琏在皇帝那里的人设让他无法利用上这些筹码。

我要是拉帮结派,皇帝会怎么想?无法无天胡闹,贾琏是不怕皇帝算后账的,但要给皇帝留下一个结党的印象,麻烦就大了,后果也会很严重。贾琏至今没有扩大他的社交圈子,原因很复杂。

主要是努力的动机一直在变!岳齐丢下一句话,也起身出去了,留下张儒慢慢的想。

在大厅内找到了贾琏,发现他对着地图在发呆,走过去搭话。

“态势对我有利,难的是各方联系需要时间,一个搞不好,教匪就突围成流窜之势。”

贾琏头也不回的看着态势图,点点头道:“是啊,绝对不要小看了对手,朝廷这些年情况不妙啊,今后类似的事情搞不好会很多。对于军方而言,战争烈度不大,对于地方而言,破坏容易,恢复难。朝廷还不能指望地方官员和士绅良心发现,就此善待百姓。”

这话,很不好听,岳齐都不知道该怎么接了,因为是实话。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