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329章 搞大事

红楼:我是贾琏 第329章 搞大事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329章 搞大事

第329章 搞大事

林如海本身能力卓越,对于当今也有足够的了解。孙化贞在两江干的事情,放在太上皇年间根本做不到,因为皇帝不能顶住压力,下面做事的臣子,又怎么能顶得住?有了这个前提和认知,林如海瞬间就明白了。所有疑问都有了答案。

“国家现状不佳,陛下欲改之,如果内阁都不能跟陛下达成一致,何谈改之?”林如海说出了问题的真相。

“陛下不缺耐心,所以把三位阁臣外放为总督,现有内阁作为一个考察平台。先内阁,后六部,不能跟陛下一条心的大臣,注定要离开中枢。看不到这点的大臣,自然要被淘汰出去。如果内阁迟迟不能达到陛下的要求,汉武帝的内廷没准要重演一次。”

现在的国家处在一个存量竞争的状态,利益各方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并不能以国家的利益为先。

“争来争去,怕是要成党争了。唐有牛李党争,北宋新旧党争。我欲就此事上奏,你以为如何?”林如海决定征求贾琏的意见。

在贾琏看来,林如海不是在征求意见,而是需要有人赞成他的意见。

社会上与人相处的时候,如果有人征求你的意见,一定要分清楚,是在需要你的肯定,还是真的需要你的意见。遇见真的需要意见的人还好点,遇见那种只是需要你的点赞和肯定的人,你却提了意见,那就是把人得罪了,这一类人往往气量还不大。你真提意见,当面他笑嘻嘻的接受了,转头心里骂娘:你什么地位、资格,你也配给我提意见?

如果真的遇见有人征求意见,最好别给意见,就说不懂,说不上来。当然了,如果你靠山硬则是另外一回事。

对于林如海,贾琏倒是不必客气的表示:“其中利弊,我也搞不清楚,所以不给建议。”

这是大实话,毕竟高端的政-治斗-争这一块贾琏是真不懂,贾琏只能说对承辉帝还算了解。都不敢说了解林如海。

你连当事人都不算特别了解的时候,怎么敢给人家提意见呢?感觉上林如海是非常有主见的人,贾琏才不去泼冷水。

“滑头!”林如海有点不满,但也没啥大问题。只是觉得年轻人不喜欢表现就算了,还如此的滑头,不好拿捏,令人生出挫败感。

在林如海看来,贾琏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在皇帝面前说上话,同时还能影响到张廷恩。

朝中无人不知的是,如果要列出对皇帝影响力大臣的排行,张廷恩第一,孙化贞第二,孔照第三。

区别在于,首辅孔照对承辉帝的影响力,并不是通过建议达成的。而是在作为文官之首与皇帝的博弈过程中达成的影响。

由此可见,孔照这个首辅,根本不是看上去的【软弱】,能坚持的他总会坚持。

通过是否恢复漕粮一事,保持沉默的承辉帝想看到的是什么呢?朝中是否有党!继续下去,有没有党争的风险。

贾琏告辞离开,林如海也没留人。出了督察院的巷子,一辆轿子从隔壁的巷子里出来,帘子打开有人招呼:“贾大人!”

贾琏定睛一看,说话的人是宁克,这一位来往的不多啊,怎么会主动招呼呢?

论级别这是上官,赶紧翻身下马,礼数上丝毫不敢怠慢:“见过宁大人!”

宁克示意轿子落下,出了轿子抱手客气:“贾大人身兼多职,为国事多有辛苦,宁某佩服。”

贾琏觉得这话有点阴阳,奈何找不到证据。脸上依旧堆笑:“您过誉了!”

“日头还早,一起找个地方坐坐?”宁克发出了邀请,丝毫没有上班不该摸鱼的觉悟。

尽管不知道他啥意思,贾琏还是答应了这突如其来的邀请,点头道;“您带路!”

宁克回到轿子上,贾琏策马跟上,离开官衙密集的区域,很快来到街边的一处茶楼,宁克的长随先进去安排好之后,两位才入内进包间雅座。

掌柜的亲自出马伺候,上了好茶和若干零食后告退,宁克看上去是个爽快人,很干脆的开口:“上任至今,耳朵里没少听与贾大人相关的话。”

贾琏对此笑着摇头:“明白,都不是什么好话。”

宁克点点头:“确实如此,可是每件事情仔细看下来,贾大人并无徇私之处。一个不徇私的官成了别的官口中的另类,宁某念及仕途一路走来,感同身受。不招人妒是庸才,这是场面话。实际是秉公办事的人,伤害到了同僚的利益,才会没人说好话。”

这次贾琏没有接过话,而是平静的看着宁克。如果一个跟你不熟的人,说一些刺耳的话,只要不是侮辱人搞人身攻击,即便被冒犯了,也并不值得在意。需要小心面对的是宁克这种,明明关系一般,上来一通赞美的人,必须小心应对。

宁克知道贾琏很警惕,但也没有停下的意思,继续自说自话:“陛下钦点在下为户部尚书,并非宁某才干之故,而是陛下需要一个在京城在官场没有太多干系的户部尚书来做事。做什么事情呢?预算制度的完善与执行!考成法明年于京畿实行之前,陛下以贾大人为京畿巡按,如今本已按下去的漕粮运输沉渣泛起,几件事夹杂,可见陛下之伟略,所图之大。”

“宁大人说的这些,下官不懂,下官就是个听命办事的四品官。”贾琏不打算继续这些话题了,因为根本就不想听。

年纪轻轻掺和进来那么多大事,越过越滋润,这根本不是所谓的一门双公就能解释清楚的。京城这个地方的官多,别说三品以上了,四品以上的官儿,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从人精堆里混出来的。贾琏起点高不假,没有被玩死才是关键。

“贾大人谦虚了,有个事情想请教贾大人,还望不吝赐教。”面对贾琏的撇清,宁克丝毫没有不悦,反而继续靠近的意思。

对此,贾琏很干脆的表示:“宁大人,京中那么多高官,为何抓住下官这个四品官不放呢?”

“当今首辅乃宁某会试座师,进京之后,宁某依礼登门拜访,事后诸多当初的同年次第登门。宁某隐隐成同年之首,对此,宁某深感忧虑,生怕将来有一天,被同年们裹挟着成为所谓的宁党之首。在朝文官,身不由己的事后太多了,贾大人入仕后特立独行,宁某自认做不到贾大人的程度。今日请贾大人一叙,听在下这番啰嗦,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表明一个态度,今后贾大人有事,可以事先私下沟通。不做朋友,也不要做敌人。”

贾琏觉得宁克今天很奇怪,但又不明白他的意思。会不会成为对手,哪里是你我之间能决定的?现在没有利益冲突,不能与将来没有。

有事事先私下沟通,你我之间,交情没到吧?

贾琏想不通宁克怎么表现的如此“幼稚”,这哪像一个尚书呢?

不懂不要紧,赶紧告辞离开就是了,贾琏果断的起身道:“在下还有事情,先走一步,多谢宁大人的款待。”宁克看着贾琏非常干脆的离开,坐着没动,丝毫没有挽留的意思。不紧不慢的端起茶杯喝一口,看着桌上贾琏一样没动的东西,宁克露出微笑。

【你信不信不要紧,但我说了,就一定会对你造成影响的。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太重要了,少一个人使绊子都是好的。】

出了茶楼,宁克上了轿子,对长随道:“进宫!”

朝廷里两派人吵架的事情,宁克当然是知道的,但他一点都不想发表意见。这种事情非要论一个是非对错,毫无意义。

随着秘书班子的渐渐成熟,承辉帝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了。说起来还是要谢谢贾琏,当初抓他的壮丁,结果还算不错。

当然了,如果承辉帝想工作,还是会有做不完的事情。现实是在排除了来自太上皇那边的威胁后,承辉帝一点一点的放权。

放权之后承辉帝轻松多了,每日工作半天,剩下的时间可以休息陪一陪后宫。

宁克的求见,唤醒了承辉帝的卷王属性。嗯,这段时间看似热闹,其实都不算特别要紧的大事。

财政宽松了,军事上也做了相应的安排,着急不解决任何问题,耐心等待就是了。

从元春处回到乾清宫的承辉帝心情不错的问宁克:“爱卿有何要事?”

事情不大,宁克直接上奏就是了,如同上一次上奏要断了东平王与西宁王的粮饷。

“陛下,上半年央行对于民间的资质审核形同虚设,微臣请由户部牵头搞一次审计。”宁克很干脆的道明来意。

“宁卿何出此言?”承辉帝的愉快消失了,隐隐带着点不满的情绪,手伸长了。

“微臣请问陛下,央行由谁来监督?谁敢监督?”宁克的语气丝毫不减强硬。

承辉帝听出点意思来了,忍着不悦问:“爱卿还是把话说明白点。”从爱卿到宁卿,又回来了。

“陛下,臣在山西为巡抚之时所见种种,令臣忧心忡忡。央行不涉及经营业务,对民间银行监督形同虚设,拿到牌照就可以借此花样繁多的大肆敛财。长此以往,一省之财政,受制于民营银行之日不远也,届时,朝廷的财政也要受制于各省民营银行。再往后,谋求铸币也不是不可能的。”

承辉帝听着有点懵,怎么关起一只狼,放出来的像一头虎啊。

“继续!”承辉帝脸色凝重,不得不引起他的重视。

“整顿央行,形成自上而下的严密的监督审查制度!臣在山西的时候,个别州县,知府县令混的跟要饭的叫花子,想做点事情,还要当地几家大姓的点头,成何体统?所以,整顿央行后,来一次全国范围的民营银行的大审计,狠狠的打击地方势力。类似的事情,三五年搞一次,哪家出头的打哪家,反正屁股不干净,总之不给地方势力做大的机会。”

承辉帝彻底听明白了,宁克玩的还挺大的。

“容朕仔细思量再定!”

这事情,真不能着急。

宁克也没着急,他要的是引起皇帝的重视。

宁尚书也有一颗想进步的心,但是想进步就必须做点令皇帝印象深刻的政绩出来。

作为一个从基层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大臣,宁克深知基层与高层不一样。到了高层想进步,来自皇帝的认可最重要。

宁克并没有继续施压,而是顺从的退下告辞。如此,在皇帝那里进一步加深印象的目的达到了。

如果皇帝采纳了建言,下一步就是把事情办好,继续加分,一直到机会出现,进入内阁。

贾琏这边不知道宁克的举动,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关心的。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贾琏看的从来都是大势。

这个国家的底层百姓的苦难太多了,关心具体的个体毫无意义。

推动大势的变化,才是贾琏该做的事情。大势的变化,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利益,贾琏就去做。

个体的利益如何,贾琏看到了或许会伸手,看不到的就当不存在。尽管贾琏很清楚,底层有很多人在苦苦煎熬。

从一开始,贾琏就没打算做圣人。

又是提前下班回家的一天,更衣之后坐下没一会,王熙凤风风火火的进来了。

贾琏见她心情不错,忍不住问:“这是遇见好事了?”

王熙凤接过丫鬟手里的茶杯,抿一口温茶道:“二叔昨夜考教宝玉读书,让背书没背出来,好一顿责骂。今日宝玉在祖母跟前哀求,不肯去族学上课,老太太居然允了他,说什么读书伤了身子不合适的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