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334章 未必是好事

红楼:我是贾琏 第334章 未必是好事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334章 未必是好事

第334章 未必是好事

外面的风风雨雨,一言不发的冷眼旁观。

漕运的主要作用是运输,南粮北运占据了一个主要流量。

为了维护运河,特设漕运总督,下属数万官吏将兵,还有无数吃运河饭的人。为了维护运河的正常运转,朝廷每年的拨款高达三百万两。

朝廷里任何事情的推动,都是有其背后的利益逻辑。

历史上1855年黄河决口后,清廷无力恢复,海运成为了必然。

漕粮走海运,运河的作用大大降低,漕运总督这个体系继续存在的意义何在呢?

户部给出的计算结果,漕粮走海运之后,运费降低了六成。维系运河正常运转的费用,还得看漕运总督上呈的预算结果能否经受审批。

御史顾宁的一份奏折掀起的漕运大案,自扬州起,沿河各地官员被拿下者多达百人,算上漕运的官,内务府的官,折腾了两个月才算慢慢的热度降低。承辉帝力排众议,龙禁尉、督察院、刑部、大理寺组成联合办案工作组,多路出击,马不停蹄,两个月内缉拿二百余官员。

其中龙禁尉负责抄家,其他部门联合办案,抄家所得,三成归内库,三成归户部,剩下四成由联合办案四部门平分。

能够参与到分钱里头,联合办案工作组的效率大大提高,以往没个半年能看见成果的案子,这次三个月就全部搞定,涉案官员或杀或流或囚,最惨的还是家眷们,提心吊胆的担心朝廷搞株连。

中秋之后,气温下降,没了暑气的折磨,整个贾府后院都活泛了许多。

这日王熙凤心情不错的去前院,不料贾赦也在贾母跟前,不知道说了点啥,哄的贾母眉开眼笑,比起往日总气贾母,实属难得。

王熙凤上前一一见礼,贾赦待她后退才道:“媳妇,东府尤氏月前又添一丁,贾家一脉人丁单薄,你需大度一些才是。”

堂上的贾母端坐不动,面无表情的看着王熙凤的反应,此事令王熙凤措手不及,看看四周,没人帮忙说话,只能咬牙低头道:“知道了!”

贾赦顺势道:“老太太身边调-教的丫鬟都是个顶个的好,观那袭人身段是个好生养的,你带回去吧。长者赐,不敢辞啊!”

一番话说的语重心长,王熙凤肺都快气炸了,却一点反抗的情绪都没有,只能忍忍忍。

衙门里上午处理公务,下午摸鱼的贾琏丝毫不知,下值后回到家中,见迎春和探春都在围着闺女转悠,心道:应是真喜欢巧姐儿。

招呼姐妹俩,不见王熙凤,贾琏便问:“凤儿呢?”

迎春与探春表示不知道,倒是奶娘解释:“夫人说气闷,在屋里歇着呢。”

贾琏对姐妹二人道:“你们在这玩,我去后面看看。”

穿堂过院,至后院便听到王熙凤中气十足的声音在骂人:“都怪你们两个肚子不争气,一年多都没下一个蛋,连累我受气。”

“奶娘说你气不顺,我看不像啊。”贾琏笑嘻嘻的进来,平儿桂香找到了靠山,赶紧起身来迎,伺候更衣不提。

王熙凤也自椅子上起来,接过丫鬟送来的热毛巾,双手捧给贾琏擦拭。京城灰尘多,身上穿的官服再薄一天下来也是一身汗。每日下值,头一件事就是擦拭更衣。后院的女人,强如王熙凤,伺候贾琏也会亲自上手。嗯,主要还是贾琏强势崛起,贾家声势不弱于王家了。

收拾完毕,贾琏坐下才耐心的问:“出什么事情了?”

王熙凤看看左右,丫鬟们退下,只留下平儿与桂香时,王熙凤才开口,把在贾母处发生的事情都说了,最后叹息道:“公公也不知道得了什么好处,帮助祖母说话。东府珍大嫂没出月子,秦氏在跟前伺候着,一时间竟无一人为我说话。仿佛贾家人丁不旺是我一个人的错。”

贾琏其实也挺无语的,你要说人丁不旺,那是贾琏一个人的事情么?做长辈的不通情理,真是毫无办法。

好在王熙凤只是要倾诉和发泄一番,贾琏很有耐心的听她说完后,气也消的差不多了。

陪着一起吃了晚饭后,贾琏沐浴更衣,王熙凤也没再提那事。

当夜王熙凤频频挑衅,被激怒的贾琏站起来蹬,镇压效果很好。

早起健身后,袭人挎一个包袱,低头跟着赖大家的出场。

正在吃早餐的贾琏看一眼道:“凤儿怎么说的?”

赖大家的应道:“琏二奶奶说了,由二爷安排。”

贾琏招呼桂香过来道:“送书房吧,香菱也该有个伴了。”

交代完毕,桂香领着人去了书房不提,平儿伺候着穿戴官服,贾琏出门前平儿问:“二爷喜欢她?”

啪,平儿的臀部吃了一击,贾琏淡淡道:“够乱的了,别跟着起哄。人在书房,比她总在风儿眼前转悠强。”

其实老太太往贾琏身边塞人的根源,大家心知肚明。不就是那该死的掌控欲么?

贾琏倒是无所谓的,他又不是宝玉,贾母要撵走投靠王夫人的袭人,宝玉一个屁都不敢放。贾琏肯定不吃那一套。

你还真别说,赖大家的完成了差事,离开贾琏的院子后,角落里赖大出来问她:“人可收下了?”

赖大家的点点头:“送书房里带着。”赖大摸着下巴道:“有其父必有其子,琏二爷也是个好色的。今后只需投其所好便是。”

“怎么,还惦记尚荣的事情?”

“赖家能不能起来,今后还是要指望琏二爷拉扯。”

乾清宫,又是一天忙碌的开始之前,承辉帝听裘世安汇报京中的重要消息。

内阁妥协后,漕运大案办的很顺利,废海运的事情也没人再提了。户部右侍郎也算是老臣了,承辉帝格外开恩,以认罪态度好,罚没家产后,不再追究其他刑责,任其归家养老。原因很简单,人是张廷恩在任时用的,承辉帝需给张廷恩留脸面。

其他臣子的境遇就没那么好了,各部坚持依法处置,该怎么判就怎么判。

裘世安一番汇报的重点还是内务府方面,太监好办,官员也好办,难的是宗老。“忠顺王的意思,都是族人,理应宽大。罚没家财即可,总不能一大家子赶大街上要饭吧?”

承辉帝端着茶杯的手顿了一下,问:“老二老三那边情况如何?”

“二殿下上了折子,老奴摆在案上了。三殿下除了正常上下值,闭门不出。”

承辉帝翻出李元的奏折看了看,抬头看着天花板不知道心里想啥,好一会道:“折子留中吧!”

接着又问:“贾琏最近如何?”说话的时候,承辉帝嘴角翘的毫不掩饰,就差没直接笑出来了。

裘世安见皇帝心情好,跟着笑道:“一切正常,只是听说他私下常念叨:天日昭昭!”

承辉帝笑容更甚道:“这个懒货,就是缺鞭子抽他。”

裘世安又道:“圣人的鞭子,那贾琏该谢恩才是。贾府近日倒是有个事端,……。”

承辉帝得知贾琏后院不宁,笑的更开心了,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还讽刺一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大早在衙门口见到倪二,贾琏立刻下车,倪二快步上前见礼:“二爷,本月三次,假尼姑去了甄家,走的后门。今日一早出城去了。”

“牵马!”贾琏交代一声,身后柱子把马立刻牵过来,贾琏翻身上马道:“带路!”

倪二牵来一头骡子,翻身上去后前面带路,贾琏策马随后,十余家将紧跟。

出了西门,街边一个汉子上前来报:“二爷,有人跟上去了,看方向似乎是玄真观。”

贾琏顿时翻身下马道:“派人盯紧了,看她是不是真的去玄真观。”

说实话,看过原著的贾琏很自然的想到了妙玉,贾家的很多事情,贾赦不太掺和,都是东府的父子在搞东搞西。

那假尼姑到底是个什么来路,贾琏目前无法确定,从目前的情况看,与甄家肯定脱不开关系,没准还是一个联系枢纽也未可知。

有个事情贾琏非常好奇,那便是这假尼姑如何能躲过龙禁尉的耳目,要知道这是京城,不比外地,龙禁尉无处不在。

是夏守忠知情不报呢?还是龙禁尉内负责监视甄家的人是内鬼呢?

如果是后者,那问题就简单了。

“继续远远的盯着,别被发现了。”贾琏决定还是继续放长线,不着急处理。

主要是太上皇还在,甄家不会倒,甄家不倒,很多事情没法办,反而会打草惊蛇。

这条线能瞒过承辉帝的耳目,无论是用的什么办法,贾琏都不敢大意。

回衙门的路上,贾琏想了想去贾府的铺子里看一眼,已经能独当一面的贾芸,见贾琏来到,赶紧出门见礼。

铺子开在东城的商业区,看着铺子能有一百平大小,后面还有个院子。

“本官例行巡视,没事都散了吧。”东城这边的五城兵马司的军官赶紧来见,贾琏示意各司其职。

铺子生意很好,贾芸告罪一声,回去忙碌。贾琏在门口凉棚下坐着喝茶,东张西望的一会,贾芸忙活的差不多了,过来说话。

“中秋之后是生意最好的时间。昨日来了个辽东行商,说是要把一些货物放在店铺里委托销售,此事已经禀报蓉哥儿。”

贾琏没见着贾蓉,也不问辽东行商的事情,等着看看贾蓉是否汇报。

“主要是什么货品好卖?”事关家里的收入,贾琏不能一直当没这回事,彻底当一个甩手掌柜。

“首先是卷烟卖的好,差不多产多少卖多少。其次是薛家送来的各种南货代销,最后是活字印的书,利薄走量的生意。昨日,蓉哥儿还说了,把隔壁铺子盘下来,打通后扩充为一体。”

提到薛蟠,贾琏忍不住问:“薛家在京城可不缺店铺,怎么把南货摆在我家代销?”

贾芸看看四周后,低声道:“二爷,后院说话?”

“嗯!”贾琏点头应了,起身往后院去。院内有一棵枣树,不是两棵。

树下摆了茶几椅子,贾琏坐下后,贾芸亲自端来茶水,站一旁低声道:“薛家自己的铺子也卖南货,价格比市面上的都低一点。蓉哥儿也没说清楚。我猜应该是薛蟠要借贾家的势低价销售,打击同行。我听说,薛家的货有一半走海运,有王家护着,此事多半为真。真如此不免要起冲突的。”

贾琏见贾芸意犹未尽,拉下脸道:“说话别说一半。”

“天津那边有水师护送,应该不会出问题,怕的是通州,南货到京师,先入通州的仓库。小的危言耸听,也就是一把火的事情。”

到此,贾琏听明白了,薛家的南货一部分走漕运,掩人耳目。多半走海运,降低成本,运到京城跟人打价格战。

干死同行后,薛家的商路接近垄断了。

真是敢想敢干啊!这是摆明了要拉贾家下水,或者说是用利益死死的绑住贾家。

“嗯,有日子没见薛蟠了,回金陵了么?”贾琏随口一问,贾芸道:“一个月前就回去了,赶回去过中秋节。”

贾琏听到这里,换了个话题:“最近东城都有啥消息?”

贾芸道:“辽东的货增多了,赶在入冬前运往天津,走水路到通州。昨日看了一些样品,人参、东珠,都是上好的货色。”

说着话,贾芸再次弯腰,压低了声音道:“二爷,上好的辽东货品,不要现钱委托代销,利是够大,未必是好事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