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342章 一举多得

红楼:我是贾琏 第342章 一举多得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342章 一举多得

第342章 一举多得

现代社会的70后,小学就上政治课,中学开始接触马哲纲领的学习,很多东西学了不知道有啥用,为了考试死记硬背。

读书的时候觉得这玩意学了就是在浪费时间,走上社会后挨了打,突然回头看一眼才发现,那些以为被忘记的内容沉渣泛起,面对现实时一一有了对照。三十五岁之后,有机会睁眼看外面世界的更多精彩才发现,新闻联播里的国际新闻都是真的。再回忆那些为了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才发现,原来可以照着答案反推过程是那么的爽。

贾琏与承辉帝的这场临时发起的论法,起因是承辉帝的意难平,非要论一下。

然后贾琏回答他,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朝廷,衙门和军队等暴力手段是干啥用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有矛盾又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所以呢,皇帝的意难平其实就是矫情,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等到有一天,一股又一股的反抗力量出现,最终汇聚一起,毁天灭地,再造乾坤。

史书记载的帝王将相英雄人物,并不是具体的个人有多大的力量,只是他们在某个历史阶段,用好了那股史书上很少记载的绝大多数的群体。只能说贾琏说的太含蓄了,听的半懂不懂的承辉帝隐约感到了不安,感受到了那股能捅破天的力量的存在,又无法捕捉到准确的形象。

只能说,任何一个皇帝都无法与最底层的百姓共情的,即便是贾琏也做不到。能含蓄的表达是因为系统性的学习过方法论。

“朕自问对周家不错,登基之日便将昔日王府所属农庄赐予周家,李逆案后,从抄家的土地中又赐五百顷,为何周家人还如此的贪得无厌呢?说起来,朕还未登基的时候,周家人很规矩,鲜有违法乱纪之事。”承辉帝依旧心意难平,忍不住还是说了出来。

贾琏沉默了一下才道:“陛下,即便再过三百年,法律依旧是由人来决定如何执行。孟子云,人性本善,荀子云,人性本恶。前者讲道德,后者**律。以微臣之见,法律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明确善恶边界,约束恶人不敢明目张胆的违法。”

贾琏依旧在非常含蓄的给承辉帝递台阶,赶紧下来吧,你不会把周家如何的。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不要再给脸不要脸,逼我放屠龙术完整版。

“昌平侯不能约束子弟,朕拟去其爵位,卿以为可否?”承辉帝一副虚心请教的样子。

贾琏到这时候才明白,承辉帝真的是决定了,要狠狠的敲打一下周家。

“去爵过了,皇后面子上过不去。国丈身上有些虚衔,拿掉即可。如陛下还不满意,可罢三位国舅的官职,令彼等闭门读书。”

贾琏再次递台阶,这次承辉帝总算是满意的点点头:“国丈的虚衔拿下,周家老三罢免身上一切职务,其他的就算了。”

本以为今天就到这了,贾琏准备恭送陛下的时候,承辉帝又问:“顺天府和王进该如何处置?”

贾琏整个人都麻了,您才是皇帝啊,不要什么都来问我行不行?

不过怎么说呢,皇帝问了,不能不回答,贾琏不想掺和都掺和了,没地方躲。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两位回家卖红薯去吧。大理寺还有两位,降职吧。”贾琏很不客气的打击报复。

MD,明明可以先借一步说话,把事情说说清楚明白的。毛大人大概是在门口跪了一下后,颜面受损,不肯说明情况。葛少卿则是借刀杀人,顺便想坑一下贾琏,让春风得意的贾大人丢丑。无冤无仇的你们要坑我,还指望贾某人良心发现?

承辉帝诧异的看着贾琏:“这俩位知情不报,险些陷卿于险境,爱卿竟能如此大度?”

好嘛,这是保守派认为激进派不够激进么?

贾琏陷入看沉默,承辉帝又来一句:“卿的心情,朕能理解。毛、葛二人,还是罢免吧。理由嘛,龙禁尉那边能找到。”

贾琏陷入了更深的沉默之中,又看到了承辉帝的另一面。这位皇帝,护短的时候是真护短啊,不但护短,还帮着出气。

如果贾琏是纯古人,哪里受得了这个了,不得立刻跪下来磕一个啊?

看见贾琏沉默不语,承辉帝很满意,觉得贾琏因为他的举动,大受震撼。年轻人,确实比较好笼络。最近内阁怨气颇大,正好整顿大理寺之后,把几个职务的决定权交给内阁,平息一下内阁的不满情绪。皇帝泄了私愤,又得一个大大的忠臣,缓解了内阁的怨气,一举多得。

只有大理寺受伤的后果,就这么决定了。至于周家,那不叫受伤,那叫回到本来的位置。

收获满满的承辉帝心情大好的回宫了,浑然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为何他总来找贾琏谈一些面对别人时不能说也很难有共鸣话题。

皇帝也是人,有时候心里憋的难受,也想找人说说话,说出来就舒服了。

可以说话的人其实很多,但是有的话说出去了,后遗症就很严重。唯独贾琏这边,承辉帝觉得即便有后遗症也非常轻微。

最最令承辉帝满意的是,在善待底层百姓这个观点上,两人是一致的。

勋贵也好,读书人也罢,成为官之后,想的都是如何作威作福。跳出这个群体后,立刻把这个群体不当人看待了。

可以这么说,承辉帝的心目中,贾琏有点志同道合的成分了。

只是承辉帝不知道,在贾琏的计划中,三大政策推行需要时间,等基本推行下去后,才能推动下一步的计划。

那么,贾琏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呢?很明确,减租减息,打击地方豪强,限制土地兼并,给工商业松绑。

国家想要真正的富裕,而不是只是一部分人富裕,就必须发展工商业。农民作为整个国家的根基,处境必须得到改善。否则,工商业的发展天花板不高,因为仅仅靠对外贸易,很难解决工商业壮大后需要的市场。后来那个现代的国家,多次危机,都是依靠广大的农村化解的。

从后来者的视角看问题,没有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必定会留下很多阻碍国家工业化的社会顽疾。

不流血是不解决问题的,既得利益者在末日来临之前,只会更加的疯狂。你不铲除他们,他们就会搞死你。

这个任务,贾琏觉得这一代人大概是没机会亲历了,当后来的新生力量足够强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自我推动这场革命的。嗯,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来一场南北内战。

反正到时候也看不到了,做好眼前的事情吧。

贾琏真是一点的不着急,因为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越着急越坏事。

三天之后,贾琏拿到了第一份工作报告,三个组的报告都交上来了,花一上午的时间看完后,贾琏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改。比如,具体的落实,要亲自到一线去调研,而不是单纯的等在办事房里看下面的报告。巡视组手握监督权是陛下给的,你们不用,人家未必感激你们反而觉得你们好糊弄。总而言之,刀既然出鞘了,就必须见血。

贾琏召集众人下午开了个会,肯定了现阶段的工作,同时对后续的工作提出要求。

次日,贾琏给皇帝上了奏折,指出在监督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审计部门因为级别不够,各级主管面对的各级官员,级别上天生吃亏。应该拉高审计部门的级别与各部齐平,这样才能确保审计部门在工作中不会因为级别吃亏而受地方主官掣肘。

这份奏折承辉帝看完后,立刻批阅:请内阁慎重处置。

对于贾琏直接给皇帝上奏的做法,内阁很恼火,但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孔照看到这份奏折后,把诸位阁臣叫来开会,讨论一下。

梁道元首先表态:“表达重视的办法很多!”言下之意,糊弄陛下的办法很多,首辅不必担忧。

其他人在梁道元表态后,或附和,或沉默,最后得出一个方案,内阁下文,强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严令各级部门主官必须配合审计工作。至于级别问题,你说提级别就提级别,内阁还要听你一个四品官的话不成。

首辅拍板后,行文上传陛下,等着陛下用印,然后下发各级部门。

承辉帝看了内阁的回复之后,眉头跳了好几下才平息,有点烦躁的把裘世安叫来问话:“老三那边事情进度如何?”

“前日,皇后把国丈请进宫来,聊了一个下午国丈才回去。三殿下那边,已经在处置国舅的事情。”

承辉帝知道,李亨进展的已经很快了,国丈那边的思想不普通,直接来硬的,怕是国丈要到西华门长跪不起的。

“嗯,传旨令夏守忠开始行动,大伴去一趟内阁,宣读关于国丈一家的处置结果。”

内阁的汇报,承辉帝随手丢一边去了,审核批准个屁!

当日下午,龙禁尉夏守忠在未经通报内阁的前提下,直接闯入大理寺,拿下了毛、葛二人,加上此前被关押的王进关一起正好三人斗地主。

孔照闻讯,立刻再次紧急召集内阁大臣们开个小会,商议一下这个事情到底是啥情况?看看谁知道底细,却没及时给大家通气。

还有就是如何应对的问题,陛下以中旨直接捉拿四品以上的官员,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内阁必须做出强硬的反应。

内阁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在皇帝做出不理性的决策时,进行强有力的反驳。否则,内阁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这都快下值了,怎么闹出这么一档子事情?陛下也太不省心了吧?”李驰忍不住抱怨。

“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应立刻派人去了解情况,大理寺那边怎么回事,数日前王进被拿,为何没有上报?眼睛里还有没有内阁?”郭衍也忍不住开喷,气的敲了敲桌子,咚咚咚。

“现在不是讨论大理寺为何不上报的时候,毛、葛两位自己都跟着进去了。还是辛苦孔相走一趟,当面问问陛下到底为何如此行事?”潘季训比较理性的发言之余,没忘记拿眼神审视内阁首辅与次辅的反应。

这两位各位的沉默,他们一定是事先知道了点什么,就是没有提前给大家伙通气。这么一想,郭衍的抱怨就很有意思了。

潘季训心里默默的嘀咕,【郭衍哪里是在旁敲侧击啊,是直接质疑内阁前两位。你才进了内阁几天啊,就敢惦记首辅次辅?】

孔照被潘季训点名后,默默的起身,默默的走到门口才回头:“本相去面圣,各位留在此地等消息。”

这句话的语气非常的特殊,直接是在下令。尤其孔照说话的时候,盯着郭衍,看的他低头了,这才转身出门。

潘季训这个事功派看的清楚明白,心里暗暗叹息,【内阁每个人都有八百个心眼,身处内阁,太难了。不行就上奏外放求一个自在。】

内阁五个人,只有在面对皇帝过分的举动时才会团结,其他时候都是互相下绊子,扯后腿。

孔照很顺利的见到了承辉帝,看到的是一张眉头紧皱的脸,还有明显疲倦的神态。

“陛下乃一国之本,老臣恳请陛下,爱惜身体,不可过度劳累。”孔照没有直接询问皇帝,而是表达了关心。

承辉帝摆摆手:“朕没事,这份东西孔相看看,看完了再说话。”

孔照拿过之后,仔细的看了起来,这是一份龙禁尉提交的报告,大理寺这三位,没有一个是干净的。看上去内容与国舅一点都不相干,但是话怎么说呢?如果仅仅是龙禁尉的这份报告,抓人没问题,但没有到可以绕过内阁的程度。

“三人贪赃枉法,证据确凿,国法难容,只是……。”孔照正要委婉的表达内阁的意思时,承辉帝抬手打断他的话道:“还有件事情,朕决定罢免昌平侯以及三位国舅身上的一切职务,因为是家事,朕便先处置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