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344章 轮不到你

红楼:我是贾琏 第344章 轮不到你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344章 轮不到你

川西那边的战事起源说复杂也不复杂,就是改土归流编户齐民的政策触动了当地土司的利益。

但这仅仅是官方的说法,具体细节不得而知。只能说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歧视以及其他激起民愤的行为,土司煽动全体皆反。

从高层的角度看问题,造反就要剿灭,要查官员的问题,也要等平定之后。

上个月川西还有消息,一切进展顺利,已经逼近匪巢,即将大获全胜。

有鉴于此,李亨和贾琏只看内侍的表情就知道,这次来的不是好消息。

考虑到皇帝有召见贾琏旁听内阁会议的习惯,这酒没法继续喝了,贾琏赶紧告辞,回家等候。

刚到家门口,贾琏没来得及进门就被夏守忠拦住了:“陛下急召,赶紧进宫。”

“怎么是督公亲至?”贾琏明知故问,信道:皇帝这次是真的急了。

“一句两句说不清,路上说。”夏守忠也不多话,贾琏马都没下,掉头就走。

“川西战报,陛下震怒!紧急召开内阁会议,商讨大小金川平叛事宜。这一次,咱家怕是要跑一趟四川咯,别死在半路上。”夏守忠与贾琏骑马并行,示意后面的人拉开距离后,悄悄的开口低声说话。

“嗯,是不是有人建议贾某带兵出征?”贾琏似笑非笑的问一句,夏守忠点点头:“梁、李、郭,都是这个意思。孔、潘态度暧昧。”

贾琏冲夏守忠一笑道:“多谢督公,这个人情我认下了。”夏守忠回个笑脸;“没少花你的银子,应该的!”

两人不再说话,加速前进。路上贾琏心里分析了一番,三位阁老的建议,真不是一般的毒辣。

不管出于任何初衷,这三人都一定程度的不怀好意。

这三位应该是看出点端倪来了,但凡皇帝想做点事情,遭遇阻力的时候,总有一个叫贾琏的家伙跳出来帮忙。

把贾琏弄出京城也许才是第一步,往下还有其他手段等着他。只要带兵出击,无论胜败,都能给贾琏安一些罪名的。

明的罪名找不到,那也不是问题,暗地里扣毛子也很简单,比如,贾家有拥兵自重的传统之类的谣言。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了,一辈子都不会消除的。日积月累的,没毛病也整出毛病来了。

这就是所谓的杀人不用刀!真到了那一天,贾琏只能学王子腾,躲在外面不回来。

要不怎么说,人心难测呢?因为人心是会变的嘛,现在如何,不等于一成不变。但某些人要搞你的心,是不会变的。

只要身在这个漩涡里,就一定会有人想搞你,并且付出行动。

进宫之后,没一会便至内阁会场,报名请见后,承辉帝准贾琏入内。

“川西战报在那,你先看看。”承辉帝没着急吩咐,贾琏在角落里坐下,拿起桌子上的战报。

四川总督弹劾牛继宗,说他畏敌不进,致使两路分进合击的计划失败?

继续往后翻,发现了牛继宗的战报,前期牛继宗采取稳打稳扎的战术,沿途多设兵站,囤积粮草药物等军需。各处兵站连续打退反贼的袭击,确保粮道安全,牛继宗率主力一路前推至贼巢不足百里之外。此事,四川总督赵某不告而至前线,夺取了牛继宗的指挥权,搞了个两路进军,分进合击的战术。赵某亲领一军出击,命牛继宗令五千人迂回侧击。

胜利在望,牛继宗为顾全大局,接受了赵某抢夺指挥权的事实,迂回出击三日后,却接到了正面攻击的战败消息,立刻掉头后撤,抛弃辎重走小路至后续一处兵站。此举,及时的守住了主力的后路,避免主力被围歼。但,两万五千人的主力溃败,死伤无算,赵某得以安全逃回,陆续又收拢了近万的败兵。也就是说,此战损失一万五千余人,军械粮草丢弃无算。

现在两人都上奏折说对方是战败的罪魁祸首!通俗的讲,就是甩锅。

贾琏看奏折的过程中,内阁会议开的四平八稳,都在商议如何补救,从哪里调兵去增援,粮草弹药如何解决等等。

也许是已经讨论过了责任人的问题,也许是还没来得及吵,来晚的贾琏不了解情况,只知道会议一开始,郭衍建议贾琏率军出击,两人附和。

郭衍的做法,贾琏不是很理解,模糊的判断是他担心贾琏的存在,影响到他的表现,帝党内部也要分大小王的嘛。

“看完了?”承辉帝一直在关注贾琏,及时的问话。

贾琏起身见礼后答:“看完了!”

承辉帝无视一干内阁大臣,冲贾琏道:“出去说!”

这一刻内阁大臣们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其中潘季训的眼神意外的有点幸灾乐祸。

出了会议室,承辉帝立刻主动开口:“潘卿之外,余者皆认可赵的奏报,潘卿表示要查清楚,看看谁在说谎。郭卿则主张,由贾卿带兵增援川西,梁、李附和,孔、潘弃权。随后朕以战事为重,暂不议罪为名,诸卿才作罢,转而议论从何处调兵,如何解决后续粮草,以及是否继续等等。”

简单的介绍了此前会议的情况,这种感觉承辉帝觉得很奇妙,贾琏则是有点麻木了。

承辉帝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一贯的会这么做,就是找个信得过的人来说说话,最终的决断还是他自己拿。

“微臣以为,赵、牛二者皆不可全信,此事若论罪,暂时只能问赵为首的地方官员之罪。”贾琏果断的给出了建议。

承辉帝嗯了一声,往前走了几步才站住再问:“说说理由。”

“改土归流编户齐民是朝廷于边疆的大政方针,执行好当奖励,执行出问题,自然要惩罚。此前四川方面隐瞒不保,派兵剿灭又打了败仗,此次从战报看,还是赵总督在指挥,无论责任大小都要清算他的罪过。总不能因为陛下仁厚,下面的封疆大吏就可以为所欲为吧?至于牛继宗,本就是外派的援兵,在当地没有根基,非要论罪不是不行,只不过微臣以为,戴罪立功更合适。毕竟打了败仗,上下都是有责任的。”

听到此时,承辉帝突然扭头对身边的内侍道:“去查一查,川西各位官员的详细情况。”贾琏听到这里,一脸的苦涩,皇帝这里有四川官员的黑账本,这话是我能听的?

承辉帝怎么想的呢?他的观点与贾琏的观点有明显的角度不同,他考虑的是平衡,勋贵-文官-皇帝三角之间的平衡。以前看似勋贵势大,隐隐压文官一头。李逆案之后突然发现,文官势力暴涨。后知后觉的承辉帝才发现,文官每三年出一批进士,勋贵基本都是过去留下的,新鲜血液跟不上。

所以,承辉帝内心的天平一开始就是歪的,牛继宗即便是战败的罪魁祸首,承辉帝也没打算严厉处置他。

真正触动承辉帝内心的还是贾琏的那句话:【总不能因为陛下的仁厚,封疆大吏就可以为所欲为吧?】

这个时候的承辉帝内心极为苦涩,朝廷善待士人,前几天王进那么大的罪过,也就是罢官革除功名,都没抄家。

结果呢,你们就这么报答朕的仁厚,上一次战败没有论罪,这一次不主动承担责任,还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

文官虽然不会造反,但遇见事情也真的不能信任啊。

“依你之见,后续战事该如何进行?”承辉帝情绪还算稳定,不动声色的提问。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打仗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情,真正敌我双方战场交锋,在整个战事过程中占据的时间很短。战场上的胜负,往往是由战场外决定的。完全不是评书话本里把绝大多数笔墨花在战场之上的情况,那么写是因为读者喜欢看。行军打仗是一体的,是非常专业的事情。川西地形极为复杂,道路艰难,并不适合大规模的军队展开。几万人上去,真正接敌的可能就几千人。从战报上看,主力两万余人,出现一战即溃的情况,以微臣的经验可能的情况屈指可数。”

兜一圈,贾琏总算是把想说的说出来了。

承辉帝听的意犹未尽,见他停下,忍不住大声问:“怎么不说了?”

“陛下,两军对阵,战报上居然没有详细的说明战败的过程,这正常么?臣的分析,赵总督不提,是不敢说。牛继宗不提,是因为不了解情况,也不敢乱说,怕被人抓住把柄。所以,臣分析,正面主力的战败,大概是两种可能,一种是军心不稳,遭遇夜袭后营啸。另一种,前军受挫,主将率先逃逸,致使全军崩溃,此二者外,臣实在想不到别的原因。”

承辉帝听明白了,这还是在认为,赵总督才是战败的罪魁祸首。想到这里,承辉帝有点不高兴了:“你在为牛继宗说话,两家关系不错嘛。”

拳头硬了,贾琏的拳头硬了!

恼火的贾琏不敢动手,说话却极为不客气:“陛下,如果微臣在牛继宗的位置,又被强迫提前出发,我根本不会真出击,而是率兵出营后,先找地方躲一天然后回头,或者出兵到半道上就掉头回来守住大营。”

嗯?承辉帝听出了贾琏语气里的不满情绪,忍不住眉头紧皱,不过很快就明白了,贾琏在表达的意思。

【因为不满赵总督的抢功行为,牛继宗作为偏师,自然不会积极主动。出于对赵的能力的不信任,先行出发的牛继宗谨慎前进,等主力出大营后,掉头回去守住后路。那么新的问题出现了,四川总督赵某,哪来的能力逼迫牛继宗就范?也就是说,双方矛盾的种子很可能一开始就埋下了。赵总督拉上川西上下官员,迫使牛继宗低头,战局顺利的时候,还算配合愉快,即将获胜的时候,赵总督忍不住了,出来抢功。】

为何赵的奏折里,牛继宗所部骄纵跋扈,不听上命,惊扰地方,劫掠民间,激起民愤,数次安抚才平息。

牛继宗所部有没有扰民的事情,其实都是鸡毛蒜皮【承辉帝真这么看】。真正的问题在于分赃导致的不合。

想到这里的承辉帝站住道:“你回去吧!”

贾琏看着承辉帝心情复杂,久久不语。承辉帝面带微笑的迎接目光,一副等待臣子拜服的姿态。

“微臣谢过陛下拳拳爱护之恩!”贾琏非常正式的九十度抱手身参拜!

承辉帝满意的笑了,摆摆手:“回去吧,朝廷里那么多重臣,怎么算都轮不到你。”

贾琏拜谢之后出宫后,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什么叫轮不到我?郧阳呢?济宁呢?】

说穿了,承辉帝目前手里没有靠谱的将领,贾琏虽然年轻,但靠谱啊。往东看一眼,东平铁骑枕戈待旦,哪里敢放贾琏出去。

更何况,五个内阁大臣,三个建议贾琏出征,两个弃权。事关军队的事情,哪里轮到内阁指手画脚?估计当时承辉帝内心是愤怒的!

贾琏不用出远门,并没有太多的喜悦,反倒是对郭衍生出了高度警惕的心思。

这可是知名墙头草啊!他跳出来建议贾琏出征,如果是承辉帝钓鱼执法还好,如果是他自发的行为,必须慎重对待。

无论如何,他的行为已经触及到了贾琏的底线,就看接下来皇帝如何处置郭衍了。

年内皇帝不处置郭衍,说明是皇帝钓鱼执法,如果找个动辄找借口收拾郭衍,说明是他的主观行为,事先没请示皇帝。

如果是后者,那乐子就大咯。

回到家中的贾琏找到了一点吃瓜看乐子的感觉,时间还早,却没有去给贾母请安的心思,而是直接回了家。

王熙凤和平儿都不在,唯独桂香听见动静出来迎接入内,伺候更衣。

换了便装,贾琏与桂香腻歪了一会,安抚她屡次不中的心情后,笑呵呵的去了书房。

书房里不见香菱,袭人独自坐在椅子上做针线。

见贾琏来到,袭人赶紧起身相迎,贾琏问:“怎么不见香菱?”

袭人心里泛酸,嘴上老实回答:“说是亲娘处身子不适,她去照看一二。”

贾琏没说话,抽屉里拿了一封银元给袭人;“送到封氏处,就说是看大夫的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