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356章 又见领班

红楼:我是贾琏 第356章 又见领班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3:49

第356章 又见领班

按照惯例,新科进士前三,直接六品留京入翰林院,呆个三年外放州府,原则上是未来阁老储备的一部分。

通俗的来讲,前三名今后无论做啥,都会有隐形的政策优待。前提是你得干的不错。

今年的新科进士前三没有按照惯例进翰林院,而是直接去了六部观政,半年观政期后全部外放。

不客气的讲,少了翰林院的资历,今后的升迁必定受影响。

贾琏也没有翰林院的经历,属于特殊情况了。

今年的青云书院背景的进士人数不多,区区三人,名次也不高,都是同进士。

别以为三个人很少了,实际上一个书院每届出三个进士就很不得了的事情。

搞笑的是,明明是被青云书院开除的贾琏,却隐隐的成为青云书院年轻一代的代表。

殿试结束后过了两天,贾琏正常的在五城兵马司坐班时,门房来报,有三位新科进士求见。

贾琏让人给领进来,在办公室里接待三人。

“保定李禹!”

“南昌贺敢!”

“吴兴沈明”

“见过贾前辈!”

三个人谈不上大帅哥,至少都是小帅哥。称前辈是因为都是青云书院的出身,毛病不大,贾琏也没强调什么被开除。

这年月长的帅同样优势巨大,殿试的时候挑前十名,真就是首先看长相,文章其次。长的丑还能中进士,凤毛麟角。

三人落座后,贾琏令人上茶。

“今科前三,以貌取人,禹实不服!”身材高大的李禹开口就抱怨。

作为同样吃了帅哥红利的贾琏笑容满面的回答:“此言在此说没事,出去就不要说了。殿试取名次,由内阁取前十,由陛下沟点。此国家制度,偶尔陛下事先有意属者,才会从驳回内阁,调整一两个名次。”

贺敢与沈明都是南方人,能进青云书院是因为父辈为京官,对于某些事情他们知道的更多,所以坐一旁笑而不语,估计此前没少听抱怨。

“殿试的题目颇有深意,奈何即便看懂了,也无人放开写。”贺敢颇有遗憾,当初他纠结了好一阵,还是求稳了。

沈明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心学一脉山头多,泰州一脉连举人都无几个。在下才疏学浅,只好咬着人人皆可为圣入手。”

三人在贾琏面前还算大胆,说了一些听起来犯忌讳又不太犯忌讳的话。

贾琏面带微笑的听他们说,心里默默的打分,三人之中李禹见识最少,所以怨气重,敢抱怨以貌取人。余下二人官宦出身,说话谨慎,又表达了亲近之意,又不会留下太大的把柄,可见一个人的出身带来的不仅仅是见识那么简单。知道什么话能说,还能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

尤其是沈明,近似自嘲的语气,更能令人感受到亲和力。

这也就是贾琏了,换成一般的十八岁小青年,哪有不迷糊的。

三人的年龄都不小了,李禹三十六,贺敢二十八,沈明二十六,都是从底层一点一点的卷出来的。

人就是这样,小学数学语文双百,在学校里是尖子生,觉得自己很厉害了。初中上重点才发现,好像自己很一般。等咬牙切齿的跟上,高中继续上重点才发现,原来我的智商算是比较低的那一波。硬着头皮往死里学,靠近了五道口或者未名湖才发现,好多人没考高就进来了,更垫底了。

这三人能卷出来本身,就说明是这一批会试学子中相对高智商的那一波。

贾琏不认为自己智商有多高,能压别人一头靠的是认知面更广。

“诸君不以门第轻视贾某,今后有难处,可以说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三人能摒弃贾琏出身勋贵的前提,只看三人都在青云书院读书出身并以前辈尊称这点,贾琏都得承情。

三人得了贾琏这句话,顿时都露出满意的笑容。这个事情还是贺敢与沈明提议的,家里有长辈在京城做官,对于当朝的风向有清醒认知。

出身勋贵的贾琏能文能武,身兼多职本身,对于三人而言就是非常稀有的资源了,说是大腿都不过分。

既然如此,死抱着所谓文人的立场就很可笑了,我都同进士了好不好。外放运气好上县正七品,运气不好下县从七品。

李禹不是很清楚,沈明和贺敢很清楚,官场上一步慢,步步慢。很多同科一起做官的,十年下来高的能有从五品,低的还是原地打转。

贾琏这种情况可太少见了,三年时间从正六品到正四品,期间迈过了四个坎。多少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

晚间三人还发出邀请去状元楼喝酒,贾琏也没推辞,笑嘻嘻的跟着去了。

只能说今非昔比了,以前的贾琏年龄小,地位低,想要拉帮结派都只能找李冬、林平、吴安中这一类的好友。说的难听一点,其它文官不鸟他。

现在不一样了,别人主动靠过来。

席间贾琏与三人相谈甚欢,了解了一下三人的背景,沈明的叔叔在户部任五品郎中,贺敢的叔叔在工部任员外郎。李禹,地方土豪出身。

贾琏倒是不在乎三人的出身如何,反正没自己高。一个好汉还要三个帮呢,多三个人能帮忙摇旗呐喊也是好的。

无论如何,先接触吧,总没有坏事的。估计三人也没想着,一下子进入贾琏的核心范围。

宴会散了之后,三人先送走贾琏,各自散去之前一起走了一段路。

“没想到贾前辈如此平易近人,也不看出身门第。”李禹颇为感慨的一句话,勾起了另外两人的心事。

两人不动声色的附和了李禹后,各自散去。

沈明回到家里,二叔沈通着下人来请,至书房问他:“接触的如何?”

“二叔,贾琏勋贵出身,走的太近恐生不谐!”沈明表达了担忧。

沈通对于侄儿的不解给了足够的耐心解释:“湖广张制台两年后回京乃定局,届时多半为次辅领户部尚书。抛开张制台不谈,方系一脉多有牵扯到李逆案中,当初强调文武有别者多在其中,勋贵受牵连者也不乏其人。如今的京城,即便是文官,依旧强调文武有别的官儿还剩几个?你回去好好想一想,今上的用意何在?”

沈通打发了侄儿,又疼的揉了揉眉心,二十六了,不年轻了,该懂的事情都该懂了。他甚至都没提,眼下的贾琏手里握着【特设临时巡视组】这么一个大杀器,平时看着很安静,真要惹急了贾琏,别说区区一个户部郎中,阁老都能泼你一身的腥臊。

交情不到,人家凭什么拉你?即便交情不到,有交情放那,关键时刻没有往下推你,在官场上就是天大的人情了。

喝了点酒没几分醉意的贾琏,回到家中愈发的冷静。

朝中氛围何时开始的变化,贾琏不禁慢慢的开始回忆。应该是李逆案之后的事情了。

大批的文官和勋贵受到了牵连,杀、关、贬、流。结果是前任首辅方白衣提拔的大批官员被清洗,有没有冤枉的,肯定有。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承辉帝顺利的完成了权力更迭,进一步集权。

如果说太上皇年间,君权与相权的比例是六四开,承辉帝做到了至少七三开。

连续清洗之后,此前太上皇默许,方白衣一系大力渲染的以文制武的路线不存在了。

尽管承辉帝什么都没说,但是贾琏这个标杆性的人物在替他说。

不要分什么文武,要实干派!

贾琏都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只能说,恰逢其会,真就是人在风口上,被风吹起来了。

这里并没有贬低贾琏价值的意思,如果自身没有价值,那是没有机会站在风口上的。

其他被时代的风吹起来的人,仔细看看这些人的背后再说话吧。

次日,衙门里准备午休的贾琏,得知了内阁会议的最新消息。

三大政策落实第一阶段基本完成,下一步是广派巡视组,巡视各省的落实情况。三位阁老总算可以跳出这个坑,回归内阁总领全局。

特设临时巡视组更名为特设巡视组,从一个临时机构变为了常设机构,特设巡视组的工作为全面监督全国范围内三大政策落实执行。

特设巡视组归陛下直属,日常联络由中书舍人负责。

内阁新增候补二人,分别为林如海、宁克。

岳齐出任兵部尚书,并封汤阴伯。

以上消息最震撼的还是最后一条,岳齐出任兵部尚书,不是领兵部尚书衔。

作为新兴的勋贵,岳齐能出任兵部尚书一职,打破了自太上皇五年以来,再无勋贵出任六部尚书的记录。

贾琏的瞌睡被这条消息赶跑了,他倒是不在乎特设巡视组的事情,毕竟就是个得罪人的衙门。

勋贵出任尚书这个事情,是真的给贾琏震撼的不轻。

这么说吧,岳齐能出任兵部尚书,意味着今后贾琏出任某部尚书的时候,没人敢多说一句话。

震撼之余,看着面前的小纸条,贾琏才发现最后一条新消息。

内阁设直属部门审计署,主管领审计领侍郎衔。

这就是陛下与内阁之间的妥协么?审计署的级别,还是比六部低半级。

这个安排很有意思,审计署今后的权利可不小,看似直属内阁,实则直属陛下。

要说做表面工作,承辉帝是真拿手。

没有增设一个新的部,六部还是六部,贾琏倒也没太大的遗憾。

只能说这个操作非常灵活,今后如果有需要,皇帝还是可以这么玩,套一个壳子就是了。

也不能说没有后遗症,过度的集权真不是好事。

但这是大周朝,皇帝从法理上就是朝着越来越集权的方向发展的。主要看个人吧,如果是个懒一点的皇帝,自然会放权的。

不过权利这个东西,一旦放出去了,想收回可就难了。

从大周的历史看,太上皇就是个比较懒的皇帝,放权比较狠,导致了方白衣为首辅时期内阁的强势,太上皇拿勋贵来平衡,继续放权。

看看贾雨村就知道了,他是靠着王子腾起复的,直接去金陵做了知府,可见原著中勋贵权势滔天。

如今一切都变了,只能用新气象来形容。

贾琏没时间多想个中的是非得失,门口出现的内侍打断了他的思绪。

“哟,贵公公!怎么不事先说一声,也好给您道喜啊!”贾琏看了一下小贵子的服饰变化,立刻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您客气,咱家就是来送东西的。”话说的客气,态度却没有以前那么恭顺了。

可以理解,好歹也是内廷掌印之一了,尽管只是个官印鉴的掌印。

只能说大周朝不搞明朝司礼监秉笔皮红那一套,导致本朝太监们的权利几乎出不了紫禁城,龙禁尉掌印是个例外。

贾琏不动声色的塞过去一摞银票,以前不敢收的小贵子,如今大方的拢入袖中,笑眯眯的看着贾琏。

“劳驾您解释解释!”贾琏说着指了指官印。

“是这么回事,国事繁重,陛下不堪其累,设中书舍人四位,专司对接内阁与通政司。三人为众,这都四人了,总得有个领头的。陛下思来想去,贾大人能者多劳,兼任领班,对接审计署与特设巡视组。”小贵子解释的很清楚,说是对接,实际上特设巡视组还是贾琏在负责。审计署那边的事情,贾琏挂个对接的名而已,毕竟他身上兼任的差事太多了。

承辉帝想法很特别,至今还让贾琏挂着一个九门镇守军统制的差事,没说给他身上的差事卸掉几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