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357章 正确理解上意

红楼:我是贾琏 第357章 正确理解上意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3:49

第357章 正确理解上意

领班中书舍人的职务任命的非常草率,直接给一枚官印就算上任了,文书呢?吏部那边还管不管人事了?

最初的内阁就是朱元璋搞的秘书班子,后来才渐渐成为了宰相的一个替代品。

送走小贵子,贾琏很疑惑,这份新任命有没有加点俸禄。如果还是跟以前一样,这官来的就没啥意思了。

权利没啥变化不说,下面的四个中书舍人未必能买账,到时候不停调遣自己也未必能奈何的了人家。

承辉帝真是想一出算一出,给贾琏徒增烦恼。

就在贾琏为这个新任命茫然时候,内阁那边来了个书吏,请贾琏走一趟内阁。

不明就里的贾琏,一路上询问了一番走吏才知道,内阁五位阁臣平时是怎么办公的。阁臣们自带最少一个师爷,每个阁臣下面都有若干书吏做抄写工作。吏不算官,所以官员的各种福利是没有的,就拿一份干巴巴的钱粮,每月二两银子,一百斤粮食。这位走吏没提灰色收入,贾琏倒是知道的,走吏书吏在内阁里,接触到的消息很多,下面的中层官员想见阁臣(阎王)需要排队,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吏(小鬼),然后才是师爷(判官)。

想见阁老的官员,十两银子的打点,排队的机会都没有,随时被人顶掉的那种。

当然也有不需要打点,想见阁老随时就能来的中层官员,比如贾琏这种,内阁里头的吏都知道,这位真是惹不起的大爷。

贾琏被直接领到了会议室,这边五个阁臣都在,非常的给面子。

孔照见贾琏进门,腮帮子微微的抽动几下,等贾琏一一见礼后开口道:“作为领班中书舍人,今后内阁与陛下之间的公文来往,都需要贾大人负责。听说贾大人身兼多职,会不会忙不过来?”

没想到孔照还能关心自己,不过仔细想想,尽管兼职很多,实际需要处理的事情不多,日常只要肯放权,也不算太忙。

“陛下既然信任在下,自然要竭力做好差事。内阁需要送御书房的文书,窃以为照旧即可。”

贾琏表现的非常淡定,阁臣们都在是不假,但却吓不住人。甚至现在几位阁臣还要担心一下,今后有啥要紧文件,贾琏不说扣下来,放在最后交上去总可以吧?即便不能扣着,给你找点毛病,打回来重做总可以吧?所以说,反过来是内阁诸公不愿意贾琏了。

阁臣们互相看看没说话,贾琏便告辞离开,丝毫没有打听内阁开会详情的意思。

等贾琏出去了,孔照一脸担忧提醒道:“今后诸位往内阁送的公文,千万要小心了。”

梁、郭、李三人面色阴沉,有个关系不好的人在这个位子上,确实挺恶心的。

潘季驯笑呵呵的看看同僚们,没有说话。反正他和贾琏没啥仇,他是真的不担心。

最痛苦的是郭衍,本来与贾琏关系还算凑合,当了阁老后飘了,给贾琏使绊子,得罪的不轻。

别说国家大事不是儿戏的话,大朝会上官员打架的事情又不新鲜。别管多大的官,首先是个人。

“要相信陛下看人的眼光嘛!”孔照说了一句绝对正确却毫无意义的话。

梁道远双眼无神的看天花板,吏部任用官员的文书,四品以上需陛下用印方可生效,年初一份名单正在整理,准备明天交上去的。

这份名单看上去是一点都没问题的,但梁道远心里有数,宁波知府三年政绩卓越,拔擢一级的原因。老家那边来信说的很清楚,这位知府就差把梁家人供起来当祖宗了。家里的良田翻一倍都不止,海船也多了十条,执照怎么办下来的?

所以呢,梁道远是真的担心,贾琏看到吏部上交的人事任命报告的公文,会不会拿放大镜找问题。

原则上贾琏是要上表谢恩的,但皇帝就给了一枚官印,也没份公文,还是别上表了,直接面君口头谢恩好了。

都不用掏金牌,贾琏面君非常的顺利,报个名字就有内侍来领他进去。

小内侍还很热情的解释:“大伴有交代,贾大人可持领班中书舍人的官员进宫,不必等待。”

贾琏听着面无表情,心里微微叹息,真的是给创造了为皇帝当牛做马一切条件。

这个领班操作好了,其实也不会太勤苦,就是宫里宫外的跑,有点麻烦。

贾琏心里想,承辉帝明明是个劳模,为何最近开始搞秘书办了?

进了乾清宫,御书房外一排四张办工作,四个新上任的中书舍人正在处理奏折,内侍让贾琏等书房门口,入内汇报。

四位中书舍人的年龄都在三十五以上,四十五以下,看见贾琏都没起身,拱手致意后,继续处理奏折。

贾琏扫了一眼就近的桌子上,发现全是各路御史的奏折。顿时心里明了,难怪皇帝觉得工作量太大了。

这能不大么?御史的奏折可以直接走通政司的渠道到御前,原则上只要是御史弹劾,皇帝都要亲自处理。

偏偏承辉帝给自己打造了一个人设,愿意纳谏。

如此一来,各路御史自然是要好好表现的,芝麻大的小事也要弹劾一下的,理由很强大,在皇帝面前刷名字。

开始几年承辉帝还很耐心的处理各路奏折,去年事情多弹劾奏折量太大了,根本处理不过来,累死皇帝都看不完的那种。

听说通政司有一阵拿麻袋装过滤掉的弹劾奏折,那时候李亨还在通政司,贾琏没少为他担心,被人弹劾堵塞言路。

嗯,大周也是有言论-自-由的,做官的随便说,草民乖乖的听着并照办。

是不是【我可以随便说,你最好闭嘴听着】的套路?当然你也不闭嘴,那就物理让你闭嘴(抓人、出意外)。

想到自己也是可以言=论自=由的人了,贾琏感慨万千。同样的自-由,同样的有的人不能说。

没等贾琏感慨太久,裘世安出来了,冲诸位中书舍人道:“各位大人稍稍停一下!”

四位中书舍人停下手里的笔,起身见礼。裘世安对众人道:“贾大人曾任临时中书舍人,深的圣人之心,陛下重设中书舍人一职之来由也。今天开始,贾大人领班中书舍人,如有难解之事,可先交贾大人处置。”

众人应诺,脸上倒是没看出任何的不服气。

裘世安也没管他们心里怎么想的,招呼贾琏一道入内。

御书房内,温太医正在收拾药箱,同时进行医嘱。

“陛下身体并无大碍,不适皆因劳累过度。今后不可操劳过甚,每日伏案最多三个时辰,晚间不要再处理朝政了。”

承辉帝没说话,示意裘世安送走太医,回头对贾琏抱怨:“近日精神不振,睡眠也不好。裘世安着急上火的非要请太医,太医来了也不开药,就是嘱咐多休息,少案牍。皇后也被惊动了,非要朕增设中书舍人,思来想去,最合朕意的卿家只有贾卿。奈何贾卿身兼多要职,新人朕难以放心,只能辛苦贾卿为朕把把关。”

贾琏听懂了,承辉帝的身体没大问题,但人过了四十岁,各种问题都会冒出来。坐久了腰酸背疼,精神恍惚属于常有的事情。

加之后宫各种等待浇灌的花朵,日夜操劳,精神能好才怪呢。

后宫的事情贾琏一个字都不敢提的,所以见承辉帝起身走动,同时以手按腰,暗道这亏的有点厉害,眼窝深陷啊。

“陛下还是要注意身体,朝政是处理不完的。”贾琏只能说废话,不能评论朝政。

做皇帝不外三大权利,人事权、兵权、财权,最多再加一个舆论权。

四大权利,交出去任何一个,皇帝都会不安心的。别看现在皇帝觉得累,真的放权了又会担心有人架空皇权了。

承辉帝点点头表示收到了贾琏的关心,继续边走边说:“增设中书舍人后,贾卿辛苦一点,盯着四位翰林出身的舍人别出乱子。”

贾琏还是很了解承辉帝的,赶紧点头:“微臣明白!”表示接到了信号,并正确处理了。

承辉帝又道:“领班中书舍人级别不变,具体人事贾卿可自决。”

贾琏听了心头微微一震,皇帝还是很大方的给了人事权,那就好办了,不怕这四个中书舍人不服气。

不过皇帝没有明着说,无非还是想看看自己的能力如何,能不能驾驭下面中书舍人。

论级别,中书舍人为从五品,贾琏是正四品,只是年龄吃亏,人家未必服气。

贾琏告辞出来,见过四位同僚,这时候边上没人,四人看着贾琏的眼神也没那么客气。

“各位都是翰林出身,如何处理文字贾某教不了。陛下信任,以贾某为领班,有些话希望各位能听进去。”

贾琏没摆上司的架子,也不搞说教的一套,四位新舍人的心里要舒服多了。

“请贾大人赐教!”四人商量好似的,整齐的拱手说话。

“首先,原则上弹劾奏折一律送君前,通政司遵循此原则照办,至各位手里,涉及三品以上者,【是否有实证】为批阅原则,必须标明。四品以下者,转督察院核实处置。其次,内阁送来的文书,阅后便签提纲挈领,方便陛下审阅。切记所有文书,实事求是,不可误导。军国大事,一律优先处置。此三条乃经验之谈,望各位共勉。最后,奉劝各位一句:事君以诚!”

别看大家心里未必服气,贾琏真交代了干货,各位都是心里默默的背诵,一点都不敢忽视。

见众人平静的不说话,等待后续的安排时,贾琏知道刚才说的话起效果了。

这几位年龄都不小了,能成为中书舍人,真的是要谢谢贾琏这个始作俑者。本朝太祖是废了中书舍人一职的,太上皇虽然不勤快,但他放权内阁,也没那么多政务需要处理。承辉帝要是学太上皇,也不会这么累的。可惜,皇帝要搞集权,只能辛苦一点咯。

当然了,承辉帝有一点好,处理问题非常明确,不会像嘉靖那样,说话跟猜谜一样,因此来维护皇权的神秘性。

事实上作为上司,除非有不可明说的事情,最好是把事情讲清楚,免得下面错误理解办错事情,届时损失更大。

当然了,是人都有不好意思明说的话,所以偶尔让下属猜谜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早期的承辉帝也会偶尔让内阁猜谜,现在大权在握了,就不太搞这套了。基本都是直接说,要怎样,无非是借谁的口说而已。

“多谢贾大人赐教!”四人再次异口同声,只是没之前那么整齐了。

贾琏最后交代一句:“贾某在外还有兼职,本月每日来此一个时辰,满一个月后,五日一来。贾某不喜欢兜圈子,有话都是当面说清楚,也希望各位能了解贾某的行事风格。今后,大错一次,警告,大错两次,再警告,大错三次,写辞呈贾某转陛下批准。”

贾琏说的是大错,等于说小问题不计较,原则性的错误才处置。

说完贾琏就走了,留下四人面面相觑,大家都是听清楚的,所谓的大错,标准没明确。

也就是说,是不是大错,贾琏作为领班大人可以灵活掌握的。

这就很恶心了!

今后大家处理公文时,都得提心吊胆的,免得被贾琏抓了错处。

年龄最大的刘舍人沉吟一番后,告诫各位;“诸位,今后有不决之事,可去问问贾大人嘛。”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刚才的话要如此理解,才能算正确的领会。

出了宫的贾琏心情不错,优先掌握信息的渠道,有时候关系到生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