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4章 报名还要缴费

红楼:我是贾琏 第4章 报名还要缴费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4章 报名还要缴费

第4章 报名还要缴费

东府比起西府,情况有所不同,但是需要花钱的地方多了一个修仙的贾敬。

大过年的贾敬不回家,躲在玄真观里修道。用冷子兴的话来说,与道士们胡羼。

胡羼的解释是鬼混,进一步衍生含义,大概是暗指不正常的关系。

再看小说里多有所谓清秀的小厮拿来泻火的说法,贾琏很自然的就搞明白了含义。

这个贾敬是个好男风的,躲到外面是修道,未必就是什么妻亡引发的。

进士出身,还曾为族长的贾敬,首先在当下的家族伦理中是个不负责的人。

提到这个清秀小厮,贾琏不禁暗暗恶寒了一下,毕竟小说里的贾琏,也是有案底的。

贾赦来临,贾珍自然出门相迎,毕竟是长辈,爵位上也要高两级。

贾珍对贾琏倒也热情的很,好一番嘘寒问暖的,介于小说里贾珍对贾蔷做的那些事情,贾琏对贾珍下意识的多了一点梳理感,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

东府这边的大年夜,自然也是歌舞升平,极尽奢华。不怎么喜欢看戏的贾珍,这会正在坐庄开赌。把父子二人迎进门后,美酒佳肴奉上,并很客气的让贾赦坐庄。

这一手非常对贾赦的胃口,他本意就是来嗨的。

贾琏站在一旁显得很安静,看着贾赦掏出一叠银票,语气豪迈:“今个儿高兴,这点银子不输完不算完。”一干族人一阵喝彩,贾琏看不下去了,悄悄的退下来,给贾珍悄悄的说了一句,告辞回去休息。理由自然是身体不舒服,贾珍也没留他。

出来之后,之前几个下人不见了踪影,应该是自寻快活了。

好在贾琏不是路痴,顺着来路往回走,过院墙小门时,迎面来了两盏灯笼,四五个妇人。

对面人多,贾琏很自然的站一边让路,来人起初没注意,待走近了看清楚贾琏的脸,立刻露出温柔的笑容:“怎么是琏二叔,一个人站这。”

红楼梦这本书里头美女是真多,眼前这位妇人贾琏提取的记忆中有,而且是一眼就认出来的。想到这贾琏不禁暗暗吐槽前人,你又不姓曹,怎么总惦记别人的媳妇,那些跟在身边的长随,一个名字都记不住,身边的丫鬟也都记不住,怎么是个美貌妇人就记忆深刻呢?

“适才见了珍大哥,人多热闹,我这身子没好透,便自个儿回去歇着。”贾琏没提自己下人不见踪影的话,尤氏也好像没这回事,心里确实暗暗赞一句,都说西府东跨院的琏二叔是个仁厚的,善待下人,此言不虚也。

“琏二叔,黑灯瞎火的,我差两个丫鬟打着灯笼送一送。”尤氏直接安排上了,贾琏也没客气,笑眯眯的接受,并谢道:“珍大嫂受累。”

尤氏听着挺开心的,笑吟吟的点头道:“那我不送二叔了。”

贾琏过了院门,回头一看,尤氏还在原地目送,连忙躬身抱手致意,这才转身迈步。

尤氏身边的丫鬟看着贾琏背影远去,忍不住低声赞道:“琏二爷生的真俊俏。”

另一个丫鬟忍不住开嘲讽:“还是歇了心思吧,西府那边不知道多少丫鬟等着爬床呢。”

这也就是东府了,即便当着尤氏,这些丫鬟也敢胡乱开口。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女人们在一起的时候,闲着无事话长短,不就是拿男人来说事情么?

让一个女人不说话,比杀了她都让她难受的。

尤氏是个心里有数的人,也是书中善终的人之一。想想看,一个边关小军官的女儿,能成为贾珍的正室,那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数日来关于贾琏读书的传闻,尤氏自然没有少听,都是当笑话来说的,什么西府的琏二爷,最不爱读书,突然喜欢读书,怕不是做做样子,也好逃了西府大老爷的打。还有更过分,尤氏听了都没往心里去,这人还是亲自见了才知道。

贾琏毕竟是孩子,以前接触的少,今天见了一面发现还真是个翩翩少年,看着知书达理。根本不是闲话里说的那种,最爱玩闹的少年。

东跨院这边,贾琏的院子内,桂香和几个丫鬟围坐火桶,嗑瓜子吃零食,聊一些闲话。

看见贾琏一个人进来,桂香赶紧起身相迎,口中还抱怨:“怎么让二爷一个人回来,长寿他们干什么吃的……。”这个长寿应该是之前的随从之一,贾琏也没记住人家的名字。

“不碍事,大过年的,别耽误大家喜庆。”贾琏打断桂香的抱怨,这丫鬟确实是个忠心的,这会脖子的围着,遮住了之前打架被抓破的皮。

“你们继续,我去床上躺着,看一会书就睡。”贾琏说话间,桂香带着两个丫鬟伺候更衣,上了床盖了被子,两盏烛台放在床头照亮,桂香还交代:“二爷身子没好透,还是早点歇着,看书太晚了伤眼睛。”

桂香心里觉得,琏二爷最近是变了一些,以前还愿意往大老爷贾赦那里跑,没事跟那些姨娘们聊几句,醒来之后的日子,真的就是每日读书。也不去亲近那些姨娘们了,甚至对桂香这个贴身丫鬟,距离保持的也很好。

殊不知,贾琏也是有心无力,十三岁的年龄要是开始接触女人,且等着老来只能看看。

这些日子先读书,等到去外面的书院读书了,健身的事情也该开始了。毕竟以前没这习惯,突然要健身,总的有个借口,出去读书带回来的习惯,能说的通。

大年三十的守岁,贾琏自然是错过了,看一会书就睡下了。这年纪轻轻的,自然是要戒酒戒色,身体好了才能谈其他,不然像贾珠那个病秧子,李纨那个俏媳妇可惨了。

初一自然是到处拜年,贾赦带着贾琏走动各家的亲朋好友,狠狠的收了一笔压岁钱。意外的是贾赦惦记这一百多两银子,反而还给了贾琏十两银子的压岁钱,据说是大年夜赢钱了。

初二王夫人回门,贾琏的亲事正式提上议程,对此贾琏根本不关心,因为关心也没用。过年就这么在喜庆热闹中度过,贾琏整体表现只能算得体,得到最多的评价就是,长大了,知道礼数了,越发俊俏了,等等。

说亲的流程很复杂,王家那边初步同意,接下来走其他流程,两个还没见过面少男少女,就这么被决定了命运。反抗?不存在的,这个时代是以家族利益为重,你享受了家族带来的好处,在个人问题上就得为家族利益服务。

相比之下,贾珠娶李纨这个事情,反倒是真正的门不当户不对。

个中缘由,不得而知。

贾琏很平静的接受了一切,别人在热闹的过年,他却忙着看书。

凭着超强的记忆,只要把书抄一遍,贾琏就能牢记书中的内容。有点闲暇,顺便熟悉一下科举的内容。大周朝的科举还好考四书五经八股文,基本延续了明朝的科举,掺入了《新编算经》,贾琏手里没有《新编算经》,让人去族学找了一本回来。

十五之前,贾琏把四书给抄完了,五经的话,贾琏可以选择一本作为本经。

买回来的《新编算经》看了一下就发现问题了,这书里的阿拉伯数字和算式,说明本朝太祖也是个穿越者。太祖在位十年,并没有去动朝廷的结构,甚至连理学的地位都没去动,也许是他没来得及就去世了,又或许他就没改变的意思。

想想也是啊,辛辛苦苦的大江山做了皇帝,也该享受享受了。

看着《新编算经》的内容,贾琏看重的还是书写格式,这年代的书写都是竖着来的,到了《新编算经》这里,则是横着来的,从左到右的书写,这个比较舒服。说到数学呢,贾琏庆幸于两个孩子的学习都是他来抓的,为此他甚至还跟着孩子一起学习。

大概是上辈子在俩孩子身上花费的精力太多,导致贾琏自身的事业落后了。

媳妇是个做生意的,开过实体店,后来又开网店,钱挣了一些,很是看不上这个科级干部。夫妻之间磕磕绊绊的,这一辈子就过来了,只是没想到刚熬到俩孩子大学毕业,贾琏就穿越了,原因是喝多了开电瓶车,开到河里去了。

十五刚过,贾琏便向贾赦请示要出门,报名参加青云学院春季招生的考试。

这家书院每年春秋两季招生,即便是侥幸考进去了,因为极为严格,采取了末位淘汰制,连续两个学期成绩倒数十名者,会有相应的惩罚,不是罚钱,而是让伱丢面子。

即便如此严苛,考生还是趋之若鹜,因为这家书院的科举成绩太好了。以贡试为例,书院成立至今,每次都有三五人考中进士。这成绩就非常吓人了,要知道科举考试到了貢试的阶段,那是全国的学霸一起卷。

现代社会都说内卷,古代的科举考试才是真卷中之卷。卷到貢试阶段,就是卷王互卷。

对付这种应试考试,贾琏还是比较有经验的,靠着超强的记忆里,题海战术摆出来。不敢说一定能中进士,中个举人应该是有希望的。只要中举之后,在贾府中的地位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有了功名的贾琏,那就等于有了护身符,至少在贾府内没人敢轻视他。

青云书院在城西,所谓东富西贵,东边因为运河的尽头通州码头,有钱人很多,城西则多住显贵。荣国府也在城西,所以距离并不远,即便不算远,步行也就是十分钟,贾珠这个十四岁中秀才的“读书种子”也没有考进青云书院,最终去了国子监。

所以呢,没有人看好贾琏能考进去,贾赦出于等着看儿子笑话的心态,还给安排了车马送贾琏去报名。出门前贾琏自然是一身正装,头上没有戴任何玩意,就是扎起头发,腰间倒是玉带扣上,一身锦袍,腰带上挂着香囊和玉坠。

一炷香的时间,马车停下了,青云书院就在前方。下车后贾琏认真的整理衣服,这才不紧不慢的往大门走去。从外面看起来,青云书院简简单单,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非要说特别呢,就是想对比较偏一点,过了青云书院后,前方再无豪门大户的宅子。

青云书院落成于太祖九年,至今六十余载。现任书院山长李清曾任礼部尚书内阁三辅,今上登基之初,遭御史弹劾后自请隐退,旋被聘为学院山长。

这家书院属于民办,第一任山长为江西大儒吴木斋,太祖起兵之初,成辅佐太祖。大周朝立国后,吴木斋急流勇退,上表请辞,太祖允其辞官,却不允归乡,吴木斋便创办了该书院,初衷是北地学子的成绩不如南方,他办书院为北地学子教化尽一点力。

门房处贾琏被拦下,上前道明来意后,门房内的一个中年男子,拿出一个表格来,递给贾琏道:“填表,缴报名费,诚惠一两银子。”

呃,考试还要交钱的么?贾琏从袖口里掏出一两银子递过去,门房收了后还写了个收据。

贾琏看看面前就有简陋的桌子,就是四根木桩埋着,上面是木板。在看木板上都包浆了,这是多少人曾经趴在上面填表呢?

很认真的把表哥填好,就是姓名,籍贯,家庭住址,这一类的东西。

填好表格后,门房一直拉着的脸上多了几分笑容,不过这笑容里嘲讽的成分居多。

“二月二开考,考试内容为四书、《新编算经》,你回去备考吧。”门房的敷衍溢于言表,毕竟这是青云书院,京师勋贵家中的子弟,没几个愿意来这边读书的,精神压力太大了。

说着话还递给贾琏一个木牌子,上面写着甲房二号,这应该是考场。

贾琏没着急走,而是笑问一句:“敢问,每次招生,能有多少人来报名?”

“最多的一次考生八百,最少的一次,考生六百。考两场,一场经意八股,一场算经。”门房倒也很有耐心的解释,毕竟每年不知道有多少这种人来考试。

这时候,又有个少年来报名,贾琏让开,发现这家伙报上名字后,门房居然笑容满面的应对,拿了表格给他填了,还没有收费,这下贾琏很不爽了,你这是区别对待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