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5章 闲言碎语

红楼:我是贾琏 第5章 闲言碎语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5章 闲言碎语

第5章 闲言碎语

贾琏没有立刻质问,而是很耐心的等这位少年报名结束后走了,这才上前问:“敢问先生,为何那位少年报名不用缴费?”

中年人听到“先生”一词,竟然心安理得的受了,完全没有被人抓脏现场的不安,极为淡定的解释:“那位少年有进士写的推荐信,道明其家中清贫,故而免费。非但报名免费,将来进了书院,还有助学金,这么解释,小先生满意么?”

中年男子的“小先生”反问,贾琏并未坦然承受,而是不失礼数的抱手回礼:“后学末进,不敢称先生。如此,在下无疑问也,打扰了,告辞。”

现代人当然能接受这种举动,因为这在当时很正常,贫困生有补助,学习好有奖学金,这些现象太正常了,不足为奇。出门的贾琏驻足,昂首回望大门上的匾额,不自觉的笑了笑,转身不紧不慢的去了。

等贾琏走了,中年男子翻出贾琏的报名表,仔细的看了看,忍不住自言自语的笑道:“此子有趣。”这时门内出来一个老翁,上前来见礼道:“西山先生,老朽吃坏肚子,劳您受累了。”中年男子哈哈一笑道:“无妨,适才顶班半个时辰,倒也有趣的紧。”

老翁道:“今日归来的先生不多,明日能回来一多半,后日应该能开学了。”

中年男子想起贾琏走到大门外,转身抬头看一眼大门匾额的事情,没着急入内,而是走到大门口的台阶前的空地上,抬头看着青云书院正中匾额上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

这四个大字太祖手书,就字而言只能算一般,因为当时太祖没有留下楹联,后来也没人敢补上,即便是太上皇也没敢弄个对子补上两边,干脆就空着。

晚间去给贾母请安,刚到门口呢,听到有人在大声议论。

“你们说,东跨院的琏二爷,能考进青云书院么?”

“都说琏二爷开了窍,如今好好读书了,再怎么说,时日也短了些。”

“成不成的跟你们有啥关系?李嬷嬷的嘴才消的肿,主子的事你们也敢大声嚷嚷?”

贾琏背着手,不紧不慢的继续往里走,仿佛什么都没听到,倒是门后廊下的几个妇人,看见贾琏进来,当时就吓的就跟被逮住的鹌鹑,缩着脖子瑟瑟发抖。

这几位都是贾母身边的老人了,平时没啥事情,就爱凑一起东家长西家短。贾琏要根她们较劲,真叫没了身份。这些下人也挺意外的,这个琏二爷以前走哪都是身边带着长随,动静不小,如今在荣禧堂内走动,身边一个人都不带。

顺着一步一景的小径往里走,头前来了一对小夫妻,正是贾珠和李纨。

见此二人,贾琏侧身让路,抱手致意:“珠大哥好,大嫂好。”

啊……,贾珠有点没回过神来,顿了一下才赶紧抱手回应,李纨也是恻身回一个福。

平时关系很一般,这会也没多废话,贾珠找个借口:“琏哥儿是来问安的吧,我这还有课业,回去还得补上,就不多话了。”

贾琏笑着让他们先走,转身时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贾珠和李纨还是嫩了点,丝毫没有王夫人皮厚,更别提什么手段了。伱看看王夫人是怎么玩的,只要搞定贾赦就能搞定贾琏,不怕他闹起来。什么,李嬷嬷和桂香打架?这事情不要提了,不利于团结。

王夫人的心思,贾琏心里是清楚的,贾府这么大的家业,王夫人注定是不会撒手的。这也是配合贾母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一个是贾珠,十四岁就中了秀才(进学),一个是贾元春,正在待选,就是今年的事情。为此,特意请了人来教宫里的规矩。

原本想的好好的,没曾想四年后贾珠先没了,贾元春在宫里相当长的时间没起色。

谁能想到,元春归省是贾府的巅峰,随后贾府急剧败落呢?

小夫妻俩回到这家的院子,李纨这才低声道:“琏哥儿这些日子好似真的开窍了,往日里最爱玩闹,哪里有热闹往哪里钻,这会每日在家中读书练字。听公公讲,赦大爷拿了琏哥儿手书《论语》与婆婆,让拿给王家人看,说是琏哥儿如今学好了。还夸他的字有进步。”

“那字我也看了,只能算中平,谈不上写的好。今个儿琏哥儿去青云书院报名,实在是不晓得深浅的举动,怕是二月二开考的日子要丢人了。勋贵子弟,弃武从文,国子监自然是首选,琏哥儿非要去青云书院碰钉子,如之奈何。”贾珠说起这个,很是无奈。

李纨见他话里有话,忍不住问:“怎么,今日在国子监遭人说闲话了?”

贾珠点点头:“都是一些勋贵子弟,靠着祖上余荫才有机会进国子监读书的同学。也有一些官宦子弟的同学,这事情传的太快了,上午报名,下午都传到国子监了,怕是刻意所为。”

“琏哥儿不回去国子监说,只能是青云书院那边走的消息。许是报名时碰上的。”李纨的猜测基本上靠谱了,青云书院本身还真不会如此无聊,是那个上午贾琏遭遇的少年,跟同伴说起这个事情。什么家境贫寒,青云书院的子弟,十个里都未必有一个贫家子弟。

不是说青云书院搞黑箱,主要是这个考试难住了穷人家的孩子。穷人供不起孩子读书的,多数人才都是被贫穷埋没了。再说这个考试,只要是考试,你乡镇中学的学生,能考的过县城中学的学生么?显而易见的事情,考试是个手段,是有方法的。

“现在说什么都无济于事,只能看着满京城都知道。如此也好,琏哥儿吃点苦头不是坏事。”贾珠嘴上是这么说,心里还是暗暗的鄙夷贾琏的。丢的总归是贾府的面子嘛。

贾琏对这些自然是一无所知,没人告诉他,外面的消息也传不进来。每日里贾琏安心的在家读书,仗着超强的记忆,贾琏已经把《四书》默写了一遍,其他相关书籍,比如朱熹的《四书集注》,贾琏也抄了一遍。

说到这个《四书集注》,朱熹加了很多私货。贾琏拿科举当做敲门砖,主要是这个时代,你想做官还得让人看的起,就得走科举的路线。至于《新编算经》,贾琏看一遍就丢一边去了,完全没有难度。最多就是高二的水准,有挂的贾琏稍稍看一遍,过去学的知识自己就回来了,很容易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

剩下的就是考试内容了,首先是经意理解,就是翻译一下课本上的内容,其次是三篇制文,也就是八股文。这东西对贾琏而言有难度,他采取的办法就是买回来一堆文集,先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归纳出格式来,然后来个题海战术。

对着这些佳作,同样的题目,自己每天写三篇。不是不想多写,实在是这写字是需要时间的,大概就是上午一篇,下午一篇,晚上一篇。

每日贾琏除了早起时走半个小时,晚饭后走半个小时,午睡一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读书。贾琏做了个计划,让桂香没过一个时辰,让自己停下,起来活动一炷香。

贾琏的劲头算是把东跨院的人镇住了,很快整个贾府的人也都不敢乱说闲话了。即便是考不上青云书院,回头去国子监读书,贾琏如此好学,万一真的考中了呢?再说了,李嬷嬷的惨状大家可没忘记呢。

贾赦也没贾琏的举动惊到了,每日晨昏定省时,特意还问了几次贾琏读书的情况。贾琏表示读书还算有所收获,就等着青云书院的开考。

二月初一,贾琏暂停了正常的读书计划,早起给贾赦问安时,老东西很意外的来一句:“明日就要入学考试,你不用想要多,便是考不上,国子监那边也能去读书的,春天没考上,秋天还能靠,你年纪还小,不着急。”

真是难得啊,搞的贾琏还以为出现幻听了,正常的节奏不是“小畜生”开头么?

“父亲说的在理,有心读书,不在早晚”贾琏也没说什么大话,毕竟还真的没有太大的把握。真要把大话说了,考不上才丢人。

这些日子,贾赦没少听别人说起这个事情,每次都心里带着一点自豪和骄傲对别人解释,大概意思就是贾琏开窍了,突然想读书了,青云书院自然没有把握,但是试一试没坏处,报名费那点银子,贾府又不缺。要是不敢去尝试,反而落了下乘,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贾母这边也难得关心了一番道:“这些日子琏哥儿用心读书了,只是在家闭门读书,没个人来指点,怕是读差了。你珠大哥已经进学,不懂的地方,可以去问他。”

贾琏心说这话你怎么不早说?贾珠不关心,那是利益使然。你个老不死的,早点让他来指点我读书,他敢不来么?明天就要考试了你才说。你是怕我考中了,丢贾珠的脸么?

心里腹诽,脸上贾琏却露出感激之色道:“多谢祖母关心,孙儿想的是先自己试一试,春季招生不中,再寻个先生来教,秋季再考。”

一句话说的贾母脸色不那么好看了,她脸上还得维持慈祥的笑容。这小猴子,说话看着挺周全的,怎么听到耳朵里,心里不是味道呢?哦。孙子要读书,要考青云书院,你不知道先安排个先生来教一阵么?说是接到荣禧堂来照顾,你倒是安排啊。

原则上这些贾赦该操心的事情,您贵人忘事,这荣禧堂里那么多闲话,您真就听不到?哦,先生不好找,那么再不济,贾政那边好几个清客有举人功名,安排啊!贾母心里腻歪的时候,贾琏已经告辞走人了。

东跨院这边,贾琏的院子里来了客人,东府的尤氏带着几个丫鬟登门,送来了特意托人买的徽笔徽墨。见到贾琏,尤氏笑着开口:“我也懂这些,你珍大哥说了,挑贵的买。我就按照这个安排了,也不知道合用不合用。”

这个事情嘛,贾琏肯定不信是贾珍安排的,他没那个心思。肯定是尤氏想到的,跟贾珍提了一句。毕竟是正经的荣国府袭爵的兄弟,利用价值比较大,笔墨才几个钱?

贾琏认真的谢过,尤氏准备的很充分,应该是请教过别人的,新买的小箱子,装了笔墨,拎着走不重,里面还有瓶子装了水,下面一排还有几个盒子,里面装的点心蜜饯茶叶。

“说是要靠两天,吃住都在里头,就怕琏哥儿吃不惯里面的饭菜。”尤氏还在继续说,她最近没少关注贾琏,得到的都是正面消息,心里很是上心。这东西两府,有一个贾珠,再出一个贾琏的话,东府肯定被比下去了,但怎么说呢,一家人嘛,维持好关系,两家利益上是一致的,将来贾琏当家,提前把关心先做上嘛。

由此可见,尤氏在红楼小说里能善终,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这女人是极聪明的,善于明哲保身,她没有害人之心,想的就是自保。有点三国贾诩的意思。

贾琏再三谢过,亲自送到院墙门口,尤氏再三留步,贾琏这才驻足。看着尤氏婀娜的背影,贾琏心里默默的诅咒贾珍不举,坏大事的狗东西,得找机会弄死贾珍才是。

回到东跨院,又来了客人,这次是王夫人,也是送了一些考试需要的东西,还表示这是跟贾珠一样标准弄的。贾琏再次谢过,送走。

回到屋子里,贾琏立刻交代桂香:“二婶送来的考箱,先放一边,回头你把吃的分了,别说是二婶送来的,就说我赏的。”桂香听了很严肃的点点头,表示知道该怎么做了。

二月二,龙抬头,卯时,贾琏起来了,车马已经备好了,随从长寿拎着书箱,贾琏上了马车,可能是时间太早的缘故,只有桂香带着丫鬟送行。

黎明前的黑暗中,一盏灯笼,马蹄声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