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66章 在意的事情

红楼:我是贾琏 第66章 在意的事情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66章 在意的事情

第66章 在意的事情

没说出来的话,大概就是贾母偏心!

偏心么?偏心!还有就是出于贾家利益的考量。

要怪就怪贾赦和贾敬的不争气,作为爵位的继承人,贾赦不能顶门立户,贾敬选择了放飞自我。赶巧贾政的夫人是王子腾的妹妹,贾家需要王家的势力帮忙支撑贾府的地位。

至少要撑到下一个能保证贾府继续富贵的人物出现。

可惜,贾母的运作落空了,贾珠早夭,贾宝玉是个废物。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贾府的破败,家中人四散。

贾政想重振贾府,没那个能力,贾兰倒是中了进士,却不愿意捡起贾府重新经营。

穿越者贾琏的心目中,贾母是唯一在努力维系贾府完整和富贵的长辈。

其他人享受着贾府带来的富贵生活,却在一点一点的推倒这个家族。

这是贾府的现状,上升到整个国家呢?现状大概也就是这样。

人和人的差别有时候比人和狗的差别都大,一个人一个想法,不同的想法发生利益冲突,就会产生矛盾。

承辉帝在提到贾母和贾家的同时,很自然的联想到了自身的情况。

下意识的带入,进而陷入了沉思。

这么一琢磨就发现了贾琏建议的妙处,任何问题只要带入利益关系就不难分析清楚。

推行铸币,一点一点的把白银直接作为货币挤出流通市场,单单是铸币税,国库就能有长期的收入。其次是汇通天下的官方银行,间接的把大量的银币留在银库中,还能收管理费。

钱本身的价值不大,当它被赋予了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物的职能后,钱就是权利。

朝廷有钱,什么事情都好办,国库空虚,皇帝说话都不响。

太上皇当初坐稳位置,靠的就是利益为纽带,把军政双方都绑在一起。

如今的承辉帝,一旦手里有钱了,同样的招数重复一次就行了。

这就是为何太上皇禅位时下旨,每年要有二百万两白银的养老钱。

以前承辉帝只是觉得此事铸币 银行的模式有利可图,这一刻他彻底的想明白了。

看似混沌的局面,在这一刻,有了清晰可行的方案。

有了明确思路的承辉帝正要开口,看见贾琏站那边的时候,想起自己隐藏身份呢,笑着对他道:“贾琏,你先回去。今年的秋闺,等你的好消息。”

贾琏没有立刻走,而是先看看张廷恩,这个举动很重要,事先贾琏就想好的。

张廷恩见状果然笑着摆摆手:“我叫你来,也是为了读书的事情,李如水起复,特意找我谈话,意思伱可以回青云书院读书,方少白等人的事情你不要计较。”

听到这个话,承辉帝顿时来了兴致,笑眯眯的看着贾琏怎么回复。

贾琏毫不犹豫的反问:“先生的意思呢?”

张廷恩道:“此事我没意见,完全看你个人意愿。”

贾琏笑道:“那就没问题了,事先我提醒过那些人,不要惹我。我在书院打架是犯错了,我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他们也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

张廷恩听了看看承辉帝的反应,发现他饶有兴致的样子,继续道:“你可想好了,青云书院出身的官员,那可不再少数。”

“青云党么?明朝灭亡至今不足百年!呵呵!那更要离他们远一点。”

贾琏这话说的极其恶毒,尤其是承辉帝在场,听到这话很自然的联系到前明的东林党。

不是说东林党就没好人,而是东林党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利益而结党。

明末朝廷的财政枯竭,东林党在其中起了很坏的作用。

尤其是这次清欠事件中,方白衣作为太上皇时期留下的辅政大臣,在承辉帝看来,立场很成问题!作为一个希望有所作为的皇帝,承辉帝对于方白衣的厌恶达到了极致。

也许有人以为方白衣是站中间,两不相帮,承辉帝看来这就是大大的不忠。你可以不支持清欠,你得拿出解决财政困难的办法,不是两手一摊,请拨内帑。

这样的首辅要来干啥?说的难听一点,方白衣的行为极其恶劣。

文臣们总想着皇帝垂拱而治,努力的大方向一直是这个。现实是但凡皇帝出于弱势,这个国家就没好过。两千年的封建**历史,发展到最后居然高度集权的清朝,何等讽刺。

“好吧,你回去吧,国子监那边上学不要太懈怠了,隔三差五的还是要去上课的。”张廷恩这是提前打预防针,这个学生就是个妖孽。

贾琏告辞离开,承辉帝目送这小子离开后,笑着问一句:“朕好奇贾琏都读了那些书?要说家学渊源,朕是一点都不信的。听说他与勋贵后人关系疏远,就不是荣国公的路数。”

“臣也问过贾琏,他的意思,勋贵后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得罪,保持距离即可。然其出身所限,必为文臣所不容。贾琏说,关起门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必在意外面的风雨。还念了一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承辉帝听到这里也乐了,从过程看,张廷恩一直泄露皇帝的身份,贾琏的言语之间,也没有把王爷摆在先生的前面。即便要走,那也是听先生的。

“本朝的勋贵们,要都这么想,朝廷的麻烦也少的多。”承辉帝忍不住感慨。

张廷恩却劝道:“陛下,勋贵还是要用,不可重前明蹈覆。”

这话说的是土木堡之变后,前明兵部尚书于谦主导了十二团营,由此拉来了文臣主导军事的序幕。这也是后来明朝军队战斗力不高的根源之一。

网上有说法,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这话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从明末投降满清的明军战斗力发生根本转变这一点来看,说明了明军士兵在明朝阵营里的悲惨程度。待遇稍稍有点改善,加之严格军法,士兵们就能拼命作战。

本朝自然是吸取了前朝的教训,但还是那句话,人类从历史里吸取的教训,就是从不吸取教训。道理大家都懂,人的行为却往往只看眼前的利益。

所谓的谋万世,那都是扯淡,能看个三年五载,就是一方豪杰了,能看个十年八载,那就是庙堂俊杰,能看五十年的少之又少,但凡有,那就是一个时代的伟人。这种水准的人,五百年都未必出一个。

(PS:作者一家之言。)

“国事艰难,朕着急啊,恨不得立刻剔除种种弊病,国家大治。”承辉帝感慨了一句,尽管年龄不足四旬,对于国家现状的担忧,想改变却又受制于各种势力,太难了。

贾琏要是在场听到这话,一定会在心里感慨,这就是没有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弊端啊。

人类社会一直在变化,只不过人类社会都是后知后觉的,只有等问题爆发了,才会发现。这才有亡羊补牢尤为晚也的说法。

总想着自己活着的时候把一切都安排好,政策一劳永逸的典型代表就是朱元璋。

“当务之急,还是把铸币和银行的事情办好。”承辉帝还是下了定论,没钱说什么都是空想。皇帝还不差饿兵呢,没钱谁跟着你混啊?理想主义者不是没有,拿不是少的可怜么?

张廷恩恭敬地站起行礼道:“谨遵陛下旨意。”

“明日上任之后,一定要尽快掌握户部,开春之后,西域战事要推进了,又是个烧钱的大窟窿。王子腾以冬日不宜进兵为由,大军滞留迪化。陕甘总督弹劾连续三份奏折弹劾他畏敌怯战。此事,你怎么看?”承辉帝话锋一转,问起西域的战事。

“陕甘总督吴玉辉是文臣,却能较好的约束西北边军,西域战事的粮草全靠陕甘两省支撑,吴玉辉压力很大。”张廷恩就事论事,分析了一下具体情况,却不给明确结论。

吴玉辉的动机,张廷恩即便是有判断,也不能明说,只能摆事实,具体决断是皇帝的。

“吴玉辉在陕甘总督任上两年,年年都上奏干旱,让朝廷免了钱粮。西域战事启动之前,朕开内帑拨银百万两采购粮草运往长安。就是担心他因为提供粮草有压力。”

承辉帝一句话说的阴森森的,张廷恩听了顿时一惊道:“陛下,万事都应以西域战事为重,战事结束之前,切不可轻举妄动。”

这就是忠臣的谏言了,承辉帝怀疑陕甘总督有问题,正常自然是启动调查程序。但张廷恩的意思,怎么都要等打完仗再说。

“朕省的,也有可能王子腾要求战事一起,西北各省的决断权,引起吴玉辉的不满。”

“陛下,战事的具体情况,还是一线的将领最清楚,远程指挥万万不可。”

“你当朕是昏君么?”

“臣不敢!”

君臣二人的交流可以看出,承辉帝最近的日子不好过啊。

北方的威胁主要原因还是罗刹国在后面搞事,三十年前太上皇时期,在东北两国打过一仗。大周朝击退了罗刹国南下中原的企图,再后来又在西域搞事。

朝廷对于西域的统治形式为羁縻,大概意思就是地方的部落头人认可大周朝为宗主国。大周朝就给个名义,实际上对于西域的地方事务从不干涉。过去几十年,西域还算是安稳,最近十年开始频频搞事,南下打草谷频发,三年前直接表示不认大周朝这个宗主国。

因为实在太远了,朝廷对于是否要平叛西域也争论了一年多才有的结论。

承辉帝也很头疼,大周朝不足百年的时间,东北、西域、西南先后有外患频发。

总的来说,西南小邦的威胁不过是疥藓之患,来自西北方向的威胁,才是中原王朝一直高度重视的边疆大患。

如果贾琏知道承辉帝的担忧,肯定会表示大可不必。

现阶段的英国连印度都没拿下,就更别谈觊觎中国。

俄国则在耕耘黑海出海口,忙着打俄土战争。

普鲁士还是个欧洲小邦,法国的拿破仑应该还没诞生。

美国,现在还是十三块北美殖民地。

越了解历史越清楚的知道,清朝到底错过了一些什么。

有的历史科普还吹嘘康熙懂微积分,与西方学者书信往来。

一点鸟用都没有!

康熙在乎的只有统治是否稳定,他的统治基础是八旗的铁杆庄稼们。

即便是有外患带来的压力,大周朝自上而下的改革是否会发生,在贾琏看来很难。

这点看看袁世凯就知道了,他统治北洋的时期,中央还是能号令地方的。

经过税制改革的北洋,财政状况还算可以,如果当时能投入大量资金,未必不能打下一定规模的工业基础。

轮到北洋集团统治时期,还是优先考虑的事北洋集团的利益。

国家利益哪有个人利益重要呢?

这就是人性!

要不怎么说伟人们的伟大呢?

贾琏也就是口嗨,对于大周朝的未来走向,并没有太多的关心。

他在意的还是贾家这条破船会不会沉,会不会连累自己被淹死。

回去的路上贾琏还在寻思,这个承辉帝真是个勤政的皇帝,按说正月十五过了,朝廷才会重新开张,承辉帝却迫不及待的来找张廷恩,要解决国家财政的困难。

想到上面还有个太上皇,贾琏对于抱皇帝大腿这件事情呢,多少有点压力。

总之不能太跳了,太上皇收拾不了承辉帝和张廷恩,还收拾不了贾家,收拾不了贾琏?

大腿要抱,但要隐蔽的抱,庆幸的是贾琏年龄还小,不会引起政敌的关注。

不幸的是,贾琏年龄还小,在贾家的话语权不说没有,其实就是说话没人在乎。

当然了,贾家内部说话没人在乎这点,贾琏不是很在意,只要没人敢对他动歹念就好了。

先过度一段时间,以目前的状态看,考一个举人肯定不是问题的。

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胡思乱想之际,马车停下时,贾琏才回过神来,揉揉有点发麻的屁股,心道:这马车坐着是真不舒服,颠簸了一点,费屁股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