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86章 朝野沸腾

红楼:我是贾琏 第86章 朝野沸腾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86章 朝野沸腾

第86章 朝野沸腾

【骂街】这个词,承辉帝觉得就传神!

大街上的泼妇们口沫横飞的对喷粗俗之言,朝野上的衮衮诸公们看似一个脏字都不吐的言语较量,本质上在承辉帝看来并无区别。

人生在世,争的不就是利么?只不过利的表现形式有很多。

李亨拿到的玉牌可不简单,是那种在宫禁门前,随时可以进宫的通行证。

这份待遇在诸皇子中,仅此一份。

为了对得起这份待遇,李亨蹲守在印刷局,连夜印刷报纸,天明前后,看着报童们背着报纸出门之后,这才想起点什么,转身交代身边的小内侍。

“安排一下,所有报童登记在册,给他们安排个集体住的地方,一日三餐,每季两套衣服鞋帽,找两个落地秀才,给报童开蒙。先这样安排吧,等我再请教一下高人。”

这个时候的李亨精神格外的亢奋,脑子格外的清醒。突然间他就领悟了一件事情,为何贾琏一直对自己不冷不热的,归纳总结一下就是【竖子不足与谋】。

以前觉得这些报童是一群累赘,现在相通了,这些每日三餐不继的报童,只要善待他们,也许能获得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好处。具体都有哪些好处,回头再请教贾琏吧。

很多事情因为认知的不同,贾琏能看到的,自己却看不到。

请了长假在家安心读书的贾琏,本以为会有家人关心一下,没曾想早晨请安的时候,贾赦打着哈欠,听完贾琏的讲述后,眼神呆滞的看着天花板,好一阵才给了一句:“挺好啊!”

贾琏严重怀疑,这老东西是不是磕了。

“父亲应该注意身体啊!”眼下是乡试前的关键节点,贾琏必须扮演好孝子贤孙的角色。

贾赦冷笑了两声:“昨夜那帮王八蛋想让我出丑,他们也配,五个人搞车轮战,哼哼!我没事,你安心读书,乡试能不能过不要紧,有心向学才是关键。”

老东西突然变得的慈爱祥和,搞的贾琏有点不习惯了。

贾琏起身告退,贾赦身边多了个少妇,双手给他按着脑袋,口中低声笑道:“老爷,琏哥儿一定能科举顺利,光耀门楣,到时候让二房人的眼红就是了。”

贾赦悻悻的哼哼两声道:“行了,你且盼着棕儿顺利长大吧。”

贾琏没想到在院子里遭遇邢夫人,这女人从厨房那边过来,身后的丫鬟手里捧着盅。

“琏哥儿给老爷请安来着?”邢夫人居然主动打招呼说话,这让贾琏觉得很不真实。

“嗯!”不明白她的心思,所以简单应对。

“琏哥儿可曾见到杨氏?你父亲年龄不小了,我劝不住,只好每日炖点补品。”

贾琏看看丫鬟手里的盅,顿时找到答案了,这大清早的吃补品,伱是怕贾赦身体健康么?

邢夫人应该没有胆子乱来,应该是贾赦不知道从哪弄来的秘方。

“回头再说吧,父亲的事情,我不好乱说。”贾琏自然不会上这么简单幼稚的当。

杨氏的话,应该是贾棕的生母,正经的来讲,邢夫人才是母亲,在东跨院不是问题的,就想探春要喊王夫人母亲,生母却要喊姨娘。

要不怎么说礼教吃人呢,这种规则就是礼的衍生规则。

一个人对抗一个世界,这种事情贾琏只能说,另请高明。

一种制度从诞生到结束,持续了两千男,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这种制度存在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制度不存在好坏,只有合适不合适。

这种制度是被外力打破的,决定一种制度存亡的是核心因素是生产力。

作为一个后来者置身其中时,没有任何理由站在道德高地上抨击现存的制度。

贾琏不是圣人,也没打算改变这个世界,作为一个俗人,只想着自己活的舒服一点。

看见院子门口略带激动笑容来回转圈子的贾蓉,贾琏也露出微笑走过去。

“琏二叔安!”贾蓉上前来行礼说话,贾琏笑着摆摆手:“自家人,客气就生分了。”

“您说的对,贵人托我来带句话,那些报童都按照您的意思去安排了,贵人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贾蓉把周围的人都撵走了,这才低声的问,并没有任何书面文字。

以前李亨往往会写一封信带过来,每次贾琏都是阅后即焚,现在干脆直接带话了,可见李亨进步了,学会不留文字的谨慎了。这么做到原因,应该是出于保护两人之间的关系。

那么,可见李亨在其中得到了巨大的好处,否则是不会改变报童们的待遇的。

“记住,盯着他看完后烧掉,告诉他,必须烧掉,不然没有下一次。”贾琏递给贾蓉一封信,贾蓉看看上面打的火漆,面色凝重的点点头。

半个时辰后,焦急等到的李亨,见到了小跑出现后急促喘息的贾蓉,取出信来的贾蓉没立刻递过去,而是严肃的说话:“贵人,琏二叔有交代,阅后即焚,如不同意,没有下次。在下奉命监督贵人,还请贵人恕罪。”

如果是以前,李亨能给贾蓉一个大嘴巴子,让他明白什么叫尊卑有别。现在的李亨,毫不犹豫的举手:“李亨发誓,阅后即焚,如有违背,天谴之!”

现代人拿发誓当放屁,古人则真的当一回事。别说誓言了,就算是诺言,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也是千斤之重。李白有诗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人类就是这样,每一次将道德底线丢掉时,获得的巨大利益驱使人类下次继续。渐渐的沉迷于其中,终有一天遭到反噬。

当着贾蓉的面,李亨拆信阅读,字数不多,仔细的看完后,李亨有一种被醍醐灌顶的感觉。其中有一句话,让李亨觉得仅此一句就足够了。

这句话是【有多少报童,就有多少双眼睛在替你看着这个城市】。

李亨毫不犹豫的让内侍点灯,然后把信烧了,这还不放心,丢在盆里浇水,搅和一番才作罢。一切都是李亨亲自操作,起身后的李亨脸上的笑容越发的真诚,交代身边的内侍:“让印刷局再印五百份,免费送往城东,每一家店铺都要送到。”

…………

新一期的《京师民生报》如同在京城里点了一个核弹,炸的这古老的城市如同地震一般。

《揭帖论》如同一把利剑,刺穿了那些藏在阴暗角落里的虚伪的面具。

【揭帖如水底翻起之沉渣,恶臭令人作呕。】

【不讲证据的有罪推论,无耻,无赖,无底线!必将导致人人自危!】

【圣人讲礼,揭帖之恶,如同将礼之一字丢在地上,再踩上一万只脚。】

【揭帖,谋逆之发端也!】

整篇文章在贾琏看来,全是技巧,没有感情。

可是在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眼里,这是有人在将揭帖放在太阳底下还不够,还要用火烤。

从饭馆酒肆到街头巷尾,从国子监到顺天府的府学,再到民办的青云书院,几乎每一个人都参与到一场大讨论中。

辩论的双方主要为,甲方:揭帖的存在有正面意义,可以作为监督官场的一种补充手段。

乙方:监督官场有龙禁尉,有监察御史,那么请问,揭帖应该由谁来监督,怎么监督?

吵架从动嘴到物理说服,区区一个揭帖,因为一篇文章,导致了国子监、顺天府学、青云书院等民间学院,以及茶楼酒肆,爆发了大大小小近百起读书人互殴事件。

这可不是豆腐脑咸甜之争,大家停留在嘴上的口嗨。

因为造成了实际伤亡,顺天府的衙役出动了十八次,更多的斗殴因为双方各自罢战,回去养伤而没有记录在案。

很快人们的争论就转移了阵地,因为《京师民生报》在第二天加了一个增刊,刊登了两篇立场对立的文章,还是围绕揭帖在吵架,这次吵架的方式是写文章,还用的白话文。

【官员有相应的监督机构存在,那么言论呢?难道就不需要监督么?】

【《京师民声报》的存在,地址在官方登记注册,有据可查,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

【报纸的存在,可以在明面上发表言论,方便官府监督。】

【当今朝廷君臣贤明,在报纸上发表观点固然没事,是能保证将来不是奸臣当道?谁能保证,报纸不为奸臣所有?】

【你吃饭噎着了,难道就不吃饭了么?】

《京师民生报》两篇观点对立的文章,如同在烧沸的油锅里加了冷水,动静彻底闹大了。

最初发揭帖的人,想达到的目的,彻底的被带歪了,什么张阁老,什么摊丁入亩,哪有在报纸上吵架重要。哪有在拿到报社的润笔来的香。

《京师民生报》每天都被一群读书人堵在门口,最后逼不得已,在门口弄了个大箱子,上书【投稿箱】,边上小字标注:投稿需知,一二三四。

民间的风波在沸腾,官场上的风波也在继续,只不过,有人想借民意说话,现在只能是一场空了。民间闹不起来,官场上也闹不大。

每旬一次的御前内阁例行会议召开,心情不错的承辉帝走进会议室,面无表情的看一眼诸位阁臣,受了阁臣们一礼后,微微鞠躬点头:“诸卿安!”

流程是太祖定的,阁臣抱手鞠躬问安,皇帝回礼,然后才正式开会。

御前会议的特点就是给足了阁臣面子,不用行大礼,而且在御前有座。

“陛下,臣奏请推行摊丁入亩之策。其中道理,奏折中已说明。”张廷恩站起说话,承辉帝冲他笑了笑:“爱卿请坐!”

张廷恩坐下后,李清站了起来:“陛下,臣以为,摊丁入亩事关天下稳定,当缓行。”

“真可笑,明知道利国利民,为何要缓行?”

“你说的轻巧,一旦推行,朝野反对,沸反盈天,甚至引发民变,你来负责?”

“真可笑,民变,什么是民?给朝廷纳税服徭役的才是民,这些民拥有的耕地不过天下耕地的半数,却要承担所有的税赋和徭役。李阁老的心里,真的有拿民当人么?回答我!”

张廷恩语气变得格外严厉,李清却依旧面无表情的对视,毫无畏惧之意,反倒问一句:“请问张阁老,朝廷法度,上下尊卑还讲不讲?官与民一视同仁,这又是哪家的道理?”

两个排名靠后的阁臣剑拔弩张的对峙,其他三位阁臣如同雕像一般,表示:可以当我不存在,我不介意的。

张廷恩抓起了茶杯,李清则拿起了面前的砚台,眼看要上演一场物理交流,新任首辅孔照看不下去了,咳嗽一声:“都坐下,君前失仪乃重罪。”

李清先坐下,依旧不屑的看着张廷恩开喷:“治大国如烹小鲜,你个愣头青。”

张廷恩毫不示弱:“我是愣头青,那也是为民请命的愣头青,不像某些人,已经成为了天下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们在内阁的喉舌。”

李清又要站起回喷时,孔照怒喝:“都坐下,成何体统?”

两位阁臣坐下,承辉帝不紧不慢的开口:“裘世安,给张爱卿换一杯茶!”

【玛德,明目张胆的偏心,黑暗,太黑暗了!都是给皇帝当狗的,为何要这样!】

李清的内心在怒吼!

孔照作为首辅,不能一直装聋作哑,只能站起冲承辉帝抱手:“陛下,臣以为摊丁入亩一事,宜缓不宜急,可先令群臣上奏,集群臣之意,采众之长。张阁老只有一双眼睛,总有看不到的地方,急切的退出政策,万一有偏差,将来朝令夕改,朝廷威严受损。”

“陛下,臣以为首辅大人过于保守,如今朝廷财政入不敷出,一直靠陛下出内帑以补不足,长此以往,内帑总有用完的时候。发现问题,就该想办法解决问题,即便不能根本上解决,也要想法子缓解。摊丁入亩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令士绅以钱雇人服徭役。首辅大人,李阁老,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你们的解决办法,不要为反对而反对,要解决问题。”

李清也不是吃干饭的,起身冲承辉帝抱手:“陛下,臣有一策,可增加收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