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小财主招上门女婿 > 第1398章 特殊时候,就得作秀?

李修在官场经验丰富,一看到信上说国子监学子联名上书,就知道这事闹大了,不容小觑。

他立马牵李夫人下山,乘坐马车返回家中,去书房写信。

在官场里,没有小白兔。有的官员是笑面虎,有的官员是贪婪的猪妖,有的官员是拍马屁的狗腿子,有的官员偷奸耍滑,有的官员是精明的老狐狸……

在复杂的官场大染缸里,找到一个信得过的知己,不容易。

李修把唐风年视为可靠的知己,所以格外珍惜这段交情。

此时此刻,他写自己在成都府的所见所闻,包括连续几天大雨、百姓修河道、官府为灾民募捐、官差运送衣物和粮食去甲县,等等。

他在京城的人脉不少,打算给每个可靠的熟人送一封信,广撒网。

估计要送出二十几封信,一个人忙不过来。

于是,他把李居逸叫过来,让他帮忙抄写。

三个儿子中,李居逸的字写得好看,否则不会被选为太子伴读。

李居乐和李居康的字一看就是孩子写的,所以李修没找他们帮忙。

李夫人急得团团转,走过来看李修和李居逸抄信,觉得这还不够。

她带上几个仆人,亲自去官府后院找赵宣宣。

赵家人正忙着做豆腐,打算送给逃难来成都府的灾民。

一听说李夫人来了,赵宣宣连忙洗干净手,去招呼贵客。

李夫人拉住赵宣宣的手,去屋里说悄悄话。

“趁着京城的钦差还没到,咱们赶紧亡羊补牢。”

“宣宣,我建议去街上施粥。”

赵宣宣吃惊,连忙解释:“风年那边,每天都给灾民发粮食,没有苛待他们。”

李夫人露出恨铁不成钢的神情,在赵宣宣手背上拍一下,急切地道:“哎呀,妹妹诶,你们把事情做得太实诚,别人哪里看得到?”

“比如我,我就没看到你们发米。而且,灾民住那些临时搭建的茅草木屋,一看就简陋。”

“在这种事情上,就得作秀,不能太实诚。”

一听“作秀”二字,赵宣宣啼笑皆非,眼神有点茫然。

李夫人热情,推心置腹地道:“在京城时,提起哪户人家乐善好施时,必然提起施粥之事。”

“施粥时,那么多人在街上排队,场面轰动,几乎人人都能看见。”

“如果发米,必须翻账本,才能晓得你发了多少米。即便如此,别人还要怀疑账目是否真实。”

“换成施粥,只要说你家从早到晚,施了几天粥,别人一听就知道你们有多大的功劳,事半功倍。”

“听我的,准没错。”

李夫人爽快,赵宣宣想一想,也爽快答应。

获得唐风年的同意之后,赵大旺和赵大贵去街上砌灶台,又买个大铁锅。

灶里烧柴火,锅里放水,再放米。

李夫人有施粥的经验,在旁边看着,立马提醒:“够了,不要放太多米。”

“如果粥太稠,容易糊锅,而且别人喝一碗就饱了。”

“把粥煮稀一些,别人吃不饱,就排队第二次。”

“如此一来,街上一直有人排队,有轰动的效果。”

赵宣宣忍不住被逗笑,听她的安排。

赵大贵烧火,赵大旺用勺子在锅里搅动,防止糊锅。

几个女帮工抬一大桶麻仁豆腐过来,又抬一桶豆瓣酱煮白菜。

肖白牵着旺财,去通知灾民,大声喊:“施粥啦!施粥啦!”

一听这话,男女老少心领神会,立马拿起最大的碗,跑去排队。

赵宣宣和李夫人没有亲自动手,站在旁边看。

赵东阳拿着大勺子,给排队的人舀稀粥。

王玉娥和唐母用小一些的勺子舀麻婆豆腐和白菜。

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场面确实很轰动。

李夫人露出微笑,很满意,对赵宣宣说悄悄话:“这场面就是证据,一目了然。”

赵宣宣轻声问:“这么多人,恐怕有本地百姓掺杂在里面,怎么办?”

李夫人挑眉,道:“不用管,反正排队的人越多越好。”

“反正粥稀稀的,用不了太多米。”

赵宣宣松一口气,道:“多谢姐姐。”

李夫人捏一捏她的手,笑道:“傻瓜,不用谢。”

“你和唐大人没有经验,所以容易被别人诬陷。”

“以后,谁再说你们见死不救,你就用施粥之事打那人的脸。”

赵宣宣的笑容加深,心中温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