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穿在1977 > 第691章 逆向操作

穿在1977 第691章 逆向操作

作者:狸猫换银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18:02

第691章 逆向操作

周正东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华灯初上。

他按下门铃,等刘娟过来开门,便一边往里走,一边问道,“小凡他们今天出去过没有?”

刘娟关好门,跟在后面往里走,笑道,“我们今天下午去了文物商店,周表姐几乎把文物商店里的东西都买光了,是陈哥帮忙掌的眼。”

国内还不兴先生小姐那一套,她们在这里帮忙打扫、看家,虽说干的就是保姆的活儿,却也不会看低了自己,对陈凡的称呼是陈哥,……其实两人都比陈凡稍大一点点,可人家确实本事大,年纪差不多的情况下,叫一声哥、不亏。

所以对周正东和周亚丽的称呼,也是“周舅舅”和“周表姐”。

周正东听到她的话,不禁停下脚步,转过头满脸惊讶,“买光了?”

刘娟此时还有些兴奋,用力点了点头,“嗯,总共578件,除了一些不怎么好的民窑瓷器和品相不太好的东西,其他的都买下来了。”

她说着还打了个手势,“花了8万8千美元呢!”

话一出口,她又赶紧将嘴巴捂住。

糟糕,说漏嘴了,这算不算打小报告啊?

周正东看见她的样子,自然猜到她的想法,便笑着摆摆手,“没事,那是她自己的零花钱,就是给她自己用的,只要不是乱花了就行。”

随即说着继续往里走,“他们买的东西呢?放楼上还是地下室?我也去开开眼界。”

刘娟见他似乎一点也不在意,同时也惊讶于那么多的钱竟然只是周表姐的零花钱,整个脑瓜子都是嗡嗡的。

只是本能地跟着往前走,手指了指下面,“哦,他们在地下室。”

……

地下室里,陈凡没让别人帮忙,又找了几个大木箱子过来,将买回来的东西重新整理。

费了不少功夫,原本是按品类打包的古玩,被他整理成十来个、按照年代时期进行分类的箱子。

忙完之后,他拍了拍手,两手叉腰微微喘了口气。

旁边周亚丽立刻端着茶杯送过来,好奇地问道,“老弟,整理好啦?”

陈凡喝了口水,随手将茶杯放到桌子上,点头笑道,“差不多了,这里年代最久的也只有两汉时期,而且数量还不多,只有寥寥几件,品质也不怎么好,主要还是以唐宋以后的古玩为主,其中又以明清时期的最多。

可惜,时间有点紧,要不然去几个自发集市逛逛,说不定能找到春秋战国、甚至以前的好东西来。”

这个时间点还是差了点,要到80年代中期以后,才会有更多人将自家的宝贝拿出来售卖。

到了那个时候,民间的古玩市场也重新复苏,除了交易越来越活跃之外,“打鼓、铲地”的收货,也越来越多,一直到90年代初期,达到高峰。

所谓的“打鼓、铲地”,指的是不同的从民间收购古玩的方式。

打鼓又被称为“打鼓儿的”,他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手里还拿着个小鼓,不用吆喝,只听见鼓声,街坊们便知道收旧货的来了。

类似的还有卖豆腐的敲梆子、卖麦芽糖的敲铁片,还有杂货郎敲的也是拨浪鼓,行业不同、敲的声音也就不同,反倒吆喝声很少见。

收旧货的也收古玩,那时候很多人对这类东西不怎么懂、拿去专门的文物收购处又嫌麻烦,便将古玩卖给收旧货的,只要价格达到心理预期就能成交。

却不知道,很多收旧货的就是这么发家致富,捡漏最多的也是在这个时期。

知识就是财富,在这个行当里得到最淋漓尽致的体现。

另一种“铲地”,也叫“铲地皮儿”、“下乡”,相对于打鼓的,他们则是专往乡下钻,专门收购上了年头的古物件。

由于这些人欺负农村人没见识,压价特别的狠,有时甚至一件价值好几万的古玩,5毛一块就给收了。

所以业内便称呼他们为“铲地”,或者“刮地皮”,寓意下手太狠、刮地三尺。

至于到了后来,也就是90年代以后,这种“打鼓”、“铲地”的事都迅速减少。

这时候人们的见识也广了嘛,没那么容易上当受骗。之后取而代之的便是“钻门户”。

这个“钻门户”,指的就是进到别人家里,直接收购古玩。

一边是收购方,一边是要卖的货主,他们怎么认识呢?

这中间就得靠专吃消息饭的掮客。

几乎每个地方都有那种耳目灵敏、消息灵通的人,收购古玩的人先去找到他们,再请他们去帮忙打听谁家有宝贝。

这些人几乎都是地头蛇,跟街坊们都认识,自然会降低戒备心。而他们自己又没钱,对古玩也是一知半解,便依靠做介绍、吃口介绍饭。

到这个时候,都还有捡漏的机会。

等到后来全民鉴宝热潮的兴起,这些掮客也没饭吃了,谁家有古董要卖,都往拍卖行或典当行送。

这时候再想捡漏,那就得配个黄金眼,别说捡漏,赌石都行。

陈凡对古玩兴趣不大,就算受到徐教授的教诲和熏陶,也只对研究古玩有兴趣,自然不会花费太多精力在这上面。

若是他常住京城,闲得无聊的时候,说不定会走街串巷,在哪儿能摸点青铜器或甲骨文回来。

既然没有,就没这个想法。

大不了等下次再来京城,嗯,周亚丽来京城,拉着她再去买一堆东西回来,简单省事。

或者等去了上海,去上海文物商店看看。

那里跟京城的文物商店又不一样,京城的文物商店是一间店铺,独立经营,而上海文物商店、有点类似于一座商场,里面有十几二十家古玩老字号。

最早完成改造的时候,包括荣宝斋、博古斋,都是里面的商号。

不过现在什么情况还不知道,得去看看才清楚。

陈凡靠在桌子上,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看看正饶有兴致观察古玩的周亚丽,笑道,“这些不算什么精品,回头你多准备点钱,买多点精品古玩放着,等宁郡王府修缮好,我来亲自布置,保证古色古香、一见难忘。”

周亚丽直起身来,走到他身边,也靠在桌子上,看着他笑道,“这我肯定相信,不过老弟,你是不是忘了,宁郡王府是我用公款买的,所以也有你的一半哦。”

陈凡耸耸肩,“你现在就算全给我,我也要不了。”

这就是学法律人的严谨,钱是公司出的,房契是周亚丽的名字,那就属于代持,所以有一半产权是陈凡的。

若是以后两人一直合伙也就罢了,如果以后要拆分,这座王府的产权最终肯定还是会落在他手上,谁也拿不走。

这时陈凡忽然想到一件事,扭头看着她,好奇地问道,“这次回来,你怎么带那么多钱?比你爸带的钱还多。”

周亚丽“哦”了一声,笑道,“赚钱了呀,多得没地方花,正好我想到上次回国买了宁郡王府,还要我爸汇款,一点也不方便,所以我干脆直接带了十万美元回来,看看,这次买古董不就用上了么。”

陈凡撇撇嘴,比了个大拇指,“壕。”

周亚丽虽然没听过什么是壕,却又大概能猜到是什么意思,当即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谁让你不跟我们去美国的,要不然你更壕。”

陈凡拿着杯子便迈步开走,“不聊这个还是好朋友。”

周亚丽紧随其后,“我们本来就不是好朋友,我们是姐弟嘛。哎哎,你不肯去美国,是不是因为丽丽和甜甜?我可以把她们也带去啊。”

陈凡瞟了她一眼,眼里满是古怪。

为什么会提甜甜?

就在他们准备上楼的时候,周正东正好走了下来,看他手里的公文包,显然是刚回来,连东西都没放下。

看见陈凡两人,周正东愣了愣,“你们忙完啦?”

陈凡停下脚步,看着他问道,“您是要来看古董吗?”

随后转身指了指,“都在箱子里。”

周正东打了个手势,“给我看看。”

周亚丽原地转身,接过老爸手里的公文包,撇着嘴说道,“一身的酒气,又喝酒了?”

见老爸不说话,她又撅了撅嘴,“你又不喜欢古董,爷爷了那么多,也没见你去看。”

陈凡有些好奇,“你们家里有很多吗?”

周亚丽轻轻点头,“是爷爷在世的时候的,好像老一辈人都喜欢这些东西,只不过我看不懂。”

周正东走到箱子前,见盖子没上锁,便揭开两箱,同时头也不回地说道,“你看得懂才见鬼,这些东西都是你爷爷的宝贝,也是周家的底蕴之一,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拿出来的东西。”

他蹲下来拿起一只瓷瓶,扭头看了看陈凡,问道,“这个多少钱买的?”

陈凡也跟着蹲下来,想了想说道,“这个280块,是北宋官窑的精品。”

周正东抿抿嘴,不置可否,转身又拿起一件玉如意把件,“古玉不如新玉,不过这件古玉还不错,色泽油润、雕工精湛,是难得的好玉,多少钱?”

陈凡看了看,说道,“这个是乾隆羊脂玉如意把件,价格不便宜,好像是600块。”

说完之后,他看着周正东有些好奇,“您也懂古玩?”

周正东呵呵笑了笑,说道,“一知半解。早年你外公还在的时候,被他老人家压着学了几年,后来上高中后就断了,现在只能看一些大开门的东西。”

又捡了几样看过,随后合上盖子,拍拍手站起来,对着陈凡笑道,“这些东西还算精品,不过算不上特别珍贵,比你外公的那些还是差了点。

回头你去美国,到库房里去挑一批,算是他送给你的礼物。”

陈凡呵呵干笑了两声,“这个就不用了吧。”

他能够理直气壮用周家的钱、办自己的事,是因为他自己给周家带去了丰厚的利益,用周亚丽的话来说,这个钱也有他的一份,花起来自然没有一点负担。

不过这个老外公的私藏,让他去挑,那确实是有些不好意思。

虽然他现在对这个外甥、表弟的身份没有什么排斥,但假的真不了。他不是什么大公无私的人,可贪小便宜也不是他的性格。

周正东见他这么说,随意打了个手势,“有什么用不用的,听我的就行。”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其实啊,美国和欧洲也有很多的中国古玩,而且其中不乏国宝级的珍品,价格还挺便宜,你外公的那些,就是这么来的。”

陈凡一听,不禁瞪大眼睛,“很便宜?”

他知道国外有很多古董,别的不说,仅仅在1900年5月8日至1901年9月7日期间,被掠夺走的文物就多达1600多万件,其中包括30多万件国宝级的珍品。

种类更是繁多,金银珠宝、古籍文献、瓷器玉器、书画与织绣等等,几乎无所不包。

这些珍宝除了一部分流入西方国家的博物馆,成为藏品的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民间。

他对这一阶段、国外的文物价格不太了解,只知道后来不少国内富豪在欧美拍得国宝送回国,都花费了高昂的代价。

此时听见周正东说,国外的中华文物很便宜,自然有些吃惊。

看见陈凡惊讶的表情,周正东脸色变得有些复杂,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说道,“中华文物在欧美保有量非常大,但是价格都不太高。比如你外公的一只玉玺,就是在公园里的一个跳蚤市场上买来的,只花了两美元。

哪怕到了现在,在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分跳蚤市场上,还能轻易看见我们国家的文物,这些东西与其他乱七八糟的二手货摆在一起,只需要很低的价格,就能轻而易举买下来。

就是因为东西太多,所以你外公当年只买珍品,他只花了二十几万美元,就买下三千多件珍品古玩,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国宝级的宝物。

比如一尊夏朝的青铜鼎,还有西周的几尊诸侯鼎。

就连界难得一见的汝瓷,库里也有三件器型完整的瓷罐。”

他说着抬头看向陈凡,笑道,“所以啊,以后你还想买古玩,可以让亚丽在美国找找看。国外也没人会造假的手段,基本上都是真品,万一有几件假货,也无伤大雅,而且价格还比国内便宜。”

听到这话,陈凡已经是满脸呆滞。

要古玩,去国外买?还更便宜?

还有这种逆向操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