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261章 城头对骂,城下对质

蜀汉之庄稼汉 第1261章 城头对骂,城下对质

作者:甲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2:50

第1261章 城头对骂,城下对质

三天后,冯都护终于站到了天井关的城头上,遥望南边。

延绵起伏的太行群山,层峦叠嶂,极目不尽。

群山的浮云缭绕,秋日斜照,近处尚可分辨出青黄杂间。

再远处,就只能看出是灰黑色的森林覆盖着。

“中都护可是欲眺河内耶?”

跟在身后的张就,看到冯都护这副模样,忍不住地笑问了一句。

三天攻下天井关,无前军交出了一份算是及格的答卷,张就的心情还算不错。

因为无前军本就是初战,没想着能与虎步军无当军这等老牌精锐相比。

所以他本也没有抱有太大的期望。

幸好这一次的对手,不算太强。

毕竟天井关的守军,虽然被强行提起了士气。

但这种强迫,终究可一不可再,不能持久。

特别是在张就听从了杜预的建议,先行占据天井关两边的山头,作出要绕路切断关城后方的模样。

关城上本就军心不稳的守军,恐慌终于再也压不下去。

就算是守将再怎么恐吓,次数多了,也就失去了作用。

待汉军再一次大举攻关,守军就彻底没了战心。

听到张就的话,冯都护脸上亦是展开笑颜,伸手指向前方:

“吾虽欲穷千里目,奈何有巍巍群山阻目,安能看到河内?”

张就眼前一亮,上前一步,低声问道:

“中都护有意河内乎?”

河内那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司马懿的老家!

同时也是司马家的根基所在!

“中都护,太行陉一道,最险者莫过于天井关。如今天井关已下,兼之司马师仓皇而退。”

张就咽了一口口水,脸上有兴奋之色,“若是中都护领军南下,未必不能窥河内是也!”

似乎是早就料到了张就会说这个话,冯都护脸上神色不变,只是带着些许古怪的眼神看了张就一眼。

张就一怔:“中都护,莫不成是末将有欠考虑?”

“不是,”冯都护摇了摇头,“我只是想到一句话。”

“不知是何话?”

“英雄所见略同。”

“啊?”

张就不明所以。

只听得冯都护悠悠地说道,“在你之前,也有一个人提出和你一模一样的说法。”

然后他又长长地叹息一声:

“我对此策确实深以为然,只是,只是天下岂能事事遂心?”

张就虚心地请教道:

“末将愚钝,不明白中都护所言深意。”

毕竟曾被某位不知名鬼王打败生擒,然后又被坑得差点身败名裂。

张将军在中都护面前,一向都是怀有敬畏之心。

没办法,某些心理阴影,再加上有各类传言的加成,有时候是很难消除掉的。

“其实早在你之前,元凯就曾提出过与你相类的想法,但我考虑再三,终还是否了他的意见,你可知为何?”

“原来杜参军也曾提出这个想法?”张就略有惊异,脑海里不由地浮现出杜预那张年青的脸。

再想起此战他的提议,心里不由地暗道:

怪不得杜元凯能入中都护门下,成为亲传弟子,此子确实了得。

“是啊,他也曾提出,败司马师而趁势取天井关,然后挟大胜而进逼河内。”

“此策确实令我心动,但眼下却是不可能实现。”

张就想了一下,试探着问道:

“中都护可是觉得兵力不足?”

“兵力不足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粮草。”

冯都护缓缓地说道,“张将军,你难道就没有注意到,这个月的粮草已经迟了半个月了吗?”

要是再迟半个月,恐怕无前军连天井关都没有办法拿下来。

“粮草不足?”

张就终于醒悟过来。

有了冯都护亲自坐镇,军中粮草之事,自然是由参谋团接手。

张就这个主将,只管领兵打仗,其余的一概不用操心,倒是轻松许多。

却是没有想到,后方粮草居然已经吃紧了。

确实是没有想到。

因为自弃暗投明以来,在张就的印象中,大汉一向钱粮充裕,行军打仗从来不用担心后勤粮草问题。

“这一战,打得太久了,关中八军全部出动,此与举国出征有何区别?大汉根本没有做好准备。”

冯都护的声音变得有些低沉起来,“若不然,我如何会便宜了魏贼?”

这一战的规模,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估计就连始作俑者司马懿,都没有想到会打成这个样子。

季汉这边,步骑尽出,关中、并州、河东、陇右、凉州等地,兵力和粮草皆是一抽而空。

想要再打下去,就只能动用蜀地这个战略粮仓。

但就算是要调动蜀地的粮草,在匆忙之间,又岂是那么容易?

不但会打乱冯都护在蜀地那边的布置,而且更重要的是,蜀道难行啊!

光是从蜀地运粮过来,再转运往前线,那真的是十惟剩一,这个说法就是事实,一点夸张的也没有。

再加上路途遥远,仓促之间,等蜀中调配足够粮草运到关中,再分配运到前线,那也要等年底了。

到那时已是最寒冷的时候,如无必要,都应当将士们好好休息。

这一休息,至少又得等到明年开春。

开春之后,耕种可是比打仗还要重要的事情。

一年之计在于春。

要是春耕工作没有做好,又没有存粮的话,那就等着挨饿死人吧。

特别是在关中河东太原等地,这几年正是推行新政的关键时期。

若是为了打这一仗,抽调太多的民夫,影响了春耕,正是给了某些人攻讦新政的借口。

喷子可不会跟你讲什么事实和理由,他只要抓住结果开喷就对了。

为何你推行新政,收成反而不好?

肯定是新政不行!

什么打仗?

打仗不是前方的事吗?

后方又没有贼军,哪来的打仗?

能不能找个好一点的借口?

找借口都不愿意用心些吗?

就是你们的新政害得,害得大伙都吃不饱饭!

所以说,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啊!

冯都护作为大汉的掌权者之一,不得不从全局,乃至未来去考虑问题。

而不是只能看着眼前的一时得失。

司马懿作为关东世家的代表,发动了这一场上党战役,特别是进攻太原。

确实显得有些冒险,看起来不太符合司马懿一贯的风格。

所以说,他除了是想要反攻大汉。

有没有可能也存了想要扰乱甚至打断大汉新政推行的心思,也是值得存疑。

毕竟大汉维新,可是在掘世家的根啊!

这些事情,冯都护自然不会全部跟张就说出来。

不过在知道后方已经开始供粮吃力后,张就脸上亦不禁现出感叹之色:

“原来如此!常闻蒋尚书为大军支应粮草,一直以来都是足衣足食。”

“没想到如今连蒋尚书都不能按时送粮,看来确实是筹粮困难了。”

张就一提起蒋琬,冯都护就忍不住地咳了一下,脸上有古怪之色。

要不说蒋琬是实在人呢?

我只是让他优先供应虎步军和武卫军,没成想他就真的连河北这边的粮草都开始拖延起来。

蒋琬若是能听到冯都护此时的心里话,肯定是要忍不住地说一句:

素闻冯都护敛财有道,既然冯都护让我优先供应虎步军与武卫军的粮草,想来冯都护那边,定是已有了办法。

当然啦,蒋琬这么相信冯都护也没有错。

因为他确实已经想到了办法——那就是杀猪过年。

虽说现在离过年还有两个多月,而且上党的猪也没有河东的猪那么肥。

但人饿得急了,哪里还顾得上猪的肥瘦?

再说了,猪就是再瘦,它身上总是会有几两肉不是?

肉不够吃,那不是还有猪骨头熬汤嘛!

敲骨吸髓,可不就是用在这个时候?

先杀了填肚子再说!

最近的一批粮草,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从长子送过来的。

很明显,石包已经深刻地领会到了冯都护的意思。

眼下冯都护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保住战果,而不是继续扩大战果。

就在上党战事趋于平静,冯都护准备调遣将士,守好各个关城隘口的时候。

隔了一个太行的冀州邺城,却又即将燃起熊熊战火。

站在邺城城头的魏国冀州刺史桓范,指着城下破口大骂:

“司马仲达,汝乃大魏太傅,是先帝亲自指定的辅政大臣!”

“汝不思为国尽忠,不思为国讨贼,如今无天子令,却擅自领兵越州境,举兵围大魏都城!”

“你要干什么?你是不是要造反?武皇帝早有言,汝鹰视狼顾,非良善之臣,如今果然反助西贼,害我大魏!”

“司马懿,汝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但凡忠魏之士,皆愿食汝肉!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有何颜面对我朝三帝?”

……

桓范在城头跳脚大骂,恶毒之语,源源不绝。

若非司马懿养气功夫到家,这么一大把年纪,怕是就要被桓范骂得脑溢血,当场翻身掉下马来。

只是司马懿既然冒险攻打太原,然后看到时机稍有不对,就立刻转道冀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围邺城,自然是早有打算。

且河内郡与邺城所在的魏郡相邻,在有心人刻意了解之下,司马懿说不定比桓范这个冀州刺史还要了解邺城的情况。

况桓范虽有宿望,却是专竞于世。

又每牧一地,皆与同僚不和。

都督青、徐诸军事时,与任内与徐州刺史邹岐有房屋纠纷。

甚至还意图用使持节的职权斩杀邹歧,于是被邹歧上奏告发而免官。

后面被重新启用,迁任兖州刺史又不得意,于是不久之后又退了下来。

随后曹爽掌权,看他是同乡,让他出任冀州刺史。

但桓范因为当时的镇北将军兼冀州牧吕昭比他迟出仕,而职官却比自己高,桓范又不乐意。

他的妻子仲氏时怀有身孕,劝说一番,桓范恼羞成怒之下,直接用环首刀刀柄勐戳仲氏肚子。

结果导致仲氏与腹中孩子母子双亡。

桓范为人,当真是如其妻仲氏所言那般,既“难为作下”,又“难为作上”。

意是既不会做上司,又不会做下属。

如今就算勉强出任冀州刺史,又岂会性情大变,能沉下心来了解冀州之事?

他站在城头,骂司马懿是骂得痛快了,但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嘴炮终究是比不过石砲。

看着城外的大军,桓范要说心头一点不慌,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他不是怕死,而是怕守不住冀州。

更怕的是,是自己身为冀州刺史,却没有丝毫防备,就被司马懿轻易夺去了冀州。

自诩素来有智,一生好强,从不甘屈人之下。

如今却被司马懿玩弄于股掌,被人兵临城下方如梦初醒。

世人日后一谈起此事,只怕皆会笑话桓元则愚昧无谋,白白辜负了曹大将军的信任。

一念至此,桓范感觉简直就是比杀了自己还要难受。

最要命的是,他确确实实是被司马懿给玩了一手“暗度陈仓”。

这个事实无可反驳。

又惊又怒又悔又怕之下,桓范自然是要跳脚不已。

他几乎把这辈子所能想到的最恶毒之语,都用在骂司马懿身上。

相比于桓范的狂怒无能,司马懿则是要安闲自在得多。

事到如今,他已经回不了头了——虽然也没打算回头。

毕竟与其被困在洛阳等死,还不如博一把。

博不过西贼,难道还博不过曹大将军和他的那些名士们?

甚至借口都不用他想,曹大将军自己就把把柄送上门来了。

“桓使君,某与曹爽同受先帝所托,共辅天子。懿在洛阳,独挡西贼,夙夜兴寐,不敢有一丝懈怠,只为大魏作西疆之屏。”

“然,曹爽身为大将军,挟幼帝于许昌,逼太后于别宫,废忠良于朝堂,召豺狼于书台。”

“变易朝典,政令数改,事不下接,士吏动荡,百姓不安。”

“大将军府上,妻妾盈后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以为伎乐。”

“又诈作诏书,发才人五十七人送邺台,使先帝婕妤教习为伎。”

“擅取太乐乐器,武库禁兵。作窟室,绮疏四周,数会其中,饮酒作乐。”

“其属何晏、邓飏、丁谧皆为尚书,晏典选举,轨司隶校尉,仗其势专政,共分割洛阳、野王典农部桑田数百顷,及坏汤沐地以为产业,窃取官物。”

“曹爽与诸属犬鹰,可谓独专权势,行以骄奢,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

一口气数了曹爽这么多罪责,司马懿又继续让人大声宣扬:

“懿谋上党,攻太原,曾求助于冀州,望与桓使君携手,共协大魏。”

“然桓使君与曹爽乃为同乡,又受曹爽提携,竟坐视吾领孤军战于上党太原,不援一兵一卒。”

“致上党得而复失,致太原攻而不下,致我孤军难挡众贼。”

“观许昌曹爽,处后方,控府库,拥大军,非但不能制南边吴寇,反而将襄阳拱手相让于吴寇。”

“我大魏,自此再无制吴寇之地利,此皆曹爽之过也!”

城头的桓范,还没有听完,就已是再顾不上名士风度,连连爆粗口:

“放屁!你放屁!胡说八道,简直就是在胡言乱语,你这是在污蔑大将军!”

连连跳脚之下,桓范恨不得飞身下城,堵住司马懿的嘴。

可是他除了连喊“司马懿是在胡说”之外,竟是一言一语也不能反驳。

已是没了一开始叫骂司马懿的振振有词。

原因很简单,因为司马懿所罗列出来的事情,皆是实事,没有捏造之语。

就连说自己坐视上党战事不理,也是真假掺半。

因为司马懿确实曾派人送过一封信,说是让自己从井陉攻太原。

但那个时候,谁知道司马懿竟能兵进太原?

再说了,信上又没约定什么时候。

⊙ TTkan⊙ c o

以彼此之间的立场,这种言辞不清的信,他自然是只当司马懿是在胡言乱语,作笑话看。

却是没有想到,今日竟是被人拿此事作妖。

“蠢货,蠢货,蠢如猪狗!”

这一句,又是骂曹爽和台中三狗的。

不说逼迫太后居别宫,也不说收先帝才人为家伎,更不说擅取太乐乐器,武库禁兵。

就说“分割洛阳、野王典农部桑田数百顷,及坏汤沐地以为产业,窃取官物”这个事。

入他阿母的!

河南洛阳,河内野王,那可都是司马懿的地盘,台中三狗你们是穷疯了?

连这些地方的皇家产业,朝廷屯田都敢伸手抢!

而且司马懿睁眼瞎,让你们在这两地胡作非为,难道你们就没想过,这里面有什么阴谋?

“桓使君,某今日领大军过来,不为别的,只为两事!”

只听得城下的司马懿又让人在叫唤:

“其一,我大军接连大战,将士疲惫,乏粮甚矣,已是多日未有饱食,兼曹爽一直未按时按数供给粮草。”

“故而今日到此,欲向桓使君借些粮草。”

“其二,吾闻曹爽送先帝才人数十人至邺城,使先帝婕妤教习为伎!”

“懿斗胆,今日欲僭越一回,只愿为王室伸屈,请桓使君开城门,让懿领人进入邺台,一视究竟。”

桓范一听,顿时就是冷汗淋漓!

因为邺台,真的有曹爽送过来的先帝才人!

“曹子丹佳人,生爽如犊耳!吾等恐受连累族灭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