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九十五章 白马玄甲,定叫他有来无回

第九十五章 白马玄甲,定叫他有来无回

张郃终于逃回去了。

随着驻守于清河国的所有冀州军被击溃,整个东面战场已经被青州军占领。

这样在战略上,青州就对冀州形成了东南西三面夹击之势。

东是指魏郡的东北方向,从清河国、巨鹿郡来的刘备公孙瓒主力大军,与袁绍的主力军在平恩、斥章、列人等地形成的对峙之势。

南是指以陈暮张飞为首的青州军,从兖州方向,进攻魏郡东南面的馆陶、元城、阴安,在魏县、繁阳、内黄等地对峙。

西是指以洛阳小朝廷为首,关羽钟繇赵云等部的司隶兵马,进攻魏郡西南方,在林虑、荡阴等地与敌人对峙。

这是在前两年,陈暮制定下的战略计划,一是扼制冀州发展,二是三面夹攻,让冀州难以应对。

现在成功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就在于什么时候选择与袁绍决战。

不过此时此刻,还不行。

因为冀州的底子摆在这里,饭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想要一口吞并整个冀州,至少眼下,还不是时候。

冀州邺都,州牧府邸。

当张郃兵败的消息传回邺都的时候,袁绍正在府中,与诸多将领饮宴。

从九月份王芬去世,到如今十二月,接手整个冀州之地,袁绍一直在调节内部各方势力,平衡诸多派系。

先是以各种方式,暗地里打压党人,将原本身居高位的这些党人,皆以虚职束之高阁,明升暗贬,再将实权部分与兵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这个过程持续了三个月,到了如今,整个冀州朝廷,从内到外,大都变成了袁绍的人,包括那冀州小皇帝的近侍,全换了一遍。

就好像曹操在晚期大量清洗忠汉老臣,为曹丕铺路一样,冀州如今权力的更迭,自然就代表了人员的更迭。

不然像颜良文丑许攸郭图等人,为什么投靠袁绍,还不是为了能够依附于他飞黄腾达?

现在终于大功告成,袁绍十分高兴,在府中大摆筵席,庆祝此事。

“如今冀州内忧已经解决,原来的朝廷老臣,或是致仕,或是委任其它闲职,冀州已经再也没有人能够威胁得到明公。”

“不错,司隶校尉、尚书台、御使中丞等三独坐权力收归明公,天子也被明公掌控,以后不管是任命官员,还是调度兵马,皆已再无掣肘,此可喜可贺也。”

“诸公,高兴得太早了些。明公虽然已经掌控了整个冀州,可那吕布却向来不服从明公调令,此番还劫掠地方,若不尽早处理,恐为心腹大患呀。”

诸多谋士正在向袁绍道喜,就有人提出了异议,众人一看,原来是以前王芬所倚仗的谋士刘子惠,正是此人提议让吕布去攻打冀州。

袁绍听到他的话,暗暗点头道:“子惠所言甚是,吕布此獠,也正是我头疼之人。”

现在外敌环伺,青州幽州洛阳三面夹攻,可袁绍却并不担心。

因为王芬给他留下的遗产实在是太庞大,大到即便三地同时进攻,他也有足够的兵力应对。

所以此时他选择的策略,是攘外必先安内。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可不是光头发明的,最早出处为春秋时,齐桓公提出的口号“尊王攘夷”——意思是先“安内”以“尊王”,“尊王”而后才能“攘外”。

紧接着在西汉的时候,晁错力主削藩,喊出口号“攘夷必先安内”,就是这句话最早的出处。

而且这个策略,也大多为历代执政者所推崇。

只有解决了内部矛盾,才能一致对外,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嘛。

但如今内部权力斗争已经解决,袁绍的人彻底上位,可还有那个吕布,依旧是一个大麻烦,整天只找他要物资,命令他进攻洛阳,却从来不办事,让袁绍很是不爽。

其实袁绍和吕布之间,最早的矛盾就是十八路诸侯讨董。然而这属于国家大义,算不上什么个人仇恨。

所以最开始袁绍做主冀州,吕布并没有什么异议。

毕竟吕布也不是蠢人,别看拜了王芬为义父,可这点父子情能有几分就有鬼来了,想以这个为倚仗夺了冀州,别说整个冀州都不会同意,就连麾下的冀州士兵,估计都有可能造反。

因此吕布一开始还比较安分,老老实实地听从王芬临终前的调令,从兖州撤兵回来,就驻守荡阴,与洛阳兵马对峙。

但时间一久,总归要出问题。

因为吕布的兵马只有两万五千人,在荡阴面对关羽数万大军,双方大战数次,虽然以吕布之勇,击退关羽数次,但也让他感觉到压力很大,因此数次向袁绍请求增兵。

袁绍大部分的兵力都在魏郡东北,另外还在邺城安排了六七万人马,这些兵力都有用处,差不多已经没有兵马可以给吕布派去,所以言辞拒绝。

而吕布看到的是邺城明明还有六七万人,却不给我调援兵来,好家伙,这是在防备我呢,因此慢慢心生怨恨,开始搞事。

比如以粮草不足为由,纵兵劫掠,在繁阳、内黄、阴安等地,四处抢劫百姓,祸害地方。

如此袁绍也变得猜忌起吕布来,开始封锁吕布的粮草装备,并且明面上,还以冀州天子的名义发诏书,将吕布召回邺城,说要为吕布加官进爵,且为他增派一些人手。

吕布还不知道袁绍已经猜忌他,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候就非常高兴地上路了,只带了随从侍卫数十人,轻装简行,奔马跑回了邺城。

由于当时袁绍还没有彻底掌控整个冀州,不敢与以荀和陈逸为首的党人们撕破脸皮,直接下令杀死吕布。所以在吕布回来之后,就设宴款待了一番,叮嘱他好好防守冀州的西南面,并且升他为征西将军。

征西将军属于重号将军,为“汉旧诸征”,比杂号将军和中郎将肯定要高,因此吕布不疑有他,欣然接受。

给吕布升官之后,袁绍就让他领五千援军和大量的物资,准备回荡阴。

表面上,这次吕布来邺城,就是来领这些兵马和物资的,但实际上,袁绍早就秘密给军中带队的两名军司马下令,命令他们暗中除掉吕布,借口说被关羽军袭击,吕布死于乱军之中。

这个计划若是对付普通人,肯定是万无一失。然而吕布之勇,还是出乎袁绍的想象,大军启程一日后,第二日天色渐晚,在潐水附近安营扎寨。

两名军司马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决定半夜率军袭杀。趁天黑,领了数百人进入营帐中乱刀挥砍,将一人砍成肉酱。

士兵以为已经将吕布杀死,就又去袭杀吕布亲卫,哪料到帐篷中,却杀出一位猛人。

原来这些日子,吕布也暗暗怀疑袁绍可能已经对他产生了猜忌,想要谋害他,于是让一名亲卫在自己营帐中睡觉,他则穿着亲卫的衣服,与几名亲卫睡在旁边的帐篷之中。

结果军司马的行动惊扰了帐篷中的吕布,吕布率领自己的亲卫,以一杆方天画戟,在只损失数人的情况下,竟然硬生生从五千人的军营中杀出。

虽然事后袁绍送来信件说这是两名军司马的个人行为,与他无关,已经将这两名军司马处死,希望吕布不要放在心上。

但裂痕既然已经发生,自然已经无法再弥补,双方的关系已经难以缓和,接近撕破脸皮的地步。

因此当袁绍解决了邺城这边的内部矛盾问题后,听到刘子惠谈起吕布来,也不由得感到头疼,虽然他很想除掉吕布,可问题是吕布还不能轻动,洛阳那边,还得让他去抵御才行。

一时间,因为这个问题,原本挺高兴的宴会,忽然变得有些凝重起来。

过了片刻,许攸才说道:“明公,现在吕布还不能动,他一动,则魏郡危矣。我们应该把主要方向,对准东北面的幽州军与青州军,只有击退他们,才能彻底掌控冀州。”

郭图也道:“不错,如今明公虽然麾下兵强马壮,控弦之士二十万,然以魏郡一郡之地,如何能持久?只有击溃刘备和公孙瓒,才能图谋天下也。”

“是啊,吕布不过是小患,可以先放一放。那公孙瓒和刘备,才是大患。如果不能将他们打败,冀州才是真正的危如累卵。”

“只是此二人联军势力亦不可小觑,短时间恐怕难以击败,明公怕是要亲自领军前去,才能打败他们。”

“若是明公走了,邺城这边怎么办?万一吕布来袭,城内恐难以抵挡。”

“那吕布不会那么蠢的,他来攻打邺城,就是帮关羽的忙,除非他投降洛阳,可他与刘关张陈四人仇深似海,数次被他们打得吐血,怎么可能会投降青州?”

许攸郭图逢纪审配辛评辛毗荀谌各抒己见,这就是分清楚主次的问题,虽然这帮家伙,也就许攸智力稍微高那么一点点,其他的基本也就是60-80的坑货,内斗内行,外战外行,但这点主次还是分得清。

毕竟你去动吕布,就是在帮青州军除掉一个魏郡西南屏障,自断一臂的事情可不能做。因此哪怕是郭图逢纪这些人,也都没有建议袁绍先除吕布,而是让他先解决青幽二州联军。

袁绍听了这话,觉得有理,环绕众人说道:“不错,诸公之言,甚合我意,只是青州有棉衣,擅长冬日作战,在此寒冬与他们决战,殊为不智。因而我决定,待来年开春之时,便亲率大军,征讨刘备公孙瓒。”

“明公英明!”

诸多谋士纷纷赞同。

而就在袁绍认为明年春天,亲征刘备公孙瓒的时候。

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嘈杂声,有士兵急匆匆跑进来,单膝下跪道:“明公,出大事了。”

“嗯?何事?”

袁绍认出这是自己府外守门的卫兵。

卫兵说道:“张郃将军在阴安被青州军击败,全军覆没,只有数十人逃出,现已回邺都,正在府外求见。”

“什么?”

袁绍蹭一下站起来,大惊失色道:“四万人......全军覆没了?”

“是......”

卫兵结结巴巴地回道。

听到肯定的回应,袁绍好悬没晕过去。

这可是四万人马,原本冀州面对青州与幽州洛阳三地攻击,尚有兵力优势。

这四万人马一葬送,优势全无,兵力已经基本持平。

对于袁绍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

“可恶!”

袁绍咬紧牙道:“刘备公孙瓒,我势必将你们挫骨扬灰。传令,大军明日整顿,后日出发,我要亲自前往斥丘,与公孙瓒刘备决一死战。”

“唯!”

当下就有亲信前去传令。

诸多谋士互相对视,都没有劝阻。因为如今冀州被削弱,确实已经等不到明年春天,必须尽快击退联军,才能稳定发展。

等命令传达之后,袁绍又环视众人说道:“诸位,谁愿为前军先锋?”

麹义立马站起身,拱手说道:“明公,我听说那公孙瓒喜爱白马,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此为真否?”

“不错。”

袁绍点点头,他知道这件事。

麹义又道:“我听说那刘玄德聚青州之力,打造精良马铠千副,又选天下骁锐千人,从百人将补之,名为“玄甲重骑”,此为真否?”

“不错。”

袁绍又道,玄甲重骑他早就见识过,实力极为恐怖。即便是他,也只有三百副马铠,只能装备三百名重骑兵。

麹义朗声道:“既然如此,那麹义愿为先锋,为明公冲锋陷阵,斩将夺旗,万死不辞!”

“好!”

袁绍高兴地道:“麹义听命,命你为征东将军,领本部人马为前锋,杀敌立功!”

“唯!”

麹义磕头领命,起身道:“义现在就回营中,整顿兵马,明日启程为明公开路。”

“去吧!”

袁绍同意了。

麹义再一拱手,转身出了门。

屋外正是十二月末与一月交际的时刻,年关将至,寒风凌厉。

在朔风之中,麹义仰头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空。

白马?

玄甲?

哼!

我麹义,定叫你们,有来无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