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 第445章 殿下可知未来诸事否?

第445章 殿下可知未来诸事否?

第445章 殿下可知未来诸事否?

面对宋濂的慷慨陈词,朱肃微微一笑道:“宋师不必如此。”

“效死自是不必,只是肃确有一事需要宋师援手。”

“您学识渊博,遍通百家。既然我等想要重申孔子之遗志、再续先人之宏愿,自然需要一本如孔夫子所推崇的周礼一般的,能让天下儒生都推崇的中心思想来。”

“然而正如方才刘先生所言,周朝之世,距今已有千年。天下间早已是沧海桑田,若是生搬硬套,贻笑大方不说,恐怕还要遗毒不浅。”

“故此,我想请您以‘尊王攘夷,振兴华夏’为宗旨,参照周礼、历史以及诸多典籍,归纳出一篇能一扫如今我华夏学界颓丧之风,让我华夏儒生……不,让我华夏百姓都体悟圣贤之苦心、承先祖之壮志的著作出来!”

“此著作,当如周礼论语,成为我华夏民族思想之脊梁,能让我华夏之民再次筚路蓝缕,开创出一个更伟大的华夏。”

“我年纪轻轻,才疏学浅,实在难当这样的大任,思来想去,当今之世,也唯有宋师您这样的大才,能够承担如此重责大任了!”

朱肃说完,起身整肃衣衫,无比郑重的对宋濂一揖到底。

“这……这……”

宋濂浑身震颤,连扶起朱肃来这件事都给忘了,他只觉得自己早已老迈的身躯,此时竟如仍旧年轻一般,被朱肃的这几句话撩拨的充满了斗志。

写一本正本清源,一扫天下颓然的著作,作为华夏思想之脊梁,当代之周礼!

以继往开来,再造华夏辉煌!

这,这岂不就是一个学者,毕生最为向往的事吗?

如果,如果自己真的继承三代与周初的诸多华夏先贤遗志,让诸多浑浑噩噩的华夏人就此觉醒,将大明缔造成历朝历代最为伟大的王朝……那么自己的功业,甚至会超越孔夫子,达到文人之巅峰!

不如说,正本清源、继往开来,学文者最大的目标,不正是如此吗?

“老臣必竭尽心力!”依旧没有去扶朱肃,白发苍苍的宋濂只是无比严肃的整了整自己的衣袍,依照华夏古礼,对朱肃作揖下拜。“殿下所欲成此书,乃天下自周礼来不曾有之书也。”

“老臣愿意附殿下之骥尾!”

“宋师高义!”朱肃赞道。

自己确实,需要一个指导思想,来推动全体华夏子民投入到接下来轰轰烈烈的大变革时代。

毕竟,接下来的世界变革是机遇,也是灾难。纵然自己打击了理学,但天下之迂腐夫子仍然数不胜数。纵使此时有老朱在,他们可能会一时蛰伏,但纵然有官方的打压,朝廷也管不了这些老顽固们暗中传播陈腐的理学思想,传承理学的火种。

等几十上百年之后,老朱和自己这一批人死绝了,难保大明不会出一个不肖子孙解除了理学的禁令,让这个陈腐的学说死灰复燃。毕竟,对统治者来说,理学这样鼓吹“服从天理”“阶级固化”的学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而且理学在百年的发展以后,已经有了足以让自己逻辑自洽的根基,而想要引领华夏子民放眼世界、对外开拓的朱肃,就必须也要有足够有信服力的核心思想。其实思想的传播与宗教十分相似,除了需要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教主”之外,还需要传教用的“核心思想”。

特别是,这本核心思想不止是要用来忽悠普通人,还要有能让那些博览群书的儒家读书人认同才行,这样才能和早已根深蒂固的理学掰一掰手腕。

“教主”这个职位如今是自己在赶鸭子上架,而“核心思想”则是暂时空置着。抛开远超时代的眼界,自己的素养究竟有几斤几两朱肃是再明白不过的,说不定连普通的秀才也比不过。如果让自己来编写作为指导思想的核心思想,那绝对是贻笑大方,既然如此,不如让熟读百家、对自己的理念颇为认同,又在学术界中甚有地位,且品德高尚的宋濂宋夫子来代为编纂。

至于这本核心思想署谁的名字,他并不在意。送宋濂登上这个“立言”的圣人宝座,他也表示完全没什么问题。

不过被朱肃扶起之后的宋濂却不这么想,他看着此时一脸高兴的朱肃,心中更是感动。已经数次领教了朱肃对儒学“超伦卓绝”的理解之后,他自然不会认为朱肃是真的因为自己的素养不够,所以才想让他来编撰这本巨著。

他此时是觉得,自己这位学生是想要如自己所说的那般身体力行,去切实的实践先人走过的筚路蓝缕、开疆拓土的艰难道路。

而大公无私的,将这个能够名留青史的机会,让给了自己。

“殿下放心,老臣绝不会让殿下之高义,就这么埋没。周公旦被奉为先贤,老臣,则必将殿下奉为不亚于周公的圣人!”

老人家心中暗暗的想,同时,便拱手向朱肃告辞。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查阅周礼的相关书籍,好将这一本可能会改变整个华夏格局的大明版“周礼”,给早日创作出来了。

等宋濂走后,朱肃也略微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发扬理学的朱熹也不过是同进士出身,论及功底,宋濂的水平未必就弱于朱熹。只是朱夫子这个人比较敢想,有了自己的一套说法,然后借用在圣贤经典之中牵强附会的方法,将自己的思想包装之后发扬光大了而已。

宋濂本就是一方大儒,又有他们这些老朱家的人在后面支持,起点不知比朱熹高了不知道多少倍,现在又有了自己灌输给他的一套思想,要想在故纸堆之中复原出一套大明版的“周礼”出来,也并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一旁也听得热血沸腾的刘伯温也借喝茶平复了一下情绪,他抬眼看着朱肃,越发感觉这位殿下果然所谋甚大。见朱肃的眼神也看了过来,于是刘伯温顺势笑道:

“殿下请宋兄是想让他著书,不知请臣前来,又是有何事相托?”

“确实也有一事。”朱肃轻咳了一声。“拜托刘先生的事亦极其重要,丝毫不亚于宋师。”

“本王,想请先生您屈尊担任国子监教谕一职。”

以堂堂伯爵之尊,担任区区一个国子监的教谕,这确实是屈尊、甚至是近乎侮辱的一种安排,与宋濂“立言”的重要程度也不可同日而语。正当朱肃已经准备好向刘伯温解释,为什么教谕这个职位会如此重要的时候,却没想到刘伯温只是微微一笑,道:

“殿下有命,老臣自无不从。”

“只是老臣始终心有一惑,望殿下能为我解惑。殿下若能坦言相告,老臣三尺微躯,必为殿下鞠躬尽瘁,如何?”

鞠躬尽瘁?朱肃眼睛微微眯起。刘伯温这话说的可太重了,这简直就是在明示即使自己想要争夺太子之位,他刘伯温也会倾力支持一般。到底是什么疑惑能让这位智者如此在意?于是朱肃试探性的道:“先生且问,但凡能言之事,肃必知无不言。”

“呵呵。”听出了朱肃话语里的机锋,刘伯温微微一笑。他也不指出朱肃话语里故意留下的后路,只是开门见山的问道:“敢问殿下,可习得谶纬之术否?”

“谶纬之术?”朱肃皱起眉头。“谶纬之言,迷蒙模糊,不过任人猜测,不足取信。”

“本王崇信的是科学,坚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来不会去信此等似是而非、牵强附会的学问。”

作为同样神神叨叨的理学的掘墓人,谶纬这种学说就是自己所必须要坚决抵制的,因此朱肃这话说的十分斩钉截铁。

“那老臣且换个问法。”刘伯温不急不躁,只是缓缓继续说道。

“那么,殿下可是能够知晓……未来所发生诸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