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104章 国之大计!东征倭国!灭其国!富大

第104章 国之大计!东征倭国!灭其国!富大

第104章 国之大计!东征倭国!灭其国!富大明!【求订阅】

对啊,之前自己一直都有使用火枪的。

而且说到他的义子沐英,朱元璋十分自豪的。

在他的所有义子当中沐英绝对是最忠诚,而且是跟自己的长子朱标那是铁杆的兄弟,最重要是有能耐。

他现在是镇守在云南,干得是风生水起。

而且陈寒提到的火枪兵,朱元璋也一直想要组建一支这样的兵马。

现在陈寒这么一提,他当时当即是想起来。

因为沐英曾经就建议过朝廷要加大火器的运用。

陈寒继续说道:“说起火枪兵,那就得提一提永乐大帝的神机营。

当时的神机营配备的都是什么呢,火炮、火枪。

五千人的神机营,已经可以说打遍天下无敌手。

要不是被永乐大帝的曾孙朱祁镇给毁掉了这些积累,神机营应当是全世界最为先进、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

完全可以成立神机营,让沐英来领导。

神机营的部队可以扩充冲到两到三万人,而且成为常规的配备。

由沐英直接训练,他现在手上估计也得有个两三千的,成编制,并且训练有素的火枪兵了,手把手教导嘛。

然后直接拉到小日本鬼子的岛上面去实践。

这样一来,岂不是方便又快捷。”

接着陈寒再次给他们举了例子,“当初在清末鸦片战争之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区区的七千多英国人拿着火枪,直接是把几十万人的清军给打得屁滚尿流。

当时的清军还有点火器呢,还不能算是完全颓废,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

可是在面对优秀的火枪兵的时候,却根本无力反击。

事实证明人的身体是无法挡住火枪的威力的。

大明王朝现在已经拥有了领先于整个世界几百年的先进武器,却放置不用简直是可笑,没有把它当做掠夺和积累原始财富的工具,简直崩溃。

再反观小鬼子那边现在就是个混乱状态,要真的没有海洋保护,他们就是一帮土匪的战斗力。

要知道在差不多两百年后的万历年间,完成了整个日本统一的丰臣秀吉逼迫朝鲜进攻明朝不成,派十几万大军进攻朝鲜.

虽然很快北朝鲜打趴下,但是遇上来支援的明军的时候,小日本鬼子瞬间就拉垮。

丰臣秀吉号称一代枭雄,两次和大明作战就被报销了。

那时候明朝的军力对比明初的时候,已经拉垮了很多,依旧能取得不错的胜果。

更遑论明初时候,将星如云、士气如虹,这要是还打不过,那就有点拉稀了。”

陈寒在说完这些之后,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两个人的眼睛已经不是亮的问题了,而是脑袋都要被喜悦给冲昏。

他没有想到在十年左右的功夫里面,自家的老四就已经组建了大名鼎鼎的神机营,能够横扫天下。

那现在完全有条件啊。

特别是自己的义子沐英。

要忠诚有忠诚,有能力有能力,完全可以让他们去作战。

一想到这里父子两个人,已经开始想的就是要把沐英的火枪兵调出一部分来,成立京城的神机营,然后直接进攻小日本。

现在大明既然已经开始在布局,商业也开始起来了。

摊丁入亩已经开始在准备了。

和中统钞发行时的发行衙门和机构,也已经开始在布局了。

缺的是什么?

缺的不就是原始积累和产业的转换吗?

怎么才能转换,能够收获许多财富?

战争就是最好的转换机会。

把黄金白银都给拉到大明王朝来,即便不让它们变成货币进行流通,也能成为所有国民心中的定海神针。

让他们大量来兑换黄金白银,让他们知道,宝钞还是有信用的。

如此大明王朝将会像一台被注入无限血液的发动机这台发动机,无限的发动下去。

像陈寒说的摊丁入亩之后,会有很多的黑户出来,这些黑户去干什么?

光是让他们种地已经不能够满足了。

那么就让他们去工厂干活。

为什么工厂干活能挣到钱,是因为朝廷可以给他们无数订单。

因为在小日本的岛上作战的这些将士们,要吃、要喝、要穿。

朝廷完全可以大面积给他们补充。

甚至朝廷可以直接给他们下单,给所有的卫所官兵都更新一批棉被棉服。

让每一个将士都能够穿上新衣服、盖上新被子嘛。

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原材料的需求会无限增加,棉花的种植也会进一步的促进,带动的是整个产业的发展。

这带动不仅仅是纺织业,还有像陈寒刚说的运输业、造船业、粮食生产业。

接着陈寒再次说道:“当然在打仗的同时,想稳定住国内的环境,应该要开始布置一些惠民政策了。

就比如说粮食政策这块。

粮食的生产,一直都由老天爷来决定,如果大明王朝真要发展,在这种小冰河时期马上要到来,各种天灾**不断的行情下,参照现代社会的应对政策可以由朝廷出资。

在粮食生产之后,统一收购一批粮食,用于存储在各省的粮食大仓里。

这个收购价格可以高于市面贩卖价格,这是为了补贴老百姓。

既然朝廷可以从小日本那里源源不断的挖到白银和黄金,那么就得不断的给老百姓们提供福利。

福利从哪里来?直接发钱是不现实,那就补贴农业,刺激农业。

毕竟农业、工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老百姓们看到连种粮食都能够赚钱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而朝廷这时候呢,每年收购一批粮食存放在大仓里边,可以把这些粮食运往西北、西南等粮食产量较低的地区。

把这些粮食投入到市场上,压低粮食价格,减少百姓们在吃饭问题上的难处。

只有稳定的粮食价格,才能让百姓们对朝廷公信力,有充足的信任。

如此老百姓们的粮食问题,就不会一直受控在那些大粮食生产商手上。

不会因为一场灾难,就不得不把土地变卖,然后卖儿卖女去吃顿饭。

这不仅是一种均衡粮食价格的方式,也是促进粮食价格稳定,以及在灾难年之时,保障百姓们能吃上饭的政策。

让全天下老百姓能吃上平价粮食,减少他们造反的可能性,让他们稳定地生产,从宏观上来说,朝廷是永远不亏的。

整个国家都在快速良好的循环之中生活,老百姓、买卖人、朝廷的利益都得到了保障,官员们又加了俸禄,这才是盛世应该有的迹象。”

蒋瓛在边上听完了之后都想着说自己赶紧去参与这一次的东征军。

黄金白银黄朝廷拿九成,东征军拿一成,那得是多少。

一座银矿最高年产八百万两银子,那也就是说,其中的七百二十万两运回朝廷,剩下的八十万两银子就可以自家分。

陈寒的意思是,每一批次的东征军不超过三万,也就是说两万来人,八十万两大家分,这还仅仅只是看得见的生产量。

如果自家努力努力,奴役足够多的小鬼子去挖矿。

让这个年产值增加到一千万两,甚至一千八百万两,这个钱朝廷拿的多,自家也拿的多,这就是多劳多得。

反正就算是累死那些小鬼子,也无所谓。

这是最好的刺激,又可以成立了战功,又能创收。

这样的战争才是对将士们来说是最大的刺激。

谁不想去啊?

在那里待个一两年,可能就把钱给赚回来了。

而且人家陈寒说的很对呀,有火枪兵这种高级兵种,怎么还要和那些小日本鬼子拼刀。

我隔着一百来步,砰的一枪把你给打死,你的刀难道能够做到一百米长吗?

想到这里之后,连蒋瓛这种正三品的高官都忍不住这种诱惑,更不要说普通的将士。

当然陈寒最损的还是,在人家日本岛上面分成两个朝廷的时候,故意拱火。

他的意思其中南朝廷现在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大明王朝可以支持南朝廷,让他们反攻。

甚至蒋瓛相信,如果北朝支持不住了,那陈寒一定会支持北朝,那这场战争永远停不下来。

大明王朝的东征军又可以报仇、又可以创收,而且还拉动了国内的内需。

毕竟战争一开打吃的、喝的、用的、穿的,全部得要从大明王朝拉过去。

从大明到日本这个岛,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来回一趟起码得两个月。

但是对于要徒步运送如此多的粮饷跑到北方大漠去,那简直不要太方便。

而且这还是为工业革命开端做好大量的基础。

劳动力要进入到工厂,使工厂效率增加,技术可以进行迭代。

毕竟那么大量的订单砸下去,那些个纺织做衣服的,还不得乐疯了?

他们不得加班加点,日日夜夜的为了效率而去不停的改进技术。

朱元璋父子两个人在听完这些话之后,回过头来看向蒋瓛。

蒋瓛赶紧低头记录。

刚才他差点兴奋的整个人都要跳起来。

现在才想起来有些地方还没有好好的记录。

而这个时候凌汉他们也已经是开要乐开花了。

这一天陈寒用了两个小时,帮他们梳理了去攻打小日本这个岛的好处。

还给凌汉把进攻时间、银矿在哪里、最好的登陆点在哪里、金佐渡金矿在哪里,最好的登陆点在哪里、对马岛在哪里,以及可以借助朝鲜的合浦港在哪里。

还拿出了自己的平板电脑,把里边关于宝船的那些资料数据等等,都给凌汉一遍一遍的梳理了一下。

这时候就发挥出了陈寒的口才和蒋瓛、凌汉两个人的记录能力了。

凌汉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时间去想,陈寒是不是已经发现这里是明朝这种事情。

他只知道,陈寒给出的这些东西,是一剂良药。

将会为大明王朝奠定无比强悍的基础。

就算陈寒这个时候是故意出这么个主意,增加自己的分量,凌汉都相信,在外边听到这一切的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两个人,估计可能要把陈寒给供奉起来了。

以后不要说陈寒的生命危险没问题,就光是这一条国策下去,陈寒的地位,已经可以说是无法撼动。

当凌汉结束了套话之后出来,他都感觉自己脚底下踩着的不是地面,而是棉花,整个人飘飘然。

因为他已经预感到,自己将会见证大明会像一条飞跃于九天之上的神龙一般的腾空而起,将会凌驾于任何一个朝代。

而朱元璋朱标父子两个人,已经先乘车在山脚下等着凌汉了。

等凌汉拿了这么多的资料跟朱元璋父子两个人会合的时候,君臣三个人差点抱头痛哭。

因为今天的收获实在是大。

陈寒不仅给足了大明必须要出兵日本的理由,还给大明把后期所有的规划都给详详细细都给罗列好了。

只要按照陈寒说的这些去做这个步骤,大明的工业革命时期将会来临。

这就是陈寒现在的本钱。

这就是陈寒现在能够为大明王朝所带来的。

大明不需要向英国那样经历了一二百年的各种积累,各种发展。

只要按照陈寒说的步骤,稳步就班地这么做,就能够完成。

当朱元璋拿到了陈寒给出的宝船的建造图纸,上面列举了宝船的详细的建造资料。

包括龙骨有多长,包括装载量有多大。

当他们在看到宝船建成之后,居然达到了足足一百多米,长高十几米的时候,他们父子两个人已经是震惊到不行。

特别是当陈寒说,这仅仅还只是人家永乐大帝的一项功业而已。

也就是他的儿子老四,所在的时候开发出了郑和下西洋的船只的时候,心里边那一股不服气呀,简直要冲天而起。

凭啥十几年之后,自家老四就能做出这么好的东西来,现在只不过提前十几年,难道咱会做不出来吗?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资料完全就是陈寒的教案啊。

这是陈寒本来准备给孩子们上科学课时候,用来展示古代科技有多发达的资料,没想到用在了这里。

类似的资料还有介绍造纸术啦、印刷术、火药啊之类的,但好像在明朝,这些已经发明出来了。

要是穿越到汉朝,陈寒相信自己高低地成为个‘陈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