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420章 彻底征服了中南半岛第一个国家!

第420章 彻底征服了中南半岛第一个国家!

第420章 彻底征服了中南半岛的第一个国家!开始殖民统治!!

蓝玉这边收到了,来自王弼送过来的,对于满者伯夷已经全部征服的消息,之后也并没有隐瞒下来。

而是直接安排明军可以开始从各个地方征集优秀人才来统治整个三弗齐,跟满者伯夷虽然三弗齐跟满者伯夷对于大明现在来讲,其实重要程度并不是有多么的高。

毕竟这只不过是中南半岛之外控制马六甲海峡的一处要塞而已。

但是这代表的是大明第一次出兵征服一个国家,征服一个地区,是需要做出一点排面动作来,让所有的象国知道大明现在对于这些殖民地是個什么样的态度。

虽然征服了日本之后,其实大明在那边搞了所谓的殖民委员会,但是并不是特别的成熟。

尤其是征服日本之后,对于殖民委员会做的那些事,说到底还是为了挖掘银矿、金矿并没有做得太好的安抚工作。

甚至因为和日本小鬼子们的那些仇恨,明军所采取的大部分的措施依然是打压。

说实话,蓝玉没有觉得什么不对劲,毕竟小日本鬼子在东南沿海余地造成的烧杀抢掠,并没有让大明王朝对他们稍微有任何一丁点的好感。

这种民族杀也就杀掉了,对蓝玉来讲也无所谓。

挖掘他们的金矿、银矿,那本身是一个贫瘠之地中南半岛不一样,所以如何将三弗齐跟满者伯夷打造成大明殖民区的一个样板,是对整个中南半岛国家的一个交代。

不是他们不愿意去与其他国家就做交易,而是陈祖义这一股海盗团伙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把整个海洋搞得是乌烟瘴气,没有人敢于出海做买卖。

就像他手中所掌握的四万精锐大军。

由于他们是一个沿海国家,他们本身土地就狭小,本身粮食种植产量就不高,所以特别依赖一个明智的国策,来使百姓们过得更好。

为什么一定要扶持他呢?

所以粮食种植就成了两个国家非常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也正因为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蓝玉现在才没有大肆的屠杀三弗齐跟满者伯夷的百姓。

罗耶跋摩是一个武将出身,虽然年纪轻轻跟随了两任国王,他在第一任国王身边也是当护卫长,第二任国王更是将他破格提升为护军统帅,掌握着整个三弗齐大部分的精锐力量。

即便知道这个罗耶跋摩之前有反骨,蓝玉更是明白这个家伙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统治者。

于是现在所有的满者伯夷百姓都纷纷加入到了大明的羽翼之下,大明这边也承认可以仿照三弗齐新国王的改革措施,在满者伯夷进行改革。

按照蓝玉的想法来看,还是得支持三弗齐新国王的改革措施,把如今的这个罗耶跋摩扶植上整个三弗齐跟满者伯夷的国王,然后让罗耶跋摩按照国王的新政改革继续推行。

他们的民族是差不多的,而且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差不多。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王弼做了许多这方面的宣传工作,也让那里的百姓终于明白这些个外界势力,对满者伯夷来讲是多么大的一个伤害。

而是让王弼率领着大明的军队,尽量的以安抚的方式拿下整个满者伯夷。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三弗齐跟满者伯夷相对封闭,没有多少海外贸易。

和其他的国家一样,他们实行的也是封闭海洋。

三弗齐跟满者伯夷都有一个非常大的共同点。

到现在满者伯夷果然并不血刃去除掉了这些个外戚势力之后,现在的满者伯夷由于对外戚势力本身就非常的厌恶。

但是现在东南亚尤其是中南半岛这么多国家,按照陈寒的意思来说,是要把他们发展成大明的粮仓,就不能像对待日本鬼子那样,只是一方面屠杀那边的反对者。

出海做买卖,就相当于给他们送肥肉,这种事情是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做的。

如果这个交代没有做好的话,那么中南半岛上面这些个国家可能就不会与大明很好的合作。

可是他有反骨,他与其他的官员一样,想到的是自己由于国王的新政改革破坏了他的利益,所以他选择站在反对派那一边。

虽然他没有直接参与到与国王的对抗当中,但是他默默支持,尤其是助纣为虐不发兵配合国王,导致国王被反对派势力围攻,最后只能信仰破灭自杀而亡。

这份愧疚会使罗耶跋摩继续发扬国王的政策,这对于三弗齐跟满者伯夷来讲都是一件特别好的事。

这对于整个百姓的恢复来讲,也是个好事情。

最主要的是对大明来讲是个好事。

大明现在对于三弗齐跟满者伯夷的国民来讲,那都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

由于大明将三弗齐跟满者伯夷那些个反对派势力通通都清除了,尤其是三弗齐为代表的丞相派势力,就是旧派的反对分子当中最顽固的一派,他们反对国王的新政改革。

而满者伯夷那边的外戚势力,被全部平推了之后,两家的反对派都破产,剩下来的那就是支持性政改革的。

而作为为强大的靠山就是明军,明军现在直接接手了三弗齐跟满者伯夷所有的军事防护力量,即便是他们捉拿海盗、捉拿盗匪的那些衙差,都必须要经过明军的培训才能上岗。

这就导致整个三弗齐跟满者伯夷其实是没有军事主权的。

现在虽然主持事务的是罗耶跋摩,但权力还是在明军手上,但百姓们已经不反对了。

蓝玉想到这里其实是非常佩服陈寒一开始给他们制定的策略。

陈寒给他们制定的那些策略,第一条就是不要企图去改变一个地区的原生态。

一个原生态区域形成一到两千年,保证这里的百姓能够依靠土地活下来,这个民族能够活下来,就说明他们已经适应了,想要去改变只能是适得其反,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我们要的是他的地盘、是他的百姓、是资源,而不是与他们发生争斗。

我们必须得要慢慢地无声地渗透,我们不改变他们的原生态,但是我们改变他们的文化,改变他们的信仰,改变他们的文字,这才是真正的殖民。

而不像是那些欧洲列强那帮殖民,只知道屠杀当地的原住民。

到最后的确他们有很多的流氓囚犯,流落到那个地方上去,最后纷纷独立,为什么?

除了政治的原因之外,第二个就是他们这种不得人心的殖民方式,只能激起无边无尽的反抗。

现在陈寒要做的先是要润物细无声地用文化入侵,然后才能够做到,最后将这块地方融入到大明的领土当中,现在只能算殖民区。

蓝玉这边整理完了所有的情报系统之后,开始大面积地宣扬,现在大明王朝对于殖民区的一些政策。

同时更是要将陈寒对待殖民区域的策略给宣扬出去。

二是立刻给大明那边发送信件,让大明知道三弗齐跟满者伯夷已经完全拿下了,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统治这块地区。

蓝玉不能一直留在三弗齐跟满者伯夷。

首先他不是一个很合适的做文官的首选人物。

第二个是他必须得要把整个海军抓在手上,他必须坐镇海军。

陈寒其实早就选好了谁来统治这些殖民区——夏原吉。

虽然夏原吉现在只是广东布政使,但是把他调到三弗齐跟去做总督还是可以的。

明面上的权利还是归罗耶跋摩,他是国王,但是所有政令出,都得通过总督。

总督跟国王之间互相配合,说是配合其实是国王服从于总督。

而总督呢,则干预文化的发展,这是夏原吉非常擅长的。

尤其是夏原吉本身就是一个做财务出身的人,他对于数字非常敏感,他知道如何去发展三弗齐跟满者伯夷的农业以及商业。

现在大明海军在中南半岛建立了那么多的贸易集中地,这是需要有一个人去统筹的。

光是靠蓝玉他们这些大佬粗,是根本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

所以他现在能够想到的就是让夏原吉去统领中南半岛那边的殖民区。

夏原吉在广东布政使这个位置上面待了有两年,已经对南边的气候完全适应,他对中南半岛这些殖民跃跃欲试,更想要亲自去那边指导经济发展。

这而夏原吉到了那里之后,可以统筹整合当地的华人势力,然后进行培育,培养出更多一方面了解当地情况,二是了解当地文化的类似于本地人的土著。

而说回现在的京城这边。

经过太子朱标和陈寒两个人商量之后,大量启用民间的那些粮商开始募集粮草。

虽说是为北方作战准备,其实这也是一次大的粮食集中。

已经过了五月份跟八月份的征税任务,百姓手上留下的全部都是来年的储备或者多余的准备贩卖的粮食。

由于陈寒的新政改革摊丁入亩之后,百姓们解放了各种负担,手上的粮食储备就越来越多。

如何处置这些粮食对于百姓来讲也是一个问题。

粮食这种东西,是经不起雨水冲击,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没有很好的粮食储备工具,老百姓们手上的粮食很容易就发霉。

所以为什么商业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点上面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百姓们手上的粮食它不能够过太多的时间,没有像现代化的这种粮食储备条件,他们就没有办法储备粮食,没有像官府这种人力物力都非常集中的机构去储备粮食,老百姓手上的粮食就容易成为负担。

这才是真正的矛盾之处。

这也是古代粮食储备,为什么那么难的原因所在。

老百姓现在都在发愁,手上这么多粮食要怎么储备起来。

再加上现在陈寒搞的这个粮食大餐储备政策,每个地区都有一个非常大的粮仓储备,没有发生巨大的连续几年的天灾**,粮食的价格波动是不会太大的。

既然价格都稳定了,老百姓们就不需要担心,以后吃不上粮食的时候会被天价粮挡住自己活下去的路。

所以老百姓更愿意将这个粮食卖掉,而在这当中粮商走街串乡收粮食就变得非常的重要。

官府没有那么多人手亲自下乡去收购粮食,虽然这是一件对于老百姓也好,对于官府也好是个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劳动力没有那么多。那就得依靠这些粮商。

粮商这个时候就成为了香饽饽,很多胆子大一点的人就加入到了收购行业。

老百姓们将多余的粮食卖给粮商能换得一笔不错的收入,他们可以继续去购买生活用品,继续去发展生产,促进了粮食的产量。

那些粮商收购粮食之后,他们自己虽然付出了一点劳动,虽然要支付不少运输粮草的费用,但是能高价卖给官府,他们也稳赚不赔。

而宝钞都提举司和税务稽查司以及当地官府三家联合收粮,由当地的粮商帮助他们一起来收购粮食,对他们来讲也减少了劳力的付出。

这是三赢的事。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面,陈寒的粮食收购计划实行得非常通畅。

尤其是水泥路面的铺设之后,如果有一幅航空地图就可以看到此时大明的版图之上,大量的粮车正在路上行走,大量的百姓和商人参与到了这一次粮食收购和买卖的过程。

当中粮食产业一下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而当地的商业也因为要提供这些人的吃喝拉撒得到了彻底的发展。

老百姓对于商业也不再排斥,商人的地位,也因为这件事情而慢慢提高,但是却并没有出现那些一个有大商人开始囤积居奇的事件,没有大商人圈地运动。

因为不允许。

陈寒的改革措施当中有一条规定了,粮食必须成为国家的主动脉,不允许破坏这项政策。

也就是说,土地是不允许大批量买卖的,要买卖土地必须经过官府的同意。

即便出现天灾**会导致百姓破产,只能买卖土地来维生的情况,也不许。

但是在发生这种情况之前,可以向官府申请补贴,官府也会特批,绝不会让你饿死。

这是陈寒给予老百姓们的第一项福利。

而后面的福利陈寒也会相继推出。

总的来说就一句话,陈寒和太子殿下这次配合的相天衣无缝,不仅为北边燕王朱棣的北伐战争提供了足够的粮草,更是因为这一次带动了整个粮食买卖行情的发展……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