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1029章 请陛下多休息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029章 请陛下多休息

作者:秋来2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52:04

第1029章 请陛下多休息

第1029章 请陛下多休息

有些人没那个本事,只不过出生的运气不错,“荫缘巧合之下”,骤得高位,便有了可以肆意指挥人的权力。

尤其是当崇祯这个皇帝还稍显多疑、激进的性格。

当他得知洪承畴被清军给包围在松山上,更是忧心的睡不着觉。

兵部尚书陈新甲也惶惶不知所措,只说理应迅速突围,方能把大明的损失降到最低。

此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昔日他要求主力冒进与清军进行决战,今天摇身一变赞成洪承畴逃跑。

这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无异于让前线士卒军心,荡然无存,更是让崇祯不喜欢。

该打的时候不让打,不该打的时候让死命打。

就连该死守的时候,拼命让你撤退,想要挽回损失。

如此指挥,凭什么战事能全如你的意呢?

崇祯忧愁的头上白发越来越多。

现在他听着陈新甲等人极力劝阻下旨让洪承畴突围,崇祯其实心里是不愿意的。

当初是你们极力劝朕决战,现在稍微显露出颓势,伱们便要无脑撤走,朕决不答应,宁愿再加码,洪承畴与皇太极大战一场。

他都不想放弃宁锦防线!

大明对辽东的沉没成本太高了,这说明从万历年开始到现在的战事全都成了赔本买卖。

不仅没有让那些女真人消失,反倒还称帝建国,实力越发的强大起来。

否则下一次皇太极再次入塞掳掠,直接就赖在京畿附近,不走了。

那他朱由检还当什么皇帝?相比于陈新甲的主意,周延儒倒是闭嘴不言,一切都由兵部尚书做主。

前线也有洪承畴指挥作战,相信比臣随口说的主意,更加良好。

就在崇祯发愁的时候,靖辽侯入了京师,直接被皇帝叫来平台问策。

吴国俊先是好好回复击溃张献忠一事,又说了河南闯贼李自成势大之类的。

崇祯耐着性子听完,随即主动把辽东的事情说了一遍,问吴国俊有什么主意?“回陛下。”吴国俊稍微思考了一会道:“清军入塞铁定是谣言!”

陈新甲看着吴国俊:“靖辽侯如何敢肯定,难不成在辽东也有谍子?”

陈新甲这话说的可谓是极为诛心!

扣帽子是当官对普通百姓的合理侵害。

更不用说在这般等级森严的封建大明。

他们往党争对手头上扣帽子,也是家常便饭。

吴国俊却是不理会陈新甲,继续道:“陛下,皇太极想要侵吞我大明土地,必然会攻破宁锦防线,全占整个来辽东,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只能固守山海关。

此时刺客洪总督牵制住了清军的大批人马,他若是分兵入塞抢掠我大明,那形势对于洪总督极为有利。

皇太极手中可战士卒能有二十万就算是吹牛了,他还要分守辽东各处,

手中能动用的人超过十五万人围困松山,对上我大明的兵力才堪堪占上一两万的优势,但是对于围城而言,优势并不大。

关键皇太极还是围困一方,按照兵法而言,五倍围之,可他连一倍都没有,足以见识优势在我大明啊!”

吴国俊的这一番话,尤其是优势在我,听得崇祯眉头舒缓了许多。

这也是崇祯为了守住宁锦防线,不惜和锤匪贺今朝议和,放松对李自成等流寇的围剿的原因。

待到最差的地步,他甚至想要把吴国俊给派到辽东前去支援。

总之,这一战大明绝不能败。

“若是皇太极再次分兵入塞抢掠我大明,他在松山外围连优势兵力都没有了。”吴国俊这才看着陈新甲道:

“我听闻陈尚书也在辽东待过,难不成不清楚狗鞑子的实力吗?他如何能像我大明一般,动不动就召集十几万人马?”

“陈尚书说要洪承畴撤军。”崇祯的信心稍微起来了一些。

“坚决不行!”

吴国俊脱口而出。

这话听得陈新甲眉头一皱。

吴国俊这才稍微拱手:“陛下,如今洪总督身在前线比我们更好的判断该如何形势,莫要遥控指挥。

若是陈尚书想要指挥,还需要他自己亲自到松山大营去,否则别在这里叽叽歪歪胡乱出主意,倒是战败身死的是洪承畴,而不是站在这里的你我!”

陈新甲气得胡须都飘起来了。

吴国俊这话丝毫没有给他留半分面子。

“论指挥大批人马的经验,整个大明连我都比不过洪总督,其他人说的建议,陛下大可不必听从。”吴国俊看着陈新甲冷哼一声:“这行军打仗,最忌讳有人不懂前线形势,总是觉得自己才是最正确的。

这种人,陛下还是远离些,以免被带进坑里。”

“你!”

吴国俊毫无畏惧,朝中谁敢破坏大帅的谋划,那就是跟我吴国俊作对!

在崇祯心里,虽然陈新甲是他破格提拔的,但面对吴国俊屡次立下战功,还是他心里的无双上将,自然是偏袒他一些。

况且武将对于文官胡乱指挥,都有着极深的抵触心里。

当年吴国俊归于卢象升指挥的时候,怎么不见他顶撞上司?提到卢象升,崇祯随即摇摇头,有杨嗣昌在,他是不可能给卢象升更好的身后待遇的。

“朝廷没有钱粮支撑了。”

“哼。”吴国俊毫不客气的道:

“这才是陈尚书你该干的事,而不是时刻想要拖前线将士的后腿,我大明当真到了一点钱粮都拿不出来的地步了吗?”

吴国俊这话说的极为诛心,大明朝廷要是一丁点钱粮都拿不出来,那也就该离灭亡不远了。

“亦或者待到陈尚书的催促下,洪总督以及大明十三万将士在辽东战败,陈尚书也得卑躬屈膝的向狗鞑子议和,给他们百万两银子的议和钱吗?”

吴国俊指着陈新甲恶狠狠的道:“陈尚书与其东拼西凑把钱粮都给了敌人,莫不是想方设法给前线将士运输粮饷,如此方能保证我大明不败!”

吴国俊向来与大明的文官不对付,为了没少折磨死被皇帝罚去蓟镇戍边的“言官御史”。

此时此刻,更是骄纵跋扈,丝毫没有大明兵部尚书一点面子。

崇祯也不曾制止。

反倒是陈新甲被气的脸色“数变”,最终拂袖而去!

吴国俊剪陈新甲走了,这才郑重的开口道:“陛下,陈新甲枉被陛下提拔,认为他个人荣辱比朝廷大事还要高,莫不如请杨督师回来掌控。”

对于吴国俊的弹劾,崇祯也颇显无奈。

杨嗣昌才是崇祯第一宠臣,嫡系当中的嫡系。

尽管杨嗣昌没有把流寇的事,办妥当,但崇祯也不怪他,反倒劝他好好养病,并且把自己最忠诚的“无双上将靖辽侯”派出去帮助他。

最重要的是杨嗣昌是一个真正的“孤臣”!大明的党争极为厉害,即使朝廷前期没了阉党、东林党,但依旧陷入各种各样的党争内斗。

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杨嗣昌。

在崇祯看来,杨嗣昌不党,有能力,完全站在他朱由检的立场上考虑事情,与所谓的“清流”大不相同。

在一个,杨嗣昌也愿意替皇帝背锅。

这在大明朝廷臣子“不粘锅”的理念当中极为特殊。

毕竟皇帝也会犯错,可是崇祯为什么不愿意下罪己诏?

因为对于皇帝的威信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皇帝有着绝对的权威,无论做什么都得是对的,即使是错的,那也得是臣子的错。

杨嗣昌没有党派利益,对于崇祯而言是一个忠心耿耿,一心为国的孤臣。

而且杨嗣昌还能够主动的承担起责任,为崇祯分忧,背负起骂名。

“他身体如何了?”

“处理日常事务,应该不成问题。”吴国俊回了一句。

“嗯。”

崇祯点头应了一声,随即询问道:“靖辽侯,你当真认为洪承畴能够打赢吗?”

“陛下,说实话,世上哪有百分百能够靠猜打赢的战事呢?”

吴国俊站直了身体道:“与其相信陈新甲的判断,陛下莫不如相信洪总督他能够在辽东力挽狂澜。”

崇祯颔首,他也是着急的没有办法,陈新甲提出一个减少损失的法子不是他所喜欢的。

现在也只能把杨嗣昌给叫回来,辅助他做事了。

“若贺今朝与皇太极相勾连,直接领兵东征,你可抵挡的住?”

崇祯突然的调转话头,让吴国俊心里一惊,随着皱着眉头,拱手斟酌道:

“陛下,这得分情况。”

“分什么情况?”

崇祯对于曾经看不起的小驿卒,实力越发的强横,甚至成为了大明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心中极为恼怒。

“陛下如何敢笃定锤匪贺今朝与皇太极相互勾结呢?”吴国俊直视朱由检。

“皇太极要把亲生女儿嫁给他,尽管不足十三岁。”

“陛下,一个女人就想要让贺今朝这种贼头为皇太极驱使,陛下未免太小看我大明的实力了。”

吴国俊也顾不得多想:“皇太极的女儿得长成什么天仙的模样,才值得贺今朝这样做啊?我大明给了贺今朝那么多金银,皇太极想要用一个女人就让贺今朝撕毁和约,很难。

况且塞外女子如还有我中原女子更加明丽动人?”

崇祯听着吴国俊的解释,是欣慰当中又带着复杂的情绪。

皇太极入关抢掠,甚至要邀请锤匪一同东征,覆灭大明对于谣言总是在京师内传来传去。

足以见识到皇太极在大明京师也没少撒银子,驱使一些人当他的口舌。

“可是贺今朝如今势大,朕夜不能寐。”

吴国俊看了看朱由检,距离上一次相见也没多久,但是能看得出来朱由检的白发又多了几分,脸上的皱纹也越发的明显。

毕竟崇祯是一个“勤政”之人。

九九七那可是常态,这种人当真容易早衰啊!

“陛下,臣有一点肺腑之言想说。”

“纵然是大逆不道的话,朕也赦你无罪。”崇祯许久不曾对臣子如此推心置腹了。

对于许多臣子朱由检都不相信,因为党争都不会站在他的利益上说话。

“陛下不必如此勤政。”吴国俊首先定下基调:“莫不如先休息三五个月。”

崇祯没成想吴国俊说出这种话来。

因为辽东战事陷入胶着,闯贼李自成在河南大肆作乱,再加上西北有锤匪贺今朝在虎视眈眈。

哪一件事能够让他安稳休息的?“朕怎么敢休息?”

“陛下还需养好身体,如今太子等人年岁尚小,若是陛下累倒了,大明就落到旁于臣子的手上掌控,对陛下对大明都会越发的不利。”

吴国俊话里的意思,其实就是害怕崇祯着急,胡乱指挥洪承畴作战。

如果他不听陈新甲胡乱指挥,兴许洪承畴支撑的时间更长,如此才有利于大帅的布置。

要是胡乱指挥导致洪承畴战败,那收益最大的是清廷皇太极,这就不好了。

吴国俊认为朱由检向万历学习一段时间,也是可以的,总归按照目前的情况,大明可能撑不住几天了。

莫不如趁着最后当皇帝的时间,好好享受享受!

其实主要是怕他对辽东战场捣乱。

崇祯挥挥手,叫吴国俊暂且在京师内休息,等待召唤。

他需要好好想一想。

内监通过内阁给杨嗣昌下了调令让杨嗣昌回来,陈新甲面无表情,随即指挥手下的人,请靖辽侯前往辽东助战!

周延儒听闻了一些事,直接把奏疏交给内监,不打算参与。

结果皇帝出奇的没有批阅,听闻夜宿嫔妃卢氏宫中,至今未曾起来。

听到这个消息,作为首辅的周延儒倒是有些惊诧。

毕竟皇帝是出了名的勤政,就算卢氏是新入宫的妃子,可也不至于让皇帝如此留恋,不想解决政务的。

此事在朝中引起了动荡,一些言官还为此上书请皇帝以国事为重,勿要沉迷于女色。

崇祯把杨嗣昌调回京师的旨意下发后,就不理政事了,全都交给周延儒去处理。

吴国俊把在京城里得到的消息,派人送到了孙传庭那里,叫他转交给大帅。

他费了一些心思,就是想要大明把满清拖的更久一些。

为了大帅的事业,我可是付出了许多啊!要不然吴国俊也不会建议皇帝放松放松,不理政事。

如今的情况,崇祯当个昏君比当个勤勉的皇帝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