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453章 布局(下)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453章 布局(下)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453章 布局(下)

第453章 布局(下)

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李建昆自然不好说出来,他只能找别的由头。

“无纺布技术,科院不是早有?一样的道理,他们研发的光刻机成果,主要关在实验室,很难落实到民用。”

他顿了顿,道:“我的意思是,咱们向9003所采购一台最新的光刻机,沿着这个基础,吸纳研究员、培养人才,学习研发,一个目标:赶超世界!

“当然,期间如果有成果,我也会及时孵化出商业价值。据我所知,9003所的二代光刻机,已经能造出一些大规模集成电路。”

值得一提的是,集成电路的制造,光刻机一直是最优解。

但当下这个年代,许多工厂还没用上光刻机,原因在于他们生产的产品,其中涉及的集成电路,不够复杂——

半导体载体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不多。

像是生产收音机、录音机和电视机的这些个工厂,他们主要还是采用蚀刻电路技术。

蚀刻法的劣势很明显,粗犷、笼统,残品率高,无法应用于高精端的集成电路制作。

陈春仙咂舌道:“你懂得可真多啊。”

差一点超过他。

他却不知道,凭借前世当键盘侠时,掌握的那点毛皮,等到他们真的开始研发光刻机时,李建昆说不定时不时还能来记“仙人抚顶”。

比如他知道,第四代光刻机,1986年由A**L率先推出,采用193nmArF激光光源。但在此后将近二十年时间里,业界普遍认为193nm光刻无法延伸到65nm技术节点,因而157nm将成为主流技术,可是157nm光刻技术,又遭遇来自光刻机透镜的巨大挑战,始终不得突破。

等于说,光刻机技术几乎停滞发展二十年。

直到2007年,A**L和台积电合作研发出浸没式光刻机。技术细节肯定很复杂,但道理其实挺简单——

将193nm的光波浸没在液体中,它的等效波长缩短至134nm,一举超越157nm的极限。

许多创意的来源,有时还真是灵光乍现。

假如到时候,他跟研究员说“把光投进水里试试”,是不是有了研究方向?

李建昆莞尔一笑,“没听过一句话吗?人无法赚到认知以外的钱。想干这行道,岂能不做番功课?”

陈春仙踌躇着说:“9003所会不会卖哦。”

“你老陈同志是谁?上面发话要大力鼓励和支持的对象,别人不行,你一准成。”李建昆提起铁丝罩暖水壶,给大佬蓄上水。

陈春仙没好气剐他一眼道:“伱丫心眼忒大,我跟你讲,研发光刻机这种高精大型设备,本身就是个无底洞!再一个,吸纳劳什子研究员?几个懂行?都得从头摸索、培养!到时绝对花钱如流水,你能撑住吗?”

集国家之力在干的活,你非得自个单干,如此想不开……

“放心吧,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不会少你研发资金。”

话虽这样说,但李建昆心头要说没点压力,那也是假的。

光刻机极其复杂,一台高端光刻机涉及到十万多个零部件,需要工厂造吧?所幸咱们现在有个薄弱基础。问题是,随着上面放弃光刻机研发,配套的工厂或实验室,只怕都得停摆或转行。

想要保证光刻机的研发持续不断,那么他必须确保这些工厂或实验室,不“死”,还得继续往前发展。

或是资助,或者想办法吸纳。

都需要钱啊!

难以想象的资金。

而且,他想干的还不仅仅是一个光刻机,光刻机只是基础生产资料。他想要的是整合芯片的全产业链……

在没有产生效益之前,毫无疑问,一头洪荒吞金兽啊!

李建昆忽地发觉,自个穷得叮当响。

可是,有两重因素驱使他,不得不去干:

一来,这事如果干成,他想要站到财富之巅的梦想,也就不远。只怕不会比开间印钞厂慢多少。

二来,重生一世,咱高低要做点有意义的事不是?要知道,后世西方那帮家伙,可拿科技大棒当武器轰咱们。

不能再受这鸟气!

芯片几乎是所有高科技的核心!

陈春仙抿着茶,审视着他,如果不是合作过一次,真真切切从各方面感受到他的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能力……咱是真不能信啊!

“反正话先说好,我可以干,项目我主持,光刻机我去弄,人员我去找,研发这一块的事情我全揽下。资金你解决,你负责商业孵化,咱们分工明确。别到时候我问你要钱,你双手一摊说没有,那可别怨我撂摊子。”

只是研发光刻机的话,老陈倒没觉得这事干不成,搞科研方面,他是有股傲气的。

9003所的负责人徐端谊,他认识。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毕业的,62年在江西农场干活时,被召回来,带着两岁的儿子。那时整个9003实验基地内,只安排进一些钳工、搞精密机械加工的师傅、转业军人和系里的学生。

谁懂光刻机?

苏联专家全走了。

不照样是玩命钻研,闷头捯饬出来的?

既然别人能从无到有,他老陈沿着基础更进一步,有何不能?

当年搞核聚变时,脑袋系在裤腰带上他都没怂过。研究光刻机至少不要命吧?

李建昆要知道他心头所想,肯定得感慨一句“老陈啊老陈,你可算找到你的路了”。

他伸出手,啪地一声,与老陈握在一起。

“一言为定!”

此事就这样定下。

随后,两人又商量起建设“中关村科技大楼”,以及筹备公司的事。

上次合作赚到款项二百八十万,建栋大楼不成问题,还能建得非常不错。

两人全拿出来,二一添作五,成立“华夏硅谷公司”,各占50%股权。

该说不说,这事李建昆全沾老陈的光,否则凭他自个,想在1981年搞民营企业?

那纯纯属于想屁吃!

公司未来的发展模式很简单,不需要太多管理。陈春仙领衔光刻机的研发,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项目,也是公司的“亲儿子”。

另外,公司会吸纳有志搞科技扩散的研究人员进来,当然项目会审核,审核通过后,提供试验场地、设备和资金支持,等成果落地,像上次一样,进行招商竞拍,所得收益,公司与研究方团队按照协议分成。

李建昆和陈春仙不分高下,同为总经理。

大楼打算明天开春动工,找中建局承建——正值经济萎靡,他们估计也没啥活。其他事宜同时开展。

这一商量,直到傍晚,老陈留在这里吃了顿饭,心情很不错,小酌二两,干掉两大碗米饭。

给他送出院门后,转身回来时,李建昆在寒风嗖嗖的小院里,杵了会,抬头望向冰窟般的天空,喃喃道:“钱呐钱……”

说服老陈合作,可属实算不上容易,真真的耗时一整年。万一光刻机研发项目搞起来,资金却接不上茬,老陈撂摊子——他显然做得出。

那叫一个前功尽弃。

看来从明年起,他得抓紧搞钱的节奏了。

今天是1981年,12月,31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