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594章 古玩业现状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594章 古玩业现状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594章 古玩业现状

第594章 古玩业现状

京城的古玩市场自来有个传统,古玩生意混合在日用旧货买卖之中。

饶是以后闻名遐迩的潘家园,全名也称作“潘家园旧货市场。”

是的,以后。

这年头,潘家园市场还不存在。

李建昆此刻站在东三环的一处立交桥底下,往左是潘家园,现在还是一片荒地,寥无人烟;往右叫沙板庄,同样杂草丛生,不过艳阳高照下,里面人头躜动,气氛喧嚣。

小王杵在旁边,作为专业人士,向他科普起京城古玩的发展和市场变迁史。

70年代前,京城还没有古玩这个概念。

到70年代末,位于天坛隔壁的龙潭公园,率先形成规模不小的鸟市,其间除了卖鸟之外,也开始卖老鸟笼、老笼抓和老鸟杠等。

一些清代和民国的精品鸟食罐,备受追捧。小王说一位老爷子告诉他,当时一只乾隆青花鸟食罐曾卖出过五十元的高价,买主是港城人。京城老百姓自此有了古玩的概念,并很含糊地认识到其具备一定价值。

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古玩生意从农村兴起。

其中有一幕,李建昆和小王曾在地安门附近见识过:京郊等地的农民,用自行车驮上两只大筐,装着十里八乡收来的老瓷器,十辆八辆结队,半夜出发,往地安门、虎坊桥等文物商店送货。

车队来得早,文物商店还没开门,门口排起长队。在队伍旁边,常能看见几个城里人,与农民搭讪、闲聊。这是京城玩古玩的先行者。

当时文物商店收货,出价很低,一对“三百件”瓷瓶在几元至十几元不等,收购条件也十分苛刻,稍有伤残,就会拒收。门外的先行者则伺机过来谈价,将农民卖不出去的货截留下来。

所谓的“追大筐”时代。

属于京城古玩市场的“史前期”。

其后越来越多人嗅到古玩的价值——多半人未必明白古玩的升值空间,只是清楚现在有价值,市场上不缺买主。于是,随着古玩的交易量攀升,京城逐渐形成几个古玩市场,它们掺杂在虫鸟旧货之中,有些与小食菜摊为邻。

条件所迫是一个因素,同时也有种打掩护的意思。

事实上多年以来,古玩的买与卖,始终处在一种非法与合法纠结不清的境况之中。

所以常能看见摆摊卖古玩的人,在地上铺一块布,上面摆几样东西,一有风吹草动,将布的四角一抓,提起来便跑。

这属于京城古玩的“开拓期”。

而眼下,则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发展期。

近年由于古玩市场愈发火爆,管理介入明显,京城的古玩商突然来了一次“十字军东征”,几乎是集体向东,迁移到朝阳的沙板庄。

正是当下李建昆眺望的地方。

这片长满杂草的荒地,即以后京城古玩城的原址。

这前后,距离沙板庄西北一箭之地的一片土坡上,也出现了一个市场,它就是以后潘家园市场的前身。

据小王介绍,过来的不仅有本地古玩商,还有不少外地人。他们提着筐,背着麻袋,多半逢周日前来摆摊。这么多人参与,市场规模很快发展起来。

两大市场遥相呼应,标志着京城古玩市场发展到一个全新阶段。同时,监管部门也从一味查抄,变成因势利导,基本承认了市场的合法性。

“简而言之,古玩的黄金时代要来了!”

王山河单手叉腰,另一只手指向沙板庄的方向,意气风发。

“要来不是还没来么?相信我,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只要天下太平,越往后古玩的价值会越高,正儿八经的精品你可别给卖了。”

平心而论,李建昆现在一点也不想卖古玩,只想当收货郎。

奈何山河说的开间铺子,方便淘货的话确实有些道理。

“放心吧,你舍得我也舍不得呀。”

“关键咱俩的标准只怕不一样。”

“你啥标准?”

“清朝以前的都不卖。”

小王:“……”

那干个粑粑!

他就没有收过清朝以后的玩意。甚至清朝的都不多,除非是大家出品,或者宫里的物件。

这个标准真需要好好唠唠,两人一边谈论,一边向沙板庄里面走去。

这里是真的荒,李建昆都没有想到,距离朝阳中心街区才几步路,竟然会有这么荒凉的地方。

肆意生长的杂草中间,有条黄土路,纯粹是人为踩踏出来的。通过这段路后,有一片相对平坦的地势,上面人流如织。

此地正是沙板庄古玩市场,西北方向还有一片平坦地势,其上同样人来人往,那是后起的市场。

之所以没有集中在一处,权因为这边的地皮不够。

两片市场中间,有一些低矮的民宅。

有实力的古董商已经搬进去,改摊为店,不过真有实力的人并不多。

王山河的目标正是这些民宅,他自然不是第一次来,属于这边的常客。

李建昆四下打量,入目所及,随处可见席地摆置的摊位,讲究点的,多为卖字画的,摆一张简易桌台。

眼帘里到底有多少古玩,根本难以计数。

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望向小王问:“现在有赝品吗?”

“有。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小王解释说,“不过更多的还是以次充好,以新充旧。想要在这个行当里混好,首先伱要比商贩懂得多。那些老商贩可不简单,一般的历史老师对上他们,恐怕要怀疑人生。”

“你呢?打眼过吗?”

“呦嗬!你还知道打眼?”小王惊奇。

李建昆:“……”

去你丫的,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两人边搭话,边向民房区走去,一个不经意间,李建昆被人撞了一下,倒没当回事,小王却突然定住脚,侧头望去,微微眯眼。

“咋了?”

“摸摸你钱包还在不在。”

李建昆陡然一惊,伸手去摸,尼玛,真没了!

钱不钱的还不重要,钱包里有绝对不能丢的东西——沈姑娘在庙里替他求的护身符!

他倒是想去追,问题是没看清对方的模样,只瞥见一件蓝袄子。环顾四周,天呐!几乎人均蓝袄子。

“艹!山河你看清人没有?”

“别急,跟我来。”

小王领着他,不去找贼,来到一间民宅。这里改造成了古玩铺,堂屋里摆设着柜台和博古架,其中各类古玩琳琅满目。

里头有三人,一老两少。

“隆叔,你手下的佛爷可没规矩,手都敢往我身上伸!”

穿黑色对襟袄的小老头,左手握着一只紫砂茶壶,看清来人后,笑笑说:“有这回事?我手下的人,不至于这么没眼力见啊。”

小王走到他旁边,往垫着软被的太师椅上一躺,“我不管,赶紧给我拿回来,不然我不走了。”

“你这……不是耍无赖么?”叫隆叔的小老头苦笑不得,“这以前是片荒地,我也是刚过来混的。”

小王手扶椅托,直起腰,笑眯眯说:“您老要是搞不定,换我来?”

隆叔不接茬,扭头吩咐,“马上找出来。”

“是!”

不到二十分钟,李建昆的钱包原封不动送回来,那个三只手,行话叫佛爷,也被两名大汉扭送到隆叔面前。

小王拱拱手,说了句“您老宝刀未老”,后面的事不乐意看,拉着李建昆离开。李建昆留意到隆叔明显长松口气。

啧啧,我家山河不简单了呀。

竟能让这种老顽主忌惮。

通过这一茬后,李建昆对山河想在这里开店,便再无顾忌,原本总瞅着这地方太荒凉,不安全。

“也别租房子了,这些个破房子,好玩意放在里面,墙角被人挖了都不知道。你先弄间小铺子玩玩,再买块宅基地,盖栋好房子,咱直接搞家小古玩城。”

不是说打响招牌,才好招徕更多好物件吗?

那就往大了整!

李建昆做策划说:“现在天气不行,等初夏动工,建好点,年底竣工,明年开业。”

小王咧咧嘴,贱兮兮说:“要得!店大还好欺客呢。”

古玩这玩意,有些价值很难说清楚,而人的野心是无限的。眼下的局面,老百姓手上的好物件已经不多,多半在贩子手中。

特殊行当,特殊对待。

二更晚点,今天从老家返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