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696章 祖坟冒青烟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696章 祖坟冒青烟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696章 祖坟冒青烟

第696章 祖坟冒青烟

大年初六,家里的事情都处理完,无事一身轻的李建昆,背上行囊,独自出发前往陕西。

由于年后小妹和老母亲都会去首都,家人对他这么快离家倒也没什么怨言,大哥大嫂理解他忙。至于李贵飞,刚得到心心念念的东西,正值心花怒放之际,天天琢磨着怎么把两家厂子做大做强,哪里还顾得上他?

这家伙只要不整出乱子,随便他折腾,每年给两家厂子贴钱李建昆都愿意。

权当买他一个开心。

这趟列车上旅客格外稀少,很多座位都空着,李建昆买张卧铺票纯粹浪费,那小小的床铺真不比一排三人位宽敞。

而且车厢老旧,卧铺不带包厢,过道两侧用铁管子焊接出一乘乘的床铺,每一架有三层床位,一床床算不上白的被褥铺在上面,如果拉远视角看,像极了成排的面包架。

李建昆闲来无事数了数,拢共四十八张床位。

他是车厢内唯一的旅客。

包场。

这年头生活节奏很慢,春节期间如果不是有推脱不掉的急事,没几个人愿意出远门。再一个,从浙省前往关中这条线路,大抵上也不是热门行程。

寥寥的旅客们,显然在出行之前已经料到车上的座位有富余,没人会多花一倍的价钱去买张并不实用的卧铺。

以至于乘务员经过这列车厢时,望向李建昆的眼神,很有些关爱智障的意味。

就挺操蛋的。

睡觉!

当李建昆躺在愈发冰冷的车厢内呼呼大睡的时候,繁华热闹的魔都,正在发生一件与他有直接关系的事。

JA区,吉祥里石库门弄堂。

这是一条有些年岁的老弄堂,事实上除了面子工程的那面石库门略显气派外,里面的一切都是那么老旧。

碎碎洼洼、许多地方有积水的石板路两侧,多半房子还是纯木质结构,统一基调的绛红色油漆剥落严重。

不少人家的煤炉子灶台设在屋外,一方面是出于安全考虑,更主要的是这些清一色的两层小木楼,空间都有限得紧,一个厨房的空间也足够摆下一张床了。

“喏,这家。”

一行四人结伴而行,在一栋屋檐下有煤炉灶的小楼外停下,两男两女。

女的是原铁娘子卫生用品厂的厂长张心梅,和财务的金科长。厂子现在已更名,院门两侧分别挂着一块牌匾,一书“铁娘子通讯服务站”,一书“邮电销售培训服务中心”。

男的是“邮电通讯服务总公司”的新任总经理阮春德,和副总邵志。

四人之所以在这新春佳节的时候,不陪着亲朋好友,相约一起摸索到这里,前两者是受人所托,后二人是不敢怠慢。

阮春德和邵志从现在是同事关系的张心梅处,得知此事后,非得跟过来。

在他俩看来,这是和华电的那位拉近关系的好机会。

传呼机的业务依旧主要由他们公司负责,货源实在紧俏,与他们竞争最大的是广东地区,恨不得把华电的所有产量包圆,而且人家还近水楼台先得月。

他们这边之前就断货过几次,造成最早搞预售时缴纳一百元的订单名额,最高被炒到三百元转售,这还是由于他们及时喊停,不支持转卖的操作,否则会更高。

想要多拿到些货源,不走走后门不行。

听说南方和外面做生意都这样。事实上,内地的机关单位里又何尝不是呢?只不过通常不是做买卖罢了。

四人喊过门后,小楼内顿时一阵躁动,楼上楼下的窗口处都有脑瓜探出来,不多时耳畔传来脚踩在木板上发出的咚咚声,吴家人对这四位不速之客显然都很好奇,汇聚到一楼的堂屋中。

进屋后张心梅四下打量着,映入眼帘的全是些很陈旧的摆设,唯一的时髦物品是摆在堂屋条台上的一台木匣子收音机,用白丝布罩着。

吴家的条件比她想象中还清贫些,这也就是他们本地人,换作李先生亲自过来,怕是要吓一跳,总面积不超过六十平方的空间内,竟然蜗居着七口人。

有没有不在家的还不晓得。

“你们是?”吴家众人打量着这四个金贵人,问话的是搀扶着一位老太太的中年男人,看模样是家主无疑。

这四人绝对不是他家的亲戚,却大包小包的全不空手,拎得还都是人参酒、咖啡这类高档礼品。

张心梅笑着搭话:“大哥,你家是有个孩子叫吴英雄对吧?”

“啊对,是我小儿子。”

“那就没错了。是这样的,我们是受你小儿子的同学所托,过来看看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他本来想亲自过来,但实在是个大忙人,希望伱们见个谅。”

吴父连连摆手,追问对方的具体身份,当听见“李建昆”这个名字后,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这孩子他知道。

确实是小儿子的好同学好哥们,以前在北大念书时英雄就多有提及,这些年寄信回来也常会提到。

“来来,四位请坐。”

搞清楚来路,确认不是走错门后,吴父赶忙邀请他们在堂屋的一张四方桌旁落座,吴家的女人们热络端来茶水。

张心梅作为代表,与陪坐在旁边的吴父和老太太聊起来,对吴家的情况也逐渐有了个了解:

吴家拢共有八口人,一个老太太,家主两口子,大儿子家三口人,未出嫁的二女儿,再就是在国外留学的吴英雄。

只有一个人有正式工作,大儿子,顶他父亲的班,在市第二轴承厂做钳工。二女儿在市纺织十三厂做车间女工,临时的。

大儿媳是浦东下乡的人,想找个临时工作都难,再加上吴家老太太和吴母身体都不太好,还有孩子要照料,家里也确实需要个人。

吴家祖上是做小买卖的,吴父交班给大儿子后,自己平时去乡下贩些应季的水果到市里来卖。

日子过得马马虎虎,普通的吃穿用度不成问题,但昂贵的花销也是不敢指望的,属于生活在这座城市市中心区域内,家境较差的那类。

“梅姐,李先生是怎么个意思来着?”金科长咬着张心梅耳根子问。

后者小声回话:“解决他们家的一切困难。”

当然原话不是这样,只是让张心梅力所能及帮衬一下,如果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再反馈给他,但张心梅是这样理解的。

金科长咂舌。

张心梅再次环顾四周的环境,和散布在堂屋各处打量着他们的吴家人,思索起吴家的困难:

这栋老房子该换下,一来空间太小,二来刚才有人下楼时她看见木质楼梯都在晃动,很不安全。

儿女都有工作还不错,但如果能把女儿弄成正式工就更好。

其他的……大抵上钱都能解决。

念头至此,她望向阮春德问:“阮总,您在纺织十三厂有关系吗?”

阮春德明白她的意思,想了想后,拍着胸口回话道:“这事儿我来办。”

说罢,唤来吴家闺女,掏出小本本,详细询问了她的名字、岗位和工龄等问题。

吴家二女儿认真回答的同时,心头激荡,这是……要走关系帮她转成正式工吗?

可绝对不是件容易事啊!

厂里每年盼着转正的工人何其多?然而名额只有区区几个。

确实没那么容易,但阮春德又岂是寻常人物?邮电系统无论在哪个地区都是巨无霸。再者说,这件事不仅仅可以动用他个人的关系,与华电交好也是局里的意思。

吴家其他人同样惊诧,愈发明白这四人来头不简单。

吴父看看张心梅,又望望阮春德后,不敢置信问:“您二位的意思是……要帮小女……解决正式工的问题?”

阮春德笑笑说:“大哥你放心吧,都是五年工龄的老工人了,问题不大。”

“这……敢问二位……”

“我们是什么人不重要,”张心梅含笑打断吴父的话,“你也不用承我们的情,都是李建昆先生的意思。大哥,你儿子有个好兄弟啊。”

吴父和吴家人感慨万千,既惊喜又不算多意外,北大毕业的人自然前途无量,料想李建昆只怕是当了大官。

然而张心梅接下来的一个举动,又让吴家人对刚下的结论产生怀疑。只见张心梅从金科长手中接过两沓崭新的大团结,沿着桌面推到吴父手边。

“大哥,这钱你先拿着,家里如果有什么紧急困难,先应付一下。对啦,别买家具,回头我找个宽敞的房子,你们搬过去再说。”

吴父:“!!!”

不仅是他,吴家人望着桌面上的这笔巨财,还有落在耳中更吓人的话,皆是双目圆睁。

拿出两千元巨款,只是说让他们先应付一下紧急事,又给解决住房问题,听口气后面大概率还要给置办全套家具……这是多吓人的花销啊!

“这不行这不行。”如果说得知女儿有可能转为正式工,吴父有股惊喜的话,那么现在心头只剩惊吓,忙不迭把钱推回去。

“那位说了,这和你们没关系,是他和吴英雄的事,你们尽管放安心。他还说,如果你们日子过得不好,吴英雄在国外也办法好好求学。”

张心梅顿了顿,话锋一转说:“大哥,别推辞,也算是帮我们个忙。他好不容易托我办件事,要是没办好,我这心里过意不去。”

“对对对,别让我们难做,给个机会给个机会。”阮春德连忙帮腔。

吴家人同时傻眼。

吴父心想:李建昆那孩子到底多出息了?这两个金贵人怎么好像能替他办事,是种天大的荣耀呢?

“大哥,这点事对他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张心梅继续做工作。

“他、现在……”

“是一家合资企业的总经理。”阮春德不待吴父问完话,直接回道。

旁边的张心梅心想:总经理?那算个什么。

自从全运会的飞机事件后,她就明白,李先生的能量吓死个人,他的真实身份绝不止区区一个合资企业的总经理那么简单,许多细节上也有表明:华电名义上的所有者港商林老板,显然以李先生马首是瞻。

不过一个合资企业总经理的身份,对于吴家人而言已是难以仰望的存在,这时才有所恍然,难怪不仅这么有路子,还这么有钱。

看着张心梅四人满脸真诚的模样,吴父没再说推辞的话,激动道:“这孩子是真出息了,惟愿他越来越好,是啊,我家那臭小子何德何能能交上这么好的兄弟,我们老吴家祖坟冒青烟了。

“我们和他也通不上话,牢您几位给带个信儿,让那孩子啥时候来上海,一定到家里坐坐,这是天大的恩呐……”

“一定。”张心梅暗松口气。

阮春德喜上眉梢。

一天之后,张心梅运气不错,经熟人介绍,物色到一栋主人家准备出国想要转售的小洋楼,当即领着吴家人过去打量,三层加起来近四百平方,吴家人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当晚,吴父迫不及待让大儿子写信,在信中详细将家中变化告诉给小儿子,嘱咐他不用担心家里认真念书的同时,也让他千万不要忘记这个大恩。

原话是:“儿啊,虽然知道你们是好兄弟,但这个恩,将来得报!”

同一时间,李建昆所在的绿皮火车已进入关中地界,气温直线下降,他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来添衣裳。

“啊却!啊却!”

李建昆挠挠头,自言自语道:“谁在念叨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