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721章 定规矩 开新路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721章 定规矩 开新路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721章 定规矩 开新路

第721章 定规矩 开新路

林新甲来到首都,捎来一些外汇,他和东城所的小邱警官正在处对象,现在让他来京完全不存在麻烦他,反而等于给他放假、约会。

李建昆给北大附中和清华附中分别送去十万美金,即使按照一九八四年美金对人民币的官方汇率1:2.3270,价值也超过二十万人民币,而黑市的比例不会低于1:4,盖一座高中的图书馆绰绰有余。

两所学校都有意搞个捐赠仪式,但被李建昆婉拒了,莫须有的“华侨身份的长辈”自然也没有现身。

今天,是李云梦去北大附中报道的日子。

胡玉英像往年每次孩子要去新学校念书时一样,一大早起来各种张罗,虽然现在已经没什么事需要她张罗,甚至小女儿都不稀罕她给编的麻花辫了,但还是忙上忙下的,嘴里不停碎碎念着,各种嘱咐:

“梦儿啊,到新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听话的孩子老师才喜欢。

“要跟同学搞好关系,人家欺负你要跟老师说,但你也不能欺负人家。

“真要是坏孩子,就别跟他玩,学不到好的。

“笔芯、本子都带好了吧……”

李建昆在院儿里忙活,与小妹的不耐烦不同,听得十分悦耳,很有感触。人总是这样,年轻时嫌父母唠叨,等自己也为人父母,或是父母老到唠叨不动了时,才会明白其实叨唠也挺累的,父母的那些说不尽的话,只是因为爱……

“带了带了,我的妈呀,这年头谁还用笔芯啊?”

李云梦立马撂下老母亲,嗖嗖奔向她二哥,心想老妈抠抠搜搜的,哪有二哥大方?

“建昆你嘴上说不宠她,但还是舍不得真让她吃苦。”李云裳踱步走过来,蹲下身,看着弟弟撸起袖子忙活。

“反正这就是你以后的生活费标准,一天一块钱,不少了,很多大人一個月都挣不到三十块。妈,姐,都记得哈。”

小姑娘怔怔接过一块钱,死死盯着她二哥,那气恼的模样似乎在说:你还没有爸大方!

李云梦:“???”

李建昆在安装一辆二四式自行车,这年头格外罕见的款式,带车头篮,车架为深蓝色,非常时髦俏皮。

念初中时她爸一个礼拜给她十块钱,平摊下来每天有一毛四角,那还是纯零花钱,中午是带米带菜到学校蒸饭吃。

“咋了,一块钱还不够你吃饭啊?”李建昆掰着手指头说,“我给你算过账,每天午饭一荤一素,五毛钱足够,粮票不是给伱一沓了吗,饭随便你吃,还剩五毛钱可以零花,能买多少东西?”

胡玉英伸手摸荷包时,李建昆招手喊道:“来来,过来,我给。”

这事儿李建昆记忆犹新,少年时家里穷,买不起钢笔,读初中后铅笔不好再用了,圆珠笔同样挺奢侈,老家有一种泡桐树,内部是空芯的,选一根笔筒粗壮的枝丫,折下来,内部的空芯正好适合塞进一根圆珠笔笔芯,再把顶部堵死,这样就得到一支趁手的圆珠笔。

小姑娘满心期盼地戳到她二哥身前,想着到新学校,她有很快交到新朋友的绝招——买一大堆零食,还怕没人和她做朋友?

二哥在身上左摸右掏,钱倒是不少,但都不是他想找的,好容易找出一张,递过去说:“喏。”

“你二哥那时还用呢。”

“妈,给我午饭钱。”半大姑娘小手一伸,表情颇为幽怨,因为她的小金库被老妈搜刮个干净,一分钱不剩。

话是这么说,但李云梦觉得京城和老家不同,这里有许多俏皮玩意儿可以买,俏皮它就贵,五毛钱似乎买不到几样。

即使笔筒坏了也不心痛,随时再造一个,平时只需要买笔芯,能节省老鼻子钱。

这款自行车质量很好,尤其是刹车性能优异,略微有些花俏,也符合小姑娘的审美,让小妹吃苦是假的,李建昆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要适当进行管控,她该需要东西给她配齐,不该需要的也不能给。

“你这,这……”

“二锅,我要吃饭的!”

李建昆这边把自行车附件都安装好,李云裳又在院儿里试过车,确认一切都好后,李云梦那边正好吃完早饭从厨房出来。

“你待会就知道我舍不舍得。”

胡玉英点头回应,在她看来一块钱还比较合适,给她花一个礼拜都够了。

李云裳抿嘴偷笑。

“二锅你一点不疼我!”李云梦噘起小嘴。

“没用。”李建昆眼睛一闭,不吃这套,“还有,喏,这么好的座驾配给你,跑得飞快,放学后一个小时内必须回家,不然我肯定要找你们班主任聊聊。”

“你你……”李云梦抬起小手指向对面,仿佛第一天认识她二哥。

旁边的李云裳恍然大悟,原本配辆好自行车是为这个。

规矩定完,李建昆拍拍自行车的座板道:“走吧,八点钟上课,还等啥呢?拿着通知单先去教务处找老师报道。”

“你们不送我去吗?!”

“昨天带你来回走两趟,才几步路,还找不到门?你都十六岁了!”

“哼!”关于送不送的,李云梦倒是不纠结,她也不怕,气鼓鼓提起自行车,出院门后发泄似的狂摁一阵铃铛,接着扬长而去。

倒是玉英婆娘欲言又止,要按她说,以后不提,今天第一次去新学校,应该送送。

李建昆有他的考虑,他家捐赠图书馆的事,学校领导全都知情,无论去个谁,人家保管客客气气,小妹在旁边,不好。

就这样,李云梦正式开始了在首都的读书生涯,小姑娘挺乐在其中,没几天就交到好几个朋友。

毕竟像她这样的漂亮姑娘,谁不愿意亲近呢?况且她性格又十分开朗。

唯一让小姑娘不太得劲的是,家里管得太严了,钱不够花,玩的时间也不够,哎,忧伤……——

五道口,距离龙牌刀具厂一厂约二里地的位置,有一个老粮站。

海淀作为京城粮仓,这样的设施以往有不少,但随着前年在玉泉山的大型国营新粮站落成后,这些老粮站便大多闲置下来,土地归还给地方。

这个老粮站占地尚可,重点是周边有大片荒芜的山地,以前的库房高度合适,可以改建成厂房,王秉权看来看去,最终听取李建昆的意见后,还是相中这里。

已经和东升街道办接触过,弄挂靠,办厂,什么都不需要东升街道办出,老粮站包括周围的荒地,全部租下来,每年支付租金,另外每年还会支付以百分之五的金额递增的挂靠费。

今天天气不错,日头灿烂,京城总算有了一丝早春的气息。

现在,老粮站内部,一行人沿着高大粮库中间的水泥路,缓步而行,不时向左右指指,讨论几句。

除了王家父子和李建昆外,同行的还有两个港城人,他们是港城东林冰箱公司调派过来的技术顾问,未来半年会在京城常驻,协助老王把第一期的厂房建设起来,并和外方人员一起,把引起过来的生产线调试到位。

李建昆已通过东林冰箱公司,从德国采购了一条全新的年产十万台冰箱的生产线,价格整好是一千万美金。

这条生产线比东林冰箱公司现在使用的还要先进。

在国内,听说首都的雪花冰箱厂有意采购一套,另外羊城的万宝冰箱厂几个月前从泥轰采购了一套,技术程度相当。

李建昆现在只担心有点起猛了。

但老王说他不怕。

理论上讲,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规矩,如果这个厂子不能办,那么全国的挂靠厂都不能办,问题是,目前全国还没有哪家挂靠厂搞出这么大动静。

为防患于未然,李建昆作了一些布置,让老王在办过境手续,后面会多去几趟港城,与东林冰箱公司现在明面上的负责人郭尚平,搞出“亲戚”关系。

以便将来真摊上麻烦,好解释资金和技术来源。

“建昆,赶明儿我先把厂名做起来,焊到门头上,咱们老家就算是在首都正式亮相了!”王秉权意气风发,大手挥舞。

这样的条件和资源,如果再干不出一番大事业,他也就甭折腾了,回家抱孙子算逑——

王山河和鲁娜的婚事已经提上日程,老王进京后没几天便带着婆娘,去皇城根下的鲁家拜访过。

一家有点老祖宗传下来的贵气底蕴,一家有现实的殷实家底,谁也没瞧不起谁,一拍即合。

“那敢情好。”脑子里幻想着此地竖起家乡名头,挂着家乡名头的电冰箱又在此地诞生,并走进千家万户,李建昆也挺期待。

“我爸还有点别的想法呢。”小王说。

“想从老家弄批人过来?”李建昆问。

“奶奶的,我怀疑你才是他亲崽儿。”小王撇撇嘴。

李建昆看向老王,后者大笑道:“放心,我不动贵飞厂子里的人,只是怎么说呢,这段时间我也观察过,真论吃苦赖劳,首都人比不上咱们那边,我这人干事又是老一套,粗鲁……”

“爸,我觉得用‘粗犷’合适些。”

“就你有文化?反正是这意思。我办起事来,首都人未必吃得消,有一帮老家知根知底的趁手人在,凡事让他们打个样,想来首都这边招的人就没什么怨言了……”

李建昆听着老王大谈他的创业经,不得不心生佩服,这类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批农民企业家,他们或许没有文化,但他们的智慧绝对不弱。

暴富或许是因幸运,但成功没有偶然。

将“清溪冰箱厂”全权交给老王掌舵,李建昆没有不放心的,他大概率属于投资一笔等着沾光的类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