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722章 山河古玩城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722章 山河古玩城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722章 山河古玩城

第722章 山河古玩城

朝阳区的南北角,东三环立交桥贯通的一个地方,往左是后世鼎鼎大名的潘家园,往右叫作沙板庄,是现在首都最大的民众自发组成的古玩交易市场。

不过此地的条件仍然简陋,与李建昆一年前过来时没有太大变化。

古董小贩还是在黄土地上垫块粗布,或摆张桌台,摆地摊。有点来头的商贩,租用本地居民的民宅,改建成古玩铺。

有变化的是,市场规模更大了,一年前周边长满杂草的荒地,多半也被践踏成黄土地,成为新的露天摆地摊的地方;逛市场的人流成群结队,络绎不绝,不仅有首都市民,耳畔不时会传来几句完全听不懂的外地方言,偶尔还能看见几个西装笔挺的洋气人。

战争的硝烟逐渐远去,在这一片祥和的盛世之下,古玩兴起已成定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它的价值。

今日,碧波如洗,万里无云,山河古玩城正式开业。

这座利用两栋民房的地基,耗时大半年建成的挑高式平层建筑,整体呈矩形,顶部铺盖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屋梁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门窗外部是古色古香的设计,内部有现代化的防盗构造,贴合了古玩业的风格,又不失功能性。

它的兴建和现在开业,被沙板庄的许多业内人士,惊叹为高瞻远瞩。

一年前谁能想到私营经济会放开,谁都可以开店呢?

早上八点,山河古玩城外鞭炮齐鸣,炮仗的红皮儿崩了一地,引来业内同行纷纷登门道贺,还有数不清的逛客们围聚着看热闹。

“猜到你俩联手,手上的好东西肯定不少,但也没想到这么多,羡慕死个人呐!”马卫都扫视着周遭,啧啧说道。

但它占地五百平方的经营面积,和里面陈列的数不清的古玩,却也当得起。

他有是有些精品物件,但是估计连这俩货的收藏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没辙啊,他没钱,正式工作不过是名小编,能捣腾起古玩,全仗着在业内的生财有道,能和这两家伙比吗?

他们一个闷头收古董,一个闷头赚钱,两两搭配,干活不累。

三个字综合起来,则透露出一股霸气,彰显着他实力和能耐。

“你俩还好意思惦记我?”马卫都气鼓鼓道。

眼下全国都不会有比这里更大的私营古玩店铺。

上联:今宝古玩,一馆尽陈,敢傲乾坤称大雅。

口气不可谓不大。

“马兄啊,你手上如果有什么好物件,想出手了,可不能找别人。”李建昆拍拍马卫都的肩膀说,即使小王不跟他讲,通过前世阅历,他也知道马卫都手上很有些好东西。

全国都没有比他们更大的私人收藏家了。

李建昆知道马卫都不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他的那些个好物件,想搞出来还真不容易,反正话先撂下,往后他如果真缺钱用,能收来几件总比没有好。“现在老百姓对古玩的认知上来了,好物件没那么好收到了吧?”

熟悉的人对小王爷有三個“有”的评价:有人,有钱,有眼。

下联:收藏研究,四时无俗,能教岁月散馨香。

然而“小王爷”就料到了。

这是王山河在业界和道上博得的一个名头,“王”字来源于他的姓氏,“爷”是首都地界上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敬称,“小”是指他的年纪小。

入目所及的古玩很规整的摆放在不同区域,譬如:家具、瓷器、字画、钱币,杂件等等,何止千件?

“你瞅见哪样好东西了?我可以跟你换。”小王笑嘿嘿道,今天心情自然很不错。

店里有六名店员,加王山河这个东家七人。这会儿随着宾客盈门,店员们各守一区域,忙碌招呼,王山河搞定登门道喜的熟人后,回到李建昆和马卫都身边。

“山河古玩城”的檀木牌匾下方,左右同材质的门楹上,镌刻有一副对联。

沙板庄这块地界上的“爷”不少,爱好捯饬古玩的人更热衷于这类老称呼,但小王爷绝对是最大的一位爷,如同他的这座沙板庄第一“城”。

真正的好玩意儿,他能摆出来卖吗?

当然,人的眼界也有区别,阅尽古玩无数的他瞧不上的物件,搁别人眼里兴许已经足够珍贵。比如马卫都就真能点出几样想要的。

当初山河提议搞古玩店,主要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考虑,现在店内人头躜动,还没看见有人拿物件过来兜售,情况比想象中还差些。

“肯定的,”马卫都感慨说,“我跟小王的收货路数是一样的,过去是三条门路:文物商店、古玩集市和乡下,现在前两条没太大搞头了,好东西被人淘过无数遍,真要是个‘大开门’,商贩坐地起价,全都抱着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心思。”

言下之意,现在淘宝的最好门路只有一个,下乡。

行话叫“铲地皮”。

耳畔嘈杂一片,王山河瞥一眼某个方位后,有意考考李建昆,问:“你猜咱们店里什么物件儿会最好卖?”

李建昆正欲扭头去看看,被小王制止,他想想后说:“老家具?”

“不,是钱。”

“老钱币?”

“嗯。”

李建昆向摆放老钱币的柜台望去,果不其然,前面围满人,柜台里面的店员忙碌异常,看模样已经有不少成交。

“多半过来淘货的人还算上行家,身边又不乏人靠变卖古玩赚到钱,瞅着眼红,那么他们过来逛,辨识度很高的老钱币就成了购买的首选,包括老金银首饰,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钱买钱总不至于吃大亏。导致现在老钱币非常火热,价格一直在涨,我都眼馋。”马卫都解释道。

“老钱币我还真没怎么收过,货源不多呀。”王山河轻叹一声,偌大的古玩城开起来,他当然希望生意源源不断,老辈生意人讲:人能聚财。

马卫都眨巴眨巴眼问:“要不下乡走一趟?”

“单干还是合伙?”

“你店都开起来了,还合伙个屁啊,大不了我收的批给你。”

“不去。”小王撇撇嘴。

“咋了,跟我一起怕啊?”

“我怕伱?”小王这三个字说的些微有些心虚,术业有专攻,他的长项在瓷器和字画,马卫都擅长杂项,再一个他是京城本地人,熟悉乡土民情,特别会和乡下人打交道,尤其是农村妇女。

“那咱俩打个赌怎么样,你要输了,把那副《春山石生图》原价匀给我。”马卫都一双小眼睛里透着光,“别瞪,我要输了,那只宣德抱月瓶原价匀给你。”

小王呼吸加重,那只瓶子他惦记有些时日,但是表情挣扎。李建昆看出他没有胜算,遂侧头向他打听老钱币是个什么收法,马卫都的优势和他的劣势。

王山河说,老钱币其实顶不好收的,乡下人和城里人思维差不多,他们或许不识得其他古玩,但老钱币简单啊,上面刻着这通宝那通宝的,或者是袁大小头,大家都知道它以往是钱,能值钱。

农村的老头老太太手里,许多都有些古币、银元、银毫子、金扳指之类的物件,一般舍不得卖。

“建昆你是不知道,有时候看着蛮心疼的,他们舍不得卖吧,但家里但凡有点喜事,又要置办点金贵物件,那些流行的首饰他们买不起,就把老金银拿去铺子融了,打成新款式,根本不懂老工艺和上面沉淀的历史,比本身材质贵重多了……”王山河叹息说。

“跟他赌。”

“嗯?我没把握……”

“放心,我有法子。”马卫都的那只宣德抱月瓶,李建昆准备笑纳了,据山河说他是花二十八块钱收来的,存世量极其稀少。

“说话可要算话。”马卫都笑呵呵望着小王。

“立字据!”小王一副意气用事的模样。

“来来来。”马卫都大笑,已经将那幅《春山石生图》纳为私藏。——

京郊,赤峰村。

此地约莫风水不错,历史上出过好几个大财主。

晌午时分,马卫都颠着二八大杠,来到入村的路口,瞅一眼手腕上的飞鸽,离相约碰头的时间还有一刻钟,遂跳下自行车,靠坐在后座上,叼起一根大前门,吞云吐雾。

一根烟还未嗦完时,耳畔传来轰鸣声,黄土路上驶来一辆绿皮解放。他原本没在意,不过解放车却在他旁边停下,李建昆摇下副驾驶的车窗玻璃挥手招呼:“走了。”

“艹,收个老钱币你们搞这么大阵仗?”马卫都睁大眼睛,他看见不仅李建昆和王山河坐在车里,车后斗还有人。

“你管我怎么收。”李建昆嘿嘿一笑。

马卫都:“……”

他看不出多来几个人,整辆解放车过来,对于收小小的古钱币能带来什么优势。

对卷他一身土的解放车,竖了根中指后,马卫都扔掉烟头,麻利颠上自行车,不愿落后半分冲进村。

“大娘,家里有老钱、老金银没有?我收,价格适合。

“哟,大姐,哪弄的两条肥鱼?整块豆腐一炖,美滋滋啊……对啦,大姐,家里有老钱没有?

“小嫂子,洗衣裳呢,这天儿水还挺凉,小心感冒……你手上那银镯子卖不?”

一路进村,马卫都毫不耽搁,小眼睛四处打量,逢人总能唠上两句,倒真被他吸引过来一帮村民。

再说解放车,直接开到村中心的一个稻场上停下,紧接着后斗里的两人开始忙活,从上面卸下不少东西,李建昆和王山河下车帮忙搭手,不多时在稻场上搭起一个操作台。

马卫都这边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眼瞅着快要把洗衣裳的小嫂子手腕上的银镯子抠下来,正在这时,稻场那边传来小喇叭声:

“现场制作金银首饰喽,保质保量,只需加工费一块钱!”

唰!

小嫂子飞快把银镯子戴回手腕,循着喇叭声望去,双眼泛起光,公婆给她的这镯子虽说是老银,但款式太丑,她早想融个新款式,但是进城问过,手工费要五块钱。

这才收一块钱,还来到家门口……

顾不上河畔的衣服,小嫂子生怕错过好事,撒丫子奔过去。

马卫都:“???”

他手接了个空,同样眺望向稻场方向,表情呆滞。

什么脑子才能想出这种招?

显然是用新金银料,去换人家的老金银。狗日的竟然还敢收一块钱加工费?

不过转念他明白了,不收,人家怕有诈。

老子的宣德抱月瓶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