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854章 《创业家》问世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854章 《创业家》问世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854章 《创业家》问世

第854章 《创业家》问世

轰隆隆——

几辆解放车排队驶入红星印刷厂的厂院儿。

厂里的二三十号职工,多半都是冯大山以前的老伙计,得知消息,放下手头的活儿,纷纷冲到院儿里看热闹。

冯大山和李建昆的协议,他们也都听说过。

“真弄来了?”

“这才几天?”

“坐火箭跑国外去弄也没这么快啊。”

“还得有门路,有外汇。”

这一瞧,大伙儿顿时笑歪嘴。

“一准儿没跑!”

“这是……胶印机?”

即使这样,他也赚麻了。

工人们兴奋激动,好像孙悟空得到金箍棒。

大家满脸不敢置信。

傍晚。

……

“印明星挂历都没问题!”

一晃眼,时间到月底。

“加上这台彩色平印机,啥刊本儿不能印?”

杂志,发行权在邮电手上。

“审核过?”李建昆扬扬手。

他又把周岚喊过来,一边把稿件交给她,一边说:“改好这些地方就可以交给印刷厂了,你觉得还有其他方面需要注意吗?”

冯大山也在场,一时有点懵,看见李建昆从头车上跳下来,踱步走到跟前,他震惊问:“老弟,你会变戏法吗?”

这样的工作态度,李建昆很是满意。

他拿起稿件,认真阅读起来,首刊十分重要,他这边也有必要审核一遍,办杂志其他方面他肯定没有周岚这些媒体人专业,但是他更懂市场要什么。

……

“便宜。”

周岚心头一喜,自无不允,心想他约的人,绝对是邮电系统中的大佬。

“当然,内容上逐字逐句,稿件是按照后面印刷排版的顺序归置的。”周岚点头。

“花了多少钱?”

……

车上的设备散发着一种机械的精密感和美感,不用细瞧也知道,比他们在用的设备不知先进多少倍。

他只能把杂志社扶上正轨,往后没有太多时间处理这边的琐事。

李建昆笑着颔首:“你这样吧,晚上和我一起去吃个饭,邮电那边的人你也要认识一下。”

从此红星印刷厂,二一添作五,他和李建昆各占一半。

这么大的动静,消息很快传出去,听说红星印刷厂上了进口的先进设备,当天就有不少生意找上门。

书刊的发行,业内的格局是这样的:

“哈哈,有这玩意儿就能印出油皮封儿了。”

图书,发行权在新华书店手上。

正式挂牌的创业家杂志社宅院里。

车队刚停下,有些人便迫不及待扒上车,想看看到底是不是进口的先进设备。

花了快两个小时,李建昆才把稿件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看完,同时用红墨水钢笔,做出一些修改批示。

“只剩发行了。”周岚说,“不过以您的关系,应该很好解决吧。”

现在,总编周岚把团队夜以继日忙活出来的成果,呈送到李建昆手上,是厚厚一沓简单装订的稿件。

以前印一本盗版书,还挣不到一角钱,现在印十二张彩画,凑个挂历,能挣一块!

美滋滋。

……

我信你个鬼!冯大山倒也干脆,啥都不说了,签合同。

“恰好有点门路。”李建昆谦虚笑道。

总体来讲,按照他的思路和任务分配,周岚等人完成得蛮不错,需要修改的地方并不多。

西城,大栅栏。

这三個字读作:dà shí lànr。

大栅栏街区是京城有名的商业街区,历史悠久,“藏”着许多不显山不露水的老店,改开后,慢慢重新挂起招牌。

香林记,一家专营爆肚的铺子。

这里供应的爆肚是羊爆肚,共分九种:散丹、肚领、阳面肚板、阴面肚板、蘑菇、蘑菇尖儿、食信儿、葫芦、大草牙。

制作过程不复杂,取新鲜原料处理干净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

再蘸着由芝麻酱、酱油、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调成的佐料食用。

但香林记的爆肚格外脆嫩、爽口、香甜。

能把不复杂的菜肴,做到明显区别于大路货,这才叫真功夫。

临窗的一张长条餐桌旁边,左右各坐着两个人,李建昆和周岚一排,对面是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年轻那个是秘书。

吃爆肚,得配酒,还得上俩烧饼,这是京城的老传统吃法。

酒过三巡,话题才唠到正点子上。

创业家杂志社资质齐全,比这年头许多诗人捯饬的诗刊社,不知正规多少倍,发行个刊物实在不算问题,中年男人拍着胸脯应下。

“杨主任,我的意思你可能没听明白。”

李建昆微笑说:“我不光要在首都发行,我还要发行到全国。”

杨主任手上的酒盅顿住,一脸愕然。

年轻秘书:“???”

连周岚都暗吸一口凉气,心想这位是一点循序渐进的意思也没有。

“你们这杂志刚开始弄,还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就要发行到全国?”

杨主任睁大眼睛问,他打一开始知道这位想办杂志,就觉得是玩票性质,但没想到玩心这么大。

“不行吗?”李建昆反问。

他自认对邮电不薄,除了双方合作搭建通讯基站和寻呼台外,BB机的销售,九成九也交给了邮电来做,二者之间,他才是金主。

“行……倒是行。”杨主任尬笑,欲言又止。

他想,要是卖不动,很搞人啊。

发往全国,最后还得退回来。

李建昆向他投去询问的目光,意思是:那么还有什么问题?

“首刊你们打算发行多少册?”杨主任问,寻思算逑,推也推不掉,陪他玩一把,玩不动他自然知道放弃。

“十万册。”

“多少?!”

年轻秘书:“!!!”

周岚:“……”

李建昆重复说:“先发个十万册吧。”

还先……杨主任有点想哭,想想看,十万册,单是数要数多久?

简直胡闹!

现在杂志类书刊中,发行量排名第一的《古今传奇》,也不敢这么玩啊。

《古今传奇》一九八一年创刊,年年杂志类销量第一,如今四年过去,总发行量不过将将突破两百万册。

但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李建昆看看杨主任两人,又望向周岚,一本正经地说:“十万册不多。”

周岚:“哦……”

杨主任两人同时在心里怒吼:不多伱个头!

“那么杨主任,”李建昆提起酒盅,“这件事就拜托了。”

真不想跟你碰这个杯啊……杨主任笑得比哭还难看。

咚!

“无妨,无妨。”你说这事儿整的……

年轻秘书问:“你们的杂志定价多少钱来着?”

“五元。”

“你们!”忒黑,年轻秘书双目圆睁。

杨主任:“这这……”

这更卖不动呀!

“怎么了,《知音》卖四块五一册,我觉得我们的《创业家》卖五块钱,一点问题没有。”李建昆说。

《知音》的内容多为情感故事,拔高了说,能带给人们情绪价值。

《创业家》的内容是故事也不是故事,更是现实,贩卖的是财富密码,贵《知音》五毛钱,咱理直气壮。

二者都为半月刊,刊物厚度、信息量,大差不差。

周岚这会儿却在心里默默算起账:五元定价,如果首刊十万册全部卖完……咝!

即使抛开一切成本,扣除发行和分销的利润,他们杂志社还能净赚个上百万。

当然,这是假设全卖完。

印这么多,能不能卖完,她心里也犯嘀咕。

倘若没有卖完,大量滞销,搞不好还会亏本。

酒散离场,杨主任二人住在当地,没让送,望着李建昆驱车带着周岚离开,两人站在大栅栏还算热闹的街头,相视而望,纷纷叹息。

“乱搞!”

“他以为他搞BB机在行,搞杂志也在行。主任,他那杂志你看过吗?”

“用得着看吗?从他打招呼跟我说要办杂志,到今天,还没一个月,能搞出什么好玩意儿,还敢定价五块!印十万册!我真是……能卖出一万册,我跟他姓!”

“他终究脸上无毛,应该和我年纪差不多,不懂得隔行如隔山。”

……

……

红星印刷厂里格外热闹,新到设备已经安装调试好,员工们异常宝贝,早上要预热,晚上要清洁。

现在,又有两辆解放车停在厂院儿里,从上下面卸下一包包、一桶桶原材料。

“都小心点,这些材料金贵着呢,最大的国营印刷厂才敢用。”

“厂长,李东家他要印啥玩意儿啊,用这么好的材料?”

“杂志。这老弟要求高得很。不过,是好事,咱们厂的格调也该提一提了。”

“厂长,这些材料花不少钱吧?”

“那肯定的。嘿嘿,他自个儿买的,咱们只管做,你们的工钱不会少。”

说曹操曹操就到。

一辆黑色皇冠轿车驶入厂院儿,大伙儿从最初的震惊,到现在的见怪不怪。

能几天时间搞来一套先进的进口设备,可见李东家来头绝对不小。

多出个这样的东家,员工们倒是巴不得。

李建昆是送印刷稿件而来,招呼冯大山来到厂长办公室。

“老弟啊,你让人拖来的原材料足够你用半年了。”冯大山指指窗外正在卸货的两辆解放车。

“用不到。”

李建昆从黑色真皮公文包里,取出最终版的稿件递过去。

冯大山一边随手接过,一边问:“印多少册?”

“十万。”

瞎!

冯大山一个没站稳,险些摔倒,扶着五屉桌,瞪大眼睛问:“你没嘴瓢吧?印十万册,你卖给谁去啊?”

“大山同志,这事儿你就甭操心了吧。”

“我怕你亏出翔。”

大山同志是个好人啊,李建昆心想,尽管他的印刷业务,厂里只收个维持运营的基本费用,但是大山同志仍然有得赚,自己印的越多,他赚的越多。

“大山同志,我的印刷活儿,你这边没几个赚头,我争取靠量,让你发大财。”李建昆拍拍他肩膀。

“呵呵。”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