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871章 黑名单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871章 黑名单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871章 黑名单

第871章 黑名单

科协大院里,一场会议正在召开。

李建昆受邀前来。

自从国外开始对我们施行芯片领域的大规模禁运后,科协承受了很大压力,这场会议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催生的。

毫无疑问,李建昆南下的行程延期了。

他倒也不是来替科协化解压力。

现在社会上出现一种很不好的论调,他和陈春仙,包括华夏硅谷公司,从半个月前的全民骄傲,忽然在某些人眼里,有罪了。

而且名声受损还是其次。

有人甚至强烈建议,要求华夏硅谷公司停止光刻机的研发。

这使得李建昆不得不接招,杀他个片甲不留。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为什么一定要研发光刻机?光刻机说白了,只是制造芯片的一种工具,工具完全可以采购嘛,别说国外最顶尖的光刻机不卖给我们,咱们也用不着嘛。”

面对唇枪舌剑,李建昆凝视着会议桌旁义愤填膺的人们。

不过,被李建昆扯回到座位上。

“我赞同。放在整个芯片领域而言,要不要拥有自己的光刻机,根本无关轻重。而现在的情况是,咱们为了研发光刻机,却失去了整个芯片领域的进口渠道,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我提个建议吧,至少表面上,我们宣传不再进行光刻机研发,看能不能使局面有所缓和,不然现在芯片原材料断货,很多重点工程项目无法开展,怎么弄嘛。”

还有一部分人,是求和派。

“经过上次科协举办的活动,‘华夏硅谷’已经被推到风头浪尖,想要缓和局势,这家公司,怕是……不能再存在了。”

他的嘴皮子功夫并不利索。

“各位的想法,我都认真听了,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两个问题。”

似乎正在慢慢揭开谜底。

“第二,面对禁运,接下来我们在芯片领域,尤其是原材料,大规模断货,该怎么办。”

前世在八十年代,我们的光刻机技术明明在世界第二梯队,只落后世界领先五年左右,而后面却被拉开十万八千里,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有部分人是没有大局观。

李建昆面无表情,不紧不慢地说:

“我不说其他的,我们所要完成107号工程,现在芯片材料无法进口,你们告诉我,该怎么弄?工期无法按时完成,这個责任谁来负?!”

“第一,有些人根本不懂发展光刻机的意义。

“建昆同志,春仙同志,不是我说你们,就算想研发光刻机,搞出什么成果,咱们不能藏着掖着点吗,包括科协也有责任。你们啊你们,把动静搞得太大了,这是公开打那些科技强国的脸,他们不反制才有鬼呢。”

他们来自许多体系。

有部分人,不好说是不是心怀鬼胎,或者,背后有人怂恿。

唰!

老陈憋红了脸,蹭地站起来,想要争辩。

会议室里一部分人认同他的总结,一部分人表示不屑。

那模样似乎在说:就你懂?

李建昆继续说道:

“刚才有人提到,光刻机只是芯片制造的一种工具,这没有错。但是,我想请问这位同志,您难道没听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吗?

“我们可以采购,即使人家不卖给我们最好的光刻机也不要紧,次一点的够用了……这是人说的话吗?”

啪!

发表该言论的人,拍桌而起,怒目相对:“你怎么说话的?”

“我还有更难听的。”

李建昆瞥他一眼,甭管对方是什么级别,今天他要怼天怼地怼空气——能积极跑来这边的,对于发展光刻机这项事业来说,都不是好鸟:

“按照您的意思,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发展个毛线啊,复兴个鬼啊复,捡别人吃剩下的就够了……”

刚还一脸怒容的家伙,额头见汗:“我、我、我……你、你,伱不要乱给我扣帽子,我没说别的领域不发展……”

“你就是这个意思。”

李建昆锐利的目光刺过去:“你的心态已经到那儿了,甘于人后,不思进取,抵触拼搏……”

蹭蹭!

啪!

对方脚下一个趔趄,一屁股摔坐在椅子上。

脑门上汗如雨落,脑瓜低垂,再不敢吱声,心里哀嚎着求放过。

李建昆倒也不赶尽杀绝,目光扫视会议室里的其他人,不少人纷纷避开他的视线。

这顶帽子,不可谓不大。

没人敢戴。

“大家都知道芯片重要,却难以理解芯片的制造工具为什么重要,这真是一个笑话。粮食很重要,如果没有镰,没有犁呢?它们也是粮食的生产工具吧。

“只靠国外进口?

“万一哪天别人要搞我们,一粒米都不给我们进口呢?

“我们十万万人,等着饿死吗?

“你们清楚芯片的重要性,就知道我不是在夸大其词,任何高科技领域,都离不开芯片,而且越往后发展越是这样。

“不把制造如此重要的工具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将永远受制于人,我们的高科技将永远无法超越别人。

“大家不要忘了,当年西方列强是用什么轰开我们的国门的。同样的错误,难道还要犯一次吗?”

李建昆顿了顿,陡然提高音量:“落后就要挨打!

“这是斯大林说的,教员同志也曾引用过。

“有些人是一点没听进去啊……”

之前那个摔坐到椅子上的人,现在只想钻到桌子底下,悄默默遁走。

会议室里变得寂静无声,早前还义正言辞、话头里带着火气的那些与会者们,忽然全都不吱声了。

老陈心想,论吵架,我只服建昆。

他还不是乱吵。

瞧瞧,把这帮家伙说得屁都不敢放。

良久,终于有个心头坦荡、只是由于背负着重点工程任务的人,叹息一声开口:

“建昆同志,您说的话有道理,问题是,无法获得制造芯片的材料,像我们负责的国防工程项目就无法按时完工,类似的项目还有很多,这个摆在眼前的困难该如何解决呢?”

“我正想说第二个问题。”

李建昆对他微微点头:

“在场有些人知道,华电合资公司早就开始在特区大兴土木,打造芯片产业园,目前主要工程基本完工。

“在此期间,公司也一直在招兵买马,最先落成的研究院,有些部门都运行大半年了。

“同时在光刻机禁运解封之后,公司还采购了大量研发和生产设备。

“另外,华电的母公司,是一位爱国商人所有,公司在港城拥有不俗的实力,既然和特区搞了这个产业园,肯定会全力支持产业园的发展。”

他顿了顿,扫视全场,继续说道:

“华电现在拥有芯片全产业链的人才,尽管暂时不多,但是一块芯片从研发到下线,都可以拿下。诸位所在的单位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提供技术支持……”

听闻这话,会议里不少人眼神明亮。

“那太好了!”

“难怪建昆同志一副稳如泰山的架势,原来家里有粮心头不慌啊,哈哈……”

“华电的底蕴居然这么深厚。”

“很有必要去特区参观一下呀。”

“材料呢?”

有人问:“技术还好说,我们目前需要的芯片,技术上自己基本可以拿下,关键是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华电产业园有能力生产一些。”李建昆回道。

“一些吗?”

“发展总要有个过程,产业园目前还没有全面投入运行。美日既然能垄断许多材料,技术公关当然没那么简单。”

事实上,有两个国家。

他们垄断了大部分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

见这个回话,提问的人并不满意,李建昆深深看他一眼:

“各位所在的机构,如果只是建设工程需要少量的原材料,想想办法,未必不能解决吧。

“先应应急,给特区华电芯片产业园一些发展时间。打造芯片全产业链,本来就是建设这个项目的初衷和目标。”

提问的人说:“你们华电公司,能不能……”

“能帮得上忙的,我们乐意效劳。”

“那就好!”

……

……

会议结束后,科协的周主任留下李建昆,紧握着手,感谢半天。

尽管李建昆主要目的是为华夏硅谷公司而来,但是实际行为上,同时也给科协减轻了不小压力。

甚至李建昆的话术,周主任悄默默已经学会了,谁再同科协逼逼,他也这样去怼!

看他们敢不敢接那顶帽子。

李建昆和陈春仙刚回到中关村科技大楼,工作人员汇报说,接到特区那边的电话,找他的,让他尽快回个电话。

李建昆来到办公室后,拨通了特区华电公司的电话。

“老板,出大事了!”

电话那头,林新甲的语气严肃而沉重。

奶奶个腿的,又来……李建昆挑眉道:“说!”

“华电公司上了黑名单,像之前宝通那家芯片制造厂,我们已经买不到生产材料,供应商同时断货,我们明显被针对了!”

意外,又不算意外。

只是没想到速度会这么快。

前世活到二零二零年代的李建昆,对于这类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

事实上,决定把我们研发出第四代光刻机的消息公布的时候,李建昆心里已经有点准备。

这下子是真来了。

脚下的地面仿佛突然皲裂,前方呈现出无比坎坷的道路。

不过,路是自己选的,怨不得谁。

该来的总会来。

只要他想做件事,只要他想这辈子在自己富足洒脱的同时,也替祖国做点什么,只要他不想再看见,将来别人在芯片领域对我们卡脖子。

避无可避。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