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872章 平平无奇老奶奶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872章 平平无奇老奶奶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872章 平平无奇老奶奶

第872章 平平无奇老奶奶

临近六月的特区,已是骄阳似火。

短短半年时间没过来,特区又换了新颜,一派蓬勃发展的势头。

原本看到这些,李建昆应该是高兴的,不过,现在手上的一份文件,让他多少有点咬牙切齿。

本是摆上台面的事。

某些家伙非得当了婊子还立牌坊。

内容冠冕堂皇,说华电公司违反这违反那,就是不提那个双方都心知肚明的缘由——

华电公司在特区大搞芯片产业园。

这伤害了某些家伙的利益,所以拉进了黑名单。

即使在港城,华电公司也进口不了芯片的技术、设备和材料。

至于华电BB机所需要的芯片,重回以前,再向其他公司订购。

自然节省老鼻子钱了。

对于设备,李建昆头疼的不是没东西用的问题,而是制造。

这还算个话,李建昆点头:“看看有多少人愿意过来特区工作,待遇从优。”

一颗芯片的生命周期开始于对市场需求的分析,跟随着产品的定义、设计和制造,封装完成以后交付到终端消费者手中,在整个流程中需要经过多次测试。

林新甲挠挠头:“可是、材料?”

也是现在最卡李建昆和华电公司脖子的事。

它集成了众多精密的仪器,整体造价也十分昂贵,并不比光刻机便宜多少。

作用是向硅晶圆中注入要掺杂的原子,从而使芯片获得特定的电性能,否则芯片即使做出来,也无法正常工作。

不仅仅是光刻机,它只是最核心的一种设备,事实上,芯片领域还有很多关键设备,譬如:

测试机。

2.EDA。

还有离子注入机。

为了给特区华电产业园做人才储备,他特意在内地和港城两地招聘合适的新员工,像内地,花大价钱送到港城去培训。

这种设备的市场,主要被美、日,荷三国企业所垄断。

毕竟特区华电公司有一半是国家的。

制造芯片有四大难:

1.设备。

话题又绕回来。

特区的芯片厂,基本已筹备好。

所以即使和摩托罗拉打价格战,李建昆也不惧。

靠墙的木艺沙发上,林新甲摊摊手说。

想要制造芯片,原材料是一個绕不过去的坎儿。

还有不少。

林新甲讪讪一笑,转过弯来了:“这样吧,厂里也不需要这么多师傅,多余的人我安排到新收购的其他公司。”

他所指的芯片厂,是原港城宝通公司的芯片厂。拿下这家芯片厂后,华电BB机的芯片都是在那儿生产的。

懂得芯片制造的人,这年头可不好找。

离子注入是晶圆制造掺杂的核心工艺,技术壁垒仅次于光刻、刻蚀、薄膜沉积。

巴统并没有限制华电和内地成品芯片的进口,这个他们也限制不了,头上那些资本大佬不会答应。

“那就搞培训,拿剩下的材料练手,把新招的员工都培养到老员工的水准。”

每一位员工都是宝。

“现在你看怎么办吧,芯片厂那边没法开工了。”

无独有偶,全球刻蚀设备市场,主要被小日子的东京电子,和漂亮国的应用材料公司所控制。

刻蚀机也是非常重要的设备。

这些设备至少都有一台,现在搁特区华电研究院里被五马分身,研究人员们日以继夜地研究,希望能仿造出来,往后再谈加以精进。

这时就需要用到测试机。

“不解聘一些员工?”林新甲问,芯片厂不能投入生产,没有进账,养着现在这么多员工,每个月要搭进去不少钱。

幸运的是,这些个设备,李建昆现在手头都有。

说一说一,在这点上,特区领导班子帮了不少忙。

目前,全球半导体测试机市场,主要被漂亮国的泰瑞达公司,和小日子的爱德万公司所控制。

李建昆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看向他:“我大规模地培养员工,你还要开除员工?”

为此,还时常邀请相关领域的技术大拿过来帮忙。

以前的宝通公司,既然能自主生产芯片,吃饭的家伙事儿自然齐备,当初趁着巴统放开对大陆的光刻机技术禁运时,他特地派柳婧妍带队去漂亮国,高低也弄回一些。

业内称光刻机为“现代半导体制造的心脏”,EDA则是“芯片设计之母”。

EDA,即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简称,说白了,就是电路板开发。

芯片制造最开始的一个步骤,除了了解市场外,正是设计。

显而易见,这个难题,李建昆解决了。

尽管现在的华电IC设计中心的业务能力,距离顶级的EDA公司,如Synopsys、Cadence和西门子,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基础是齐备的。

这就是为什么他当初要煞费苦心,拿下宝通IC设计中心的原因。

3.人才。

这一点上,华电公司还是很欠缺的。

否则李建昆也不至于连流水线上的工人也要亲自过问培养。

而在更高的层面上,人才更是无比匮乏。

饶是特区华电研究院内,看起来似乎科研人员并不少了。

但是,他们中真正从事过芯片产业的人,很少,比如光学部的负责人郁锋华,他以前可没研究过光刻机上的透镜,都是凭借基础,重新开始钻研。

那种在芯片领域耕耘多年的专家级大拿,几乎没有。

也就港城华电IC设计中心有三位重金供起来的“菩萨”。

丁伦团队则忙着偷师……

4.材料。

如果说在人才上,华电公司当前没有那种格外牛掰的业界巨擘,但至少在常规层面上,还算有人可用的话。

那么在原材料上,就真的是个鸭蛋。

有些材料计划生产,然而,还没开始。

有些材料即使想造,暂时也造不出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原材料,等于盖房没有砂石。

否则,李建昆也不能坐视港城芯片工厂那边,停产歇业。

想做大华电公司,打造芯片全产业链,他现在首当其冲要解决的,正是原材料的问题。

叮铃铃!

李建昆暂停和林新甲的聊天,随手薅起办公桌上的座机话筒。

“喂?”

听着听着,一抹喜色跃上他的脸颊。

“行,行!周主任,万分感谢……明天到?……好好,我知道了……”

林新甲一脸好奇,被人卡住脖子差点没闭气,这种时候有啥事儿能这么高兴?

啪!

挂掉电话后,李建昆从老板椅上蹦起来:

“新甲,让人把大奔洗一下,里里外外搞干净。”

“干啥?”

“明天去羊城机场接人。”

“哦,让张贵去,还是……我去?”

“我去。”

林新甲:“?”

他是熟悉老板的,并不怎么和政界的人来往,即使来往也不卑不亢,至于社会上,更没什么人能值得他亲自跑去百公里外迎接。

谁能有这么大排面?

……

……

翌日,羊城白云机场。

一辆黑色大奔,两辆同色的皇冠轿车,停在机场广场一侧的马路牙子旁边,格外吸睛。

以至于附近的人,明显比其他地方更多。

由于三辆车都是锁的,车上没人,不乏胆大的小年轻凑上前摸一把,仅仅是这样,都激动到不行。

此时倘若有人身上带部相机。

能挣老鼻子钱了。

至于原本车上的人,这会儿都候在航站楼内的接机口前方。

以李建昆为首,后面有林新甲、富贵兄弟,以及特区华电研究院的几位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

“林总,到底接谁啊?”张贵小声打听。

“说是位砥柱式人物。”

张贵听罢,下意识整了整衣服。

从首都飞来的国航航班,一刻钟前抵达,出站口陆续有人走出来。

李建昆睁大眼睛,仔细留意着。

一拨拨人走过,看起来都不像。

是的,这位大佬,他也没见过,只闻其名不知其人。

“陈工,还没出来?”他向身后问。

“没有。”

在场只有陈工认识这位大佬,陈工的老师,是这位大佬的非正式学生。

他的老师是现任的、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副扛把子。

此次这位大佬能来,首先是陈工提出的建议,特区华电公司在计划开启的一个项目上,遭遇技术难关。

而后,李建昆意识到倘若能得到这位的相帮,堪比神助,于是赶忙联系首都那边,早前在首都做过的事儿,终于不白干,科协的周主任帮了大忙,这才请动这位大佬出山。

倒是不说这位大佬架子大,而是年纪太大了。

年近古稀。

李建昆提议过去首都接,却被大佬拒绝。

“来了来了!”陈工突然说。

李建昆睁眼打量……

“哪儿?”

林新甲他们也看了个寂寞,完全看不出从出站口走出来的人中,哪位像大佬。

“那儿呀。”陈工伸手指去。

李建昆:“?”

林新甲几人:“??”

顺着陈工的手,他们看见一位穿着青布褂子、蚌壳鞋的圆脸老太太,旁边有一个麻花辫姑娘搀扶着她,另一只手上拎着一只藤条箱。

老小二人缓步走来。

像是一对走亲戚的奶奶和孙女。

行吧,甭管气场对不对,陈工说是,那一准儿没错了……李建昆赶忙迎接上去。

“林委员。”

陈工率先喊道。

圆脸老太太笑着摆摆手:“都退休了,别这么叫了。”

“……是。”

李建昆鞠躬道:“林先生好。”

圆脸老太太上下打量着他,旁边的姑娘不敢这么肆无忌惮,偷瞄了几眼,眉清目秀的脸上颇有几分好奇。

“你可是个大红人呐,最近在报纸上两次看过你。”老太太很爱笑,面容慈祥。

她如果不表明身份,不知情的人谁能想到。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太太,竟是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先驱,没有之一。

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林兰瑛女士。

她的平生经历,足以写一本曲折离奇的小说。

比如在五十年代,她放弃国外公司开给她的一万美元的年薪,带着两个小瓶子,接受了国内能够给予她的二零七元工资,毅然归国。

在登机之前,海关发现了两个小瓶子,还有六千八百美元。

她急中生智称小瓶子里装的是给母亲的药——她异常艰难申请到的回国机会的理由,正是母亲病重。

事实上,也不算撒谎。

面对海关人员嚷嚷“这是在美国赚的钱,不能带出国”,她干脆地放弃了钱。

攥着两只小瓶子,总算成功脱身。

瓶子里装的自然不是什么药,是她在实验室里自己研制出来的单晶硅,和单晶锗,仅有六百克。

而当时的市值,超过二十万美元。

然而,它对于国家的意义,远远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许多后来的人并不知道,我们在半导体领域曾经也辉煌过。

一九五八年,林兰瑛女士带领团队拉制成功第一根硅单晶,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生产出硅单晶的国家。

随后,她又着手于砷化镓的研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在太空制成半导体材料——砷化镓单晶的国家。

可惜的是,许多领先,由于诸多原因,没能够很好的维持。

李建昆相信,这位老奶奶多少心有不甘。

而他这个重生人士,恰好明白她的那些研究多么有价值。

她是怎样一个宝藏女人。

这次请她过来,李建昆的想法不仅仅是指导一下。

尽管奶奶年事已高。

他的这种行为,或许有些不孝。

可是,“母亲”真的有难了。

他同样相信,当年能做出那种选择的人,心中的火焰不可能这么轻易熄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