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931章 两个不省心的货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931章 两个不省心的货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931章 两个不省心的货

第931章 两个不省心的货

呜——

一辆从羊城开来的特快列车,刚抵达首都火车站。

“老大,套上。”

十一号车厢里,张贵没急着下车,从一只硕大的帆布包里,薅出提前备好的呢绒大衣。

二月份的首都,正值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

瞅着窗外天寒地冻的模样,气温怕是有零下十几度。

李建昆一边将黑色呢绒大衣穿上,一边望向旁边:“给格林先生也来一件。”

他们三人这次回京,带了个假洋鬼子。

好像是英籍华人,李建昆也不在意,对方说他的家族没有过春节的习惯,属于他们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圣诞节,早已过了,那正好。

先搁京城候着吧。

说不定有件事要用到他。

没什么其他缘故,就是……李贵飞又整幺蛾子了。

李建昆在昆仑会与人聊天时,谈及现在滥竽充数的所谓大师太多,想治治,本是随口一唠,哪知对方上心了,把这个格林领到他面前。

格林非常兴奋,用他的话说:“我愿为李先生效犬马之劳。”

格林的家族在港城还有些营生,这种结交港城首富的机会,岂会错过?

格林恭敬接过大衣:“谢谢李先生关心。”

不是关心,纯属客套,毕竟大过年的把人家带过来,李建昆还不打算带他回家……

待会儿让富贵兄弟给他送到涉外宾馆去。

走下火车的那一刻,即使包成粽子,李建昆仍没忍住打了个哆嗦。

真吉尔冷。

火车站内,已经能感受到春节的氛围,挂起了一些大红色的喜庆装饰物。

李建昆却没功夫欣赏,龙行虎步,归心似箭。

离开日苯有段时日了,实在因为摊子太大,又是年底,许多事需要处理,他在港城和特区又待了一个多月。

所幸今年不用回清溪甸老家。

大哥大嫂带着小平安来了首都。

二姐也从鹏城回来。

一家人团圆。

搁哪儿过春节都一样。

出站后,李建昆便和富贵兄弟分道扬镳,格林交给他们,安排一下后,就可以回家过年了。

李建昆坐上一辆白色拉达出租车,直奔海淀。

他的行踪飘忽不定,今天回来首都这边也没人知道,否则肯定不缺接车的人。

山河、沈姑娘、陈亚军、金彪,现在都是有车一族。

……

……

啪啪啪啪啪!

尽管不知道李建昆具体什么时候回,但老李家的人有预料,肯定就在这两天。

早就准备好的鞭炮,被李建勋抱出来,炸出了浓浓的年味儿。

“妈!”

李建昆跨过院门,拉着老母亲的手一阵嘘寒问暖。

然后又问候了二姐和大嫂。

眼神落在李贵飞身上时,果然发现这家伙有些神叨叨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心理作用。

这事儿李建昆是在电话里得知的。

还有一件事。

李建昆的视线越过李贵飞,定格在他身后。

在那儿,戳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长发如瀑,戴一只粉红色毛绒发箍,小脸俊俏,眉眼如画,一年未见,倒是出落得愈发水灵。

却也愈发让人不省心。

李云梦显然有些做贼心虚的意思,以她的性格,如果内心坦荡,早冲上来往李建昆怀里扑了。

李建昆瞪她一眼,晚点再跟你算账的意思。

李云梦小脸更白了几分,往她爹身上凑了凑。

李建昆左右打量,发现少了个萝卜头:“平安呢?”

符巧娥咦了一声,说刚还在这儿,然后朝东厢房那边用老家话大喊:“平安!平安呐,你叔回了,赶快出来,听到没有!”

屋门口毫无动静。

符巧娥气恼道:“这孩子,都成电视迷了!”

说吧,带着一股气势,准备去拎耳朵。

李建昆笑着拦下她:“我去我去。”

跨过东厢房的门槛,一阵很耳熟的音乐和台词钻进耳朵,李建昆不由怔了怔,心想这部动画片出来了?

来到大哥一家三口住的房间。

红色实木电视柜上,有台十九吋国产金星牌彩色电视机。

这绝对是当下国产电视界的巅峰之作,需要抢购的紧俏物资,啥时候置办的,李建昆都不晓得,八成又是山河弄来的。

电视柜前面,戳着一个带狗皮帽的小不点。

双眼一眨不眨盯着电视屏幕,完全沉浸其中。

以至于李建昆走到他身边,都没有察觉。

如果是这部动画片,咱也就不怪他了,李建昆一把将他抱起来,举过头顶:“好啊你个小电视迷,一点不想叔是吧?”

李平安咯咯笑起来:“嗓!”

这不是话还说不清楚,纯粹是嗲。

这时,电视喇叭里传来一声呵斥:

“妖精,你别跑,让你尝尝葫芦的厉害!”

什么动画片不言而喻。

这部剪纸动画片只有十三集,由于每集预算仅有七万,为节约成本,只设计了一个形象,以不同颜色区分,全剧仅用一部电子琴来配乐。

然而,就是如此穷酸的动画片,却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准,成为了国产动画的一座丰碑。

别说小平安看得入迷。

饶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的熊孩子们,也没几个能抵挡它的魅力。

……

……

李建昆回到京城后,过来串门的人便络绎不绝,娘娘庙胡同李宅的门槛都差点没踏破。

单从这一点上讲,比在老家清溪甸更热闹,毕竟老李家亲戚不多。

过年的氛围拉满。

欢欢腾腾过了个春节。

有些事儿,李建昆也忍到了三天年之后。

小妹初八开学,在这之前,李建昆必须给她教育好,指望李贵飞这个做爹的是完全没用的,大哥初来京城,对于许多事又不熟悉和了解。

傍晚。

李云梦一个人待在房间,坐在窗边的五屉桌旁,单手托着腮帮子,两眼无焦。

青春期的少女,不知道又在瞎琢磨什么。

李建昆走进她闺房,并闩上房门。

听到动静儿,李云梦回头看来,霎时间如临大敌。

李建昆漠无表情,瞥她一眼说:“没听过一句话吗: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这丫头现在像块短路的电路板,烧坏的还不止一个地方。

自从和家里通电话,老母亲表露出担忧后,李建昆发动人脉资源,包括她的学校领导,探明了三个情况:

1、成绩每况愈下,已到了狗屁不通的地步。

2、成日做明星梦,还给某剧组寄过信。

值得一提的是,此事上辈子也发生过。

一九八四年,《红楼梦》开拍,通过几家纸媒刊登消息,面向社会招募各角色演员,并宣称不用明星。

引起极大反响。

那时刚上高中的李云梦,以生来胆大的性格,在县城照相馆拍了张艺术照,附带一封自我推荐信,寄送给了《红楼梦》剧组。

你猜怎么着?

收到了回复。

让她去首都面试。

她的自我推荐信,毫无文采可言,实在是因为这丫头女大十八变,长得太俊了。

当然,最后没去成。

彼时家庭环境很差,根本无法负担来回首都的费用,真要去,还得有大人送才行,她一个学生,学校又不支持,没单位可以报销。

还有一点:

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认为她去了也是白去。

刚满十六岁的她,年龄太小。

又懂个屁的《红梦楼》哩。

3、有早恋倾向。

李云梦:“我、就、就是期末考试没考好嘛。”

“就是?”

李建昆扯了张囍字靠背椅,在她旁边坐下:“白宇是谁?”

李云梦先猛地一惊,继而恍然,嘴角露出苦笑。

没什么能瞒得住二哥,只要他想知道。

李建昆并不想把这次谈话,搞得像审问一样,个中情况他完全清楚,连这个白宇的成绩、品性,父母是干什么的,他都一清二楚。

没人知道,针对这次谈话,以及接下来如何教育小妹,李建昆还没回来时就在思考。

如今的他做一笔上亿赚头的买卖,都不会这么投入。

前世,他没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哥哥,这一世,他希望尽量做好。对于小妹而言,这或许将影响她的一生。

李建昆岔开话题:“听说你给影视剧组寄过信,你的梦想是什么?拍电影、电视剧,做演员明星?”

李云梦抬头看他一眼,迟疑一下后,点点头。

事实上,这不算什么秘密,以她的外向性格,早在家里嚷嚷过无数次。

“如果是这样的话,别说早恋,在伱没有取得一定成就之前,连正常处对象都是一种奢望。

“你难道不知道,对于一个想成为明星的人来说,处对象是制约事业发展的最大阻碍之一吗?”

李云梦:“啊?”

她倒是知道一些明星,三十好几还没结婚,私以为他们只是工作繁忙,完全没朝这方面想。

李建昆语重心长说:

“明星之所以能成为明星,根基来自于群众,是群众的喜欢,把他们捧起来的。

“而一个明星的群众基础,又往往是异性人群。

“那你想想看,异性群众是会更喜欢一个单身影视演员,还是有主儿的演员?”

李云梦:“……”

李建昆补充道:

“除非你能越过成长阶段,以高超的演技征服观众,像那些老演员一样。

“问题是,你办得到吗?如果办不到,想成为明星,你就必须积攒人们对你的喜爱。”

李建昆顿了顿,凝视着小妹:

“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比如我,虽然赚了些钱,但你也看到我有多长时间能待在家里。

“所以,你必须做出选择:

“是追寻梦想,还是……偷偷摸摸地早恋。”

对于小妹追寻明星梦这件事,李建昆并不反对,毕竟是她两辈子的梦想,是真喜欢,只要在合适的时间去做合适的事。

现在还太早。

她如果真有志气,大可以通过努力考艺术院校。

演员也是份正经职业。

李云梦被他的直接,弄得一脸羞红:

“什、什么早恋,没、没有的事,只是平时互相帮助,关系好一点罢了。”

是这样没错。

主要这还是一个比较羞涩的年代。

牵牵手那绝对是搞对象。

亲个嘴,那必须是奔着结婚而去。

两人不是一个班,没事“鸿雁传书”,搁这年头就是早恋。

李建昆也不反驳她,仍然凝视着她,等待她的回答。

李云梦觉得自己其实没什么选择,她和白宇的事二哥都知道了,肯定会干预,再者,她也不懂,那是不是爱情:

“我、选梦想。”

李建昆突然起身:

“早点睡,过两天带你去个地方。”

李云梦完全跟不上他的节奏,怔怔问:“去哪儿?”

“大观园。”

李云梦:“!!!”

那是她最想去的地方,不仅是她,只要对《红楼梦》有所期待的人,没人不想去那儿偷窥两眼。

可惜《红楼梦》正处于紧张的拍摄之中,大观园施行全封闭管理,外人根本进不去。

不过,这个外人,似乎并不包含她无所不能的二哥。

……

……

大观园。

位于西城区南菜园西街。

早年间这块地界是皇家菜园,一九八四年为了拍摄《红楼梦》,以《红楼梦》原著为建筑蓝本,结合多位红学家的研究兴建而成。

上午九点多。

大观园入口处。

橘黄色的阳光下,导演王福林带着几名剧组管理人员,等候有一阵儿了。

这在向来与时间赛跑的《红梦楼》剧组,以及从导演王福林注重效率的性格来讲,都是件十分罕见的事。

要知道,接金莉莉的班,饰演贾迎春的牟一,原本在汽车公司上班,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王福林把她“拎”进剧组后,给剧组的表演指导老师李颉下命令:

三天内教会牟一演戏。

三天……

后来的小鲜肉小年糕们,得羞愧而亡。

“王导,至于嘛,又不是领导视察。”

“耽误多少工作哦。”

“到底谁要来呀?”

大伙儿都等着有些不耐烦。

王福林扫视他们问:“《少林寺》这部电影知道吧?”

这等于一句废话。

王福林继续说:“当初筹备拍摄《少林寺》时,不是拍废过半部么,资金上遭遇很大困难,中原影业在港城筹集资金,几乎没人看好,是他站出来,给足了后面的投资,才诞生了这部我国影史上的票房纪录。”

两天前,王福林连续接到两通电话。

一通来自港城。

一通来自广电。

前者向他诉说了这个不为人知的隐情,用麻烦的口吻,拜托他接待一下。

后者的一些言语,就非常耐人寻味了,大抵上是让他拿出高规格接待,似乎此人的身份还远不止一名影视投资人那么简单。

“港城人?”有人问。

“应该是吧。”王福林说,他仅仅知道对方姓“李”。

后勤的刘主任说:“港商啊,要是能带点赞助来就好了。”

管米缸的,最清楚自家缸里有多少米。

太难了。

资金极为有限,大头都用在了布景、服装等硬件设施上,比如修建这座大观园。

精美服饰两千七百余套。

力图给观众还原原著中的古代贵族生活。

而在奢华表面之后,整个剧组却过着紧衣缩食的日子,像这天寒地冻的季节,今儿才大年初七,中午食堂的伙食是:

白菜熬豆腐。

青椒炒干丝。

肉沫炖豆腐。

全是豆腐,因为便宜。

一些从南方来的演员,遭不住北方的天寒地冻,他们也多发不出一床被褥、一件棉大衣。

王福林瞥一眼刘主任:

“待会儿别乱说话,偷摸摸地暗示什么,人家来者是客,主人也该要点脸皮。”

刘主任悻悻一笑,正想回句什么的时候。

众人耳畔传来轰鸣声。

循着声音望去。

眼帘里出现两辆车。

打头是辆格外霸气、时髦的轿车,但不能用“小”来形容。

后头跟着一辆带帆布棚的绿皮解放车。

两辆车驶到大观园入口时,相继停稳,解放车放出一阵刺耳的吱声。

啪!

啪!

李建昆从大奔的驾驶座上走下来。

李云梦从副驾驶座上下来,慢半拍,带着三分拘谨七分兴奋,迫不及待打量起大观园古色古香的门脸。

李建昆望向王福林等人笑道:

“有劳诸位了,实在没必要在这儿等,李某惭愧。

“大过年的冒昧叨扰,知道剧组人多,略备薄礼,一份小心意,还望不要推辞。”

王福林忙道:“这怎么好。”

双方握手时。

刘主任眼神明亮,嗖嗖冲向解放车后尾。

这一瞅,懵掉了。

这叫薄礼?!

这叫小心意?!

满满一解放车俄罗斯大红肠、大列巴、巧克力,各种肉罐头!

要知道,这些进口物资得凭券购买,往往还限量供应,往往普通百货商场还没有……

对于李建昆来说,真是小心意,毕竟只是喊个车去仓库拖一下。

李贵飞和陈亚军、金彪搭伙干的买卖,正是东欧贸易。

这些个玩意儿,小妹吃得都不想吃。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