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民国江湖二十年 > 第541章 华洋互利

民国江湖二十年 第541章 华洋互利

作者:征子有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1:34

第541章 华洋互利

第541章 华洋互利

“铛——铛——铛——”

转过天来,又是清晨时分。

奉天外城近郊,南关天主教堂矗立在一片寒窑土瓦之间。

塔楼上的钟声久久回荡,唱诗班正在赞美上帝,空灵的福音传得很远,省城里的华洋信徒循着乐声,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礼拜。

教堂东侧,是一排附属建筑,有修习室、阅览室、小礼拜堂、育婴堂、食堂、宿舍等等。

平日里,那些神职人员便在此处生活起居,传教布道。

此时,几个江家的“在帮”兄弟正在不远处聚众闲话,时不时地冲年轻的修女吹口哨撩闲。

王正南撇下众弟兄,绕过“神爱世人”的标语,急匆匆地朝教堂东侧的建筑群走去。

刚到门前,就见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传教士走下台阶,笑呵呵地迎面而来。

此人名叫苏裴理斯,是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神职人员,也是南满教区的第二任代牧主教,不过去年刚刚退休,眼下正忙着跟继任主教交接工作。

苏裴理斯在远东生活了三四十年。

打从前清那阵儿,他便开始在关外布道,曾在庚子年亲眼目睹“大师兄”火烧南关大教堂,并在其后肩负起教堂的重建工作,因此在远东地区的“外方传教会”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甚至,在整个远东的各个教区中,都很难找到比他资格还老的传教士了。

一见南风过来,苏裴理斯立马挥了挥手,用相当流利的中文打了声招呼。

“王,早上好。”

俩人算是忘年交,原因无他,只因江家平时的捐款比较多。

王正南跟洋人厮混日久,法语、德语虽然没学明白,但最通用的英语,倒是能顺嘴胡诌几句。

他分不太清天主和新教的区别,对神职人员的等级也是一知半解,总之见了传教士,一律全叫Father,偏偏他发音不标准,Father念成了Fader,听起来就难免有点像在骂人。

二人在门口寒暄了几句。

旋即,苏裴理斯侧过身,抬手邀请道:“王,快请进,我为你介绍一下南满教区的新任主教。”

“哎呀,多谢多谢,那就辛苦您了。”王正南连忙客气道,“请请请,您先走。”

说话间,两人推开门板,穿过走廊,来到一间看似简朴的会客室内。

屋里不过一张长桌,几把椅子,看上去极其单调,可角落里架子上的茶具器皿却相当精美昂贵。

此时,会客室内只有一位正当壮年的传教士,身穿黑色道袍,领口露一点白,谢顶,蓄须,见到有人进来,便立马起身相迎。

“王,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苏裴理斯站在两人之间,语气格外热情,“这位就是南满教区的第三任代牧主教,中文名字叫卫忠藩。”

“Fader,你好你好。”王正南连忙伸出手。

苏裴理斯接着又向教会同僚介绍道:“这位就是我经常跟你提起的王先生。这几年来,王先生对我们教会在南满的发展贡献很大,捐助了很多善款,你以后在奉天的工作,可少不了他的支持呀!”

卫忠藩闻言,也郑重地伸出手,笑呵呵地说:“多谢王先生对教会的慷慨支持,愿主与你同在。”

“别别别,Fader你太客气了,都是小事儿,不足挂齿!”

王正南赶忙推辞道:“咱们都是迷途的羔羊,上帝他老人家是牧羊人,牧羊人薅点儿羊毛,那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么!呵呵呵!”

苏裴理斯和卫忠藩互相看了看,横竖都觉得这套说辞有点儿别扭。

王正南也感觉自己有点用词不当,于是急忙改口道:“我那意思是说,我那些捐款,其实都是受到了上帝的指引,不捐不行,不捐不踏实。”

如此一来,两個传教士才算放心,旋即邀请南风入座洽谈。

今日会面,既是南风主动登门,也是南满教区的主动邀请。

双方各怀目的而来,因此没客套几句,便很快进入了正题。

初次碰面,卫忠藩显得还挺含蓄,扭扭捏捏地说:“王先生,苏裴理斯主教在奉天的工作,以后就由我来接手了,希望伱能像以前一样,继续鼎力支持教会的发展。”

“支持,必须支持!”王正南连连点头道,“Fader你有什么要求尽管开口。”

苏裴理斯接过话茬儿,开诚布公地说:“是这样的,卫忠藩主教想在教堂附近开一家诊所,来为我们的教徒和奉天的百姓提供免费医疗。”

“利国利民,积善行德,这是好事儿呀,必须得带上我!”王正南拍着胸脯保证道,“等到要捐款的时候,我肯定带头捐款,谁让我有罪呢!”

卫忠藩很高兴,连忙点头赞许:“王先生不愧是华人教徒的表率呀!”

“嘿嘿,Fader,你先别急着夸我,你想开诊所,我保证能帮你筹到钱,但我话得说明白了,我这几年,一直都是代表江家在给教会捐款,这份人情,你们也得记在我东家的头上。”

“王先生不必过谦,我们知道一直是你在游说江家支援教会。”

“诶,我再怎么游说,那钱不也是我东家出的么!”

“懂了,既然如此,我会替江先生祷告的,愿主赐福于他。”

王正南把椅子往前挪了挪,却说:“祷告当然更好,但我更希望,Fader你能不能正式承认我哥、也就是江连横是你们‘外方传教会’的教徒,享受教会的庇护?”

苏裴理斯和卫忠藩相视一眼,略显困惑道:“这倒不是什么难事,如果江先生愿意皈依,我们当然愿意接纳他,可是江先生好像从没来过这里啊。”

“嗐,主要是我东家平时工作太忙,没时间,其实他心里早就有上帝了。”

“这……”

卫忠藩有些犹豫,转而却问:“那江先生受过洗礼吗?”

王正南摇了摇头:“暂时还没有。”

“那他弃绝撒旦么?”

“弃绝,他跟撒旦不共戴天!”

卫忠藩转头看向苏裴理斯,忽然改用法语嘀咕了几句,似乎是在争论着这样的安排是否合规。

片刻过后,看样子大概是老传教士占据了上风。

苏裴理斯点点头说:“考虑到江先生在奉天的影响力,以及这些年来对教会的支持,我想,我们可以破格先认可他的教徒身份,日后再举行皈依仪式。”卫忠藩也跟着表态道:“前提是江先生会继续支持我们教会,还有诊所的项目……”

“放心!只要Fader承认我东家的身份,别说是诊所,你就算盖医院,江家也会全力支持!”

双方各取所需,洽谈的进程自然相当愉快。

王正南虽说不甚了解教会在西洋列国中的地位,但有一点却很清楚,那就是这帮传教士远比他们看起来的更有权势。

十里洋场,两界三管,法租界自成一方势力,而远东各个教区的主教,彼此间也多有联系。

因此,王正南才特意赶来求见南满教区的新任代牧主教,试图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兄长上一道身份保险,尽管不确定能否起到作用,但也总好过毫无准备。

而卫忠藩作为新上任的教区主教,同样也需要本地豪绅的支持,才能顺利接过苏裴理斯的衣钵。

双方互惠互利,当下便一拍即合。

……

……

离开南关天主教堂以后,王正南又在弟兄们的护送下,奔走于奉天的各家洋行、以及洋记者的住处,攀交关系,竭力为远在沪上的江连横等人提供无形的人脉支持。

这一整天忙活下来,早已累得骨软筋麻。

等到黄昏时分,途径小西关,正到纵横保险公司大门口时,恰好又碰见了雅思普生。

两人闲话了几句,王正南问:“天都快黑了,怎么跑这儿来了?”

雅思普生感慨道:“王先生,我要回辽南去重新办德茂洋行了,赵先生刚才找我,我也顺便过来跟方言道个别。”

王正南办完了一整天的差事,听了这话,便索性同德国佬一道进了保险公司大楼,朝着顶层办公室走去。

“老赵找你有啥事儿呀?”南风边走边问。

雅思普生压低了声音,解释道:“要谈一笔军火生意。”

“你那洋行还没复业呢,现在就开始有货了?”王正南有点意外。

雅思普生讳莫如深地笑了笑:“王先生,要是等洋行复业再找货源,哪里还来得及?”

“这道理我也明白,可我听那些洋记者说,你们国家的武器不是都被销毁了么?”

“销毁的都是大型装备,枪弹还有,尤其是毛瑟手枪,我们的士兵都不喜欢用,没想到你们特别喜欢用,很多存货早就开始往远东这边走私了。”

说到此处,雅思普生忽然问:“对了,江先生还没从沪上回来么?”

王正南摇了摇头,叹声道:“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等进办公室慢慢唠吧!”

说话间,两人来到顶层办公室门前。

推开房门,却见赵国砚正坐在沙发上接待两位陌生的来客。

方言则是站在办公桌旁,耐心整理着诸多文件,见到雅思普生进来,便连忙凑过去,一如十几年前那般,笑呵呵地叫了一句“先生”。

两人兀自寒暄。

王正南却将目光看向沙发,只见两个身穿二棉夹袄、体格魁硕的男子正在那嘻嘻哈哈地说笑。

“老赵,这两位是……”他走上前,略显迟疑地问。

不等赵国砚回话,两个男子便歪起脑袋,看向南风,手里一边把玩着一顶牛仔帽,一边嗤笑着问:“咋的,不认识啦?”

“这两位是李正山头上的兄弟,特意过来给家里帮忙。”赵国砚介绍道。

“来的这么快?”王正南有些讶异。

“能不快么!”两个胡匪大大咧咧地说,“咱们大当家的听说江老板在南边扎了手,马上就派咱俩过来了,咋说也是十几年的交情,就当是来串门儿了。”

王正南这才知道,老牛、老解和杨剌子刚走了一天,便已经开始有熟脉陆续派人赶来奉天。

何以这么快?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南满铁路。

小东洋已经在关外深耕了将近二十年,为了高效率掠夺关外资源,故而大兴铁路,十几年的时间,奉省和吉省南部,铁路纵横交错,密如蛛网,胡匪乘车而来,最多一个昼夜,便可通行全省。

赵国砚抬头看向王正南,说:“南风,正好你来了,待会儿帮忙给这两位兄弟安排一下住宿。”

王正南应下一声,连忙招呼着两个胡匪跟他下楼。

毕竟,保险公司明面儿上还是门正经生意,总不能引来一帮胡匪在这里谈事。

可两个胡匪却摆了摆手,说:“住宿的事儿,不着急,主要这趟咱俩人可是空手来的,没带家伙,你们倒是赶紧把喷子准备准备呀!”

“放心,家伙肯定有。”赵国砚抬手指了指雅思普生,“家里订了二十把大镜面儿,差事办完了,你们可以把枪直接带回去。”

两个胡匪眼前一亮,喜道:“白给?那可说准了,别到时候秃露反帐的。”

“那不会,只要你们到时候别怂就行。”

闻听此言,两个胡匪立马撇了撇嘴,冷哼道:“操,老子今年这一整年,净他妈的在山上跟毛子响了,咋的,沪上那帮瘪犊子比毛子兵还猛?”

话音刚落,办公室的房门突然敲响。

“进!”赵国砚知会一声。

紧接着,就见一个江家的“响子”从门外探头进来,小声说道:“砚哥,大孤山的绺子派人来了,还有调兵山的人手……是让他们都上来么?”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江家傍着张老疙瘩这座靠山,在奉省立柜十年,这还是头一次以龙头瓢把子的身份召集线上的“横把儿”,还不到两天时间,近处的几股绺子便已应招而来。

尽管这些胡匪零星各处,人数也不多,但毕竟不能放他们在城里四处乱窜,否则一旦捅出篓子,还得出面跟官府解释。

赵国砚索性径直站起身来,朗声说道:“大嫂吩咐过,来者是客,今儿晚上先让弟兄们去‘会有俱乐部’吃顿酒席,明天下午,准时出发,迟来的就不再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