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231章 荀攸入仕

三国:季汉刘璋 第231章 荀攸入仕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231章 荀攸入仕

第231章 荀攸入仕

政通人和,百业俱兴。

自荆州逆大江而上,入蜀已有一段时日的荀攸,对当下巴蜀大地的治政给出了一个评价,一个相对优秀的评价。

天下纷争不休,宇内群雄日寻干戈,近些年来荀攸见惯了军旅,见惯了杀伐,更多的是见惯了流血漂橹。但蜀地竟是独善其身,在汹汹乱世中显露出了一副安宁祥和的样子,这里多多少少是因为蜀地比较封闭,但除却蜀地闭塞的地理,荀攸认为益州牧刘璋在其中的作用很大。

王道隔绝,朝廷威望不足,朝廷的旨意和诏令在地方效用不大。

这个时候掌握一州军政的州牧,就如同东周时期的诸侯。

而州牧治下的州郡显露出的模样,就体现着州牧的能力,若是州牧能力强悍,能摆平所据州郡发生的乱子,自然他的治下出现和平安详的模样。

而益州牧刘璋,这位益州的州牧,在荀攸看来,便是州牧中的佼佼者,比之其他州牧要强上三分。

就比如他先前停驻在襄阳,观察过刘表的治政,刘表虽是从容坐保江、汉,内部没有大的乱子,襄阳是一片祥宁,可刘表治政混乱,不能禁止世家豪族侵暴百姓,上面是放纵的态度,下面是肆意妄为的势头。

因此前面荀攸虽是驻足襄阳日久,但没有太大的意愿在刘表帐下出仕,以他对刘表的观察和度量,如果他去追随刘表,不过是昏昏沉沉度日,于天下的乱局没有任何的补救。

‘若论明主,当属刘益州。’

荀攸打着投效刘璋的想法,可刘璋如今在征讨汉中的米贼张鲁,于是荀攸今日踏入了益州长史王商的府邸,在王商府内仆人的牵引下来到了候客厅,并递上了自己的名刺,名刺上没有太多的文字,只单单写着四个字:‘颍川荀攸。’

荀攸自信,虽是长史王商是益州第二号的人物,但只需王商见到自家递上去的名刺,以王商喜好揽拔奇俊、提携俊杰的名头,加上自家的这个‘荀’字,王商当是倒履出迎他。

只安坐席间,荀攸板正着身姿,目不斜视的静静等候了起来。

此刻益州长史王商正在书房之中,在这休沐的日子里,他继续勤勉工作,伏案于文牍之上,料理着从南中七郡和三巴之地递来的文书。

王商阅读着案几上这封庲降都督高颐递来的文书,上面高颐通报了兴古郡爨氏攻灭了一家小种夷人部落,并占据了夷人部落此前拥有的一座银矿,爨氏得到银矿后,改进了冶炼工艺,增派了采矿的人手,使这座夷人占据时仅出产少量白银的银矿大发光彩,每月出产的银矿数倍于旧时。

跟随着这封庲降都督高颐文书一并押解来的,是爨氏第一个月开采出来的白银,如今已经押解进了州中的库房,作为军资使用。

若是能在这几个月内拿下汉中,这批白银当可用作赏军之物,嘉赏征战汉中劳苦的士卒和将领,王商恰意的想着。

至于被抢去了银矿,又落得个族灭下场的夷人部落,兴古郡的爨氏不在乎,庲降都督高颐不在乎,长史王商更是没去想,没人去在乎这个可怜的夷人部落。

批阅掉庲降都督高颐的文书,王商伏案看起了另一封,由邛都令李恢递来的文书,文书上李恢叙述他攻灭了一处邛都附近的夷人部落,并从这个夷人部落的手中夺下了千余头水牛,除了两百头留给了邛都百姓用于耕种开荒,剩余的水牛将不日押送到成都。

王商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对李恢很是有好感,李恢不仅治政手段很不错,在军事方面亦是有不错的能力,称得上是一个文武全才,他未曾想到,区区南中蛮荒之地,竟是出了李恢这样一个大才,假以时日,李恢当可为一两千石。

王商在李恢的文书上批了个‘优’字,作为对李恢精神上的嘉奖,当然物质上的奖励也是有的,光驱使人干活,不给人好处,再性子稳重的耕牛都会有脾气的。不过物质上的嘉奖,由不得王商做主,赏罚的事情,或者说赏罚的权力,都在刘璋的手中。

将这封李恢的文书放置在不日将传递给刘璋的文书堆处后,王商拿起了下一份文书,这封文书是汉嘉令杨洪递来的,杨洪在文书上讲,他驱使着汉嘉郡境内的夷人将破败不堪的旄牛道修缮了一遍,现如今道路宽敞平坦,可以容纳两辆马车齐头并进。

其次杨洪叙述了他用夏变夷的政策,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汉嘉郡的蛮夷摒弃了旧日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风俗,开始追逐起了汉家的风俗,这里杨洪尤为着重了一点,他言是旄牛夷狼谭的部落,如今开始蓄发了,不再断发文身做蛮夷状貌,假以时日,必将归化为堂堂正正的汉儿。

‘青年俊才何其多也。’

王商看着杨洪的文书感慨了一句,李恢、杨洪等皆是弱冠之年,便被刘璋超拔为一县之令,起初王商对刘璋提拔李恢、杨洪担任县令还有些不安,毕竟二人的年纪过于年轻了,对治政方面或许不怎么熟练,再加上李恢、杨洪二人所任的地方又是蛮夷横行、不宁之处,李恢任邛都、杨洪任汉嘉,他唯恐二人出了什么篓子。

但今时今日,李恢和杨洪都证明了自己的才干,且从当前二人治政一县的结果来看,二人皆是有着至少两千石的潜力。

‘识人之明,无过明公。’

这里王商对着远在阳平关外的刘璋敬服了一声,去年刘璋讨平南中,不过区区数月,在南中的待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挖掘了许多的南中贤良、青年才俊。

这等识人的才干,天下只怕是少有人能追比的,就连王商自己,虽是揽拔奇俊,卓有成效,但是也还是觉得不如刘璋识人。

在王商批阅了一堆齐平他额头的文书后,王商的儿子王彭趁着这个间隙开口道:“父亲,伏案久了对腰不太好,不如起身走动一下,舒缓一下四肢……若是父亲想多为明公效力几年,还需保重身体才是。”

王彭前面说了一段让王商起身走动舒缓身体的话,但见王商不为所动,他不假思索的搬出了刘璋,用着能触动王商的刘璋来做说词。

“也好,该料理的事情也料理完了,就起身走动一下。”

果然,在能为刘璋多效命一二年的诱惑下,王商应了王彭的请求,他放下手中的笔,起身缓步走动了起来。

度步间,王商斟酌起了一件事情,他有意为蜀中名士严君平、李弘立祠作铭,用意在于表彰先贤,给蜀中士人做一个榜样,不过这件事他还在考虑当中,具体实施的话他想等到刘璋平定汉中后,通报过刘璋再行实施。

这是一桩美事,人臣的话不好去做,当由君主去定夺,加美誉在君主的身上,方才为好。

可留给王商遐思的时间没有多久,府中的主事寻到了书房门口,并通报有人求见,而后他静候着王商的回音。

王彭见着府中主事前来寻事,以为又是什么阿附的小人来府上求官问职,他的面色不由一黑,不耐烦的嘱咐了一句府中主事:“今日我父亲休沐,若是那人没有什么要事,就让那人留下文字,见倒是不必见了。”

主事将手中荀攸的名刺提了提,小心翼翼的补充了一句:“来人出身颍川荀氏。”

“颍川。”

“荀氏。”

颍川这个地名加上荀氏这个姓氏,仿佛有什么魔力一般,将王彭心中不耐烦的情绪驱散一空,留下的唯有讶异的神色和心境,他立即大步向前走到书房门口,从主事手中接过名刺,双手小心的捧到了王商面前。

原本低头踱步的王商抬起了头,他的眸子中闪过精光,并一字一顿的读起了名刺上的姓名:“颍川荀攸。”

念完名刺文字的王商端正面色,向着府中主事简略的吩咐道:“引路。”

不多时,王商到了荀攸所在的候客厅,一番通报姓名并见礼过后,他将荀攸引到了府邸上的明堂中,隆重的接待起了荀攸。

这里不由得王商不见重,荀氏出身不凡,乃是战国荀卿的后人,更兼荀氏于当世闻名遐迩,显赫一时。

“听闻公达先生昔日曾欲刺杀国贼董卓?”王商问起了一件他听过的传闻。

“确有此事,董卓无道,天下怨之,当时攸和议郎郑泰、长史何颙以及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商议,欲趁隙刺杀老贼,以谢天下。”说起这一桩旧事,荀攸辞气壮烈,仿佛当下正在实施刺杀董卓一事。

一言至此,荀攸叹息了一句:“只是还没等攸等开始实施刺杀一事,便为小人泄谋,致使老贼董卓发觉,却是未能报效国家,不能为天子除去董卓这个恶贼。”

王商面色带着敬佩,他推崇了一句:“只凭公达先生有此忠义之心,便足矣宽慰陛下了……董卓无道,好乱乐祸,致使天下不宁,虽未死于公达先生之手,但如今已是自取其祸,身死族灭,可知天道好还,报应不爽。”

“正是,老子有云:‘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董卓无道,凌迫君上,虽是拥并凉之精兵在侧,实不过一匹夫尔,如此作恶之人,终究是没有好下场的。”荀攸认同的点了点头,事实也正是这般,董卓的下场不是一般的凄凉,直直的被百姓点了天灯。

谈完国事,王商扯起了荀攸的生平:“不知昔日的荀神君,是公达先生的何许人也。”

“乃是攸的曾叔祖。”荀攸微笑着答了一句,他的曾叔祖荀淑号‘神君’,当时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荀淑为师,可谓是名重天下,为世人所敬仰。

荀攸来到王商府上,并自信王商会亲迎他,就是依仗着他曾叔祖荀淑的名声,或许王商没有听过他,但是荀淑的名,他料想王商是听过的。

只是令荀攸意外的是,王商虽是居于闭塞的蜀地,但是也听闻过他的名声,知道他曾经谋划过刺杀董卓之事,不由得他对王商高看了一眼。

毕竟蜀人居于富庶无忧之地,对蜀地外的事情多是不怎么愿意插手,也不愿意搅扰在其中,连听闻都不愿意去听,而王商通晓世事,这便是王商的不凡之处了。

荀神君的族人,又谋划过刺杀董卓的事情,兼之海内名士。王商打量了一番荀攸,他起了爱才之心,像荀攸这样的贤士,当是为他的明公所用,不过这里有件事有点小冲突:“公达先生受任蜀郡太守一职,因之迟迟未曾就任,故而刘益州已经任命陈实担任蜀郡太守一职,此事还望公达先生勿怪。”

荀攸面色淡然,他谦逊道:“攸受任蜀郡太守,因道路不通,驻足襄阳良久,蜀郡太守空缺,而刘益州任命陈府君为太守,实是得宜……攸近来游历蜀郡,听闻蜀郡百姓有言,蜀郡牧,陈府君,自到此,民丰足,可知陈府君的贤良精干。故而今日虽是荀攸至此,但无出任蜀郡太守之心。”

心胸亦是不凡,王商见着荀攸的神色,但见荀攸对蜀郡太守一职被夺去没有任何忿然,便知荀攸是个忠厚谦让的人:“虽是蜀郡太守一职无有着落,可以公达先生的才干,必然能得我主青睐……只是如今我主现在攻伐汉中,还请公达先生稍待一些时日……嗯,我当为公达先生向我主发去文书,表荐公达先生,不知公达先生意下如何。”

王商言语殷殷,他是个喜欢提携士彦的性子,自不必说荀攸如此大才,他更是要为刘璋引荐一二,收入刘璋的幕府。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荀攸拱手谢了一句,他没有摆什么名士的架子,也没有谦逊的推脱什么。对于刘璋虽是未曾蒙面,但他自认在游历蜀地的这段时间内,对刘璋有些了解了,多少认定了刘璋是他的明主,于是他直白的应了下来。

王商面带笑意的点了点头,他已经开始斟酌起了举荐荀攸的文书了,想着文书里的文字如何书写,方能让收到书信的刘璋知晓荀攸的才干,毕竟书信文字不如活生生的人在面前来的客观真切。

他担心他的文字若是一个没写好,或许会让刘璋不能理会知晓荀攸的才具,而因此刘璋递回的文书里给荀攸的官职不怎么符合荀攸的预期,惹得荀攸心中不满,弃官而走他方,那就使得益州错失大才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