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230章 兵向定军山

三国:季汉刘璋 第230章 兵向定军山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230章 兵向定军山

第230章 兵向定军山

沔水南岸的地形是山高林密,荆棘遍野,向来是少有行人,更不必说山林间根本就寻觅不出一条道路,以往山林都是黑熊、食铁兽的乐土,也只有野兽会在山林里穿行而过。

但今日却是不太一样,只见一队队士卒踏入了这片山林,前队士卒使用刀斧劈砍密集的荆棘开通道路,后队士卒紧凑的跟在前队的身后,每当前队士卒疲惫的时候,后队士卒会走到队伍的前方化作前队,继续开通道路。

野无人烟,外加山高林密,因此这片山林中居住着数目繁多、种类亦是繁多的鸟雀,原本在树枝上蹦跳走动的鸟雀们,在被大树下方走动的士卒所惊扰,纷纷扑打着翅膀朝着青天飞去,于高空中盘旋,同时发出嘈杂的鸟鸣,久久不敢落地。

林木之下,统帅这批士卒的甘宁,见到鸟雀在高空往来盘旋不敢落地,他不免皱起了眉头,若是有打老了仗的汉中斥候在附近,肯定会对他们所处的这块区域生出戒备和探索的心理。

无他,鸟雀停空不下,就说明林木中十有**是有大批人类的存在,不然鸟雀不会无缘无故停在空中不落下。而就算鸟雀是因为林木下有野兽捕猎造成惊扰,也不至于这么长的时间滞留空中。

带路的甘九察觉到了甘宁紧锁的眉头,作为甘宁肚子里的蛔虫,他宽慰了一句甘宁:“渠帅,你放心便是,这沔水南岸的山林从来无有人烟,汉中的斥候才不会跑到这里来……说起来,前面明公派遣我往这里探路,欲图寻觅一条到达定军山的道路,听着明公话里的意思,我开始还以为这里至少有一条古道什么的,能够让人通行,但等到了这里我才发现,此处就是纯粹的山林,人烟什么的不存在的,真不知道明公怎么会想到往这里行军。”

一边说着宽慰甘宁的话,甘九一边对刘璋的决策发出感叹,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刘璋令他们一行人从这里行军到定军山,只怕任凭汉中的米贼张鲁想破脑袋,都不会想到他们会出这一招。

“明公的睿智,岂是你我能追比的,你想不到是正常情况,想到了才不正常。”甘宁皱起的眉头稍稍松开,他言语轻佻的附和一句甘九的话。

“渠帅?”甘宁身侧的法正听着这个词,眉目闪烁了一下,这渠帅一词可不是什么好词,往往是用在反贼的首领,以及夷狄酋长的头上,如黄巾贼中有三十六方渠帅,如鲜卑、西羌诸多酋长多号曰渠帅。

甘宁轻咳了一声,对着发出疑问的法正直言道:“某少时在宕渠水上讨过生活,干过一些亡命的事情,底下的士卒多是我的旧部,所以循着旧历,称呼我为渠帅,倒是失了官家的稳重了。”

若是以往,甘宁不太愿提起他在巴郡当锦帆贼的岁月,毕竟这一段岁月不怎么光彩,那时候他杀人越货,破门灭家,做了一堆的混账事,现下想来,脸上都难免露出羞愧之色。

可现在不一样了,甘宁在刘璋帐下担着中郎将的职位,没有人敢当面揭露他的短处,就算不小心扯起了他的过往,也都是说甘宁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有大将之风,攻无不克了,胡吹一通法螺。

而甘宁也就没有了遮掩过往的念头,再者他也不是文过饰非的性子,向来是有什么就说什么的,既不喜欢遮掩也懒得遮掩。

“原是如此。”法正闻言微笑着点了点头,同时他心中有着些许讶异,讶异甘宁的直白,不过这也对了他的性子,他本性也是直切的紧,不喜欢拐着弯说话。

言明了自家的出身,甘宁打量起了法正,他对法正有些好奇,一来法正初见刘璋,便被刘璋任命为军议校尉,虽然这里面多多少少因为法正的祖父是关中大儒‘玄德先生’法真,大儒之后,世人对法正都会多看一眼。

但就甘宁对刘璋的了解,刘璋不会因为出身来定官职,而是根据每个人的才干进行任命,这里他就不免在想法正究竟有何才干,得以一见刘璋,就被任命为军议校尉。

二来法正举族从关中迁徙到蜀地,只是被阻挡在汉中停留了下来,且法正出任了勉县县丞一职,但法正竟然是弃官不顾,更是舍下宗族,跟着都尉娄七翻山越岭来面见刘璋,投效到刘璋帐下。这股子亡命的豪气,让甘宁有些敬服。

甘宁明知故问的挑起了话头:“法君是关中扶风人?”

“正是,我是扶风郿人。”法正点了点头,甘宁有意同他谈天,他也打算和甘宁多说上几句,互相了解了解,毕竟现在二人统领着大军,是一主一副的关系,需要精诚合作才是,若是不了解的话如何去精诚合作。

“甘君姓甘……秦惠文王时有下蔡甘氏,出有名将甘茂、上卿甘罗,不知可是甘君的祖上?”

甘宁闻言先是一喜,法正将他和秦惠文王时的名将甘茂、上卿甘罗关联在一起,让他很高兴,但他旋即摇了摇头:“某乃巴郡临江人也,同下蔡却是隔着千里之遥,且某祖上没有关于根底的只言片语传下,却是难以审知……以某度之,我这个甘氏和下蔡甘氏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法正面露微笑,他恭维了一句:“若是旁人,必会牵强附会,尽量将自己同史书上名人牵扯在一起,但甘君却是出人意料,竟是不在乎这些虚名……”

而后法正因前面言及下蔡甘氏,感叹了一句:“想那甘罗,自幼聪明过人,入得秦相吕不韦门下,十二岁出使赵国,言语之间,就为秦国谋得十几座城池,受上卿之位,为世人所仰慕……甘君要是能托名下蔡甘氏,少不得世人看高一眼。”

接着感叹甘罗的才干后,法正谈笑了一句。

“即无实证,如何能托名下蔡甘氏,某却是做不出那样卑下的事情来。”甘宁目光灼灼,向着法正放出豪言。

“以前到现在世人皆知下蔡甘氏,不知某巴郡甘氏,待某之后……法君且试观之,世人当是敬重巴郡甘氏,以巴郡甘氏为天下第一甘姓也。”

“甘君湖海豪气,令正钦佩。”法正重重的叹服了一句。——

成固,豪族张氏的密室之中。

张氏的代族长张礼修出席而立,向着一众成固游侠陈调的旧时宾客言道:“妾身虽是一妇人,但也知道忠义二字……往日我夫君担着苏府君的主簿一职,而苏府君为张鲁、张修所害,古人云:君忧臣辱,君辱臣死,更何况苏府君是遇害于米贼,故而我夫君独自一人、持剑杀入张修营中,欲图为苏府君报仇,只恨我夫君势单力薄,未得功成。”

这一段话所涉及的往事,一众陈调旧时的宾客皆是知晓的,张礼修的夫君赵嵩忠肝义胆,事君以忠,就这份忠心和胆气,称得上是汉中无二,这几年来,汉中的游侠每每言及赵嵩,都是推崇的紧。

张礼修面色刚毅,浑然不似一妇人:“我夫君虽死,但妾身却不怎么悲痛,盖因我夫君为主报仇,死得其所,身虽死,名可垂于竹帛也。”

一众宾客不自主的点了点头,古语云:夫死者为大矣,而名垂竹帛不朽之事,身岂能必乎?由斯观之,则无谓耳!

对于好游侠的宾客们来说,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命终结的时候,回顾一生没有任何的作为,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事情,连一件可以写到竹帛上留名的事情都没有。

“妾身自初平二年夫君遇难以来,无不日思夜想,欲追随夫君到九泉之下,以免他一人在九泉下孤苦……但妾身所虑者,妾身同我夫君所生唯有一女,妾身若是死了,则夫君之仇,无人可报了,故而苟全一时,静候时机,如今时机到了。”张礼修破开肺腑,道出心声。

“刘益州为人神武,前定巴郡,后平南中,兵锋所指,无人可敌,只是今时碍于阳平关的险阻,小厄于一时……当此之时,我等若是不奋起,响应刘益州,搅扰米贼一二,岂不是还要容忍张鲁这个米贼在汉中恣行威福,推行鬼道一年半载……这,诸君可是愿意?”

“我等自是不愿。”满脸虬髯的宾客站了起来,他瞪着一双牛眼,从鼻孔喷出一道气:“米贼张鲁,肆行鬼道,玷污经典,蛊惑黔首,所行的桩桩件件之事,早已是天怒人怨,怎能容忍张鲁再嚣张些许岁月。”

“我等亦是。”一众宾客纷纷出席。

张礼修面色坚定,无有一丝的犹疑:“今者虽是刘益州阻于阳平关外,成固县辎重粮草不足,米贼张鲁屯于沔阳尚有余力,我等若是起兵于成固,或将为张鲁遣兵攻杀……但度之生死,不过小事尔,若是能死得其所,书名于竹帛,方为壮事也……妾身受叔父重托,三日后将尽起张氏部曲,驱逐米贼所立祭酒鬼卒,据守成固,震骇米贼,令米贼不得专意阳平关,使刘益州得以入汉中,一扫汉中污秽……此间事一则为国家讨贼,二则为我夫君和陈公报仇,诸君若是愿意协助妾身一二,妾身当来世衔草报恩,若是有不愿者,妾身亦不强求,但虑及大事,三日之内,不愿者还请居于张氏族内,待妾身起事后,便可自行离去。”——

上庸。

蔡瑁、张允所派遣的使者又一次的来到了豪族申氏的明堂中:“申族长,此乃刘荆州下发给伱的文书,我们刘荆州为人宽大,这一次给你们归降的待遇很是不错,你们就降了吧。”

脾气火爆的申仪听着荆州使者狂悖无礼的话,不由面色泛起怒气,将手往腰间的宝剑摸去,只是申仪摸到一半,就被旁边伸出的一只手按了下来,不得拔出腰间的宝剑。

申仪转头看向伸出手按压下他拔宝剑的人,只见在他身侧的申眈摇了摇头,目视他不要轻举妄动,先观望一下风色再说。

上首申氏族长申公心中对使者的话亦是不喜,但他作为族长,肩负申氏一族的存亡,以及西城、上庸之地的重担,自然不能快意恩仇,着人将言语狂妄的荆州使者拖下去砍成肉丝,他只是在脸上挤出了一个皱巴巴的笑容,接过使者递来的书信,细细的看了起来。

正如荆州使者所言,这一次荆州给的归降条件十分的不错,一来没有强求他们申氏迁徙到襄阳,远离故土,二来给申公开出了高官厚禄,言说是要将西城、上庸、房陵这三座汉中治下的县城改为郡,西城郡、上庸郡、房陵郡,而申公这位申氏的族长,将担任上庸郡的郡守。

申公不着意的点了点头,这一次荆州的归降条件很是丰厚,也很是宽厚,若是蔡瑁、张允第一次递来的书信上是这样的条件,说不得他已经归降荆州了。

可荆州几次三番递来的书信中,归降条件是愈来愈丰厚了,这让申公不由得想再等等,等到下一封招降书信递来,说不定归降条件会更好一些,其次荆州方面这样缓步加码,让他对荆州方面招降的诚意很是怀疑。

一念至此,申公向着使者拱手道:“滋事重大,还请容小人商议一两日再做回禀。”

闻言蔡瑁、张允派遣来的使者顿时面色不喜,他本以为这一次如此丰厚的条件,定然是马到功成,但没想到申公竟是推脱了,秉着从蔡瑁、张允那里得到的授意,他出言威胁道:“我家蔡将军有言,若是申族长三日之后,没有一个准确的答复,我荆州大军将兵锋西指了,到时候,就不是眼下这个条件了,而申氏怕是没个好结果。”

作为蔡瑁的使者,沾染了蔡瑁的倨傲之气,对申氏这个割据西城、上庸的豪族未曾放在眼里,只是一味在口头上用武力压迫。

说完这番话的荆州使者,施施然就告辞而去,没有留下来饮一杯水酒的意思。

待荆州使者走远,申仪跳了出来,他指着使者远去的背影破口大骂道:“这竖子竟敢如此凌辱我申氏,当是斩了他,用他的头颅来祭旗。”

申眈却是摇了摇头,他作为长兄,心性比较成熟一些:“若是杀了这个竖子,我们和荆州当是水火不容了,这样的事情是做不得的,多少要留一点退路。”

申公赞赏了一句:“眈儿说的对,不过是一个竖子,说话狂悖了些,杀之无用……荆州的劝降书信一封接着一封,可前后不一,使者狂悖,一点诚意都没有,叫人如何好归降。”

“所以还是要打,仰仗地利赢了荆州一场,然后再行纳降之事,当可令荆州施以重利。”申眈秉持着他的想法,那就是和荆州交兵,赢上一场,教荆州不敢小觑他们申氏,打出统战价值来。

现在荆州方面高高在上,不把申氏放在眼里,要求他们申氏归降,但是若是申氏赢上荆州一场,让荆州方面知道申氏是一把硬骨头,不能轻易的咽下,到时候,荆州自然是低眉顺目,拿出诚意十足兼之丰厚的条件来招降他们申氏。

“嗯。”申公应了一声,他扯开话头,说起自汉中递来的消息:“张师君递来书信,言是正在整顿兵马,不日就顺沔水而下,援助我申氏。”

“嗯?”申眈略微歪着头,面露疑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