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336章 贾诩献策

三国:季汉刘璋 第336章 贾诩献策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336章 贾诩献策

见着李应在郭汜、郭浦等人面前惊慌失措,以至于哭喊在地,李傕的面色顿时有些不悦,他的两位从弟,李桓和李应,李桓是悲观主义者,总是不合时宜的说一些丧气话,李应则是过于看重妻儿老小,如今听到一些风声就惊惧失常,大力劝说他回师长安,全然没有一点男儿的气概。

‘诶。’李傕于心底直直的叹了一句,若不是族内子弟成器的实在较少,他何至于提拔李桓和李应这两个废柴典掌军事。

只是现下一遇困境,李桓和李应皆是未能沉住气,在外人面前摆出一副庸人的模样,丢他们凉州李氏的颜面,这不免让提拔李桓和李应典掌军事的李傕有些懊悔。

一侧的郭汜闻得李应颓唐悲观的话,他同李傕一样,面色上露出不悦的神情,他有心斥责一番李应,可他的嘴唇翻动,却是没有发出什么声音。

这里毕竟李应是李傕的从弟,郭汜作为一介外人不好去贬斥什么,更不必提李傕眼下还在现场,要教训李应也轮不到他来教训,其次他见着李傕的神情,知晓李傕肯定是会出头训斥李应的。

在郭汜的预期中,李傕按纳下心头的怒气,开始训斥起了李应:“慌什么!蜀军不过是在子午、褒斜、傥骆的谷口布上一些旗帜而已,真实情况究竟如何,还需查探一番才知晓,若是蜀军只是一股子疑兵,而我们却因此回师长安,岂不是教关中父老耻笑。”

“况且就算蜀兵真的打算从子午、褒斜、傥骆发兵长安,也还需一些时日,到时候若是斥候查验为真,从我们这里到长安是一路坦途,骑卒若是昼夜行军,不过两三日便可抵达长安,也可以赶得上解救家小。”

言罢,李傕向李应使了一个眼神,有意警告李应,让李应闭上嘴,不要再发出一些影响军心士气的话。

但李应关心则乱,他心念留在长安的妻儿老小,不顾李傕警告意味的眼神,继续恳求道:“兄长,还请以妻儿老小为念,速速回师长安吧……就算大军不回,可遣弟引一军回长安守卫。”

“还请兄长以妻儿老小为念!”李应诚恳至极的哀求道。

“竖子。”见着李应不依不饶,李傕发怒了,他怒发冲冠。

“如今蜀地的刘璋小儿不日就要北上,我们麾下的一兵一卒必须钉死在陈仓,阻挡刘璋小儿大军踏入三辅之地,这是关系到你我兄弟性命的大事,眼下如何好回师长安,好分兵长安。”

“你觉得是长安的妻小重要,还是陈仓的兄弟重要?”

李傕搬出了一条古训:“自古所谓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这衣服同手足那个重要,你自己好生思量一番……”

李应的神色上露出一缕畏惧的神情,面对发怒的李傕,他不敢再多言语,同时他的脸上浮现一股苍白之色,长安之地留守的兵卒甚少,如是蜀兵真的从子午、褒斜、傥骆三道袭取长安,他一家老小,必然会落于蜀兵之手。

而以当世之人对他们凉州人的痛恨,他们凉州人的妻儿老小,若是落于蜀兵之手,自然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听李傕训斥完李应,郭汜这个时候缓缓开口道:“李贤弟,你大兄说的对,这妻儿就像衣服一样,破了坏了,换一件便是,而兄弟同手足一样,要是伤了断了,那就没了再长出来的机会了。”

“是,大兄说的是,郭将军说的是。”李应不敢再悖逆李傕,他只得一脸苦涩的点了点头,应了一声。

训斥完李应,李傕心中依旧躁郁,他在帐内来回的踱起步来,不多时,他忽的抬头问道:“贾先生在哪?”

郭汜闻言恍然大悟,他拍了拍案几,哎呀了一句:“我们如何把贾先生忘了,这个时候须得贾先生给我们好好谋划一番才是,却是不用我们来伤神伤脑,半天拿不出主意。”

“贾先生在张将军营中,我去请他。”李应听得贾先生三字,他顿然面色大喜,立即向李傕拱手请命去请贾诩。

“嗯,请张济一并前来。”李傕点了点头,接着挥了挥手,就像是赶走一只苍蝇般。

李应得到李傕的同意,他立即返身,阔步流星的向着营帐口走去,口中低声喃喃道了几句‘有救了’‘有救了’。

不怪李应忽的欢喜了起来,实在是因为贾诩作为凉州的智囊,前面在董卓为吕布所杀,凉州诸将失却主心骨,欲各自离散的时候,贾诩站了出来,定出了合兵还攻长安的计策,将必死的局面掀翻了过来。

李应相信,若是请来贾诩商议,贾诩必然还会像上次一样,给出一条扭转乾坤的条陈建议,将他们凉州人从眼下的困境解脱出来。

掀开帘帐,李应感受到一阵刺目,当下时值正午,正是阳光明媚、照耀四方的时候,而这股子劲头十足的阳光,让李应有一种前路光明的心绪泛起。

李应出了辕门,立即就从随从的手里牵过一匹凉州骏马,马不停蹄的赶赴往张济的营垒。

凉州诸将、关中诸将,外加凉州羌胡虽是汇集于此,有心共同抗衡益州牧刘璋,可除却合兵一处,在一个寨中扎营的李傕、郭汜所部,其余的人马都是各自分立营寨,没有将营寨搭在一起的念头。

这里一则是凉州诸将、关中诸将,外加凉州羌胡明面上是盟友的关系,可私下里对其他人都有些戒备的心态,害怕有人背盟袭扰,趁隙取了自家性命。

毕竟大家作为凉州人,都不是什么有忠有义的人物,背叛和刺杀是常有的事情。

二则是作为一支联军,他们的成分极为复杂,有凉州人、关中人、还有羌胡,习俗上不一样,生活方式也不一样,搭建营寨,立起守御的方式也大不相同,若是在一起扎营,免不了底下的部曲会相互摩擦,爆发出一系列的冲突,甚至于引发两军的攻伐碰撞。

到那时,只怕是未能携手同心御敌,反倒为自家人所败。

考虑到以上两点,于是前来会盟的各路人马,只在划定的区域里各自立寨,并没有扎营一处的打算。

而此时的张济营中。

张济的心腹骁将胡车儿一声通报,在得到应允后踏入了营中,拱手向着张济禀告道:“将军,前去陈仓道口攻伐蜀兵的烧当羌所部回来了,李傕、郭汜也自陈仓城下撤了回来。”

“这是败了。”贾诩抚着长须,怡然自得的发出一句揣摩的话,不过也说不上是揣摩,盖因贾诩这里说话的语气十分的肯定,没有什么迟疑动摇。

听得贾诩的话,张济半信半疑的看向胡车儿,向胡车儿发出征询详情的目光。

胡车儿脸上露出一抹讶异的神色,他感慨了一声道:“先生真乃神人也,竟是端坐营中,便知道外间的情形。”

先是一声感慨,肯定了贾诩的揣摩,而后胡车儿才通报起了详情:“小人就近观察了烧当羌部还营的情况,只见出发时千余人的队伍,只剩下六七百人,军容不整,队形甚乱,人人脸上皆是一副败相,并且烧当羌里那名唤作烧鸡的小渠帅,却是没了人影,不知道是不是落于人后,还是说在同蜀兵的会战中丢了性命。”

通报了烧当羌部的详情,胡车儿这个时候才试探性的向贾诩问道:“说起来先生安坐营中,是如何知晓烧当羌兵败而回?”

一时间,张济、张绣、胡车儿等人目光都汇聚在贾诩的脸上,想知道贾诩为何有这般的神机妙算。

贾诩本不欲多言,可见着众人一副求知若渴的模样,他无奈的摇了摇头道:“此易知尔,若是烧当羌于陈仓道口大败蜀兵,依着羌胡的脾性,还营时必然是鼓吹震天,可眼下却是没有任何的动静,其次李傕、郭汜处必然会大摆宴席,邀请众人一并为烧当羌庆功,可现下却无使者前来,这足以说明,烧当羌处战局不利,不能得胜。”

“先生睿智,我不及也。”张济佩服了一句,甚是心悦诚服,同时也有些感怀,贾诩如果能真心效命于他,他说不得能做得一二大事,可惜贾诩只是在他这里暂住,却是和他没有君臣的名分。

敬佩了一句后,张济向贾诩问道:“依先生所料,李傕、郭汜下一步将有什么动作。”

贾诩似是斟酌,于一二刻后,他方才言道:“陈仓城不得下,蜀兵先锋不得败,李傕、郭汜逢此困境,必然会请将军前去商议一二,使者说不定眼下就在辕门了。”

闻言张济将目光瞟向帐口,在他的目视之下,胡车儿心思通达,立即阔步走到帐口掀起帘帐,不使帘帐挡住张济远视的目光。

帘帐被掀开,先是阳光投射入帐,接着在初期片刻的光明刺目之后,张济远远的看到了辕门处有数骑正在下马,根据影影绰绰的身形判断,张济大概猜出了来人的身份。

是李傕的从弟,李应。

张济微微吃惊的张开嘴巴,目光不再看向辕门,而是打量起半眯着眼睛的贾诩,一方面他的脸上是对贾诩神机妙算的叹服,一方面他的眼眸深处,浮起了一缕对贾诩的忌惮。

不多时,在辕门处下马的李应来到了张济的近前,向张济传达出了李傕邀他和贾诩前去商议的意思。

张济自无不可的点头应下,他吩咐了一声侄儿张绣和心腹胡车儿,让二人看管好营寨和士卒,言罢就和贾诩一起,在李应的导引下前往李傕、郭汜的营寨。

在前往李傕、郭汜营寨的路上,李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向张济和贾诩通报了今日发生的诸多事务,烧当羌的大败、子午、褒斜、傥骆三道的蜀军旗帜等等等等。

并趁此机会,李应向贾诩表明了他的心意,即是想让李傕、郭汜回师长安、先护住妻儿老小,此外李应虽是不好点明,但他话中深意,是想让贾诩帮忙劝告一二。

贾诩只淡淡的听着,偶尔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在听,却是没有过多的言语,不曾应下和许诺什么。

张济处则是细细问询着这些事件的详情,一一刨根问底,似是兴趣大起的模样。

没能从贾诩口中得到一个承诺,李应的神色有些沮丧,不过沮丧归沮丧,他还得去应付张济的问题,张济像是一个好奇宝宝,有意打破砂锅问到底,每一件事,都是从头到尾的细细盘查。

李傕、郭汜的营寨同张济的营寨相隔不是太远,骑着马的几人不多时就抵达了李傕、郭汜营寨的辕门处,营中不便骑马驰骋,因而几人下了马向中军大帐走去。

而李傕、郭汜二人,早早的候在了帐口,见着张济和贾诩的到来,立即将二人迎入了中军大帐内。

入帐之后,几人也没有去见什么礼,繁文缛节对于他们凉州人来说,是多余的东西。

“贾先生,今日……”郭汜正待出言向贾诩表明当下的局势。

可郭汜的话还没说完,那边张济就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指着李应对郭汜言道:“今日所发生的诸多事务的个中详情,李校尉已经向我们大概说了一二。”

“即是如此,我倒也省了一番口舌。”郭汜不以为逆,他庆幸了一句,而后继续说道:“贾先生,眼下局势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了,对我们来说非常的不利,你可得给我们拿拿主意。”

“如今之计,唯有回师长安。”贾诩道出了一个定策,只是这个定策却是有些语出惊人。

但见帐内的李傕、郭汜二人,各自露出了轻重不一讶异的神色,要知道益州牧刘璋自陈仓发兵,他们不在陈仓盯守,反倒退回长安,却是有些匪夷所思,非御敌之道理。

不同于李傕、郭汜的讶异,李傕的从弟李应脸上露出了喜色,他听着贾诩给出回师长安的计策,自然而然的认为贾诩这是听进去了他的请求,此刻在为他说话,他对贾诩投去了一缕感激的目光。(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