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368章 离间计

三国:季汉刘璋 第368章 离间计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368章 离间计

“离间?”刘璋在听到贾诩的话后很快反应了一句,他揣测贾诩会施展出历史上一样的计策。

历史上韩遂、马超以及关中诸将合兵对抗曹操,曹操得到贾诩出谋画策,向韩遂发去一封涂抹修改的书信,借此让关中联军的各个军头互相猜疑,而后一举破之。

“对,正是离间。”贾诩肯定了一句,在众人的目光中,他侃侃而谈了起来。

若论起对李傕、郭汜和关中诸将的了解,帐内的谋士,主簿兼军师中郎将荀攸、军议校尉贾诩、兵曹彭羕、参军郑度等,均是不如贾诩的,毕竟贾诩同李傕、郭汜共事多年,对李傕、郭汜的品行习性是知之甚详。

这里贾诩为帐内众人剖析了起来:“长安城内,有三股势力,一股是李傕、郭汜,即是最强的一股,也是同明公纠斗厮杀之心最坚韧的一股,毕竟明公檄文明言,此行必诛李傕、郭汜二人,这二人断乎不可能降服。”

“另外两股。”贾诩顿了顿后继续言道:“一股是侯选、程银、梁兴等关中诸将,一股是为李傕、郭汜招诱而来的羌胡部落,烧何、当煎等羌部。”

“羌胡之人,素来没有什么信义,见利弃义,见危则遁,如今李傕、郭汜一方处于下方,思来烧何、当煎等羌部当是心怀犹疑,有离去之心,这一股势力且不必忧之。”

兵曹彭羕闻言点了点头,对羌胡之种,以及同羌胡杂处、沾染夷风的凉州人,依他的看法,正如贾诩所言,羌胡和凉州人大多都是没有什么信义。

“即是离间,而羌胡不用考虑,那是落在侯选、程银、梁兴这些关中诸将的身上?”彭羕插了一句嘴,他道出了一句疑虑:“只是这些人以往割据一方、作威作福惯了,怕是不愿归顺明公麾下,听令行事吧。”

“就像是野外的饿狼,有一天想让他们去做狗,只怕是不愿做,也做不了。”参军郑度半眯着眼睛,他对人性是有些揣摩的。

贾诩淡然一笑:“诸君说的是,一时间要让关中诸将扭转心态,投效到明公麾下,他们怕是不愿意的,但今日之事,李堪受我们攻打,而李傕、郭汜只坐守观望,不发一兵一卒相救……关中诸将同李傕、郭汜之间裂痕已生,彼此做不到互信,或许守城之战尚可共事,但若是野战,关中诸将当是不放心将后背交给李傕、郭汜。”

“野战?”法正摇了摇头:“李傕、郭汜和关中诸将人心不齐,加之式微之际,哪里会同我们野战,既不是野战,我们也就没有机会攻杀李傕、郭汜……想来李傕、郭汜还是会继续坚守城池。”

法正说到这里,他双目精光湛湛,试探性的言道:“贾君莫不是有计,可以挑拨李傕、郭汜和关中诸将在长安城内生隙,以至两方在城内交兵,如此一来,长安易下也。”

“然也。”贾诩微笑着点了点头,他拱手向刘璋言道:“羌胡不做考虑,如今长安城内,当可挑拨离间李傕、郭汜和凉州诸将生出嫌隙,乃至于长安内乱,这样一来,关中可定,三辅可安。”

“计从何处?”刘璋淡然的问询了一句,问询起了实际的操作。

贾诩面色端正,缓缓向众人道出了他的计策,而帐内众人也纷纷出言完善着贾诩的计策,一场商谈军情的会议蔓延到了深夜。

第二日。

刘璋一大早就听到喜鹊在大纛上叫唤,他便知有好事临门了,也正如他所料,经亲卫通报,宁辑将军段煨自华阴遣使觐见。

‘这就是优势一方的待遇。’刘璋听到亲卫的通禀后,他暗自感叹了一句,无论是关中父老,抑或是三辅之地的世家豪强,以及同李傕、郭汜交好的段煨、张济等凉州旧将,这些人多是见风使舵,向着他或是投效、或是归顺、或是遣使者致意,有如江河之水入海一般。

刘璋眼下正值做大事的时候,刚刚登上争霸天下的舞台,是以他摆出一副礼贤的态度,邀请了宁辑将军段煨派遣来的使者入中军大帐一叙,他要亲自接待段煨的使者。

“段宁辑帐下段誉,见过明公。”

一入蜀营,便得召见的段誉,他毕恭毕敬的向着刘璋施以大礼,作为受到段煨所遣,表达归顺之意的他,自然是不能托大失仪,毕竟他是有求于面前这位刘益州的。

‘段誉?’刘璋暗自笑了一声,这位使者的名字,倒是和天龙八部里那位风流浪子的名字一样,只是不知这位使者会不会使六脉神剑,不过大理国的出现须得等到铁血大宋的时候,想来这位使者是不会的。

刘璋将心头杂念抛远,他慰问着段誉:“段君远道而来,风尘仆仆,一路辛苦,还请速速入座,先饮一杯水酒慰藉一二。”

“谢明公。”段誉一板一眼的起身,步伐稳重的入座,并在刘璋的举杯示意下饮尽了一杯酒水。

一杯酒水下肚,刘璋快人快语,单刀直入的问道:“段君此来,不知是有什么事情?”

这句问话似是有些多余的嫌疑,毕竟刘璋瞧得段誉的举止行为,以及段誉携带过来的珍宝美玉,他能猜上个**不离十,那位宁辑将军段煨,当是遣段誉前来表达归顺之意。

段誉听得刘璋的问询,他放下酒杯,拱手端重的言道:“明公兴义兵,为国家讨贼,为黎庶做主,宁辑将军心甚往之,欲助明公一臂之力,只是碍于道路不通,华阴多务,不得亲自前来……小人此番是受宁辑差遣,欲向明公表以归顺之意,还望明公鉴纳。”

“原是如此。”刘璋微笑点头:“宁辑将军驻兵华阴,安集百姓,劝民桑农,不与李傕、郭汜等同流合污,实是国之忠良,今次既有意归顺,我自当纳之。”

“多谢明公。”闻言,段誉出席跪拜叩谢,他起初还担心刘璋会碍于段煨乃是董卓旧时故将,推脱段煨归顺的事情,只是没有想到,这位刘益州言谈恳切,轻易就接纳了段煨的归顺之请。

‘果真是但诛李傕、郭汜,其余降者不问。’段誉莫名的感叹了一声刘璋的信誉。

谈妥了段煨归降的事情,刘璋向着段誉劝酒,好生招待了一番这位段煨遣来的使者,不使段誉有什么被薄待的地方。

刘璋这边在招待段誉,那边甘宁、娄发等人,遵着贾诩画定的计谋,开始实施了起来。

当日头一点点没入西山,天色渐渐变暗,一轮淡淡的钩月垂挂在了天穹之上时,甘宁和娄发领着数十骑赶赴到了长安城下,在一个安全的距离驻足了下来。

而后便是由娄发搭弓射箭,将一支不一样的箭矢射到了城头之上,也只有娄发才有这样的劲力将箭矢射到城头之上。

至于所射向区域的城墙所驻扎的士卒,甘宁和娄发早已是打听清楚了,知晓这里的人乃是侯选的部下,非是李傕、郭汜统属的士卒,而这,便是甘宁和娄发所要的。

昏暗之中,侯选麾下的士卒听到了一声鸣镝后,他们先是警觉的缩着脑袋,将身形遮掩在雉碟的后面,然后才是探头探脑的向城下望去,看一看城下有没有什么动静,是不是蜀军趁着夜色攻城。

探头探脑观察了几眼城下后,侯选麾下的士卒松了口气,城下没有动静,蜀军没有夜袭城池的打算,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只是刚刚的一声鸣镝,加上他们城楼上有箭矢射中木柱的声音,让他们不敢松懈,侯选麾下的士卒开始摸索翻查了起来,想知道是什么东西被射到了城头上。

很快,侯选麾下的士卒找到一支箭矢,一支镶嵌在城门楼木柱上的箭矢,以及箭矢上绑着的一张绢布。

作为曲长的小头目,见着箭矢上绑着的绢布,又是望了一眼城下,但见城下一片寂静、悄然无声,他想了想,将绢布取下,自马道下了城头,往依着城墙驻扎的侯选所部中军大帐而去。

只是这名曲长的动作,被李傕安插在侯选军中的几名间细瞧的仔细,随着这名曲长的下楼,一名间细也在同伴的遮掩下,无声无息的消失在了城楼上,向着李傕的所在而去。

侯选的中军大帐。

“敌袭吗?”刚刚入睡,就被唤醒的侯选惊慌的道了一句,自好友李堪死后,他是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好,整日处于忧惧当中,担忧会步李堪的后尘。

是以在听到亲卫通禀,驻守在城楼上的曲长求见时,他心中甚是惶惶。

但很快,侯选心中的慌乱散去,他自入帐的曲长口中得知,非是蜀军夜袭,而只是蜀军莫名其妙的往城楼射了一箭,箭矢上携带着一封绢布信,他不好拆到观阅,所以递到侯选这里。

‘不是蜀军夜袭就好。’从曲长手中接过绢布,侯选心中顿然松了一口气,紧绷的面色也放松了下来。

侯选一边摊开蜀军射到城头的书信,一边猜测起了书信中的内容,他猜测**不离十,书信中当是劝他归降的词语,以及那位刘益州给出的归降条件。

不无意外的,侯选从手中这张蜀军射来的绢布上见到了他所推测的文字,那位刘益州的确是有心招降,前罪一概不问,且有重赏于他。

这里侯选皱起了眉头,他瞧着绢布上某些字段处一个接着一个的黑点,多有涂抹修改的地方,他有些疑惑,堂堂一个益州牧,手下的书吏如何这般的文采不佳,竟是要涂抹修改才能完成一封文书。

‘换做是我的麾下,给出这样一封文书,不打个三五十板子,那是说不过去的。’侯选鄙夷了一阵书写这封文书的蜀军书吏。

将那名差劲的蜀军书吏抛之脑后,侯选暗自思忖了起来,若是归降益州牧刘璋,他自然而然会失去独擅一方的权柄,没了往日那般肆行无忌的快意,不过也可就此安心下来,不像这几日心中忧惧失常,总是害怕步了李堪的后尘。

两难的选择之下,侯选却是难以抉择。

“去,唤程银和梁兴二位将军前来。”侯选决定趁着深夜,无人察觉,去请程银和梁兴商议一番。

这边侯选起身思虑,并着人去请了程银和梁兴,那边李傕安插在侯选军中的间细,也将蜀军射了一封书信到城楼的事情,一一通禀给了李傕、郭汜。

“你是说,蜀军射了一封书信到城楼上,且偏偏是侯选所守的那段城楼。”郭汜面色不善,贴近间细问上了一句。

见着郭汜靠近,甚至有动手逼问的前兆,间细立即就回禀到:“千真万确,蜀军射了一封书信到城楼上,小人是亲眼所见。”

“那封书信呢?”郭汜追问道。

“被曲长拿了去,见样子是递去给侯选了。”间细有问有答,无有迟疑的回答起了郭汜的问题。

“你做的很好,当赏,就赏你五十金。”李傕拉回贴近间细逼问的郭汜,他微笑着安抚了一句间细。

“多谢将军,多谢将军。”

在间细不住叩谢的声中,李傕目视亲卫,让亲卫带这名间细下去领赏。

“还好稚然你早些时候收买了一些侯选的士卒,不然这件事情我们却是无从得知……以前我总是对你不怎么服气,现在我郭阿多是心服口服了。”在间细退出帐后,郭汜庆幸了一句,他极是佩服李傕的先见之明。

无论是早些时候劝说关中诸将把家人安置在长安城内,还是提前在关中诸将军中埋下暗子,李傕所做的这些事情无一不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现在说佩服有什么用,该忧心的是那封书信,以及书信上的内容。’李傕没好气的翻了一个白眼,他对郭汜很是无语,但又不得不同郭汜好生言语,想说什么只能在心里道上一句,毕竟他同郭汜是同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稚然,你说书信上的内容会是什么?”郭汜佩服了一句,紧接着问询起了李傕。

李傕嘴角一撇,他叹道:“还能是什么,无非是劝说侯选、程银、梁兴他们,让他们献出我们的人头,换取权势富贵。”(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