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混在帝国当王爷 > 第七百四十八章 出殡

混在帝国当王爷 第七百四十八章 出殡

作者:拐子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45:18

第七百四十八章 出殡

皇帝的葬礼和登基、婚礼、寿辰一样重要,都要大操大办,所耗用的钱财不计其数。

赵智年过六十,在晋朝历代三四十个皇帝当中,算是高寿的了。

在皇帝死后,礼部会拟出一份葬议单,上面详细写着皇帝葬礼的程序和仪式,皇帝死后当天,嗣皇帝和其子孙都要身穿孝服守孝,所有官员及百姓一百天之内不准作乐,四十九天内不得屠宰,一个月内禁止婚嫁,服丧期内各寺、观必须鸣钟三万次。

朝廷要在主要城门前举行颁遗诏仪式,告知全城百姓与官员,因为赵智身前有遗命,让太子赵询在自己灵前继位,所以赵询算是提前继承了皇位,但该有的程度还会走下去,李忠在赵智的灵前宣读完了继位诏书之后,随后便是把诏书给了御史中丞刘从季,他会领着御史台和礼部的主要官员,前往天武门,再宣读一次诏书,然后便是朝廷正是下发文书,传告天下各州县,新皇已经继位。

后面,还有诵经和吊唁,一系列的活动将连续不断地贯穿整个丧期。

皇帝的棺材叫“梓宫”,要刷上四十九道漆,驾崩的先帝入殓后移到皇宫主殿德政殿,表示正式进入丧葬期,皇族与皇亲国戚等贵族人员都要回家斋戒,政事堂相国和各部各衙门主要官员则是一律不许回家,要集体住宿在本衙门中斋戒。

正式灵堂将会设在德政殿,梓宫要在这里停放二十天左右,灵堂旁边要设置黄龙帐幔,两边要设置白绫围幔,把梓宫放在中央,前面还要设置铺着极品黄缎绣龙褥子的花梨木宝塌一个。

宝塌前还要设置花梨木供桌,上面放着银质的香鼎灶台和花瓶,供桌前还要排开三个花梨木香几,中间香几放着银缚山炉,香合,匙,箸,瓶等,左右香几上面有银烛羊角灯,两旁灵前还摆设早晚膳卓和水果桌,停着梓宫的德政殿门外的左边,放置着金缎制九龙引幡。

等到了安葬的吉日,先由七十二人将棺椁抬出天武门,此时皇室官府倾巢而出,按晋朝典制,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皇帝的卤薄仪仗队,人数超过千人,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抬棺木的杠夫,身穿孝服,每班有一百二十八人,分三班轮流抬送,在棺椁后面是全副武装的精锐士兵,然后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的队伍,车轿连绵不断。

还有大量的陪葬物品。

一个皇帝的死亡,朝廷所花费的钱财,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赵智身前曾经几次交代,自己驾崩之后,一切丧事从简,并自己写下名单,陪葬物品与丧事规模,全部都是有着详细的交代。

身为人子,自然要尽孝,赵询出于孝道,不可能完全按照赵智说的那般,一切从简,太简单了也不行,所以在赵智身前交代的丧事规模方面,稍稍提高了一点,总体而言,比之先前历代皇帝的葬礼,已经是简单了很多。

平宗晚年身体不佳,立赵智为太子之后,很快就让其太子监国,自己不再多管国家大事,所以,从赵智当太子到皇帝,他的执政岁月,将近四十年之久,这几乎是一代人的一辈子。

赵智的一生,可以说是奋斗的一生,经过他的努力,濒临灭亡的晋朝,重新焕发了生机,并在近二十年以来,相续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军事胜利,但就民生而言,百姓很苦,非常的苦,为了扩充军队,为了维持陇右、安北的军事力量,更为了保证关内核心的物资充足,赵智对关内以外的各州县,采取了非常残酷的剥削与镇压,尤其是江南地区,更是被赵智一次次的强行增加赋税,残酷的剥削,让这个曾经天下最为繁华之地,到了现在,已经是被搞得民生凋零,百姓苦不堪言。

在赵智之前,江南地区一般不会设置节度使,就算设了节度使,也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被取消,但是赵智这一朝,江南地区相续设立了四个节度使藩镇,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剥削以及镇压百姓的反抗。

很多底层百姓对赵智恨之入骨,所以在赵智这一朝,百姓的暴动,也是此起彼伏,虽然规模都不算太大,也是很快就会被镇压下去,但是这样的事情,从未断绝过。

如今,赵智驾崩,他的死亡震动了整个天下。

赵询遵从赵智身前的交代,丧事从简,从开始到结束,一共不到十天的时间。

赵智出殡的那一天,数以十万计的丰京百姓,从城内一直到城外,连绵十数里之远,哭声震天,满含热泪,前来送他们的皇帝最后一程。

赵智的死亡,终归还是牵动了天下所有百姓心中的巨大悲痛,在他当皇帝的这近三十年的时间里,百姓们或许过的很苦,但没有赵智,早在几十年前,晋朝恐怕就已经四分五裂,国家灭亡,那个时候,百姓所受到的苦难,一定会比现在更加残酷的多,赵智被很多人所痛恨,但终归是因为他,晋朝得以延续下去,在武宗之后的上百年时间里,国家的衰弱,一直被外族与地方藩镇所欺辱,是赵智通过一系列军事手段,击退了外族人的侵犯,并镇压住了各地藩镇的气焰,在他的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辉煌军事胜利,这大大振奋了汉人内心的尊严与底气,是他重振了国家的威严。

国家的荣辱,也就是百姓的荣辱,一个国家若是没有了尊严,生活在这个国度之内的人们,又能好到哪里呢?

所以,天下绝大多数百姓,对于赵智这个皇帝,还是非常认同与感激的。

尤其是关内的百姓,听到赵智的死讯,几乎是家家披麻戴孝,朝着丰京的方向,磕头痛哭。

赵智这一朝,其他地方的百姓或许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但是关内的百姓却过的很好,赵智在位近三十年,关内从未增加过一次赋税,反而经常减免税赋,这种好,并不是赵智的个人情感,只是出于政治与大局的选择,但不管怎么说,关内的百姓在赵智这一朝几十年,确实过的很不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