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385 志在必得

皇明皇太孙 385 志在必得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385 志在必得

偌大的吴王府,此刻看起来更加的蓬荜生辉了,更加的贵不可言。

走在前头的是老朱,落后老朱半个身位的是小朱。这两位是大明的执掌者,这两位也是给了吴王朱允熥无尽荣耀、荣华富贵的根源,他们才是整个大明最尊贵的人。

在太上皇和皇帝的身后,跟着的是徐辉祖、常茂,是沐春、冯诚,这是大明顶尖的外戚,也是有着不少实权的顶尖勋贵。这四位,无一不是国公的爵位。

而常升、徐膺绪这些人,他们只能不远不近的跟着,只需要带着耳朵跟上也就行了。

朱允煐走在前面,慢悠悠开口说道,“市舶司为大明带来不少海外好物,宗室、勋贵也跟着沾光。”

若是在朝堂上,只要朱允煐说了这些,想来肯定是有着不少的歌功颂德。很多的文武大臣也都知道市舶司一开始不算强大,是当时的皇太孙朱允煐力主兴建海船、下南洋。

朱允煐继续说道,“前些时日得到奏报,安南国内乱,权相弑君自立。”

徐辉祖这些人只能继续听着,想要知道皇帝要继续说些什么。

朱允煐也没卖关子,继续说道,“安南此地无比重要,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若是控制住安南,南洋诸国尽可掌控。”

沐春这个时候则说道,“陛下,南洋诸国多蛮荒,此地瘴气弥漫、多是丛林。朝廷若是动用大军,怕是负担不轻。”

对于沐春的话,老朱还是很满意的。因为老朱是一个保守的人,他对于治理好大明的江山就很满意了。他防范的敌人也一直都是北边,对于南边的敌人从来都没有放在眼里。

而且老朱也有一些想法,觉得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也就是说老朱对于对外扩张持比较保守的态度,觉得大动刀兵的话可能会成为朝廷的负担,这是一个相当不划算的事情。

更何况南洋诸国,也不一定就是那么好占据的,哪怕大明兵强马壮也不好打。更何况在老朱的眼里,南洋诸国真的没有什么好处可得。

历史上的秦汉乃至圣堂,也都是想要开发岭南,这都让朝廷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难度确实很大。而南洋诸国,那可是比岭南更南,那里的瘴气、丛林以及彪悍的民风,也确实不好征服。

朱允煐很平静的说道,“咱的锦衣卫、东厂暗探这些年也没少过去,占城稻想来你们也知道。产出颇大不说,南洋诸国盛产水稻,基本可以做到一年三熟,比起咱大明江南还要盛产水稻。”

说完这些,朱允煐朝着王承恩招了招手,王承恩立刻捧来一个托盘,里面放着一些折子。

老朱取过一份折子,认真的开始看着。而徐辉祖等人,自然也都是要认真的去看着折子。而朱允煐这个时候就可以闲下来了,坐在亭子里悠闲的品着茶。

越喝越觉得熟悉,这茶叶肯定是大红袍,这肯定是朱允熥那混小子弄来的贡茶。

在大家仔细看着这些情报信息的时候,洛根还是非常有耐心的,一点都没有着急,也不需要在这个时候有什么好催促的。

老朱放下折子,对朱允煐问道,“皇帝,南洋诸国除了盛产宝石,也盛产金银铜铁矿?”

“皇爷爷,咱的东厂、锦衣卫的探子可不能小觑,三教九流人物都有。这些年咱去南洋买卖,也暗地里让一些人过去制地图、寻矿脉。”朱允煐得意洋洋,对老朱说道,“看起来,不算差。”

对于这些事情,老朱可以说是尝到了一些甜头的。比如说现在的大明有着源源不断的白银流入,石见银矿的规模越来越大,开采出来的白银越来越多,老朱早就乐疯了。

而朱允煐继续说道,“南洋诸国也有诸多矿藏,只是那边的人冶铁、开矿的本事比较差,开不出来。咱也觉得,咱大明地大物博,只是南洋诸国也有不少可取之处。”

朱允煐这样的观点,实际上也让不少人感觉到有些受到冲击,或者是有那么一些难以理解的。

哪怕经历了契丹人、女真或者是蒙古人数百年来不断的侵扰,可是华夏文明当中,本能的将这片土地试做天地的中心,觉得这片江山地大物博,基本上是看不上那些化外之地。

这对不少人是一个冲击,哪怕是徐辉祖、常茂这样的精英,也本能的觉得大明天下自然是应有尽有,根本看不上其他的地方。

谷 沐春这个时候开口说道,“占城稻早有名声,两宋时期就引入了。听闻闽商常常往返占城,从闽地一路推广至江淮、两浙。”

朱允煐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朕让人看了,占城稻早熟、耐旱、粒细,南宋时在江南东、西路和两浙路尤为盛行。占城稻与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这些东西,倒是不折不扣的好东西。且咱让人看了,南洋林木茂盛,金丝楠木等名贵木材比起岭南更胜!”

比如说朱允煐此前督建北平,大量的金丝楠木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这些地方运到北平。宫城和城楼,寺庙,行宫等重要的建筑,其栋梁必用楠木。

老朱这个时候忽然说道,“真若是有那般多的楠木,咱的棺椁要不也用楠木?”

“皇爷爷,你的棺椁都是楠木。”朱允煐笑嘻嘻说道,“就算皇爷爷支持孙儿,也不用找这般借口。”

听到朱允煐的话,老朱立刻狠狠的瞪了一眼小朱。小时候这孙子挺贴心的,可是越长大越不贴心,总是故意拆台。

实际上老朱的孝陵基本上都是建成了,现在还在营造,只是因为老朱还在,所以按照规矩也不好停下来而已。

其实徐辉祖这些人也都能够明白,哪怕是看起来有些混不吝的常茂,也不是听话不听音的,尤其是在面对老朱和小朱的时候,肯定可以做到听话听音。

看起来太上皇对于南洋诸国是有些心动了,楠木什么的,老朱不一定在意。但是对于那些可以一年三季水稻的土地,老朱自然而然的也就会心动了,那里肯定是种地的好地方。

再者是大明虽然富有四海,可是老朱也知道大明现在还是缺少一些比较重要的矿藏。

比如说在海量的白银涌入,再加上对于纸钞的推行,大明现在已经是严格的限制铜钱的使用了。但是大明缺铜,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大明的铁矿虽然也有,可是这些铁矿的品质不算特别高。

老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他对于大动刀兵不是特别感兴趣,除非是不得不战,除非是为了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

可是如果能为大明带来巨大的好处,老朱自然也就会心动了。至于说什么不征之国,老朱早就将祖训录的这一条给废除了,从大明攻占东瀛、高丽的一些地方就可以看出来这些了。

朱允煐这个时候则继续说道,“南洋诸国,本来就是不识王化,蛮夷之地也多是不法、不臣。征讨那些地方,朕也觉得是推行教化。”

朱允煐的这些话,大家听一听也就好了,这就是为了寻找一些开战的理由。这些不是理由的理由,其实也最好用,谁让大明的实力足够强大呢,所以开战的理由随便找就好了。

而且这样的理由,不少文臣估计都是要支持的。原因也很简单,推行教化、让圣人的教诲遍布寰宇,这也是他们的使命所在。

这些个事情,大家心里有数也就好了。真的要说是又当又立也没什么关系,朱允煐起码是不会在意这些事情的。虚名不值一提,对于他来说得到了实际的好处,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就在大家还在思考的时候,朱允煐则继续说道,“朕也想过,大明若是辖控那些地方,怕是也有些费劲,大明不能长期驻军,要不对朝廷的负担太重。大明重视,可在其地裂土分封,尊大明宗主、朝贡就好。”

这一下老朱更加不说话了,这件事情他还算熟悉,这样的事情其实大明朝实际上也是在做了。

东瀛那边现在不用说了,已经是在开始分封了。而高丽那边,也被老朱和小朱视作囊中之物了,时机一旦成熟肯定是要出手的。

至于南洋诸国看起来也是不错的,在这些个地方也可以安置一些个有些野心的大明宗室,他们可以得到一片土地开始自己的基业之地,可以成为一国之主,而不只是一个富贵的亲王而已。

大明朝的宗室可不少,不少人对于不能就藩也是有着一些意见的。要不是朱允煐太过强势,要不是老朱还在,说不定就有人开始要闹起来了。

看看朱允煐这个皇帝多好,为了大明的宗室可谓是绞尽脑汁。虽然国内不能给与封地,但是干脆点可以帮忙在海外给宗室置办‘家业’。

藩王可不够,直接来一个国王,这更加带劲了,这可是给与了一片基业之地啊,这待遇可不是开玩笑的!

这么一想,朱允煐对于南洋诸国更是志在必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