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390 好的习惯

皇明皇太孙 390 好的习惯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390 好的习惯

刑部尚书病重,礼部尚书如今身在大狱,看起来是对朝堂上不少的事情有所影响。但是在朱允煐的眼里,这样的一些事情也算不上什么,不会影响朝廷的正常运转。

甚至在老朱看来,这根本就没事,他以前动不动就是六部尚书的职位当中缺了两三个尚书,而且一缺还是好几年。但是就算这样也不影响朝廷的运转,要知道那个时候可是废除了丞相,六部尚书可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

之所以过来,老朱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想要劝慰一下小朱。老朱对于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但是担心小朱掌权第二年就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些慌了手脚。

在奏章批阅结束,朱允煐陪着老朱在宫里溜溜腿。两个人除了聊一聊朝堂的事情,也少不了要讨论一些个宗室的事情。

比如说朱允煐的皇叔、皇姑可不少,有些现在才刚刚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包括那些个亲王世子,这些人的婚嫁显然不能是自己做出。哪怕不是朱允煐直接做主,起码也是需要考虑一下。

就算是那边有些郎有情妾有意,或者说上奏了一些事情,朱允煐也需要衡量一下。

“今个茹瑺给孙儿推荐了些个尚书人选,咱也在仔细考虑。”打发走十一岁的二十四叔,朱允煐对老朱说道,“黄观能耐、才学倒是有的,咱觉得他太过年轻,不适合在朝堂上。”

老朱仔细想想,有些不确定的问道,“那人现如今还不到四十?”

朱允煐笑着点头,对老朱说道,“他二十八中的状元,现在才三十七。咱想着再历练几年,四十之后再回朝廷中枢也是比较好的。”

老朱微微点头,对朱允煐说道,“是这个理,他现在年岁太小,若是现在就是尚书。这说不得能在任上做个二三十年,这可不是个好事。咱的尚书,做个几年就能换。”

这是保守的说法,按照老朱的意思,有些尚书在任上做个几年,该清除就清除。想着要在那些高位长久的把持着权柄,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老朱不会让那些人势力做大。

朱允煐也继续说道,“其实孙儿也是想着,要让他下去历练一番。”

听到朱允煐这么说,老朱忍不住皱眉,“说说,说说你是咋个想法?”

老朱虽然不记得黄观的实际年龄,可是对于黄观的才华和能力,他还是心里有数的。在老朱的眼里,这个黄观还是需要重点培养的,这个人也确实是值得培养。

“皇爷爷,咱此前也仔细考量了,听人讲古、翻看史籍,也算是有点见识。”朱允煐开口,对老朱说道,“要说党争之事,还是两宋时期最是激烈。”

党争之事,老朱自然是心里有数的,两宋的党争何其残酷,老朱更是心里清楚。

北宋的党争,真正比较激烈也是从宋哲宗开始,那是旧党、新政之争。真要是说起来,往前算大概是宋真宗开始,寇准和王钦若也没少争斗。而之后的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代表的变法派与司马光代表的保守派,将党争推到高峰。

朋党之争历来是加剧朝廷内耗的罪魁祸首之一,帝王们费尽心思防止官员私下交往甚密,结成私党,罔顾国家利益。

如果说只是政治理念不同开始党争,勉强还算可以接受。可是有些党争,居然是以地域、出身等等开始党争,这就显得有那么一点让人无法接受了。

朱允煐则继续说道,“皇爷爷,咱大明和两宋不同,那些文官现阶段是不要想那么安逸,是不大可能高枕无忧。只要咱武勋一直保持活力,文官想要做大就很难。”

老朱也颇为得意和骄傲,对朱允煐说道,“咱在位,他们翻不起风浪。你在位,那些人也莫要都指望。就算咱两不在了,估摸着也得有个几十年、上百年,文臣才能真的硬气起来,那还是咱皇帝、武勋不争气。”

就是这个道理嘛,武勋集团只要还有那么一些出息,文臣就不要指望‘一手遮天’。

朱允煐这时候继续说道,“文臣是不是做大,咱现在也不关心。咱现在想的,就是文臣多多的帮着咱治理天下。”

老朱认真听着,而朱允煐则继续说道,“咱想着,这些个文臣也不能一直都是久在应天府。那些个当官的,舞文弄墨是一把好手,锦绣文章也写得好。只是这写的好文章和当好官,那就算两码事了。”

听到朱允煐这么说,老朱自然是认可的,这件事情他也算得上是深有感触的。

现在很多进入仕途的,现如今都是通过科举,和老朱打天下时‘不问出处’还是有些区别的。

谷 这些人做文章是很厉害,但是这些人当中也有不少都是从小就开始读书,寒窗苦读不问世事,自然也不了解民间疾苦,或者说是没有太多的能力。

“咱现在就怕这些,要是咱的朝堂上都是一些个只会读书、不懂世事的,那就难了。”朱允煐开口,对老朱说道,“所以咱想着,先不说六部尚书了,就算是那些个侍郎,也要为亲民官。”

所谓亲民官,这就是指直接统治人民的官,也即地方最基层的官员。这些位置品位虽卑怯事务繁剧,所有抚民、催科、听讼、劝农等项,事无巨细,均在“亲民”之职责范围之内。

老朱眼前一亮,颇为认可的说道,“这个想法好,得这般做!咱打天下的时候不养闲人,一些名声大的真做不来事。咱也开了不少科,那些能中进士的确实有能耐。只是要咱说,有一些人也就是那回事,知县都当不好!”

“就是这个理啊!”朱允煐感慨不已的说道,“皇爷爷,一些三甲进士,那就是去当个知县了。可是咱未来的侍郎、尚书,也该去州府历练。”

朱允煐这算是打算改革一下文官的升官渠道了,他这是要开始制定一下大明朝的文官升级的体系、晋升方式了。

现如今有些趋势了,三甲进士去地方。一甲或者是二甲当中有些能耐的,多半是留在翰林院,或者是在中枢开始任职,基本上一直都是在朝堂中枢打转、稳步的慢慢提升。

朱允煐继续说道,“孙儿想着,在朝堂上的这些人,多是揽天下之事。若是不了解地方,那就只能是办些错事了。到那时重臣都是庸官,天下如何能治理的好?”

老朱很开心,骄傲无比的说道,“咱就知道咱的英儿有远见!这中枢官员,确实应该知晓治理地方之事,方能济民安邦!”

必须要让一些人接接地气,必须要让那些人去地方转转,而不只是空谈,或者是制定一些看起来比较理想主义、缺少实际操作空间的政策。

至于说这些政策制定出来后会不会让一些文官牢骚,朱允煐自然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其实也没有多必要顾虑,想要立足朝堂的读书人实在是太多了。或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遇到那么一些蹉跎、挫折也是很正常,也就是历练一番嘛,也是有助于他们成长的。

折腾文官,老朱和小朱都是心安理得的。大概也是大明开国这么些年来,文官们也没少被折腾,自然也就不在乎现在多折腾一下这些人了。

最主要的还是希望有着一些真正的栋梁之才,这些人一旦历练出来了,对于大明的江山来说才是最好的,这也是最重要的。

老朱的心情很好,主要就是因为他一直知道他的孙儿很优秀,肯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皇帝。而现在看看他孙儿的一些政策、远见,老朱相信大明的江山肯定越发稳固,大明的盛世也越来越近了。

至于朱允煐这么时候比较高兴,自然也就是因为现在推行一些政策的阻力比较小,他可以放手施为,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当然也值得小小的开心一下。

既然是这样,当浮一大白了,老朱带着小朱回到乾清宫去喝酒了,也要放松一下了。

小小朱咋咋呼呼的来了,跑到乾清宫就在喊,“高祖父、爹,你们用膳都不喊咱的?!”

看着有些在生气的重孙,老朱连忙讨好,“咱想着你今日该和你母后一起用膳,你表兄、表弟也在宫里,咱也就没叫你过来。咱这的规矩多,你们到这边来玩的不尽兴。”

“表兄他们晚膳前就出宫了,宫里要落闸了。”小小朱伸出小手,对老朱说道,“咱今个可没有玩,咱读了好些书,下午还和表兄演兵来着!”

双全和王承恩连忙伺候着皇太子洗手,给皇太子布置碗筷,皇太子也是要在乾清宫用膳的。

老朱不讲究,但是儿孙讲究,他是很乐意的。对于小小朱爱干净这件事情,老朱更是欣慰。大概也觉得这是小朱教得好,小朱可以说是皇宫当中最爱干净的。

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然是需要的,而除了这些个生活习惯之外,朝堂上也需要有着一些个看起来比较健康合理的规矩、政策。

朱允煐可不能只是想着爱干净、洗洗手,他是皇帝,要治理的是天下、掌控的是朝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