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391 信任

皇明皇太孙 391 信任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391 信任

老朱的眼睛几乎是在小朱、小小朱身上挪不开,他在退位后生活清闲不少。在小朱的建议下,老朱现在也是少餐多食,再者就是到底年纪大了,食欲也不是特别旺盛。

但是看着孙儿在大快朵颐,看着重孙胡吃海塞,老朱笑的格外开心。要不是小朱和小小朱在这里,老朱可舍不得弄来很多的山珍海味,他一个人是可以稍微将就一下的。

“看着垠儿用膳,咱也能多吃一碗饭。”朱允煐笑着端起茶漱了漱口,说道,“这孩子能吃。”

老朱也笑了起来,很认可这点,“垠儿胃口一直好,你也不差。咱像你这般大的时候就吃不饱,也没吃过几顿饱饭。”

嗯,老朱在二十五岁的时候才去投奔郭子兴。这还是因为他的师兄高密,让人知道了老朱和红巾军的千户有书信往来。所以要说老朱是‘大器晚成’,这还真的没问题。

“咱可没有饿过肚子,肚子里的油水也足。”朱允煐笑了起来,对老朱说道,“咱看这些年,咱大明的子民也算是好过了一些。咱想着要是再有在和尚庙待不下去的,咱也不怕。”

老朱瞪了朱允煐一眼,这么些年下来,也就是他这个宝贝孙子总是开他玩笑。

小小朱立刻放下碗筷,也不在乎脸上还有饭粒,“高祖父是小沙弥,爹说了,高祖父最喜欢托钵流浪。咱知道,龙兴寺。”

龙兴寺,这可不就是皇觉寺嘛,老朱重建被毁的皇觉寺后才赐的名。

老朱更是好笑,说道,“咱那点事,就你爹敢说!咱是当了五十天行童,庙里收不上来租子,咱就手捧瓦钵当了如同叫化子的游方和尚。三年哪,咱从十七走到二十!”

朱允煐立刻说道,“也是皇爷爷这三年云游才知晓各地风土人情、开阔了眼界不说,也知晓了暴元倒行逆施。若不是这三年,皇爷爷也出不了头,孙儿也当不了皇帝。”

老朱笑着点头,对朱允煐说道,“要不你说让重臣必须为亲民官,咱很乐意来着!咱在底下走过,知晓下头的百姓生活不易。你让咱带着垠儿出宫,让他知晓民间百态,咱也是乐意。咱就怕你、怕百官不知民间疾苦,那如何治理天下?!”

小小朱眼前一亮,激动了,“高祖父,咱又要休沐,咱要去看大船!娘说了,咱爹就喜欢大船!咱也要去船厂!”

看看,这也算是老朱家的一点传统了,儿孙们都知道长辈‘起家’的故事,在津津乐道。

老朱算算时间,觉得不对劲,“你这混小子想要诓咱?咱才几天才出宫,下次出宫还得十天。你这小子和你爹一个德行,咱就是对你们太宠,一个个的都敢糊弄咱!”

小小朱笑嘻嘻的爬到老朱的腿上坐着,一张肉肉的小脸往老朱的脸上一贴,老朱立刻眉开眼笑。

拍了拍重孙的小屁股,老朱说道,“这次咱就不去船厂了,咱带你去看百姓作田。咱在宫里种的这点田不够看,你得看看百姓如何种田、如何交租,要看看那些百姓到底是如何活着!”

“那皇爷爷得是个员外,可不能是官身出去......”

朱允煐话还没说完,老朱打断,“咱知晓如何安排,要你多事?!咱在外头走了那般久,见过的人、看过的事,比你不知多多少!咱要带着垠儿看到百姓如何生活,就没人瞒得住!”

老朱这样的自信绝对没有问题,自然也不需要担心有人糊弄的事情了。至于老朱的安排,小朱也不需要怀疑和担心,肯定是妥妥贴贴的。

在乾清宫蹭了一顿饭,朱允煐就牵着蹦蹦跳跳的儿子回到了春和殿。

小小朱自然是被打发走了,有侍女、太监伺候着,小小朱也需要乖乖的准备睡觉了。这些人伺候着,可比朱允煐和徐妙清带着还要妥帖,这些人伺候人的水平实在是太高了。

徐妙清有些无奈,也有些好笑,“臣妾本来是布置了晚膳,垠儿听说陛下没有回来,就闹着要去皇爷爷那。臣妾也没拦着,皇爷爷看到垠儿过去也是开心的。”

朱允煐肯定不会反对这样的说法,“是这个理,不管是咱还是垠儿,有一个在跟前,皇爷爷用膳就能多吃一点。咱两个都在那,皇爷爷就算不吃也乐呵。皇爷爷这般岁数了,他老人家开心就成,比什么都要紧。”

作为皇后,徐妙清自然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事情,也知道如何让她的儿子更加地位稳固。

实际上根本不需要考虑那么多,小小朱只要健康长大就好,只需要跟着他的父皇、高祖父多多学习就行。至于其他的事情,以小小朱的出身和地位,根本不需要担心弟弟有其他的想法。

和徐妙清聊了一些事情,也就是聊聊家常、关于孩子的教育,朱允煐就安寝了。

早起的朱允煐再次来到了朝堂上,不用想的就是刑部尚书、礼部尚书的事情了。

实际上刑部还算好,毕竟杨靖现在还活着。哪怕他重病在身,可是没有入土为安,大家也就是私下里暗流涌动,有些事情还是不会放在明面上来讨论的。

但是任亨泰这边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他的一些罪名现在看起来是难以洗脱了。现在只是看看罪名的大小,只是看看皇帝会不会严惩。礼部尚书这个位置,肯定是要让出来的了。

一般来说大家会将吏部尚书视为六部尚书之首,毕竟吏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勋封、升降、调动等事务,除了皇帝钦点的官员,一般官员的升迁调动都要经过吏部的,绝对是位高权重了。

但是礼部又称春官,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礼、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等。

虽然说实际权力,礼部是不如吏部和户部甚至其他部门的。但论起地位来说,礼部尚书的地位是最尊贵的。因为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礼部代表着国家的礼法,礼部尚书在六部尚书之中自然是地位崇高了。

不只是礼部侍郎惦记着这些位置,像严震直这个工部尚书也是惦记着‘高升’。

朱允煐就是坐在龙椅上,看着文官集团这个时候乱做一锅粥。在认真听着彼此攻击、推荐的时候,朱允煐也是在仔细的分析着,分析着这些人的动机,或者是将一些人划归一个团体。

冷眼旁观的还有武勋们,这件事情和他们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关系。

他们知道自己不能插手文官集团的事情,要不然皇帝肯定会忌惮。就像文官想要插手武勋集团的事情,不只是武勋会反弹,皇帝也不会乐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出现。

朝堂上的‘乱局’一点都没有让朱允煐感觉到意外,他甚至觉得这件事情是再正常不过。

两部尚书现在的空缺,自然会让很多人心动。甚至再过一段时间,如果杨靖依然没办法回到朝堂,说不定那时候就有一些个文臣开始有些小动作了。

毕竟有些职位空出来不容易,尤其是越靠上的位置越难得,失去了这一次的机会,下一次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些许希望,那就是非常难说的一个事情了。

下朝后的朱允煐将李景隆叫到了武英殿,虽然对于李景隆‘历史上’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意。但是现在的李景隆就是朱允煐的表哥,而且是无比忠诚的。不考虑李景隆自己的面子,光是老朱的爱屋及乌,朱允煐也要给李景隆一点体面。

李景隆其实一直都没有觉得自己被忽视,他承袭曹国公的爵位,早些年也曾经出去练兵,任右军都督府左都督。也曾经出征漠北、四处征战,太上皇给了他很多机会,英示皇帝也给了他很多的机会和荣宠。

至于自己未能独领一军,主要是因为他是李文忠的儿子,外戚不能长期掌兵权是一回事。最主要的是他这个外戚是属于皇家的,真正来说是皇家监视常系、徐系的监军。

要不然的话,皇帝也不会将筹建武苑这样无比重要的事情交给他来做。

朱允煐笑呵呵的,对李景隆说道,“表兄坐着说话,咱们也有些时日没有好好的说说话了。”

皇帝可以拉家常表示亲近,但是李景隆可不敢真的是摆出‘表兄’的身份。哪怕他的父亲在世的时候,也是将位置摆的很正。那时候的李文忠,更多的是曹国公,而不是洪武皇帝的外甥。

“武苑的事情,咱交给其他人也不放心。表兄知兵不说,表叔在世的时候也熟悉朝中诸将。”朱允煐开口,也没有多客气,“这一次入武苑任教习的,表兄心里可有数了?”

李景隆立刻起身,严肃无比的说道,“回陛下,自武苑筹建以来,不少老将有意入武苑。臣不敢擅专,还望陛下定夺。”

“表兄这般就见外了。”朱允煐自己都觉得假惺惺,但还是说道,“表兄和咱说说,何人可入武苑任教习,又有哪些人可以入武苑进修?”

这些事情可不能马虎,这些事情必须要慎重的对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