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汉代当陈平 > 第三四九章 大汉西市

穿到汉代当陈平 第三四九章 大汉西市

作者:羽书金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1:00

第三四九章 大汉西市

因着种种原因把廷尉之职推给了宣义的杜恬,着实给大忙中的陈平添了不少的活计。当刘盈刚刚肯定了杜恬和陈平的提议后,陈平心里还有点小小的不高兴。

陈平觉得,自己费了那么大的劲才把杜恬百密一疏带来的麻烦解决了,不好好地给他找点事做实在是迈不过心里的这道坎。

就因为一个杜恬,竟然把朝廷先前转移刘肥亡故后带来的国策给耽搁了。得了刘盈和吕雉的首肯后,陈平想要小小地敲打一下杜恬,让他也付出点“代价”。

在杜恬卸任的事稍稍有眉目后,陈平找到忙得脚不沾地的他,对他“埋怨”道,

“宣义的年龄太大,你那事还比较麻烦。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一些要事来专门沟通处理那事,有些事就不得不耽搁了。

咱可得说好,等你的事处理好了之后,你得帮我解决一些耽搁的事。中不?”

杜恬用质疑的眼神上上下下地看了陈平两眼,嘴里嘟囔了一句,“朝政也可以当农事一样换把手?”

陈平不吭气,只是看着他,和他暗地里较着心理承受能力的劲。

过了好一会儿,杜恬才点头答应道,

“好吧,我愿意全力一试。但是我们得说清楚,这是我在不知道什么事的时候答应你的。同样地,我也不能保证最后我能做到何种程度。只能保证全力以赴。”

陈平知道这人重信守诺的禀性,满意地笑了,从袖口处取出一卷羊皮地图,安抚杜恬道,

“不用担心,本就不是什么难事。我听说你以前长安城周边的营造是你一手做起来的。而且高祖皇帝还夸赞过做得好。”

杜恬听到这,神情没那么紧张了。

陈平接着说道,“长安城内的吃穿始终是个天大的问题。不说别的,就是你府上,恐怕现在也是多多少少受到影响的了吧?”

杜恬“嗯”了一声,表现得没那么抗拒了。

陈平看火候成了几分,才接着说道,

“我接陛下和皇太后的旨意,想要在长安城内建一处市肆,让更多的货物能流通到长安城来,解决目下的物货供应,抑制物价。

看起来简单的事,却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

你有经验,又是个稳妥之人。在我心目中,你是不二的人选。”

杜恬笑了,揶揄道,“我还当是什么事呢。只要朝廷各衙署给予全力的支持,宣义接手廷尉署的事半日后,我就立马着手这事。”

陈平觉得市肆是越早越开始越好,杜恬做事本身也稳当,他之所以多要了半日的时间,定有他自己的道理。

但陈平还是忍不住地问了句,“不知杜内史是怎么看待长安城内的市肆的?”

杜恬说道,“在前任廷尉卸任之前,休沐时节我偶尔也回长安陪我妻子去逛市肆。感觉每个市肆虽然按所兜售的物品分了区,但是卖的商品都驳杂得很。

好像在哪儿都能买到自己想要的,可是等到有专门的需要时,却又什么都买不到。着实让人气恼。

这给市场的管理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关于这一点,陈平深有同感。

跟他相熟的郦商和刘泽都曾为卫尉。卫尉负责的范围除了皇宫之内,还有长安大街上巡逻的那些个街卒。

有好些次,陈平都听到过郦商或刘泽抱怨过每处市肆的人流太过复杂,来自啥方向的都有。光是想捋清他们的风俗习惯就让人头疼不已。

陈平两眼放光,即使稳如杜恬,看到此情此景也不由得多了几分得意,把想法更多地透露了一些,

“现在长安城的市肆主要在东边长干那一带。

自从高祖时把兵甲的持有还有铸造权收归朝廷后,长安城中人需要的,差不多只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了。

现在朝廷要修筑的新的市肆,如果把原先在东边的布局完全换掉,再重新规划,我个人认为,有点劳民伤财的嫌疑。

最经济的莫过于,在原先东边的基础上进行功能的区分。”

杜恬分析得头头是道,陈平不得不庆幸自己找对了人,他还想继续听下去。可是杜恬却说他先前只是陪他妻子去逛过市肆,并没有过多地关注过。

如果要把这事做好,还得做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才能给出更合理的方案来。

对于一个人口如此众多且繁华的都城,即使小小地一动,对整座城的影响都不可估量。

陈平知道杜恬话说得真诚,也清楚他的禀性,就没有像跟叔孙通那样,明知道不是那样,还要在收尾时小小地酸一句,

“你老小子是跟我斤斤计较,我付出多少你才挤出多少话来,对吧?”

当听到陈平转述的话时,刘盈让当时赋闲在家的宣义在正式得到印绶之前,就到廷尉署行使廷尉之权,给杜恬提前腾出了手脚。

杜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长安城及四周逛了一圈,再到长干一带的市肆还有长安周边一带做了周密的查访,最后到听取了不少长安城市民的意见,很快地就把一个初步设想交到了朝廷。

他的才华让陈平觉得惊艳,也得到了刘盈和吕雉的肯定。

汉长安城本身的规划就是四四方方中规中矩的,杜恬为另一个市肆选择的地址在西边,和长干的那个沿汉长安城南北向的中轴对称。

汉代人因袭了前人的观念,认为人就像是东升西落的太阳一样,西方是人最终的归宿之地,因此在阳宅择址方面更倾向于东边。

所以才有了汉初长安城东边长干里的繁荣富庶,与之相对的,长安城西边的人丁就显得很有些稀疏。

如果把新的市肆选在西边,最直接的一个好处就在于,朝廷和长安城百姓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最小的。

而且杜恬作出的这个方案最让陈平拍案叫绝的是,长干里一带产自大汉之内的百姓的日常用品还在原来的地方售卖;他只是把那些个来自大汉西边的货物以及金银器皿等贵重物品都规划到了西市去。

理由有两个,一是那儿路途遥远,那些个富贵之家都有马车牛车之类的;二是方便来自西边的货物进入市肆。

杜恬的这个提案很快地就得到通过,被朝廷公示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