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蜂子 > 第一章 第十八节 压码抄报

蜂子 第一章 第十八节 压码抄报

作者:放蜂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1:20

第一章 第十八节 压码抄报

蜂子闻言,心中极度高兴,没想到在日本大使馆,第一次见到的这两个中国人,居然有这么高的才学。自己一无背景,二无钱财,只能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学’了。

想到这里,点头同意。

薛述廉口中‘滴滴滴答答答答滴滴滴……’开始模拟发报,发到了2组电码的时候,那蜂子还是没有动手。继续加快速度,到4组电码的时候,大蜂才开始在纸上,快速地抄记起来。

等蜂子抄完报。

徐大佑和薛述廉都大叫起来,几乎是嚷着说:“还从来还没有见人,能够压码到4组。”((4码一组)

徐大佑说:“薛兄,抄写的的头几组,你觉得准确吗?”

薛述廉说:“准确,准确,准确,我的头几组用的是明文发报,‘天涯若比邻,海内存知己’,他抄写的完全正确。而且,你看,他还在电码的下面标出了这句话。太不可思议了,太不可思议了,要知道,我当初跟随我大哥,在电报房工作,我是学了整整一年零三个月。可以这么说,国内,能压4组电码抄报的人,至今是没有听说过的。”

徐大佑紧跟着说:“太厉害了,而且学习发报至今不过四个月。不可思议。我这老乡也太厉害了吧。”

蜂子像今天这般,向别人证明自己才学,在他的人生中可能还是第一次。

他来到德国,没有亲朋,他需要快速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事后,他还写了首打油诗,用以纪念这些抄报。其中有一句是“早日示君真容颜,不再琵琶半遮面。”

这番抄报比赛之后,他们三人像是早就熟悉的好朋友,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聊天。

蜂子得知,薛述廉的大哥就早几年,便安排派他地到法国航院学习航空技术,因为家兄大力支持钱财,所以留学期间生活宽裕。航校毕业之后,又来德国,在柏林使馆附近承租者一套房子,留学法国、德国的中国学生会经常来这里聚会。经常来这里的人,除国内国民党大佬亲友乡宜之外,还有很多思想进步人士。

薛述廉说他的大哥军人特征鲜明,极厌恶矫若贪污,平日里对身边人要求很严,但独独对他在国外的生活大开绿灯。用钱从来是需要一个给二个。说是让他在国外除了学习之外,要广结英才。

三人在书房彻夜长谈,天明方回养蜂研究所。因时间紧迫,一路小跑。刚转过路口,猛然,看见樱井亚美一身疲态地依在大门左侧的立柱边。

樱井亚美见蜂子跑着回来。一身热汗,气喘吁吁。用带着血丝的眼睛看着蜂子说:“我想,你也是一夜没睡吧。你是我请的客人,不辞而别,说不过去的。你,不可以这样。”

说罢,头也不回地离开。

蜂子,望着樱井亚美的背影,心中有种刺痛感,他知道,此时,这个日本女孩一定是泪流满面。

蜂子的心头有些软软的、酸痛的感觉。

刚一进门,又碰到了乔纳斯,乔纳森教授根本就不像是一个有德国血统的人,尽管年龄将近60,清瘦矮小,每天很早便起来,在养蜂所四处转悠,他走路的速度很快,一般不与人交谈。

见锋子匆匆忙忙地从大门外闯进来,便驻足观望了一下蜂子,把蜂子叫到近前。

对蜂子说:“你平时很少在外过夜,请你不要辜负吉田将人教授的期望,把精力和时间用到学业上。在外面有事,也不要与养蜂所有任何关联。我希望你下次再有夜不归宿的时候,养蜂所的大门口,不要再出现站夜岗的日本女人了。”

蜂子,垂手而立。

乔纳斯让蜂子,跟随他一起在所内散步。

乔纳斯在前面背着手缓步慢行,蜂子跟随乔纳斯身后一两步距离,悄无声息的跟随着,有一句没一句,有时像是自言自语一般的。

乔纳斯说:“你们中国的维度,我指的是长江黄河流域,与我们德国的维度基本相同。既然维度大致相同,你们那里是否3月15号左右,也会陆续的有油菜花开。”

蜂子说:“是的,油菜花在我们长江、黄河流域,每年都在3月、4月开花,花期一个月左右。”

乔纳斯接着又问道:“你们中国人养蜂,是否从来不太重视花粉对蜜蜂的喂养。”

蜂子:“我们中国人养蜂,自古以来有一个铁律,每年只在秋天收一次蜜,原则是取一半留一半。所以中国自古以来,蜂蜜产量每年几乎都是恒定的。对于花粉、蜂蜜的喂食比例问题,中国没有系统的研究。”

乔纳斯教授说:“这倒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是用这种办法来生产蜂蜜,怕是有三个弊端。最首要的一点,会错失每年在秋天以前收到的等级比较高的蜂蜜。因为,你们每年只能收一次,而蜜蜂采集到的当季品质最高的蜂蜜,会自行消耗掉。这样,你们每年去取的蜂蜜,其实也就是入秋前后蜜蜂为自己储存的冬粮。这样你们便丧失掉了春天,夏天和初秋一些好的蜜种。实在是可惜啊。”

蜂子说:“是的,先生你说的非常对,我在图书馆翻阅了相关的文献,发现德国养蜂家别尔李比西把活梁蜂箱改造成活框蜂箱,山德尔发现蜜蜂孢子病的病原,还有在德国做研究的生物学家弗里希对蜜蜂在通讯方式的研究,这些德国科学家、养蜂家对全世界的养蜂业做出突出的贡献。近百年来,德国每箱蜜蜂的产量,大体上是我国古法产能的5到10倍以上。因此,蜂蜜在欧美等国,为广大百姓所接受。在我国,蜜蜂在古代的享用者都是王公贵族,一般人都很难吃上蜂蜜。蜂蜜在中国民间,多以入药为主,人们很少会去食用。”

乔纳斯又说:“你们中国一窝蜂,一年只取这么一点的蜂蜜,怕是价格要贵得吓人吧。”

蜂子说:“是的,我们中国古代留下了几个对日常生活起居记述极详细的账本,其中一个账本是‘万历会计录’,这是由明朝中叶,一个大户人家会计留下的日常生活记账本,这个时期大约是欧洲的东印度公司刚刚成立,英国也刚刚要开始大力发展海军。这个账本保留的比较完整,对整个明朝中期所有的日常用品,皆有记录,那个时候的蜂蜜的价格,大约是白银的1.5倍左右。”

乔纳斯:“哦,这个时期,当然,这时的德国还是一个个小邦国组成的帝国时期。”

蜂子:“中国历代王朝,对皇帝的日常起居,皆有非常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各地向朝廷纳贡的供品,更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制,包括物品的产地、产量、收取的费用,押送启运的日期,都有非常详细的记录。在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王朝时期,那个时候的向朝廷进贡蜂蜜的省份,主要是hLJ和吉林二省,每年收取椴树蜜。仅此两省,每年负责皇帝贡蜜的养蜂人数,大概是2000多人。”

乔纳斯知道蜂子这个人,平时简言敏行,话虽不多,但是一个心里能够藏得住事情的人。同时也知道他勤奋好学,通过今天对话,可知这蜂子是个可造之才,于是就又试着问蜂子:“那你觉得养蜂如果想提高产能,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蜂子回答道:“这几年,也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结合在这蜜蜂研究所翻阅的一些文献档案,更加坚信,单纯从提高产量这个角度看,一定要调整好,蜂王产卵和大流蜜期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个辩证关系如果处理得好,便会有高收成,处理不好,可能会让蜂箱内的蜜蜂在哺育后代和外出采蜜之间,彷徨,消耗精力。进而影响采蜜量。”

乔纳斯闻听蜂子所言,心中暗喜,这个中国少年果不寻常。在全世界所有的养蜂人及养蜂研究中,怕是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普遍地认为,只有让蜂王多产子,未来才会有强大的采集蜂群,才会在大流蜜时期,有大的丰收,但是这些人是忘掉了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在蜂箱内部,蜂王产子越多,未来留在箱内哺育蜂的数量也必须就会大,哺育蜂蜂的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关系的时候,即使遇到最好的蜜源期,因大量的哺育蜂,而减少了外出采蜜工蜂的数量,进而必然影响蜂蜜的收成。同时,又因为蜂王在箱内的蜂巢空脾上产卵,过多的卵巢又会进一步减少储存蜜蜂的空间。采集蜂外出采蜜的积极性也会受损。

想到这里,乔纳斯兴奋地叫了起来:“说得好,好,很好。我也早就此这种念头,但因手头要试验的内容多,就一直在往后推。马上就要开始春繁了,我今年安排三组人跟你同行。为了不造成对蜜源的争夺,每一组只带20箱蜂。全部由你指挥。”

哈哈哈……

老头竟然大笑起来,蜂子来养蜂所快四个月了,还是第一次见老头笑,一时,竟然不知如何是好。

乔纳斯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后,手扶蜂子的肩膀说道:“告诉我,这样可以吗?”

蜂子:“我很高兴教授能这样安排,但是我不能做指挥。因为一旦这样,即便试验数据是准确的,也可能会让人误会。不如我也只做为一名跟队者,每次统计完蜂蜜重量,四组人同时证明签字,这样较为妥当。”

乔纳斯:“好,很好。但要对‘水蜜’加强管控。尽管我们德国的养蜂人已经有了不产‘水蜜’的意识,但还是有人不自觉。为眼前小利动心。你们试验组决不可以这样。一旦发现,后果是严重的。”(注:‘水蜜’指蜂蜜在没有达到成熟时就取了。因含水量过大,蜜蜂就不能长期存放,还会就会发酵,变味,坏掉。)

蜂子说:“教授,有个问题一直困惑我,今天向教授请教一下。”

乔纳斯:“很好,是什么问题?”

蜂子:“如果蜜蜂过度劳累,是不是会活不长?”

乔纳斯说:“是的,当蜜蜂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之时,寿命是最长的。蜜蜂的寿命跟劳累、营养、外部环境都有关系。跟过渡劳累的关系最为显著。”

“以我目前所知,哺育、箱内降温和采集等劳动强度最大的时节,工蜂的寿命只有3周多一点。劳动强度较低时,可活到7个月之久。”教授神色凝重地说道。

乔纳斯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这几年才开始懵懵懂懂,有些新的或者是接近正确的观念,这个不到20岁的中国小伙子头脑里竟然已经形成了体系,能够如此完整表达,他对蜜蜂正确养殖的观念,又是有如此前瞻性的理念,真是非常的不简单。

乔纳斯见蜂子在养蜂理论上,有如此高深的见识,觉得如果把蜂子继续留在研究所,意义是不大的,他应该更好的体验在机械辅助下的远程放蜂工作,通过远程运输,大批量的转场,让蜂子体验到规模背后的效益。

想到这里,乔纳斯对蜂子说:“我听说你来到这里,时间不长,已经学会了汽车驾驶技术,同时你的摩尔斯电码的收、发报能力也能够完全单独工作。德国春季马上就要到来,春繁之前的工作相对简单些,你不用呆在养蜂所了。我给你选一个有经验的助手,由他陪着你去阿尔卑斯山及瑞士边界附近去探索一下,为今年大规模转场养蜂的蜂场地点及德国全国的蜜源值物做些了解工作。我给你32天时间。3月10号必须回到养蜂所。”

蜂子听乔纳斯教授这样说,赶忙两步走近乔纳斯,深鞠一躬说道:“教授,我刚才所谈也只是些片面的东西,有些内容还未经实践检验,未必是可行,只是在理论上与教授探讨。我对欧洲养蜂的一些具体技巧及技术的运用,还没有理解到位,实际操作的火候还差得很远,希望乔纳斯教授还能当面指教,至于远程转场养蜂,还望教授往后延迟一些时日为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