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蜂子 > 第一章 第十七节 使馆论道(二)

蜂子 第一章 第十七节 使馆论道(二)

作者:放蜂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1:20

第一章 第十七节 使馆论道(二)

但林正仍然追问。

蜂子急反问道:“林正先生,我自小读的是《四书五经》这些书籍,到欧洲后,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我该如何做阅读选择呢?”

林正:“我认为读书不是一个很随意的事情,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要读经典,要读那些不是为了经济利益才写的书,那些为了博名声或者是单纯的为了赚钱而写的书,不足以细读。读书也不能选那些像你这般年龄或者20多岁的人写成的,这种年龄缺乏阅历,没有历练,没有人生积累,只是凭着一腔热血或者青春荷尔蒙的萌动而写的这些东西,偶尔可以读一些,这年龄层写成的诗歌倒也是可以读读的。但是小说、宗教、哲学、散文、历史类的书籍,应该选择著者人过中年以后才写成的书。我想这也是我读书的一个原则,供参考。”

林正用日语回答道。

两个人一问一答间了一个多小时。林正,对蜂子的博学非常赏识。

樱井亚美说:“这样今天你们就先谈到这里,因为汉斯是第一次来这里,我给再他介绍两位中国朋友,一个是广东人,一个是你们河南人。你跟他们聊一聊吧,下个星期天你们再切磋。可好。”

蜂子点头,林正微笑着转身离去。

一会儿,樱井亚美带来了两个中国人,一位25岁左右,一位30岁左右,两个人风度翩翩,两目炯炯有神,蜂子一看,便知道这两个人是中国人。

那两人走近,蜂子起身,双手握拳,正要开口,对面高个说道:“幸会,幸会,敢问小弟何方人士。”说话的男人操着一口广东腔。

蜂子说:“河南人,是姓林,大名叫炳坤。敢问二位兄台,何方人士。”

操一口广东腔的男人说到:“鄙人,姓薛,名述廉。广东人。这位是我的好友徐大佑,他可是你们河南人啊,开封的。”

那徐大佑抢前一步,握住蜂子的手,用地道的河南官话,很虔诚地说道:“哎呀,他乡遇老乡,痛快,痛快,你是河南哪里人?”他快人快语地问道。

蜂子赶忙答道:“我是密县人。”

徐大佑不等蜂子说完,就抢话道:“密县,你们那里,有好东西啊。你们那里出你们的‘二花’很有名气啊,清热解毒,是个好东西了,我有个堂叔是个药贩子,每年六月前都要去你们密县去收‘二花’,收来的‘二花’,比别地产的花要价要高,他说密县的‘二花’全国最好,可有此事。”

蜂子点头说道:“家乡的‘二花’对清热解毒,对上热症有很好的疗效。但常人不可常饮,如果喝多了,会拉肚子的。”

蜂子说道这里对樱井亚美解释道:“我们说的二花,你日本人称‘忍冬’,学名是金银花,是味药材。”随后,又对樱井亚美说道:“感谢你的引见,你忙去吧。我们聊聊天。”

樱井亚美讪笑一下,离开前对蜂子说:“好,你们聊吧,8点钟,我来找你。”说罢便走开。

徐大佑说:那干脆,你让家里寄些‘二花’来德国吧,我来到这里以后,经常的上火,喉咙痛如针扎,十分难受啊,你让老家寄一些来,上火的时候,可以帮我去火。“

蜂子见徐大佑快人快语,性格爽直,心中有好感,对徐大佑说:“不用写信去索寄,来去还得半年时光,我此次带的便有,如果二位需要,留下地址,我尽速敬送高宅。”

徐大佑问:“你为何身边有带着这些东西呢?你快说,说还带的有什么好东西。”

蜂子:“除衣物等必备品之外,我随身还会必备几样东西,蜂蜜、‘二花’、牛黄、地黄、白药,武陟怀菊花等几样药材。这几样东西,主要有时用来调养和应急医用。”

徐大佑:“菊花有什么药用?”

蜂子:“清热,不过我带的怀菊主要是明目。我个人理解,菊花可当茶饮,去火,以杭州菊花,明目用怀菊花。”

徐大佑又说:“你行啊。如此说来,你是个郎中。来来来,给我诊脉。”

蜂子含笑不答,每每遇到别人提这样要求的时候,他总是笑而不答,因为他觉得有些交流必须是在信息对等的情况下才能完成交流,否则,交流是毫无意义的。

蜂子见徐大佑坚持要扶脉,说道:“不是郎中,治病还谈不上,只是自小随祖父行医四方,有小许体会,仅此而已,实在是不足挂齿,不足挂齿。”

徐大佑:“先试试,先试试。”边说边撸起了左胳膊,拉着蜂子的右臂说:“走找一个僻静之处,你帮我把诊诊脉,我最近心浮气燥,寝食难安,去医院看了几回,越看越是严重,所以,甚是烦恼。”

薛述廉在旁边也说:“小仙弟试试身手,这异国他乡,也没有一个咱们中医,你帮他看一看,这个小子三天两头的喉咙疼,发烧,你如果能帮帮他,那他不知道要怎么感谢你呢?”

蜂子见徐大佑诚恳,旁边还有个说情帮腔的,就说道:“行,我们找个静处。”

徐大佑领着蜂子来到了走廊右侧院落之中,有一张椅子,椅子旁边摆了四把凳子,徐大佑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右手放在了桌子。很急躁地对蜂子说:“快来,快来,帮我摸一把。”

蜂子心里想,樱井给我介绍的都是啥国人,怎么这样,一见面还未及了解,就让人摸脉。心里尽管想,但也不慌不忙地坐下,略微低沉片刻,对徐大佑说:“丑话说在前头,我不是医者,从未单独行诊,我只说我的意见,供你参考,但不做抓药依据。”

徐大佑眉头拧了一个疙瘩,连声说:“多虑,啰嗦,啰嗦,多虑,快些。”

蜂子心里想着这人,怎么老是像一个拾炮的人一样呢。急火火的。

蜂子双手诊完,略沉思一会儿,说道:“胃寒,夏天特别爱出汗。平日喜欢吃生冷食物,爱喝冰水,越凉你会越爱喝,饮食不正常,生冷杂混,饱一顿饥一顿。一年总有那么二、三次发高烧,且一烧起来,就高烧不退,有时要有十天半月才好。”

话未说完,薛述廉在旁边大声说:“神啊,比我这个整天跟着他的人,知道的还多。可不是,你说的都对。”

蜂子接着说:“近段时间,你的病有加重之态,且你每日忧思过度,老是想些人力难办之事。”

徐大佑,眼睛越瞪越大,嘴也张的大大的,脸离蜂子的脸很近。

蜂子不停地用手,在面前扇风。

薛述廉赶忙对徐大佑说道:“你那嘴臭不臭,离人家的脸那么近!”

徐大佑才回过神,又愣怔了一会,对二位说:“走,我们离开这里,去我家,我们得聊聊,得好好聊聊。”

蜂子,坚定地摇摇头说道:“不行,今天不行。我们就在这里聊吧。等以后有机会再去府上不迟。”

徐大佑:“府个屁呀,又不是在国内,这里不方便说话。跟我走吧。我不会放过你的。”说摆不由会说,拉起蜂子就走。

蜂子也不好说什么,心里想着,既然是樱井亚美介绍的人,想来去去也无妨。

对徐大佑说:“等一下,我得跟我朋友说一下。”

徐大佑说:“说个屁,那个女孩是谁,你知道吗?哦,哦,那个,那个,先跟我走。”

蜂子无奈地跟着这二人离开日本使馆,坐出租车离开。

徐大佑的住所很宽敞,有三个房间,屋内摆放,尽管杂乱,但能看出主人是个有身价、有学问的人。满屋都是书籍。粗看,多是工科的书,物理、机械、力学等。

坐下之后,三人开始闲谈,那急火火的徐大佑,倒不急着寻问自己的病症了。而是了解蜂子的履历。

蜂子知道这是人家不放心自己,就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经历,特别是与日本有关的情况做了详尽的介绍。

两人知悉蜂子的情况后,徐大佑才说道:“那个女孩的父亲是整个日本驻德国使馆中最坏的日本人。你一个中国人跟这样的日本人的女儿在一起,你不想活了,你离她远点。”

蜂子就把想摆脱,但是无法摆脱的事略说一二。徐大佑说:“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以后再说。”

三人聊天是从旗语开始的。徐大佑说道:“你刚才讲到在东北通化跟日本人做过铁路巡道工作,会用旗语,很有意思,介绍一下。”

蜂子说:“就现代而言,话旗运用最多的行业是海军。各国海军都有自己的旗语系统,有些还非常复杂,可以加密的,比如把0123456789这几个阿拉伯数字都有固定的旗语,连续运用,就会像发送摩尔斯电码一下,形成了千变成化的组合。其实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旗语。比如在左传中,有明确对旗语运用,中国最早的周易中,对旗语也有很详细的描述。比如‘贞’这个字,有些大学问家就认为,这个字就是‘旗’的象形字,这‘贞’字,就是现代我们讲的旗这个字的本意。所以旗语绝不是由现代海军发展而来的。而是自有人类团体生活,就有人类在使用了。”

蜂子见两人在认真的听着,继续讲道:“旗语在铁路中的运用,跟海军有更大的不同,因为他真实的内容比较少,无非是,减速,慢行,提速,快速通行,停车等几种常用情况,所以相对比较简单。当然,如果熟练的掌握从一到零,也会像摩尔斯电码那样复杂的运用,其余的运用……。”

薛述廉打断蜂子的话,插话说道:“你连续两次提到摩尔斯电码,懂摩尔斯电码?简单介绍一下好吗?”

蜂子稍一停顿,对薛述廉微笑一下,说道:“摩尔斯电码就是我们向国内拍电报的一种数字语言,我们国内的邮局收到以后,再把这些收到数字翻译成我们的汉字,家里人就能看懂了。一百年以前就发明了,好像是1837年吧,四个数字一组,四个数字一组发送信号。很多国家的莫尔斯编码,都是四个数字一组,唯有苏联与全世界其他地方不同,他们是五个阿拉伯数字一组,可能加密更复杂一些吧。”

薛述廉见蜂子懂摩尔斯电码,感觉很好奇,又追问道:“那你会用莫尔斯电码吗?”

蜂子说:“在东北巡道的时候,只见过日本老师用过发报机发报,当时还不知道发报机为何物。今年春天来到德国的时候跟着乔纳斯教授学习养蜂。他为全世界公认最专业的养蜂专家,特别对科学技术在养蜂业的运用最为推崇。要求所带的学生,必须握汽车驾驶技术和摩尔斯电码。原因是在德国对蜂蜜质量的要求比较高,在花期要拉着一车的蜂箱到深山老林去,那里人迹罕至,所以必须要学会用摩尔斯电码,用于通报养蜂信息,与乔纳斯教授的团队进行通电,最大可能地利用好各地的花期,同时,也对全德国的花期和流密期做学术性的研究,因此我学会了摩尔斯电码。”

徐大佑仿佛喉咙里有一只手,心里只要想什么话,那只手就会在大脑下达指令之前,把那话甩出来。

他急着对蜂子说:“薛述廉的哥哥,在国内鼎鼎大名,他们兄弟四人,全都是由他哥哥办理了入伍手续。……”

薛述廉目视徐大佑,不让他再往下说。想道:“这个年轻人,虽然交谈时间并不长,但见蜂子说话,有章有法,不急不慢,年龄这么小,气度不凡。”

想着暗暗地测试一下蜂子,就对蜂子说:“你抄报的速度能达到多少?”

蜂子有些羞怯,对薛述廉说:“我学习发报时间很短,从开始学习到现在也不过四个月,所以我的水平很低,我每分钟能抄80组左右。”

薛述廉对蜂子说:“我们现在模拟一下,我以口发报,你用这纸笔模拟抄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