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蜂子 > 第一章 第二十六节 学成回国

蜂子 第一章 第二十六节 学成回国

作者:放蜂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1:20

第一章 第二十六节 学成回国

随着阅读量的上升,游历的丰富,以及结识了一批中国留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他对政治竟然一点点的变得热心起来。

1935年时的德国,希特勒已经上台2年,希特勒上台以后,凭着精明的头脑和极好的政治运气,在政治、外交、经济领域打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胜仗。

德国人正抛开凡尔赛公约对他的制约。开始扩军备战。第1次世界大战失败以后。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只能拥有不超过10万的国防军,但在1935年这一年,德国已经扩军至50万人,早已把一战失败对德国的约束抛之脑后。

德国的经济在快速崛起。希特勒仅用三年时间,就使德国失业率从30%以上,几乎降到了零。甚至还出现‘用工荒’。三年前德国人还在为面包而发愁,三年后,普通的德国人已经可以去国外休假旅行。

蜂子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德国。更加想回国。他想让中国的百姓也早日过上好日子。蜂子,的想法确实是这样朴素。

徐大佑不喜欢政治,但薛仲廉却热衷于政治,蜂子有一个时期,得有空闲,便去找薛仲廉,俩人促膝而谈,有的时候还会通宵达旦。

通过薛仲廉的讲述,蜂子了解到了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同时也深刻认识到日本对中国的压制和蚕食。清晰的看出日本,必然与中国有一场全面战争。

而此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力孱弱。各个省区没有形成高度的统一。虽说政府官员有政府任命,但这些官员又多是当地的实力派,中央对他好的时候,听中央的,当自己有利益诉求的时候,又会把所谓的中央一脚踢开。

整个中国大地,刀兵不断,民生凋敝,国弱民贫。

日本人看到了中国的这种实际情况,蚕食中国的步伐不断加快,从“9.18”到承德、热河,再到长城一线,京津危机。

而日本的每一次军事行动,又往往以少胜多,速战速决。

中国,正一步一步的走向危亡之中。

蜂子因少读诗书,对古老的中国文化,有一种熟知之后的热爱。骨子里逐渐萌生出强烈的一种感情,他希望中国能够强大,希望中国的老百姓能够告别苦难。并慢慢的变得懂礼貌,讲卫生,整洁有序。

薛仲廉住处,经常有从国内来的达官贵人来访,每每讲起国内的事情,也都是义愤填膺。

蜂子在不知不觉之间,竟对军事也有了强烈的兴趣。

有一天,国内有位现役将军来德,在跟薛仲廉聊天时,突然问:“你来欧洲之前,已经有过军事经历,手下也曾撑兵数千,如今又在欧洲学习这么长时间,单纯从军事角度来看,我国的兵源质量怎么样?”

那位军官说完,蜂子想,这薛仲廉行啊,在国内都当了这么大官,一点也看不出来。嗯,有内涵。

听薛忠树回答道:“我国地大物博,虽然目前国力穷困,但我想兵源,应该不是问题。”

那军官又转头看蜂子和徐大佑。徐大佑忙用手推了推了蜂子。

蜂子说道:“我不同意薛兄所言。具体而言,我们国家兵员质量很差,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没有预备兵役制度。在民众中间缺少战略性的军力支持,和军力的储备。遇有急事就紧急扩军,招来的多是新兵,没有作战经验。而反观日本则不是这样,日本除了常设兵团之外,他们有很完善的后备兵役制度,经过训练,日本青年很多都具备二年兵以上的战力,这样一旦有急事,他们便可迅速扩军新入伍,来之能战,还都有很高的战术素养。第二,我们民众由于教育水平普遍低下,难以将他们训练成,有自主战斗意志的单个士兵,更不用说训练成士官。这样的军队一旦投入实战,也会有极高的伤亡,而过高的伤亡,又会严重挫伤部队的士气,从而导致战斗力急速下降。第三,我们国家的士兵普遍缺乏国家意识。当兵吃粮,是他们的普遍认识。如果战士没有国家意识,没有国家荣誉,在战争中便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也就是不知道为谁而战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在下确实看不到慢慢会有所好转的迹象。”

那们军官对蜂子的宏论很是吃惊,接着问道:“你认为,日本可动员的总兵力会有多少?”

蜂子:“怕是总有千万以上之巨。”

一语落地,惊得四座不安。

那军官问这个数字如何推算出来。

蜂子回答:“您只需要把日本近十年来,日本预备兵役和现役训练的总人数,相加,就会得到准确的数字。如果把征兵的年龄放宽到50岁,可征之兵,还会增加。而且入伍之后,只要有二十天的训练,就可投入战场。当然,仅指步兵。”

蜂子,很少会有像今天这样的长篇大论。众人皆惊。

像类似这般的谈话,蜂子时有参加,但多数时候,是只听不说。

蜂子。在欧洲的生活是很惬意的。自从认识徐大佑学中树以后。他的生活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两个人。带着蜂子在欧洲各地旅行。蜂子在他们的推荐之下阅读了很多。书籍。打开了眼界。19岁的蜂子。日渐一日地成熟起来。在他懵懂的意识中。振兴中华,让国家强大富强起来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他也时常设想今后的人生。

爷爷去世的时候,他想做一辈子的蜂农,一辈子和蜜蜂打交道。热爱养蜂的志向虽然从来没有改变过。但这二年多欧洲的游历,他越发深刻的认识到中国在这些世界强国中的地位。

他认识到。他必须要获取权利。只有获取了权利,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就这样。蜂子从对蜜蜂的痴迷中,一头又扎进了另一个世界。他想趁着这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吸取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以后回国报效国家。

蜂子越来越对自然科学感兴趣,他认为自己把蜜蜂养得再好,对这个国家也不会有太大的贡献。

蜂子的生活。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白天忙于蜂场事务。只要有空闲,他便一头扎进书山。看书看累了,便找徐、薛促膝谈心。

他们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大。认识了一些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和中国商人。

蜂子勤勉的工作态度,严谨的人生操守,以及对知识表现出的极度渴望。是他在留学生的圈子里获得了很高的美誉,大家都愿意和蜂子交往。而蜂子对交往对象,他总是有所选择。

他不愿意在人际交往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他只对那些能满足他求知**的中国人感兴趣。一旦觉得对方言之无物,或者夸夸其谈,又手中一技,不能久交,便会惜时如金。

但峰子有一个很好的人生信条,那就是:只要不产生长远的利害关系,一句说狠话不讲,不会做得罪人的任何事情。因此,他走到哪里,几乎都是一个受欢迎的对象。

蜂子,已经变成了一个相貌堂堂的青年,朝气蓬勃,意志坚定,精力充沛。

除了休息之外,都在做一些长远的,有意义的事情。

蜂子的无线电摩尔斯码收、发、抄报的技术,日强一日。在整个无线电爱好者的圈子里,大家不教对蜂子有极高的认同。特别是蜂子抄报的压码能力,更是让众人惊叹。

蜂子还发明了一套独特的抄报技能,能同时抄两路报。还能独创了他自己的速记系统。有时,他也能同时抄三路报,但抄报的内容,除了他,没有人能看懂抄的是什么。

蜂子,就是这样一个怪人。

尽管蜂子在抄报方面,有如此的本事,知是圈内知之者

不多。峰子低调内敛,即便是有如此的绝活,也从不在一般人面前表现。这更令这个圈子的核心人员对蜂子惊叹不已,他们都认为他是一个有道德感,人格高尚的高洁的青年。

1936年12月12日,中国西安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入欧洲以后,在欧洲的留学生,都极力想获取国内的消息,蜂子也不例外。他有他有特长,长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国内信息。

蜂子决定回国。

蜂子这几年,攒了一些钱,加之无线电协会的几个重量级人士也都愿意资帮助。

蜂子买了4台5、10瓦的德**用电台,准备回国效力。

有薛仲廉这样的后台朋友,蜂子尽管人在国外,已经知道,他是一名**的上尉军官了。

薛仲廉对他说:“你回国以后,马上会得到重要,主要负责无线电测向,对日军师团以上的电台进行跟踪、标注。请记住,这是业务的,当然,经费不是问题。我们两个联手。”

蜂子总算明白了,这薛仲廉是想借他蜂子的手,先组建起一只无线电侦听队,然后,等薛仲廉回国以后,其它再说。

果然不出所料。

薛仲廉接着说:“以后的战争,空军是重要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在欧洲学习飞行的原因。我先在这里办些空军装备的采购,你先回国。按我们先前所定,分别在华山和嵩山地区设立测向电台。经费、人员、装备国内正在筹措。具体的选址,由你来定。”

嘿!

蜂子没想到这个老朋友还有这个本事,不露声色,就把事情安排得井然有序。

蜂子内心十分佩服。

这个时候,那个日本女孩,樱井亚美再也不来找蜂子。因为他的父亲由于飞机坠毁,死在中国东北。樱井亚美早早结束在德国的留学生涯,回国奔丧。

樱井亚美离开日本前,专程来找蜂子,对蜂子说:“她这一辈子,可能只会喜欢一个人。她也很明白,这个人,她无法得到,但是她会等。”

最后硬是逼着蜂子,问清了老家的地址,还有巧姑家地址。

她告诉蜂子,她并无恶意,只是为通讯方便。

临走之时,给蜂子留下三个地址。并说,这三个地址都能联系得上她。她无论身在何处,这三个地址的人,都会联系得到她。

她恳请蜂子答应给她写信。

蜂子点头同意。蜂子觉得樱井亚美的要求无法拒绝。自从认识她,都是她在帮自己,对这样的朋友,无论她的家庭如何,都要真心待她。

樱井亚美离开德国的时候,走的很安心,因为,她知道,蜂子一定会写信给她。因为,蜂子只要答应的事,一定会努力去做。

蜂子并没有去告诉樱井亚美,自己以后将服务于中**队。因为他知道,未来中**队和日本,必有一战。

樱井亚美上船回国的时候,蜂子亲自去送她。还写了一封短信。

信中这样写道。

自我在日本认识樱井亚美小姐之后,倍感荣幸。您让我领略到了独特的日本文化,来柏林的船上,您又不辞辛劳,教我德语。我的一些长进,来源来自于您无私的帮助。您对我的帮助,我永生难忘。当下,日本欺我中华,日甚一日,身为男儿,恐难独善其身。你我生不缝时,万难有果。亚美小姐对我之深情厚谊,只有来生再报。

最后,祝愿樱井亚美小姐,一切安好,并忘记我的所有。

蜂子是在1936年底回的国。他要回老家过春节。

这次坐船回国与来时的境况是截然不同的。

徐大佑为蜂子购买了头等舱的船票。房间宽敞明亮。很大的窗户,每日在船上,可以欣赏到,灿烂的日出和唯美的夕阳。

蜂子在回国的船上是无暇欣赏这些旖旎的风景,他忙于提高自己的无线电技能,翻阅相关的技术参数,了解各个国家特别是日本无线电发展的情况。每天晚上他还会雇一个小工来为自己转动手摇发电机,然后打开电台,将天线架到夹板的高处,与全世界的无线电爱好者在空中握手交谈。

蜂子在无线电爱好者的圈子中是有很高美誉度的。但是知道蜂子有高超无线电技能的人,知者寥寥。

蜂子。和以前关注的无线电知识点不同,在回国的路上,他更醉心于无线电电台的侦测技术,通过和美国无线电爱好者查理斯的交谈,他了解到无线电的侦测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外,蜂子还对密码的破译很有兴趣,在他的好友中,他建立了一个无线电密码破译小组,经常向他们请教问题,这个小组有很高的破译能力,他们中有数学家,也有机械、电子方面的专家。他们生来好像就是为了要解决重大的问题而来的,因此,当发现一个肯定有答案,但需要通过技术的手段才能印证的问题,大伙很感兴趣。

他们核心成员一共7个人,每一周都会自己创制一套密码,然后。根据这套密码系统发一份电报,然后全组其他成员,想办法去破译,要求的编码难度不能太高,破译的所需时间以3~5天为宜,蜂子乐此不疲,对这个破密码的游戏十分专注,但是他发报、抄报可以说是一流的,但破密码对于蜂子来说,总是感觉有心无力。

峰子想:只要我能认识这些破密码的高手,就是好事情,以后有可能会给自己提供帮助。

中国人大概从来不缺少自我安慰的能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