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守村人 > 第883章 青黄不接贩豆难

大明守村人 第883章 青黄不接贩豆难

作者:农家一锅出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7:14

第883章 青黄不接贩豆难

第883章 青黄不接贩豆难

怀远的百姓当然吃饺子了,他们就种麦子,给他们吃米粉的话……他们也吃,因为他们有绿豆粉吃,感觉差不了多少。

一般情况下,能吃面条的就能吃粉,口感上没太大的区别,当然,螺丝粉那个酸笋就需要适应。

同时怀远人吃酱油没问题,当然也要吃醋,蘸醋吃饺子可以吃更多,蘸白糖就不行。

年岁大的人,就是超过六十岁的,这在大明数量相对少,给他们额外包的蒜黄的煮饺子,又鲜又对胃的刺激小。

现在没有鲅鱼,不然可以拿它包饺子,或者是虾耙代替虾仁包。

这个鱼肉的饺子属于山东、辽宁的特色,营口有鲅鱼圈,自然会用鲅鱼包饺子,大连也一样,山东的烟台不用说。

当然,眼下还没流行起来,许多地方一听鱼肉饺子,都很吃惊。

一般鲅鱼馅的饺子属于肉三鲜,跟猪瘦肉混合包,不是单纯的鱼肉。

“里长,除了饺子,这是全豆宴吗?”

最小的老五朱橚看着吃饺子配的菜,有点迷糊。

炒干豆腐丝、烧腐竹、爆香干、熘豆腐、家常豆腐、凉拌油豆腐丝、豆腐酿、小葱拌豆腐、豆渣萝卜丸子、小豆腐、盐水豆子、素鸡……

换成以前,朱橚真不知道这些都是啥,跟下丘村接触多了,他每一样都熟悉,甚至可以自己做出来。

他好奇的时候,磨豆子,然后做各种食物,这还少了个豆皮呢!不是腐竹,也不是干豆腐,更不是油的那个。

“殿下,去年当地百姓种豆子和高粱多,套种的,小麦收后了种,豆子正好咱们收了拿来做吃食。

这是昨天的,今天收的可以放着,到时候再做殿下爱吃的菜。

比如豆腐脑、煎豆腐、豆浆、豆腐乳,还能做豆筋,用爆米花的锅炉爆一下口感也不错。”

里长道明原因,当地百姓的豆子还剩很多,吃不完,别的地方需求又少,因为去年这片区域都是在麦茬里种豆子跟高粱。

百姓倒是不缺豆腐吃了,甚至不会做豆腐的都学会了。

这个季节,没有黄瓜、豇豆、生菜等蔬菜的季节,又没有小麦收割的时刻,就是青黄不接。

正常来说此刻的百姓最难熬,结果当地百姓愁豆子卖不出去。

高粱与豆子一起种的,然后现在到夏天,豆子先炒,熟了后倒进盐水里,放点花椒面和葱花,就是盐水豆子。

高粱米煮熟了,用井水一遍遍冲,这就是过水高粱米饭,即水捞饭。

正好配盐水豆子,越吃越香,正常能吃两碗蒸的干高粱米饭人,如此操作,吃四碗轻松。

要是再加个咸鸭蛋,尤其是咸臭蛋或者叫臭咸蛋的话,那就更美了。

队伍一次收很多豆子,属于去年的陈豆子,拿来做菜,主要是给当地百姓打个样,告诉他们豆子能做多少菜。

就这样还是收着做的,不然更多,包括时间长一点的豆芽、豆豉……

“那让他们做大酱和酱油不就行么嘛!正好百货商店开过来,就地取材,然后弄来盐和器皿。”

朱棣想到个利用大豆的方法,他同样高兴,明明青黄不接的日子,百姓居然有吃不完又卖不出去的农作物。

老三朱棡跟着想办法:“干脆压榨豆油吧!然后豆饼人吃,或者做饲料给牲口吃,榨完豆油的豆饼蒸着吃挺香,村里说是技术不够,豆饼中还有油榨不出来。”

一时间大家讨论起本地的一些作物如何用,亲王们学到的知识多了,故此才能直接落到实际的事物上。

不然的话,他们都不知道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尤其是干豆腐、腐竹、豆皮的提取过程。

现在他们非常熟练,哪怕是豆渣他们也能亲自动手给炸出丸子,成本还非常低。

其实就是豆渣、萝卜丝、胡萝卜丝、葱末、姜末、花椒面、面粉、盐,混合在一起,挤出丸子炸。

这个成本跟卖豆腐的价钱是一样,豆腐的成本是一斤豆子出二斤二两豆腐,所以可以用豆子换豆腐,一斤豆子换二斤豆腐,那二两就是人家的劳动付出。

不过还有豆渣在,一斤豆子古朴做法出二斤二两豆腐,剩豆渣,豆渣不是钱?

下丘村磨豆子更细,一斤豆子能做四斤豆腐,剩的豆渣就少了。

那么当一斤豆腐卖一文钱的时候,豆渣丸子的成本就是一文钱,需要卖一点五文才行。

如果做不到这个成本,那就换个行业吧,否则会被同行冲击死。

当然,黄豆不可能一文钱一斤,它产量比水稻和小麦低,高于二者。

故此豆腐也不便宜,买一斤豆腐的钱都能买一斤稻米和麦子了。

一斤豆腐能吃饱吗?一斤米煮出来的饭或一斤麦子蒸的馒头有多少?那么证明豆腐是个奢侈品。

四个亲王与里长讨论起豆子的应用与价格问题,都熟悉,努力想着用哪一个方式让本地的百姓直接把豆子消化了,然后再卖成品,即附加加工。

百姓们哪晓得吃个饭,有人在为他们操心种的豆子增值销售,而且还是四个亲王。

百姓只觉得饺子好吃,蒸的香、煮的鲜,不限量,能吃多少吃多少,前提不要吃撑了。

“剩了的给大家装起来带走,要带走的,晚上还有一顿呢!明天早上吃过饭,才继续走。”

太监们过来喊,一处处的,让百姓别往死里撑,太医都说了,真撑到一定程度,救不活,脑袋里面出血。

果然,效果有了,百姓一听,放慢速度,还有一顿呢,继续剩就带回家,没问题,挺好的。

“咱还能快点不?我的封地百姓一定在盼着我过去。”

在太原有封地的朱棡又难过了,他看着本地的百姓,就想到自己那里的百姓,心如刀割一般。

历史上他可不是,还有他的二哥朱樉,都是混账玩意儿,只有人家朱棣在北平努力发展地方经济,搞民生。

他与他二哥是使劲坑自己封地的百姓,民不聊生啊!

现在他不知道历史上的自己是什么样,与下丘村在一起学的,非常急切,快点过去,那么多百姓等着呢!

朱闻天在旁边笑眯了眼睛,好有成就感。

今天木有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