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守村人 > 第890章 安全之感灯光晕

大明守村人 第890章 安全之感灯光晕

作者:农家一锅出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7:14

第890章 安全之感灯光晕

第890章 安全之感灯光晕

“贷款利率多少啊?”年岁最小的老五朱橚突然问出来一句利息的话。

“可以无息,并且不收取任何手续费。”

里长给个贷款的优惠政策,这个事情上他说得算。

权力就这么大,没办法,别人一直在学习,规则下丘村高人定的,最有发言权的自然是下丘村。

朱樉眨眨眼睛:“里长,无息贷款拿出来,是由央行给,还是商业银行给?”

“央行不针对地方直接给贷款,央行一般情况下与商业银行对接,以后可以跟其他结构对接,但不是这种模式的。”里长回答。

“商业银行有行政费用和存款利息支付费用,放出来无息贷款,商业银行赔钱?”朱樉想问的是这个。

“商业银行的损失由朝廷补贴,包括手续费,可以通过财政补贴,也可以通过央行逆回购降低利率来补贴,后者是隐性的补贴手段。”

“里长这样说,是朝廷给三弟和四弟钱来修他们封地的铁路?”

“殿下,那个铁路不仅仅是有利于封地,不然朝廷不修?相当于把修铁路的钱让晋王殿下与燕王殿下出了。”

“啊!”朱樉恍然,对呀!铁路修了,看着是两个封地的事情,其实别处的商品也能通过这条铁路运输,再延长一下,不就用上了?

相当于县衙门要修桥,正好当地的百姓也想修,百姓没有工具,衙门说我借你们,磨损都不怕,你们修吧!

百姓有了工具,开开心心地、自带干粮地把桥给修上。

衙门损失了工具的磨损?不,衙门占大便宜了。

或者换个说法,衙门要修桥,需要一百贯,都准备好钱了。

结果百姓主动提出想修桥,但没钱。

衙门借百姓一百贯,百姓修完桥再慢慢还一百贯,衙门一角利息都不要,百姓感恩戴德。

朱棡和朱棣互相看看:“……”

“四弟,感觉有点坑。”朱棡纠结了。

朱棣叹口气:“唉~那咋办?咱自己的封地呀!咱不借钱,朝廷不知道啥时候才修那条铁路。”

“是哦!其实可以叫朝廷出钱,咱这个身份没问题,别处的百姓也需要钱,借就借吧!”朱棡跟着认命。

“早知道我不问就好了。”朱樉一脸歉意,本来无息贷款三弟和四弟还很高兴,哪成想……

“诸位殿下,账不是这样算的,你们的封地税收归伱们自己,铁路修好了,火车也是你们购买,然后你们自己运营。

朝廷从中没有直接收益,朝廷只能拿到通过这条铁路便捷运输的产品成本低后的外面商业行为的税收收益。

还有一点,朝廷的商业机构在你们的封地,如百货商店,往来调货,走铁路你们收费的,这个成本在百货商店的账上。

而朝廷在其他非封地的地方修铁路,所有的收益归朝廷。

当然,特殊情况下,朝廷可以征用你们的铁路路线及所有设施,一文钱不给。

像军队调动、救灾物资输送,你们必须无条件配合。”

里长换一种说法,不一样的,封地赚的钱归亲王。

“本来就是这样啊!咱的封地随时要看父皇安排,他说让咱调兵去打仗,咱就得自己掏钱,不过现在没什么可打的了。”

朱樉说出封地的义务,他不知道历史,历史上他们的封地要干的活儿有很多,包括配合着他们的父皇杀人。

历史上他们的兵多,现在用不上,他们自己看情况征兵,征多了的话需要跟他们父皇解释。

“先不管了,到地方再说,喝汤,汤的味道浓郁,水爆肚也脆。二哥封地的百姓今天破费了。”

朱棡决定暂时把闹心的事情抛在脑后,这么热闹的场面,要高兴。

百姓们更高兴,他们见到了电灯,整个一大片场地照得亮亮的,军士们轮换着吃喝,一部分负责站岗。

外围的灯光所在,军士拿着上了刺刀的枪在那里站岗,给了内圈的百姓绝对安全感。

有的小孩子刻意跑到外围灯光的所在,站在哨兵的身边,向着远处的黑暗看一看,又满脸笑容地跑回来。

大人不理解,训斥孩子别乱跑,赶紧吃东西,困了在这边睡,今天不回家。

家里有留守的人,还有被派去的之前到来的军士,他们自己在那边吃。

朱橚吃掉一个烤的羊腰子,摇摇头:“百姓不懂心理学,孩子小缺乏安全感,他们是在用这个方法来感受安全。

咱之前的王府卧室就太大了,后来还是里长说的,在里面加了个千工拔步床。

然后外面的光比里面的亮,这样睡觉睡得可香了。

后来有了电灯,更是如此,空间感影响着人,周围的人数也影响。

咱那些小的弟弟妹妹都专门有个小的带门的二层小床,爬梯子上去,坐滑梯下来,上下都能睡,白天睡上面,晚上睡下面。”

他的三个哥哥一起点头,确实,卧室大了就得人多,否则没有安全感。

里长看向憨憨,他觉得最厉害的是守村人,一个人住祀堂和山神庙,负责上香、点油灯,两个地方都空旷。

朱闻天:“……”

他想问你瞅我作甚?所以张了张嘴:“肠,香,灌,吃,嗯!嘿嘿嘿嘿!”

“灌了灌了,专门让他们灌了一些香肠,咱们出的方子和调料,羊肠子灌的是小细肠。

此地外来行商多,可以卖香肠,其他熟食也做做,咱留几个人教两天,之后再赶上队伍。

呃……咱这里有橡子,做淀粉,然后该做闷子做闷子,该做粉条做粉条。”

里长知道憨憨要吃保质期短的香肠,村子里天天有,羊肠子的孩子最爱吃,当零食,一会儿就吃掉一根,一斤细香肠不限制孩子,孩子会很轻松地吃到肚子里。

一说香肠就想到了闷子,闷子需要淀粉,本地山上有橡子树,可以采来做成淀粉,之后如何加工看情况。

不吃闷子或粉条,做成凉粉也没问题,夏天热了,商人们过来吃一碗凉粉,补钾,避免中暑。

橡子这东西其实不怎么好吃,没办法的情况下百姓才吃,杜甫就吃过,饿呀!只好以橡果为食,直接煮就可以了。

今天木有了看一眼还有没投的月票没?不投再过几分钟就没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