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守村人 > 第944章 灾害不断由地势

大明守村人 第944章 灾害不断由地势

作者:农家一锅出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7:14

第944章 灾害不断由地势

第944章 灾害不断由地势

一大堆的小河虾处理好,今天分给百姓,大家都不要钱,队伍带着一部分炸好的起程。

噗嗵声用百姓全部跪下,喊着各种祝福的话,目送队伍远去。

“最是离别心头苦,风吹无定云难驻。”朱棡摇摇头,不再看百姓。

等队伍离开视野,百姓又纷纷起来,开心地跟周围的人聊天,他们不会难过多长时间,日子还是要过的嘛!

何况人家晋王殿下过几年就要来就藩了,当初还担心亲王到此会劳民伤财。

大修宫殿什么的,使劲搜刮民间财富,然后欺男霸女,瞎出主意。

如今看到了,晋王殿下之前把宫殿修建给停了,先桥补路固河堤。

等亲自过来,又是不停地出主意,到地方请吃饭,帮收庄稼。

如此只要安心跟着做,待晋王殿下再大几岁就来了。

一起跟着的官员们压力山大,在太原府这片地方,晋王殿下属于东主。

殿下会得太多啦!自己这等干活的人如果做不好,天哪!简直不敢想。

换个啥都不懂的,还能糊弄糊弄,比如殿下奢靡,那么就利用着为自己捞好处,最后出问题都是殿下的事情。

可惜,人家吃饭都是几个菜就够了,无非别人吃面的时候殿下吃烤羊肉串,这叫奢靡?人家喝的啤酒还是人家自己酿的。

历史上有封地的人,一到封地必然捞钱,在瞧这位晋王东主,送钱,教大家如何赚钱。

“说是会多给赏赐,俸禄不加,干好的给几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的?”

清源县的知县郭令衷没在自己那里呆着,必须跟随队伍一起走,到其他地方看看。

他与太原县的知县王仕童说话,想知道对方是何心思。

王仕童撇下嘴:“甭想着捞钱了,殿下眼里揉不得沙子,看到众亲王的队伍了吧?连个护卫都有组织能力。

全是那个下丘村给培养出来的,宫女与太监亲民着呢!管事更是熟悉府衙的办公流程。

别处可能收拾的官员缺少人顶上去,只能忍耐官员的一些问题,晋王不会。”

“说得是呢!感觉下丘村的人,除了里长之外,其他人只是为了过来做饭,那个守村人憨憨烤串儿确实不错。”

郭令衷说出自己对下丘村的评价,别人都不行,唯独里长出谋划策本事大。

他明白,既然如此,为何四个亲王非把下丘村的人安排在身边?没用。

“许是带着培养吧?”王仕童一样想不通。

……

“赶路晃,对眼睛不好,先别背了。”

队伍里朱樉跟下丘村的人说,大家乘船,一艘稍微大点的船装着他们。

下丘村的人在看护卫的数据,至少得把基层指挥人员的情况了解了,好在关键时刻指挥战斗。

他们在南京的时候总去军营学习,现在护卫有说明和照片。

他们记好了,到时候每人要负责一部分,还有工匠和宫女太监的位置。

一万五千人的队伍,需要面对突然出现的十万敌军进行碾压式战斗。

有新武器,朱闻天就熟悉了,他教大家各种战术应用,包括小股的特种战。

从出发之前大家就记,但没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事,只能不停地加强记忆。

朱闻天就不需要,他扫一眼即可。

村子里的人确实感觉眼睛疼,收起册子,看看远处岸边,天还是蓝的,没有下雨的意思。

“看样子今年不好做啤酒了,不下雨就没有发芽的麦子,只能自己泡麦子,陈年的看看有没有。”

朱棡高兴地说着,不下雨百姓心中安稳,下雨可麻烦喽!

“皆赖殿下恩泽,老天爷不敢下雨。”里长夸一句。

朱棡瞅里长一眼:“换个人说这话,咱就信了,老天会在乎咱?咱只相信下丘村的手段,下雨也能把损失给抢回来。”

“殿下高看了,下雨只能应对一番,大不了上烘干措施,用资金来换粮食。”

里长摇头,他也不希望下雨,那样得建烘干火道,上面搭棚子,下面烧火,如此才能快速烘干。

拿着炒西瓜籽的那种滚动的设备,一次能处理的小麦太少。

说着说着,大家就没心情了,赶路很单调,岸上的马和骡子早上吃饱喝足就一直跑。

中午队伍不停,路过阳曲县继续向前,今天必须跑完二百里。

队伍的人拿出来干面饼,就着咸菜和两开水吃。

只有下丘村这艘船上额外放了个煎饼果子的鏊子,朱闻天给大家摊煎饼果子吃,放早上炸好的小油条。

再抹茱萸酱、黄豆肉酱、甜面酱,多放葱花和香菜,并卷里羊肠子的细香肠,最后一点香肠,放到明天都不行的那种。

其他孩子给熬了一锅小黄瓜蛋花汤,黄瓜还是那么小小的,好在用得不多,加上紫菜,瞧着也不错,放了不少花椒面。

“牲口确实不行,咱先过去安营吧!今晚到楼烦镇,那里什么样子?”

朱棡咽下一口煎饼果子再喝口汤,说起今天赶路的目的地,到静乐县的楼烦镇,他没去过,不晓得情况。

里长慢悠悠嚼着嘴里的食物,边吃边回忆,等着吃下去:“殿下,那里不好,干旱严重,周围山多。

种植作物非常难,咱大明之前还是县,后来打仗,百姓迁徙,人口少了,便成了镇。

种地很麻烦,早早就下霜,又容易倒春寒,得种抗寒耐寒的作物。

当地唯一能利用的是铁矿,有露天铁矿,用船只在汾水运输便利。

农作物放弃吧!多给当地百姓一些地,不指望他们交多少田赋,配置多一点大牲口。

多种植落叶松,最好是红松,采松子吃,同时种适合环境的多年生药材,再弄点蘑菇。

到地方看看地形,汾水沿岸若有低洼之处,架水车引水过去变成人工湖与池塘,种莲花,收莲子和藕。

正常来说发展不起来,尽量利用当地资源吧!气候和地理环境太差。”

里长露出无奈的神色,憨憨告诉的,什么都做不了,除非多配置大牲口,这样利用土地来弥补其他方面的损失。

但那个地方还不能放弃,处在汾水转折的位置,总得加固河堤,避免水冲出去。

尤其在夏季,降水集中,哗哗哗水位就升上来了。

今天没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