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黑脸神 > 第0446章 狗屁不通的道理

大唐黑脸神 第0446章 狗屁不通的道理

作者:因卿不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8:49

第0446章 狗屁不通的道理

大唐黑脸神

圆机之士?

敬玄自认为目前的自己,恐怕还不够格担起这四个字。

别看现在大唐的朝廷将星如云,谋臣如雨,事实上,追根溯源,大多都信奉释道儒三派。

这既有家族的家训的因素,也有一定个人际遇的因果。

比如信奉道教的,就十分相信“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这句话。

而这,是以道教为本,来会同儒道二教。

信奉佛教的呢,又提出了“佛明其宗,老全其生。守生者蔽,明宗者通。”推崇以佛教为本、道教为末的观点。

就拿敬玄最熟悉的三位大唐重臣来说。

魏征,这位铮臣最是讲究气节,毫无疑问是以为儒家弟子。

而李靖呢,则又十分笃信道教,不但当过几天道士,就连行事风格,也极具道门的特色,现在年纪大了,一心开始追求起上善若水,清净无为的境界,任由别人往自己脑袋上泼脏水。

然后就是宇文士及,这小老头就更加不用多说了,不但给家中子女取名都带着佛教色彩,做事也同样相信因果轮回那一套,所以小老头但凡要做什么坏事,都是假借别人之手,宁愿自己不沾因果。

殊不知若是真有神明佛祖,一定慧眼如炬,把他那点小心思给看了个通透。

这也是魏征为何讨厌宇文士及的原因,因为看起来猥琐,讲究浩然正气的儒家弟子可不接受这一套。

既然连高官显贵都是如此,何况下面的其他官员?

所以大唐的官员办事基本上都是这三种风格。

信佛的,办事圆滑。

信道的,办事拖沓。

儒家弟子呢,则倒在一个急功近利之上。

官员没有统一的衡量尺度,这才是王通为什么提出三教可一的思想,也就李世民这位“皇极之主”能约束好这些人,换个皇帝,早就闹翻天了,这一点在大唐今后的皇帝身上,已经得到了佐证。

苏瑁再一次展现了他作为儒家弟子的急功近利,他甚至现在就想知道敬玄打算如何做,因为他不认为光凭着一所大学就能改变这种状况,要真这么简单,那全天下这么多所书院,也没见多教出几个文中子出来?

敬玄想了想,他的这个问题实在是深奥,不是眼下的自己能够回答的,于是便用了比较通俗的解释:

“敢问苏先生,倘若现在是大灾之年,百姓们会如何想办法活下去?”

苏瑁沉吟片刻,然后慎重的答道:

“贞观三年旱魃肆虐,朝廷张贴告示,允许百姓们外出自谋生路…”

话还没说完,敬玄便摇头打断:

“此法是晚辈告知陛下的,晚辈是想问,若是没有此法,那百姓们如何自处?”

当初李世民发布《告流民疏》时,并没有说这是谁人想出的主意,所以不少大臣只以为是房杜二人想出的妙计,解了关中的燃眉之急。

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敬玄此刻说是他想出来的,顿时纷纷好奇的看向上首的房玄龄,见后者并无不悦之意,心中暗暗吃惊。

看来还真是这敬玄出的计谋,再次看向敬玄的眼神已经变得完全不同了,至少不会因为他年纪小,而小觑于他了。

这时一位白发老儒走了出来,敬玄认得他,弘文馆学士,武阳侯萧德言。

上次大胜突厥李世民宴客时,他请求致仕,没想到被李世民给驳回了,当时自己还在想,李世民竟然连一个年逾花甲的老头都不肯让人回家养老,还要留在朝廷发挥余热,实在是不近人情…

倒是没想到这位萧老先生这次居然也从长安赶了过来,敬玄不敢迟疑,连忙从旁边搬过一张凳子请他坐下说话。

而敬玄的这一举动,立刻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萧德言自嘲一笑:

“多谢云中侯怜惜老夫这把老骨头。”

言毕,他又说道:

“方才云中侯问大灾之年百姓如何度过,老夫活了一大把岁数,自问见过的惨事也不少,倒是有资格出来答话。”

说到这里,萧德言顿了顿,脸上尽是悲痛之色:

“若是寻常的天灾,倒也好说,啃树皮,亦或是躲进山里挖些野菜,总能活下去,但若是兵荒马乱,要么易子而食,要么卖身为奴,就像河北道那些百姓,有几个是没吃过人肉的?”

河北道那地界自古以来便是四战之地,中原一乱,首当其冲的便是河北道,发生吃人肉这种事情,应该也不算罕见。

虽然大家伙儿都知道原因,但被萧德言这么随随便便的说出来,几位当年“有幸”在河北道打过仗的大臣,似乎回想起了什么,脸色顿时变得有些不自然。

敬玄点了点头,又问道:

“那么请问萧老先生,如果是这样的太平年间,百姓活不下去了,又当如何?”

萧德言略微一思索:

“那自然是等待官府赈济,亦或是找寺庙借些钱财度日。”

敬玄笑了笑:

“这就是我大唐症结之所在。”

众臣闻言,不明就里的看向他,就连房玄龄也十分好奇的问道:

“什么症结?”

敬玄微微一笑,背着手在屋子里走了两步,忽尔说道:

“我大唐百姓并不懂的如何自救,只会一味向别人伸手,这难道不是症结之所在?”

房玄龄闻言,皱眉沉思了起来。

这时,有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百姓愚昧,自然不懂的如何自救,所以才需要朝廷赈济,自古以来,莫不如是,如何能归结到我大唐头上来?”

敬玄点了点头:

“这话说的也没错,这是民智未开的原因,自然归不到朝廷头上来,可诸位不妨好好想一想,自古以来,又有多少贤君名臣想要做成这件事?又有几人成功了?”

答案是一个都没有成功,在场的都是通晓史书之辈,哪里会有不知之理,于是一个个带着怀疑的目光看向敬玄,难道你云中侯来做,就能成功了?

结果敬玄接下来的话,让他们彻底暴走了:

“所以我认为,这件事从头到尾的走错了方向,何为开启民智?让百姓人人懂得圣贤书?通读圣贤道理就能让百姓自救吗?简直狗屁不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