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二五八章 都督请自重

晋末多少事 第一二五八章 都督请自重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2:29

第一二五八章 都督请自重

话音落下,杜英哂笑一声,好似在嘲笑她有什么高兴的资格?傻乎乎的竟然还不知道自己的立场是什么,接着便自顾自的拿过来疏雨手中的那封信,仔细研读。

屋子里原本被炭盆熏蒸出的温暖气氛,此时一下子冷了下来。

新安公主抱着膝,怔怔的不知道在想什么。

疏雨看她可怜巴巴的样子,于心不忍,知道这样残酷的事实,其实根本就不是她所能左右的。

她是会稽王的女儿,但是在当初封为公主,准备下嫁桓家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成为了皇室的一枚棋子,而后来封为新安长公主,只不过把这枚棋子的分量变得更重了一些而已。

所以疏雨坐在软榻边缘,柔声说道:

“殿下不要担忧,公子行事,一向不会残害无辜。殿下也不过是身不由己罢了,所以公子只会诛······惩戒首恶,不会追究殿下之责。”

新安公主轻声说道:

“本宫知道,于父王而言,我是一枚棋子,落子无悔,所以在慕容儁不打算亲自南下,转而由堂邑进军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一枚弃子了。

而现在造化弄人,又变成了杜都督的棋子而已。都是当棋子,便要认命,又何必唉声叹气、浑浑噩噩呢?”

“你若是这般想,那才是真的浑浑噩噩了。”疏雨赶忙说道。

可是当少女用纯净的眼神看向她的时候,疏雨又一时默然。

就算不这样想,事实便是如此,又如何能够改变既定的命运呢?

“大概用不上殿下的。”杜英则不疾不徐的开口,“建康府,余应当是不会去了,此番孤军深入,距离关中太过遥远,终归不可久留。

等和周围这些世家打了招呼、安了人心,也等大司马和谢尚书携手平定建康外的鲜卑兵马,余就会先行北上,避免卷入到建康府接下来的风波中。

所以到时候就算是他们想要清算会稽王,想要以殿下为理由,也不会让殿下出面的。”

新安公主犹豫了一下,奇怪的问道:

“都督不打算送本宫回建康府?”

杜英挑了挑眉:

“我凭本事抢来的女人,凭什么送回去?”

疏雨和新安公主:???

“诶诶诶!”疏雨不满的敲了敲桌子。

“都督请自重!”新安公主皱着眉把之前杜英送给她的话原样奉还,“都督已经有家室了。谢家姊姊是江左才女,芝兰玉树,这般粗疏,岂不会伤了谢姊姊的心?”

杜英这才想起来,我家阿元在江左仕女圈子里也是排在第一当仁不让的,显然和新安公主也是旧相识:

“那更好了,你们都认识,阿元自然不需要提着刀冲过来,就会有‘我见犹怜’之心了。”

疏雨顿时不满的说道:

“我家大娘子岂是善妒之人?”

“南康姊姊也不是!”新安公主果断的回击。

南康长公主是这一代司马氏子弟之中的女强人,也是大姐大,子猷庇护在她羽翼下的新安公主自然不容许别人刷自家大姐头的梗。

杜英一脸问号,刚刚气氛还很凝重来着,结果我怎么就成了众矢之的?

他无奈的说道:

“所以说嘛,殿下还有这般气头,摆明没有把自己当做棋子,所以也不用在这里犹犹豫豫,顾影自怜。

方才不过是和殿下开玩笑罢了,殿下莫要挂怀。见殿下这般斗志昂扬,臣下就放心了。”

说罢,杜英直接起身:

“刘牢之该来了吧,余去等他。”

看杜英直接走了,疏雨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回头对新安公主说道:

“事实有时候总是很残酷的,但是不管公子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至少他不会恶意残害于殿下,也不会刻意去让殿下和会稽王对簿公堂,殿下放心便是。

其实他守在这里,只不过是想要把现状和殿下说清楚,担心殿下想不开寻短见罢了,虽然直白了些,但有些也的确是事实······”

“我知道。”新安公主自失的一笑,柔声道,“他不是桓温。不过有些事本就不是他所能决定的。

便是他真的让本宫去和父王对簿,本宫也能理解,他是为了关中的未来。”

“那殿下可不能想不开。”疏雨担心的说道。

新安公主一时沉默,但还是缓缓点头。

疏雨这才起身,一边追上杜英,一边嘟囔道:“我家大娘子也不会是长公主的。”

还念想着为谢道韫打抱不平。

新安公主静静看着她的背影,伸手轻轻揉着足踝:

“真是如此么······”

————————————-

“凭什么,凭什么那关中的使者又去见了慕容楷?!”

邺城,慕容令将桌子上的文房四宝一扫而空。

堂上的诸多武将,眼观鼻、鼻观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而另外一侧的文官幕僚们,则神色或肃然,或犹豫,各不相同,但一时半会儿真没有开口说话的。

慕容令的急躁脾气,他们也已经习惯了。

明明也是慕容氏年青一代之中的翘楚,素来和慕容楷一样有贤才之名的,奈何就是这脾气暴躁了一些、做事冲动了一些,就显得事事处处都低于慕容楷。

即使是在慕容垂这个亲爹那里,慕容楷的重要性好像也在慕容令之上,当然这其中也不免有慕容垂想要避免任人唯亲、以避免引起更多攻讦和误会的意思。

但慕容令显然并不是这样认为的,换而言之,他对于任用人才的思想,还停留在原始朴素的部落阶段。

谁的拳头硬、谁的血缘近,就应该听谁的。

慕容令在治国理政上的思路或许粗疏一些,弱于慕容楷,但慕容氏本来就以武开国,所以治国的事,只要能够任用好那些世家,用刀子逼着他们乖乖听话、不起大的冲突就可以了。

真正还得看谁能带兵打仗、谁握得住刀。

显然慕容令在军事方面的能力要高于慕容楷,和慕容楷的专攻行政不同,属于文武双全的类型,所以他自然而然认为,自己这种全面发展的,尤其是没有把慕容家老本行丢掉的人,才是比慕容楷更合适的下一代领军人物。

练兵和打仗都不在行,他慕容楷凭什么?

正是因为慕容楷是主持谈判的人,所以关中的那个梁殊,几乎天天都要拜访慕容楷,整个邺城都知道关中对慕容楷能力的认可和赞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