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六百二十章 师至

大明第一太子 第六百二十章 师至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六百二十章 师至

朱标开了个头,其余人也就自然的参与进来了,毕竟都想再让太子殿下印象深刻些,读书人么,都有平步青云宰辅天下的理想抱负。

黎耀好奇道:“只是不知那马生是何许人也,莫不是我等的小师弟?”

黎耀出身寒门,其家显赫于宋,现在已经衰落了,能拜入宋濂门下已经是拼尽家底最后一搏,其人虽有些浮躁,但学业功课还是不错的,只是家道败落消息难免有些闭塞。

陈柏出身名门望族交友广泛,自然早就打听好了,瞄了一眼朱标,见太子殿下不准备开口就接话道:“师兄有所不知,那马生即为东阳马大同公十八世孙,名为从政字均济,相传赋性明敏,立品刚方,现任八品承事郎、东昌棠县令。”

这些朱标自然早就清楚了,马从政其实年纪不小了,早已年过三旬,当然这对年过花甲的宋老夫子来说还只是晚辈小生。

不得不说此人运气极好,就如汪伦一般,可凭一篇诗词文章名留青史,这是多少士子前仆后继梦寐以求的美事啊。

不过据朱标了解,此人为官立身还算是清廉正直,只是政务处理的不是太好,县里诸事多被县吏把控,只能说又是个做学问的人才。

朱标准备过段时间将他调到国子监去教书,随着科举停罢国子监扩招学员,教谕先生已经不够用了,本就是有打算从基层调上来一批官员的。

车驾轻微摇晃,浑厚低沉的鼓乐之声从四面八方响起,不时还有清脆的鞭鸣之声炸响,隐隐约约还可以听到远处的欣然议论之声,估计许多百姓正在远处瞧着热闹,积攒往后可以吹嘘的谈资呢。

京城天子脚下首善之地,百姓们也是过的最好的一批,五年辛勤耕耘总是有些成效的,勃勃生机酝酿四散,天下大治之势有目共睹。

别看如今江南闹的沸沸扬扬,其实只是书生士子的事情,朝廷肃清贪腐也只是针对官吏士绅阶层,对寻常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有也只会是好的方面。

这也是他们父子的底线,怎么闹都可以,但不能耽搁天下民生的恢复,不能耽搁国力强盛,否则可就要以皇权掀桌子重新洗牌了,到那时候受损最严重的是谁不言而喻。

其实从江南能有如此声势也可得知南方恢复的很不错,能读书从学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是好事,治理天下民生终归需要有学识有文化的人,这是定律。

唯一需要忧虑的就是北方了,尤其是燕云十六州那边的州府,脱离中原太久,胡风盛行学风萎靡颓废,到如今庙堂之上北方出身的官员都不足三成,这也是老朱要亲自北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朝廷前段时间下令施行的南人官北北人官南也是因此,但这不是长久之计,里面问题矛盾很多,南方官员们也是抱怨不断,只不过是皇帝以绝对权威暂时压下去了而已。

乡党情节在如今这个时代是很深厚浓郁的,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善,那么北人往后很难再出头了,这于朝局很不利,大明是天下人的而不是仅有南方这半壁江山的。

朱标将目光投向眼前的一群人,宋濂门下也几乎都是南方士子,等老夫子安歇几日后还是得请他在北方学子中挑选一批收入门下,朱标也好加以培养。

很快仪驾出了城门,一直到城外十里处的一座迎贤亭,这是工部于洪武元年敕造的,钱唐等人入京面圣前都是在此被礼部官员迎接。

亭阁飞梁跨虬,嘉树左右并列,林丛怪石,池涵清泉,岸入芳草,垂可钓,舟可泛,雅致清新,士人皆以在此受迎入朝为耀。

兵马司指挥使张威恭请朱标入亭内歇息,老朱派来的礼部官员也在一旁等候,朱标亲迎是为人弟子应有之道,老朱另派官员迎接则是表示对自己这个老臣的尊重恩遇。

宋濂毕竟是在至正二十年就追随辅佐的从龙老臣,那时候离开国都还有八年,陈友谅张士诚都还尚在且风头不可一世,那时局之下宋濂投效可带来了不少可用的人才。

更别提老朱还得感念宋濂教授朱标的恩德,自己多年征战在外,儿子依旧成长的如此不凡,除了夸赞其天资聪颖之外,也不得不念良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功劳苦劳。

不仅是老朱的人,朱标入亭后还看见了坤宁宫的掌事女官正提着两盒食篮等候,估计里面是热腾腾的酒菜了。

朱标不得不说自己娘亲心细,老夫子一把年纪,因为魏观案不得不尽快赶赴京城,车马劳顿必定心身俱疲,这时候多大的迎接阵仗都不如热乎的酒菜贴心暖胃啊。

除了他们外,远处还有一大群士子书生,宋濂文坛泰斗领袖的名望可不是开玩笑的,不知有多少年轻士子将老夫子奉为至贤。

如此阵仗等候了半个多时辰,终于遥遥可见一辆与朱标同制的马车驰来,正是去年老夫子回乡时朱标所赠的太子御驾。

“先生来了,入仕以来多年未能在先生身前侍奉,真枉为人也!”

“夫子已过花甲之年,正是吾等尊师尽孝之时。”

…………

朱标起身出亭迎去,身后那些师兄弟们所说他也没当回事儿,不管他们是真心如此,还是只想在他面前讨个好印象都无所谓,看人要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朱标一动其余人也就自然的跟上了,浩浩荡荡一大群人,隔着挺远宋濂的车驾就停下来,老夫子被人搀扶下来,鬓发已苍苍矣。

纵是朱标也是忍不住心头一酸,年幼时被困于府内,说实话宋濂这个先生陪伴他的时间甚至要比老朱都要多上不少,琴棋书画礼乐诗词文章经义都是老夫子细心传授。

更别提还有许多文章经义之外的东西,作为能凭己身才学就可名留青史的大儒,宋濂传授给朱标东西远远不止于那些,朱标现如今做什么都得心应手,也是多亏了宋濂的苦心教导。

前世记忆自然重要,但若无宋濂终不过是镜花水月如浮萍一般,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需求,并不是超前就一定是对的,超前半步是天才,超前一步甚至更多那就是疯子,难得善终。

朱标加快步伐迎了上去,离着还有五步的时候就要躬身下拜,可宋老夫子显然早有准备,提前下拜郑重行礼:“老臣宋濂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秋。”

天地君亲师,君在亲师前,宋濂自不会逾矩,朱标赶忙上前弯腰扶起老夫子:“多时未见,该是弟子向夫子行礼问安的,怎可先受夫子大礼。”

宋濂笑着被朱标扶起:“君臣大义为先,为人臣者,自该是先向储君行礼的。”

“那弟子也该尽为人弟子的本分才是。”

扶老夫子起身后,朱标后退几步领着其余师兄弟恭敬的向宋濂行礼,老夫子这时候并没有再推辞不受,许多人看着呢,而且传出去也是一桩美谈,尊师重道总不会有错,于太子的名望有大益处。

宋濂这一路赶来,再如何推辞也是见了不少人,江南的事情闹的如此之大,对皇帝对太子的风言风语也是不断,纵然没人敢在宋濂面前明说什么,但老夫子怎么可能看不清他们话里话外隐藏的怨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